?

一節好課的反思

2004-06-12 09:29元延花
人民教育 2004年10期
關鍵詞:梵高激情情感

元延花

教學現場:表情泄露了秘密

當我又一次拿起《梵高傳》,翻動那一幅幅絢麗的彩頁一絲絲的苦澀便涌上心頭。那節《梵高傳》<節選)成了我永難釋懷的心結。

從小沒有受到多少美術熏陶的我,對那些五顏六色的色彩卻情有獨鐘。我崇拜那些用普通的顏色就能把世界美麗的瞬間變成一幅幅優美圖畫,讓美永駐人間的畫家。開學伊始,看到了教材中選取了荷蘭后期印象派畫家梵高的傳記(節選),我激動異常。這位富有傳奇色彩的畫家,在短短的十年(真正作畫的時間)中留給人類的是無盡的藝術享受。我迫不及待地找到了《梵高傳》如饑似渴地讀起來。如果說閱讀伊始是為了好奇,那么讀完時我已被梵高所深深折服。幾天幾夜地廢寢忘食,我沉浸于梵高的世界中,被他的激情所感染,被他的色彩所吸引,為他對繪畫藝術的執著而嘆服,為他的英年早逝而扼腕……隨之而來的便是急切地想把自己的感動告訴給學生。

早早的,我便開始收集關于梵高的資料。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梵高、徜徉于梵高的藝術作品中,得到藝術的熏陶,我精心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從素材的選擇、色彩的搭配音樂的配置,到背景的設計、字體的運用……甚至小小的鏈接符號都要達到與整體色彩、風格的諧調。冥冥中好像梵高的那雙執著的眼睛在注視著這一切,讓我來不得半點疏忽。我傾盡了自己的心血,調動了自己所有的藝術感知能力,終于在“制作——推翻——制作”中,精美的《梵高傳》課件制成了。當我點擊“播放",《梵高傳)的教學設想.教學環節在一幅幅精美的畫面中巧妙地被連接起來時,淚水悄悄地模糊了我的雙眼。這不僅僅是為了自己多少個日日夜夜的精心構思.制作,更多的是為了梵高??墒?,我的學生能像我這樣激動與激情滿懷嗎?多年來,我探索、實踐的“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提問題的能力”的實驗已小有成績。但這一次加入了多媒體、網絡等輔助教學手段,學生能將閱讀思考、質疑、欣賞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嗎?能夠像我一樣被梵高的激情一生所感動而點燃起對生活的激情嗎?從某種意義上講,對于這節課的教學,我更看重的是學生對生活的態度,對生命的理解。

余下的日子,我一邊上課一邊思考著如何讓學生在短短的40分鐘里最大限度地獲得更多的信息,獲得更多的感受。學生對生活、對生命意義的理解也許需要漫長的過程,但也許只需一刻的頓悟。我希望學生能通過對名家的學習,通過教師的引導,盡早地完成這一過程。在一遍遍演示、調整課件時,我的眼睛突然一亮——梵高的《向日葵》那熱烈的色彩、奔放的感情一下子讓我找到了切人點。對,就從讓學生感受《向日葵》人手,讓學生感受梵高的激情,進而產生探究的欲望。

上課的日子終于到了,我也如梵高般達到了癲狂的狀態?!断蛉湛饭黄鸬搅诵Ч?,學生的探究熱情被激發起來了。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我先帶他們“初識梵高”,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梵高的資料,了解梵高的生平。而后,我們進人到“走進梵高”階段,通過對兩個問題的理解,整體感知課文的內容。"解讀梵高"是本課的重點,要通過學生間相互質疑、解答,疑難問題由教師點撥的教學方式進行——這樣的學習方式在平日的實驗訓練中學生已駕輕就熟。但今天是在微機室,學生能將網絡與機敏的問答結合到一起嗎?我有些惴惴不安。當我宣布開始解讀課文時,學生的探究熱情再次迸發。十幾分鐘后,一個個值得探究的問題如珠璣般被拋出:為什么到了最后一天,溫森特的情緒興奮到了要發狂的程度?這個“狂”字為什么用得好?為什么他失敗的次數越多,就越興奮?為什么《吃土豆的人》是他自己的《晚鐘》?為什么布拉幫特的農民從此獲得了不朽的生命……我為學生的思維敏捷而興奮,也為學生的精彩回答而驕傲,探究、爭論、相互啟迪成了這節課學習的主要方式,教師只是引導者、組織者,甚至有時我不自覺地成了他們中的一員。為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梵高的執著,我又從傳記中節選了一段梵高到牧師那兒請教的一段。學生如饑似渴地在顯示屏上閱讀著,多媒體教學的優勢此時盡顯無遺。

時間在分分秒秒地流逝。當進行到“經典欣賞"時,學生被梵高熱烈、絢麗的繪畫藝術所深深吸引。雖然他們還不能完全看懂,但那種專注與渴求解讀的神情,讓我不忍往下點擊。下課鈴聲響了,學生們仍注視著顯示屏,遲遲不肯關機。我想,他們一定是被梵高的執著與激情感染了。我由衷地笑了。

當一個個學生帶著往日獲得知識后的滿足表情從我身邊走過時,我突然感到他們身上缺少了什么。有什么不對嗎?是什么呢?我凝視著一個個從身邊走過的學生:他們有的傲笑,有的默默前行,有的相互商討問題,有的相互呼應結伴……但無一例外地,每個人的臉上都是明朗的、滿足的,甚至是興高采烈的表情。為什么和平日是一樣的?我忙叫住了幾名學生,急急地問:“學了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挺好的,寫得很生動。尤其是最后那一天的情形寫得很精彩?!睂W生認真地回答,語氣與以往下課后沒有任何不同?!俺苏Z言生動,再沒有什么了?”我追問?!斑€有……還有就是他執著的精神,很了不起?!薄斑€有網上閱讀很解渴……“梵高的畫很漂亮,就是有點看不懂?!币粋€學生說:“可是我有些不明白,他為什么會那么狂熱,就因為他對繪畫的熱愛?”幾個學生都不解地搖頭?!澳銈兙蜎]有為什么事著迷過? "我問?!坝?。比如打球,看世界杯(足球),上.網……旁邊的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有幾個還不好意思地笑了?!澳敲茨菚r你們心里不激動嗎?沒有一種東西在一段時間里在心中涌動嗎?”“激動。但過后就沒了不像梵高……”學生們搖了搖頭,隨即又臉色暗淡地低~下頭:"就這點.激動'還要據理力爭呢?!蔽矣忠淮螌徱曋鴮W生的表情——無奈與麻木。我讓學生走了。課堂上學生熱烈的討論、激動的神情與課后平淡的表情在我頭腦中交疊著,到底哪個是真實的他們?如果那平靜的表情代表真實的他們,那么激烈的爭論又從何而起?只為了知識?!我痛苦地閉上了眼睛?!袄蠋?,我們對課文的理解不夠好嗎?”學生大約看出了我的反常,又來問我。我點了點頭,又搖了搖頭。

接下來,領導、專家和同行進行了點評。他們大加贊賞:符合新課程的要求,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有效嘗試了語文學科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學生的思維活躍,充分體現了研究課題——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實施成效顯著……我苦笑著點頭,這一切對我似乎已不太重要了。若在從前,我會飄飄然,然而今天我卻怎么也笑不出來。這節課到底是成功了,還是失敗了?如果是成功了,為什么我感覺不到一點成功的快樂?

課后思緒:在追問中澄清教育信念

夜深人靜,在忙碌了一天之后,我靜靜地坐到桌前,看著那高聳于書架上的《梵高傳》,課上的一幕幕情景課后學生平靜的表情又浮現在我的眼前。我追問自己:這節課是一節好課嗎?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重新思考我的教育哲學……

我隨手拿起《語文課程標準》翻著,突然,一行字吸引了我:“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蔽一砣婚_朗,問題就出在這:我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雖然學生獲得了知識,雖然學生感覺到了主人公的情感,但他們沒有被感染,他們的個體情感體驗是空白的。如果長此以往,我們的學生不是成了只能盛裝知識的軀殼嗎?他們的生活將因此變得蒼白,世界將因此變得灰暗.生命將因此失去色彩??赡芪矣行┭赃^其實、杞人憂天了,但語文教學再不能只是知識、方法(教法、學法)的組合,更應成為啟迪學生心靈的催化劑那么造成今天的教學效果的原因是什么呢?

——學生的生活積累少。梵高是一位傳奇人物,也是一個癲癇病人,他對繪畫藝術的追求,在繪畫時的那種忘我的激情,是常人無法真正體會到的,更何況涉世未深的少年?如今的學生整日在題海中徘徊,在作業堆中滾爬,哪有時間、精力去與雨果會面,與柏拉圖探討哲理,與貝多芬共享“月光”,與梵高同涂色彩?在這種簡單、刻板、枯燥.乏味的生活中,怎能品味生活的感動、藝術的滋昧?

——學生的情感世界單一?,F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庭條件優越,生活中很少遇到挫折。即使有了困難,家長也會極盡全力去呵護他們,生怕他們受到一點傷害?!皽厥抑械男』?怎會體驗到“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味道?他們的情感世界是單一的,簡單的?!皩殑︿h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沒有生活的磨礪,哪來對生活的深刻感受?對家庭親情尚不能深人體會的“小皇帝"、“小公主”,如何能體驗到梵高的復雜情感?又怎能與文學作品中的人物產生情感共鳴?

——教師認識的偏差。教師在課堂上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極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但教學設計中偏重于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這也許是大多數教師沒有意識到的,或意識到而不能真正體現在教學中的。受社會上功利主義的影響,教師的潛意識中也難免有功利的思想。為了應試,重知識、輕體驗已成了教師教學的痼疾。在考試指揮棒下,教師、學生都如同應試的機器,整日忙碌于答題技巧、解題思路、題海戰術,甚至連最能反映學生心靈的寫作都為了考試而變成了“考場作文應對方略”訓練。對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也隱隱含有應試的影子:重知識、重技能,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寫法的學習,也多從應試的角度側重,情感的體驗可有可無。甚至有的地方竟出現了因《背影》中父親橫穿鐵路不遵守交通規則而要刪去此文的事情,如果這樣——讓幾代人讀罷都淚眼朦朧的美文都要刪除,那文學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知識、技能固然重要,但情感、價值觀呢?要澄清的是,這里的價值觀不僅僅是指要讓學生理解課文中人物所具有的思想、品質,更重要的是要開啟學生的情感世界,給學生以人生的啟迪,進而構建學生的精神世界。試想,一個人如果只學到了豐富的知識,獲得了高超的技能,但沒有高尚的精神,沒有豐富的情感,那他與行尸走肉又有什么不同?多少高學歷者淪為了罪犯,這樣的教訓還不夠慘痛嗎?文學作品之所以能夠千古流傳、讓人愛不釋手,不正是由于它能夠傳遞思想、啟迪靈魂嗎?語文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學科,更具人文性,更能塑造健全人格,原因也不正在于此嗎?

雖然無法在短期內走出應試的陰影,但我仍希望自己能強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給學生一個東方傳統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撐、精神支撐。教育需要健康而純潔的文化,這種文化是向善的、啟智的、審美的,是舒展性靈的,它能使學生的心靈生長出另一翼——精神、思想、信念、意志,甚至感覺、知覺、思維、想像。沒有這一翼,人的發展將失去平衡,人的生活將不能情理通達、才智清明;沒有這一翼,就不能給人一種大氣,就不能拓展人的業已變得狹窄的心靈空間和精神世界?!墩Z文課程標準》說得好,“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所以,在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及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的同時,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我們的學生從小學到現在,接觸、學習的美文不少,但為什么很多學生情感,上越來越冷淡,甚至麻木,作文越寫越干癟呢?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教師授課過程中過分重視了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與傳授,而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試想,如果學生只是獲得了干癟的語文知識,而沒有鮮活的、有血有肉的、激情的情感體驗,他們怎么會感知到文學的魅力呢?他們又怎么會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正確的價值觀和高品位的審美情趣呢?

其實,一節語文課的好壞,不僅在于讓學生獲得了多少語文知識,更重要的在于是否把學生的生活積累、感情積累充分調動起來了,教學活動是否指向了學生的精神領域,是否讓學生欣賞文學作品的同時,具有自己的情感體驗。教育是一種沉淀,而非虛夸;是一種廣博,而非促狹;是一種審美,而非只有功利。惟其如此,我們才能給學生厚重的文化底蘊,才能使學生具有一種高屋建瓴的人文精神。這才是能真正影響學生人生的好課。從這個意義上說,教學《梵高傳》,就不能只滿足于讓學生感知梵高的執著、對藝術的激情,而要進一步讓這份執著、激情內化為學生的精神底蘊。這才是真正的富有生命力的教學!

我很慶幸,一節似乎很成功的課,卻因了學生的平靜的表情讓我陷人了深深的反省,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信念。

陀思妥耶夫斯基說:“人活在樹林和水塘之間,活在勞動和精神的自由之中,活在詩歌和藝術的邊緣,活在有尊嚴和摯愛的生活之中,定然會活得更舒服些?!弊屛覀儬I造一汪被人性光輝所籠單的深潭吧,讓學生徜徉其間,沉醉其間,咀嚼生活,品味生活,發奮圖強.樂而忘憂,從而打造出自己豐富的精神世界。

猜你喜歡
梵高激情情感
梵高的世界
梵高筆下的秋天
萌動的激情
闖入梵高的世界
情感
圖志
我們的激情瞬間
戶外激情
臺上
主題素材閱讀之“情感”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