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伊克巴爾的民族思想

2007-07-04 09:21雷武鈴
南亞研究 2007年1期
關鍵詞:伊斯蘭教民族主義穆斯林

雷武鈴

【內容提要】本文探討伊克巴爾民族思想的發展和構成:他對印度穆斯林作為一個民族的理論闡述;他通過揭示民族主義與西方歷史及基督教的關系批評印度穆斯林中的民族主義思想傾向;他的民族思想中的宗教、政治意味;他的民族思想對巴基斯坦國家理論的影響。這些探討都是在對伊克巴爾本人作品的細致閱讀和分析的基礎上進行的。

伊克巴爾的民族思想是他的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和他的宗教思想緊密相關,對當時印度的政治進程產生了巨大影響,直到現在他的民族思想的影響還波及巴基斯坦的國家理論。因此,我們有必要對他的民族思想做出認真的分析。

伊克巴爾的民族思想既是對當時社會政治現實的反映,也帶有他思想發展的個性特色。當時印度的現實政治是:一,作為殖民地的印度力圖擺脫英國的殖民統治,獲得民族獨立和解放;二,印度內部印度教群體和伊斯蘭教群體為獨立后的權力分配進行激烈斗爭。這是當時最重大的政治現實。伊克巴爾作為深具詩人激情的哲學家和宗教思想家,針對現實提出了自己富有想象力、充滿激情、基于哲學思考和洋溢著強烈宗教情懷的民族理論。伊克巴爾對民族問題的認識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經歷了一個很長的發展過程,尤其是他早年的民族意識與他晚年成熟時期明確的民族理論之間有著極大的差異。為了更清楚地說明這一點,我們把他的民族思想發展分為兩個階段,即早期民族意識階段和晚期民族思想階段。

我們把伊克巴爾早期民族意識的時間定為1896-1905年,也就是他最早發表詩歌到他去歐洲留學的這一段時間。這是他從19歲到25歲的熱血青年時期。這一段時間,他先作為學生,后作為老師,最重要的是作為詩人。他的影響和成就是詩歌。他的詩歌流露著他的情感和思想。這段時間他寫下的一些著名的詩,如《喜馬拉雅山》、《印度人之歌》、《拉維河畔》等,都是民族感情強烈、愛國主義激情高昂的詩,表達了對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國家的熱愛。這些詩的中心主題是被稱作印度斯坦的國家,他把自己稱作印度人,贊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各不相同的人們,呼吁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團結起來。

這些詩的主題是歌頌祖國的山河和歷史。這是最普遍的愛國主義主題。還有針對現實問題的《痛苦之聲》和《痛苦的畫卷》。最引人注意的是《新廟宇》和《一個心愿》,呼吁印度各教派摒棄紛爭,團結起來。他認為印度痛苦的根源在于內部的分裂。這種感情是一個殖民地熱血青年本能的反映。他這一時期的愛國主義思想有兩個明確的特點:一是國家認同,超越宗教的分界;二是關注作為一體的印度所面臨的問題。這兩點和他后期的民族思想有著巨大的區別。

伊克巴爾后期的民族思想指的是他在20世紀30年代闡明的民族思想。它集中體現在他著名的《1930年全印穆盟年會主席講話》、《1932年全印穆斯林大會主席講話》和1938年3月他臨終前八周發表的一生中的最后一篇文章《答毛拉拉·哈?!ぐ⒑整湹玛P于伊斯蘭教與民族主義的聲明》中。特別是最后一篇,是他對民族主義發起的專門論戰。

1905年至1908年在歐洲的留學經歷,對伊克巴爾有著重大影響。其間,他的思想發生了重大轉變。目睹歐洲文明的現狀,對歐洲整個文化歷史進行的思考,促進了他對自己的宗教文化身份的自覺認識。在真實的歐洲現實面前,他早先對西方文明的一些幻想破滅了。他深刻認識到西方文明中殘酷的、非人性的物質化力量,將給人的精神生活帶來毀滅。他認為歐洲文明的發展完全失去了平衡:物質力量完全吞噬了人的精神生活。于是,他返回到自己的伊斯蘭教的歷史和教義中,吸取真正的精神力量的源泉,以灌溉他認為在西方文明影響下的精神的荒原。1908年回國后,他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伊斯蘭教的現實和歷史之中。在1915年的《自我的秘密》和1918年的《非我的奧秘》中,伊克巴爾形成了自己的宗教哲學中的核心思想。他的充滿強烈感情的理想也確定了。以后,他進一步把這一核心思想貫徹到各種具體的論述和闡發之中。20年代他參加了具體的政治活動。但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沒有領導一個黨,也沒有追隨一個領袖。我把一生最好的時光奉獻給了對伊斯蘭教的深入研究。研究它的法律和政治,它的文化,它的歷史和它的文學?!?注:勒迪夫·艾哈邁德·希爾瓦尼編:《伊克巴爾演講文集》(Speeches, Writings and Statements of Iqbal),巴基斯坦伊克巴爾研究院,1995年,第3頁。)他參加政治活動,是為了把自己對伊斯蘭精神的理解,帶入當時的穆斯林政治活動中。也就是說,他想提供的是一種精神的指導,一種理想的規劃。從20年代末開始,伊克巴爾發表了一系列文章,闡述他的思想。在他人生的最后階段,經過二十多年的探索和思考,他的思想已完全成熟,他的表述清晰、明確、堅定和充滿激情,建立在深刻的分析基礎之上,閃耀著犀利的光芒。他后期的民族理論有著鮮明的特色。

在著名的《1930年全印穆盟年會主席講話》中,伊克巴爾接受了民族這一概念。但是他對民族的含義和印度的民族做出了自己的特別的闡釋:印度穆斯林是一個民族,伊斯蘭教塑造了印度穆斯林,印度穆斯林應該擁有作為一個民族的政治權利。在他的講話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開始的這一段話:

毫無疑問,伊斯蘭教,作為道德理想和政治——這個詞我在此指的是受一法律體系規范和道德理想激發的社會結構——在印度穆斯林生活史上一直是首要的塑造因素。它賦予的那些基本感情和忠誠,逐漸地把分散的個體和群體聯合起來,把他們最終轉化成有著自己的道德意識的特性明確的人民。(注:同上書,第4頁。)

他還說:“事實上,印度穆斯林是印度人民中唯一夠得上在現代意義上被稱作民族的人民。印度教徒,雖然幾乎各方面發展都在我們之前,但還是沒能取得可以被稱為一個民族的同一性?!?注:同上書,第26頁。)

他利用民族這一概念向占人口多數的印度教徒爭取穆斯林的權利。因為當時印度教主導的民族獨立解放運動正利用民族主義作為旗幟,民族主義也是當時世界各殖民地國家的人民追求民族解放的有力武器,而民族自決權也是被西方認可的政治權。因此,伊克巴爾在這里也要爭取民族概念這一制高點,為自己的政治訴求,也就是未來的印度政治中印度教徒和伊斯蘭教徒分開選舉,尋找支撐。他說:“印度教徒認為分開選舉有違真正的民族主義,那是因為他們把民族這個詞理解為只是一種大集體,在其中沒有任何社群可以保留它自身的個性?!?(注:同上書,第13頁。)

他極力給民族一詞提出合乎自己訴求的內涵和解釋。在這個時期,穆斯林和印度教教徒在爭取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的過程中有合作也有斗爭。這個合作的共同武器就是民族權利。它也成為穆斯林與印度教教徒爭取權利的武器。但是,就在同一篇講話中,伊克巴爾也表示出了極大的擔心,那就是穆斯林內部出現的民族主義思想。他認為年輕一代穆斯林被時代所激發,熱切地投身于國家事業中,對西方的觀念未經伊斯蘭教的檢驗就接受了。他說,“我不知道民族觀念在伊斯蘭世界的最終命運會怎樣?!?注:同上書,第6頁。)是民族觀念被伊斯蘭教吸收轉化,還是伊斯蘭教自身的結構被民族觀念根本改變,無法預測。他認為種族意識的增強可能導致不同的是非標準的發展,甚至導致反對伊斯蘭教的是非標準。

果然,從《1932年全印穆斯林大會主席講話》開始,他后期的民族思想中最核心的一點就是反對民族主義。他充滿論戰精神地、旗幟鮮明地表明了這一點。他的理由是:“我反對歐洲人理解的那種民族主義。不是因為如果允許它在印度發展,不可能給穆斯林帶來物質利益。我反對它,是因為我看出它蘊含著無神論的唯物主義的萌芽,我認為這是對現代人性最大的威脅。愛國主義是一種美好自然的品德,在人類的道德生活中自有其位置。然而,對一個人來說,真正重要的是他的信仰,他的文化,他的歷史傳統。在我看來,這才是值得為之生并為之死的,而不是那片有靈的人碰巧與之相關聯的土地?!?注: 同上書,第31頁。)

“在民族主義這個概念在印度和穆斯林世界還不大為人所知時,我卻摒棄了它。從一開始,我就從歐洲人的著作中非常清晰地辨認出,歐洲的帝國主義構想非常急切地需要這一有效的武器——在穆斯林國家中鼓吹歐洲概念的民族主義——把伊斯蘭的宗教統一分裂成碎片?!?/p>

“對自己家鄉的愛是一種自然本能,無需強調去培養。然而,在當今的政治論調中,民族的理念不僅是地理性的,更是人類社會的一條原理。正因為如此,它才成為政治概念。因為伊斯蘭教也是一種社會律法,因此當國家一詞用作政治概念時,就與伊斯蘭教產生了沖突?!?注:同上書,第301-302頁。)

他反對民族主義,最根本的理由是:1,民族主義是一個歐洲概念,在宗教上,它將導致無神論唯物主義,從而損害伊斯蘭教。2,在政治上,(1)民族主義是基于人們對生活于其上的土地的忠誠,宣揚人們對自己生活的地方的熱愛,是以地域、種族、膚色、語言為紐帶的。它宣揚愛國主義精神,把愛國主義當作最重要的精神原則。這與伊斯蘭教沖突。伊克巴爾在這里的邏輯是,惟有伊斯蘭教才是社會政治生活的原則。除了伊斯蘭教,不能有任何其他的精神原則。民族主義,愛國主義,只限于地理概念是可以的,但作為政治概念就不行了,因為它沖擊了伊斯蘭教的絕對地位。它的直接政治后果將造成伊斯蘭教世界的分裂。他認為正是民族主義的泛濫導致歐洲的分裂、動蕩和紛爭,造成了基督教世界的不穩定?,F在,歐洲向伊斯蘭世界輸出民族主義思想,是一種險惡的陰謀。他認為伊斯蘭教是超越地域和種族區別的,宣揚各民族在伊斯蘭教之內平等、團結,聯合為一體。(2)民族主義要求的是政教分離。國家負責社會生活和公共事務管理的職能。宗教只是個人信仰,是個人的自由選擇。宗教不能干涉國家權力,影響公共事務。伊克巴爾認為這是基于基督教傳統得出的政治結論,完全不符合伊斯蘭教的歷史和傳統。這種政教分離的民族主義,將取消伊斯蘭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他認為取消伊斯蘭教對社會生活的影響,也就是取消了伊斯蘭教。

在闡明這些問題的時候,伊克巴爾特別強調的是伊斯蘭教的優越性。他從宗教史的發展來說明伊斯蘭教精神比所有其他宗教精神更完善:“宗教史確實表明,在古代,宗教是民族性的,就像埃及、希臘、伊朗的宗教那樣。后來,宗教成了種族性的,就像猶太教一樣?;浇探逃栒f,宗教是個體的,是個人事務。宗教成了個人信仰的同義詞。歐洲人認為惟有國家對人的社會生活負責。是伊斯蘭教,也惟有伊斯蘭教,第一次向人類傳遞這樣的信息,宗教既非民族和種族的,也非個體和私人的,而是屬于全人類的。它的目的就是超越人類之間的各種自然區別,把整個人類組合統一┢鵠 ?!?注:同上書,第302-303頁。)

他充滿激情地宣稱:“如果人類社會的目的是確保各民族間的和平與安全,并把它們目前的社會組織體轉化為單一的社會秩序,那么,除了伊斯蘭教,再不可能有別的社會秩序了。這是因為,根據我對《古蘭經》的閱讀,伊斯蘭教的目的不僅是改革個人道德,還在于逐漸地但根本性地改造人類的社會生活。這樣,將完全改變民族和種族的觀念,從而創造出一種純粹的人類意識以取代民族和種族觀念?!?注: 同上書,第302頁。)

他把民族主義看成是基督教傳統和歐洲歷史的一個必然的錯誤的結果。他認為基督教自其初期就是一個非世俗的修道團體。他們追求的只是個人靈魂的拯救,只專注于精神生活。對社會的公共權利、世俗的物質生活毫不關心,完全交給世俗統治者。他們的原則是,“把凱撒的給凱撒,把基督的給基督”。他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是分開的。后來,基督教逐漸發展成了一個龐大的教會組織。路德的宗教改革反對的就是教會,而不是世俗統治權力。伊克巴爾認為路德的改革是非常正當的,但是結果卻造成了基督教的分裂和各民族的分離。歐洲開始尋找新的民族生活的基礎。他們找到了民族主義作為基礎。這些民族國家接下來的結果是理性主義和懷疑主義,國家原則與宗教原則之間的戰爭。這些力量最后使歐洲陷入非宗教化、懷疑主義和經濟沖突之中。

伊克巴爾把伊斯蘭教與基督教進行了對比。他認為民族主義在基督教中出現是有其合理性的,因為基督教宗教的權力和世俗權力是分開的,而伊斯蘭教在一開始就是政教合一的。宗教權力和世俗統治權結合在一起,既約束人們個人的精神生活,也管理公共的社會生活。同時,伊斯蘭教沒有教會組織,也就沒有了路德那種改革的緣由。因此伊斯蘭教本身的歷史中是不可能發展出民族主義的。他強調民族主義與伊斯蘭教是水火不相容的。因為,民族主義意味著國家行使世俗的公共權力,而宗教只對個人精神有影響力。他認為伊斯蘭教一旦喪失公共影響力,最終也將喪失精神影響力,從而導致非宗教化和無神論。

伊克巴爾闡述的反對民族主義的理由是宗教的和歷史的,但他最直接針對的還是現實政治,避免居于少數地位的穆斯林在印度獨立運動中陷入多數的印度教教徒占優勢的政治權力格局中。印度教以愛國主義和民族主義為旗幟,呼吁團結,建立一個中央集權的民主制國家。伊克巴爾擔心在這樣的國家體制中,穆斯林的權利不能得到保證,不能按照伊斯蘭教的文化傳統自由選擇自己的發展道路。他認為當時印度的政治斗爭,不是印度與英國之間的斗爭,而是印度教多數社群與穆斯林少數社群之間就是否完全照搬西方式民主政治原則的斗爭。在《1932年全印穆斯林大會主席講話》中談到克什米爾時,他直截了當地說:“當前印度的斗爭有時候被描述成是印度在反抗西方。我不認為它是在反抗西方?!?目前斗爭的真正對手不是英國和印度,而是印度的多數社群和少數社群。少數社群不愿意接受西方式的民主原則,除非進行適當的修改以適合印度的實際┣榭 ?!?注:同上書,第43頁。)

他認為占人口多數的印度教徒裝模作樣的基于民族主義的國家民主,從歐洲的前提出發,在理論上是對的,但從印度的角度看,在事實上就是錯的。因為印度的大多數沒文化的鄉村農民,絕大多數穆斯林民眾屬于這一類,根本就不知道城里有文化的人談論的民主是什么。所有這一切都是針對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權利斗爭,都是服從這一政治現實的。

伊克巴爾把當時印度的政治斗爭定為不是印度和英國之間,而是穆斯林和印度教教徒之間的斗爭,其真正用意是針對穆斯林內部思想狀況的。他的這些反民族主義都是針對穆斯林內部的思想傾向。他認為穆斯林內部的民族主義思想,統一的印度國家思想是有利于印度教徒的,是損害穆斯林利益的。他一再告誡穆斯林:“如果一些穆斯林錯誤地認為宗教和民族主義作為政治概念可以手挽手地聯合在一起的話,我要及時警告穆斯林,這一進程將最終導致非宗教?!?注:同上書,第304頁。)“惟有伊斯蘭教才能在真正的文化或政治意義上維系一個民族?!?注:同上書,第309頁。)他的最后一篇文章《答毛拉拉·哈?!ぐ⒑整湹玛P于伊斯蘭教與民族主義的聲明》完全是針對穆斯林內部的民族主義的論戰性文獻。

現在,我們可以做一總結。伊克巴爾后期民族思想也有一個發展過程。在1930年的講話中,他強調穆斯林作為一個民族,伊斯蘭教是形成印度穆斯林民族的動力。他提出真正的民族的觀念,竭力給民族一詞注入自己的解釋。1932年講話和1938年的文章則完全反對民族主義,對民族主義給予徹底否定。這兩個階段的思想都是服從政治的需要,前者是作為和英國及人口占多數的印度教徒進行斗爭,后者是反對穆斯林內部思想傾向的斗爭。伊克巴爾的民族思想完全從屬于他的政治思想。他的政治思想中壓倒一切的是伊斯蘭教,也就是說他的政治思想又從屬于他的宗教思想。

雖然在伊克巴爾去世后兩年,穆斯林聯盟在1940年的年會上才提出建立巴基斯坦的目標,他去世九年后,巴基斯坦才建立,但是伊克巴爾對巴基斯坦建國的影響是巨大的。他對巴基斯坦立國的重大貢獻眾所周知:他在1930年的穆斯林聯盟年會的主席致辭中最早提出建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的設想,并論證了其可能性。他說服真納接受把建立獨立的穆斯林國家作為政治目標。他的民族理論成了真納后來領導穆斯林聯盟建立巴基斯坦的重要思想來源。正因為這樣,在1940年穆斯林聯盟拉合爾決議之后,真納宣稱:“伊克巴爾已不在我們中間,如果他活著,知道我們做到了他要我們做的事,他肯定會高興的?!?注:卡拉姆·焦格塔伊編輯、注釋和翻譯:《伊克巴爾:新的內涵——未曾發表的伊克巴爾研究文集》(Iqbal: New Dimensions-A Collection of Unpublished and Rare Iqbalian Studies),拉合爾里程碑出版社,2003年,第410頁。)

“兩個民族”理論對贏得印巴分治和建立巴基斯坦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在巴基斯坦建立之后卻給國家認同帶來了爭論?!皟蓚€民族”理論的核心是,伊斯蘭教使印度穆斯林成為一個民族。建立在這樣的“宗教民族”理論上的國家,應該是一個現代的民族國家,還是一個宗教國家?這在巴基斯坦內部引起激烈論爭。作為一個現代民族國家,要維護國家利益,國家的運行要以追求國家的最高利益為最高原則,也要求國民對國家的認同與忠誠,要能寬容國民中不同的宗教傾向,這是一個國家生存的需要,也是一個國家在國際交往中維護自己利益的需要。然而,這種現代國家的現實利益原則卻與那種宗教理想構成矛盾。對宗教的忠誠,維護宗教的統一,會造成國家的分裂和瓦解,無法維護國家利益以保障全體國民的利益,而對國家的忠誠,勢必弱化宗教的影響。正是這一國家理論中的矛盾導致了巴基斯坦建國后國民對國家認同的不一致,國家政體的不穩定。曾經推動、催生巴基斯坦建立的伊克巴爾的民族理論,現在又成了這個國家政體不穩定的原因之一。這是伊克巴爾可能沒有想到的。他作為一個理想主義者提出的設想成為現實之后,不得不在現實之中受到現實利益原則的束縛。伊克巴爾的宗教民族理論帶有強烈的理想色彩,宣揚超越地域、種族和文化的差別,建立理想的國家。但國家作為現實中的存在,是有其地域、種族和文化的現實政治利益的,這種現實利益是無法超脫的,而超脫的宗教民族主義會帶來國家分裂主義。這種思想符合印巴分治方案的需要,也導致后來東、西巴的分離。在一個國家成立后,這種有國家分裂主義傾向的民族理論當然無法擔負作為凝聚國家意識的國家理論的作用?,F在,人們也同時在反省伊克巴爾的民族理論對巴基斯坦現實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

猜你喜歡
伊斯蘭教民族主義穆斯林
淺析民族主義研究現狀及發展方向
印尼·雅加達
英國穆斯林更重國家認同
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主義(觀察家)
穆斯林在歐洲與居民互認度迥異
“民族主義”的老問題與新困惑
中國西北伊斯蘭教門宦制度的形成原因及影響研究
伊斯蘭教蘇菲派人神和諧關系探究
伊斯蘭教純屬躺著中槍(點評)
煽動民族主義情緒 被疑與政府演雙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