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研究,煥發學校成長活力

2004-06-12 09:29任國平
人民教育 2004年10期
關鍵詞:研究型新課程課程

任國平

隨著新課程在更大范圍更深程度上的推進,校長和教師們日益關注這樣的問題:如何創新學校的管理理念和行為,才能夠很好地適應新課程的要求并與之形成一種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關系?如何從學校組織層面推進新課程的創造性實施,進而形成學校的辦學特色?對此,北京建華實驗學校在理念和實踐層面都進行了探索與實驗。記者日前走訪了該校校長劉可欽。

劉可欽認為,新一輪課程改革是一場教育思想的變革,是學校必須面對的全方位的工作,校長必須更新管理理念,改進管理行為。

經過集思廣益,建華學校確立了學校發展的新目標——創建研究型學校。

建華,人心目中的“研究型學?!陛喞逦芯啃蛯W校強調通過全員的、持續的、終身的學習,提高學校組織的應變能力、研究能力和革新能力;倡導將教育研究滲透到全體教師全部工作的全過程,以來源于師生員工實踐中的課題研究為主要內容,同時以實踐中問題的解決和教學的改善為目的,開展行動研究,使學校成為不斷產生教育知識和教育智慧的場所。

劉可欽向記者介紹,研究型學校的創建主要體現在研究型管理、研究型教學、研究型課程、研究型學習和研究型環境五個方面。

研究型管理

劉可欽說:“在我的管理哲學中有這樣一個信念:教師有什么樣的體驗,就會把這樣的體驗傳遞給自己的學生?!毙抡n程要求教師成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合作者、激勵者和伙伴,校長就要讓教師體驗到尊重、信任、鼓勵和幫助。

研究型學校的管理強調“四個結合”。首先,強調自上而下管理與自下而上管理相結合。過去一般是自上而下——學校制定計劃,教師執行計劃。也有的學校片面強調自下而上?!拔覀儚娬{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這樣可能更穩妥。?!眲⒖蓺J說,“我做很多事情追求的是漸變,而不是急功近利,這也可能與我的性格有關。因為學校不同于一個公司,公司搞不好,大不了倒閉,學校非同一般。我經常對教師們講,什么都可以重來,學生的發展不能重來;什么都可以等待,學校的發展不能等待?!?/p>

其次,強調開放的、民主的管理與引導的、集中的管理相結合。當今社會,人的思想越來越開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平等。但學校的發展、學生的成長,僅有開放、民主、平等還不夠,還需要適當的“集中”。劉可欽認為,現在不同教育觀點非常多,教師往往容易在眾多的專家觀點面前失落自我。作為學校的管理者,如何將這些多元開放的信息有效地整合在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之中,引導教師朝著“我學?!倍皇恰皠e的學?!钡姆较虬l展,這是校長必須思考的問題。

案例建華學校正在進行第三屆“在研究中成長”活動,第三屆該怎么做?怎么做更好?我們進行了網上的問卷調查。大家提出,評課太分散,評不到位,能不能集中評課?我就引導教師思考評課的標準是什么?現在不同層次的評課標準很多,我覺得,這個標準是引領教師專業能力不斷前進的旗幟,太遠了,他看不見; 太近了,對教師成長作用不大。這樣一個標準的產生,首先要由教師來討論擬訂。我們讓教師列出:“體現自主、合作、探索、研究的課堂的基本特征有哪些?”有的教師列3條,有的教師列10條……這是一個可喜的變化。在一個開放、民主的氛圍中讓教師發表自己的想法,然后再由學校進行專業化提升,形成大家認可的標準——既來自于教師,又高于教師的一般性認識,這樣才可以發揮好引領作用。

第三,強調扁平式管理結構和塔型管理結構相結合。學校管理方式要靈活而有彈性。扁平式管理結構與塔型管理結構各有所長,可以共同發揮作用。在學校推進既定、常規的工作時,塔型結構比較適合,它能保證工作穩定有序地落實。扁平式結構則適用于動態的、探索式的研究,組成這樣的小組是為了研究、討論、尋找新的模式。在研究、討論有了一定的進展和成績時,就需要借助我們現有的塔型結構往下推進。兩個層面同時運作,就能保證不斷地有研發小組在討論、在研究學校前沿的課題,同時又能夠使研究成果盡快轉化為教師的實踐行為。

第四,強調規范、制度和自主、創造、特色相結合。學校管理既要強調規范性,更要強調在規范的前提下自主發展的重要性。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組織成員必須遵守組織規則。另一方面,如果規則過于死板,往往會制約人的創造性。作為領導,如果過分強調規范,就會導致成員過分依賴于規范,教師、學生就缺少了自主發展和創造的空間.這樣很難形成特色。所以,學校管理更應該關注這些規章、制度是不是有助于促進師生的自主發展,關注教師是不是在主動地實施創造、主動地尋求變革,關注教師可以在哪一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點,有自己的優勢;每位教師也都是特殊的個體,同一位教師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需求,同一個群體中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需求。劉可欽說,新課程背景下,校長必須明確這兩點,應更多地創設能夠促進教師自主發展的、有利于創造的學校氛圍。

研究型教學

研究型學校的創建,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而隊伍建設中最核心的因素是教師的專業發展。劉可欽說:“教師作為研究者,意味著他對日常的教育教學有著自覺的思考:是這樣嗎?還能怎樣?今天的學生有什么祥的特點?我的方式適合學生嗎?應該在哪些方面改進自己的方式方法……為了尋求一個合適的答案,我應該學習哪些資料,讀哪些書,與哪些人進行交流,等等。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和精神品質,實現自我超越?!?/p>

劉可欽認為,研究型教師一個鮮明特點就是他有自己的專業判斷。他不會單純地“聽從”專家怎么說,教授怎么說。他敢于創新,有強烈的問題意識,善于學習、樂于合作,這些成為他自覺的行為方式,這樣的教師發展才和創建研究型學校的發展目標相一致。教師的學習不是經驗型和程式化的,而應是探索性和研究型的;學習不僅是個體行為,更應是組織行為,使學習、研究成為教師基本的生活方式;他能夠用研究的眼光看待日常教學生活。

案例我們向教師收集研究型教學的特征描述時,多數教師已經認識到“真實的狀態”、“有助于日常教學的改進”……這時候,我想到更多地以組織活動的方式打開教師的視野。我們每學期都要舉行“在研究中成長”系列活動。我覺得,教師的專業能力應更多地體現在日常教學中,而不是一學期一節什么“公開課”——他可以花費幾個月的時間準備這一節課,究竟這一節課對他的日常教學會有什么改善,他卻不多做思考。通過活動中的研究和交流,讓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有一個反思,真正改進自己的教學。研究型教師,其成長的標志就是反思意識的提升,我們的一個做法是,組織教師寫“我的教育故事”,讓教師回到一種本真的狀態看待自己日常教學中點點滴滴的成長與發展。

教師對新課程的理解、新教材的熟悉以及他實施新課程的能力、水平是在實踐和反思中生成的,研究型的教學就是要引領全體教師投身于學習、研究、實踐、反思的過程中。為此,建華人采取了以下幾方面的舉措:

一是結合課題研究把常規教研工作和科研工作有機相融。建華學校承擔了兩個全國教育規劃“十五”重點課題、一個市級和三個區級重點課題的實驗研究任務。與此同時,學校還要求教師根據自己的實踐,提出急需解決的問題,將其進行梳理、整合,形成一個良性互動的課題研究網,并組成課題組開展行動研究。

二是引導教師在研究狀態下開展工作。如建華學校的藝術課由兩位教師共同承擔,一開始兩位教師各,上各的課,經常出現同一個內容講兩次或某一方面的內容被遺漏的情況。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他們將此定為研究課題,在互相聽課、交流情況、經驗分享、請教專家等一系列行動以后,形成了共同備課、協商上課的實驗工作思路,不僅使藝術課受到學生的歡迎,教師也在“實踐中研究,研究中實踐”的過程中得到了很好的發展。

三是引導教師制定個人發展規劃。幫助教師從學生、學校、個人三方發展的需要出發,認識自我,科學、恰當地規劃自我發展,形成幾個方面同步互動的良好態勢,促進教師自主成長。

研究型課程

新課程實施是一個不斷認識并創造性實踐新教育理念的過程,校長對課程管理的職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校長只有成為課程與教學的行家,才能實現國家課程與學校課程的有機整合,形成學校自身的課程特色。

劉可欽說:“從某種意義上講,學校有什么樣的發展目標,就會培養什么祥的學生,而這必須在課程功能上有所體現。因此,從專業的角度來看,校長更應抓課程建設?!?/p>

在創建研究型學校的過程中,建華學校注重設置和實施網狀課程——一條線是國家規定的、以學科基礎為主的課程,一條是以學會做人為核心的品德修養課程,一條是以發展興趣愛好為主的課程,還有一條是以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為主的綜合主題活動。它以“民族的、現代的、兒童的”三個基點為支撐——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關注現代科技發展,與國際社會發展趨勢相適應;結合兒童特點,使課程具有綜合化和生活化的特征。

通過研究型課程,有助于學生形成五種品質——對待自我健康而自信;與人交往態度真誠而熱情;對待學習主動而專注;對待活動有強烈的參與意識和規則意識;對待事物好奇而善問。

案例這學期我們開展綜合主題研究時,先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研究課題。學生的課題很多對此,教師先要明確,如何使學生做他現在能做的事情——他能想的事情可謂無邊無際,而他能做的事情則受條件限制。在這一認識基礎上,我們確定了““我的學?!边@樣的課題開展研究——讓孩子們了解學校什么時候成立?有多少教師?有多少班?教師的年齡結構如何?圖書館有多少圖書?有的學生研究“我的老師”,有的研究“我的同伴”,有的研究“我的班級”……通過主題研究活動,學生獲得的不僅是一些數據,了解了一些人,更重要的是獲得了一種方法和意識。他們認識到自已對學校的了解竟然會這么少,而想了解的又那么多;過去他們僅僅是與自己的老師、同學接觸,而現在他們敢于敲開校長的門,了解有關信息;他們還到食堂去了解食堂師傅的工作……所有這些,都成為課程的一部分。

研究型學習

它通過豐富多樣的學習方式,不斷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對未知世界強烈的探究欲望,讓學生在掌握知識、學習技能、陶冶情操的過程中獲得問題意識、探究的能力和研究的眼光。劉可欽說:“它作為一種更重要的學習理念和學習方式,體現在學習的方方面面,滲透在學生所有課程學習中,即便是一些傳授性很強的內容,我們的教師也應該琢磨如何為學生提供一種研究的氛圍。

案例小學數學中“小括號”的教學,全是約定俗成的內容。教師把規則告訴學生,讓學生計算,這樣的教師也不能說不合格。我們的教師則在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后,鼓勵學生思考如何用符號表達新的問題情境下的運算順序。有的學生在下面劃一條橫線,有的在下面畫一個三角……畫一個學生自己創造的符號本身就是一個數學化的過程。這時,教師告訴學生,為了交流的方便,人們約定都用小括號來表示;對學生而言,畫橫線、小三角與小括號的價值是相等的。學生巳經經歷了一個創造的過程??梢?,傳授性課程內容也可以進行研究型學習。

開展研究型學習,意味著學生在課堂上擁有足夠的自主思維空間,他能夠平等地與教師和同伴對話,能夠大膽表達自己的理解,并在不同觀點的交流中調整自己的思路,感悟學習與思考的方法,體驗學習與創造的樂趣,享受豐富多彩的課堂生活。這要求教師應時時研究如何為學生營造一個適宜發展的課堂生態環境,不斷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形成敢于創新、樂于表現、有強烈問題意識和較強探究能力的良好品質。

研究型環境

研究型環境的創建,也是一種學校文化建設行為。新課程背景下的校長應著力于營造學校自身的生長性的文化。建華學校的所有設施和活動,都為師生進行研究型教與學提供了保障。劉可欽說,“我們努力從空間和時間兩方面都營造出一種氛圍,讓學生在充滿自主性與創造性的空間中體驗成長的快樂。我認為,研究型的環境建設重在營造一種鼓勵創新、鼓勵形成特色、鼓勵發表不同意見的寬松氛圍。逐步形成一種研究型文化——即研究、學習、交流、合作、反思、創新、共享、成長、發展等行為成為學校成員主動追求的目標和自覺的行為方式?!?/p>

劉可欽認為,營造研究型文化氛圍,首先,校長要善于協調公共關系,有效利用和配置可以獲得的資源,為學校的發展服務。比如建立專家支持系統,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機會?,F在,大學的一些專家學者都愿意深人到.學校、深人到課堂。但不同的專家有不同的觀點、不同的學術背景,如果不結合學校自身的特點和實際引人這些觀點和課題,學校就容易成為一塊“試驗田”,生長不出自己的東西。以校為本搞教研,校長是第一責任人。他要善于進行資源的整合和利用,使不同觀點的專家學者樂于到學校,把他們的有效經驗帶給學校,融人學校的發展中。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要選擇有利于學校發展的、與學校發展觀點一致的專家到學校;第二要在適當的時機請不同觀點的專家到學校,這樣能夠引發教師多角度的反思。

其次,校長要尊重教師在教學、發展方面的個性和差異,不用一種或幾種固定的模式去評價所有的教師,為教師營造一個既心情舒暢又嚴于律己,既利于扎實工作又利于不斷創新的環境。要有意識地在學校開展的各項活動中滲透學校發展的理念,使每個人都在行動中體悟、創造,不斷豐富學校文化的內涵,使學校成為一個鼓勵創新、大膽實踐、不斷反思、追求特色、合作共享、充滿活力和具有不斷自我更新能力的組織。劉可欽意昧深長地說:“教師的具體工作環境肯定是有差異的,但是心情應該沒有差異。要讓教師切身感受到他所在的學校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組織,大家每天能夠帶著幸福感來到學校,每天又非常溫馨地離開學校?!?/p>

劉可欽說,從長遠看,校長留給學校的財富是看不見、摸不著,卻能夠實實在在感受到的校園文化,隨著時間推移,這些優秀的文化因素都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這是校長對于學校發展所做的真正貢獻。

猜你喜歡
研究型新課程課程
《ERP原理與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探索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研究型教學在職業院校的應用困境及原因探析
國有企業研究型審計思考與探索
課程思政在組織行為學課程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小學數學單元研究型整合學習的探究
A—Level統計課程和AP統計課程的比較
基于研究型大學視角下數學課程學習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