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拓展教學的誤區及對策

2008-01-07 03:03
21世紀中學生作文·綜合版 2008年12期
關鍵詞:語文課堂文本內容

沈 濤

幾年之前,我們的語文課堂還是相當封閉的——學生圍著教師轉,教師圍著課本轉。而如今,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實施,一種新的教學板塊——“拓展”也應運而生?,F代教學論認為,教學內容既來自課本,也來自生活,教材不是學生的全部世界,“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為此,“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課程資源”。于是,語文閱讀教學又刮起了一股拓展之風,特別是在強調新課程理念的今天,拓展教學似乎成了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旋律。眼下,無論是公開課、示范課,還是各種形式的競賽課,授課者一般都會在課堂教學的后半程來一段拓展教學;否則,不論是教者本人還是聽課者,總覺得少了點兒什么,仿佛一堂語文課如果沒有了拓展這一環節就不是“新課程”了。于是,在許多人看來,語文課堂教學中能夠來一點兒或者必須來一點兒拓展教學,就顯得非?!皶r尚”和“必要”了,拓展儼然已經成了許多語文教師增加課堂“亮點”的重要手段乃至唯一手段。

不可否認,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拓展教學已成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一個常見的“鮮活”板塊。適當的拓展確實可以幫助學生解讀文本,擴充課堂的容量,但是在欣賞它的同時,我們也冷靜地發現,課堂拓展的背后還存在著一些誤區。

一、注重拓展形式,脫離教學目標

我們在語文課堂上??吹竭@樣的現象,由于教者把拓展作為了課堂的重點和亮點,學生還沒有完全理解文本,有的甚至還沒有讀完文本,就硬是被教師拉進了拓展環節,匆匆忙忙地去“拓展”,去“鏈接”,去“延伸”。其實我們往往發現,這些拓展的內容不僅沒有考慮文本的特點、課堂的目標、學生的接受能力等諸多因素,而且還造成了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走馬觀花和體驗的淺嘗輒止。這種課堂,即使名目再多,花樣再新,由于過于匆忙“亮出”課堂的“亮點”,導致背離了文本,也就使得一堂課變得毫無意義,充其量也只是形式主義的“作秀”和“演戲”罷了。

文本的拓展無非是為了擴展教學內容,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拓展先要立足文本,在拓展教學的設計上要注重拓展的內容,它可以是課文的重點、難點,也可以是點燃學生思維火花的一個觸發點。拓展應是針對教材和課堂教學而言的,是在研讀課文后的自然延伸,是課文本身生長出來的花朵,而不是旁枝蔓葉,更不是另起爐灶,凡是與文本教學重點無關的隨意生發開去的拓展,即使內容再好,形式再新,我們也要忍痛割愛。

二、范化語文功能,忽視文本探究

新課改實施幾年來,不少人又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他們打著“人文積淀”、“大語文觀”的旗號,泛化了語文課的功能,把提升語文素養的語文功能擴大到了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的育人功能,此時,語文就變成了一個筐,什么都可以往里裝。于是,以文本的某一內容為由頭,將語文課“切換”成了思想教育課、時事分析課、地理歷史課,乃至影視欣賞課等,這種偏離了文本的教學重點的拓展已是屢見不鮮,以前那種人人喊打的語文教學中唯本本的現象也就一下子轉變成了人人喜歡的“踢開課文鬧拓展”了。試想,一堂課,教師帶著學生匆匆忙忙、囫圇吞棗地肢解完課文,有時甚至學生在連課文的內容都還沒有完全理解的情況下,就立即進入各種內容和形式的拓展,這樣的拓展又有何效果?

三、大搞預設拓展,少見生成拓展

無須否認,好的拓展是教師在課前圍繞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根據文本特點、學生基礎和學習情緒等諸方面的因素,有目的、有計劃、精心設計的,以便引領學生在文本的解讀中,遨游知識海洋,感受情感世界,碰撞思維火花。但有些課堂在拓展過程中當我們欣喜的看到學生出現了有價值、有創見的思維火花時,卻被教師忽視甚至被封殺在老師預先設定的拓展活動內,拓展繼續按預設的模式按部就班、一成不變地進行。我認為,一成不變的拓展方案決不是最好的,在學生提出新的問題、拋出新的見解時,教者就應及時調整預設的方案,根據師生互動的實際進行。

然而,這種生成性的拓展教學在目前的語文課堂中并不多見,特別是在精心準備的各種公開教學活動中更是極為少見。常見的倒是脫離了文本去拓展問題——對文本重點知識的走馬觀花、蜻蜓點水,脫離了學生的獨立思考去進行拓展教學——熱衷于各種形式的“合作探究”、“自由討論”,表面上拓展教學搞得熱熱鬧鬧,實際上學生收獲卻空空洞洞,這樣的語文課堂是低效的。

那么,怎樣的拓展才是高效的拓展呢?

一、拓展要必要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教師要注重課程資源的開發和整合,要注重將課外的學習資源和學生的生活體驗等納入課堂。于是,教師幾乎每堂課都要進行一定的拓展和遷移,搞一些“內外鏈接”的拓展訓練,以顯示課堂的容量之大和內容之豐富。誠然,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語文新課程改革要樹立“大語文”教學觀,密切語文與社會生活的聯系。但課程改革中的語文與社會生活中的語文二者之間并不能簡單的畫上等號。在課堂上,我們不能隨心所欲地將文本進行任意肢解,甚至拋開文本進行拓展,從而不考慮是否有拓展的必要,搞得有些拓展像是“畫蛇添足”,甚至是“喧賓奪主”。因此,在進行文本拓展時,應當首先考慮拓展是否必要。

二、拓展要據本

教學有時需要拓展,但是決不能為了拓展而拓展,不能讓拓展成為形式。文本拓展,作為語文課堂里一個重要的環節,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離開文本的拓展那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拓展的時機、內容、寬度和深度等要素都要圍繞文本來考慮和設計。學生只有在親密地與文本進行接觸之后,在教師的引領下自主誦讀、感悟、發現、體驗和創造,在真切的賞析、對話文本的基礎上才有超越文本的可能。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脫離了文本,學生沒有時間去用心品讀,去潛心研究,對文本是浮光掠影、走馬觀花,這樣的拓展是很難產生什么實效的。

三、拓展要適度

有效的拓展應該是原有文本的拓展,恰當的延伸更是原有文本的延伸。拓展教學是幫助學生理解文本的,好的“拓展”確能成為一堂課的“亮點”,但教師不能將拓展環節總是當作一個“賣點”來展示課堂教學的新意。拓展內容和形式一個接一個地拋出,容量是大了,但學生難以一下子掌握,甚至無所適從,課后沒有什么印象,這樣的拓展起不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比如:評價人物,不著邊際;情節續寫,荒誕離奇;表演課本劇,不尊重課本,一味搞笑求趣,追求表面熱鬧,將文本演繹成現代搞笑版,等等。這些現象都將失去拓展教學的“信度”,失去語文課堂本身的內涵,雖能活躍課堂氣氛,卻談不上提高語文素養。其實有效的拓展,內容不在多,在于適度,在于恰到好處。

四、拓展要無痕

拓展的最高境界應該是不露痕跡的拓展,要能做到“水到渠成”、“潤物細無聲”。它是融入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信手拈來,不事雕琢,妙趣天成??此撇唤浺忾g的拓展延伸,卻能夠非常自然地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激活學生思維,這種“有教無痕”、“潤物無聲”的拓展就是最高境界的拓展,這樣的拓展無疑是需要教師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語文素養的。

如果我們能以此為方向,那么,我們的拓展就是務實的、高效的。

總之,一切形式都是為內容服務的,教學模式也必須是服務于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那種過分追求形式不注重實際效果的拓展必然會使語文教學走向另一個極端。當封閉的語文課堂被批得一無是處的時候,那種為做秀而做秀的“每課必拓”的教學模式也應引起我們的反思。讓我們一起在實踐中反思、在反思中學習吧。

猜你喜歡
語文課堂文本內容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巧用應答器,提高小學語文課堂實效
淺談游戲化教學提升低年級語文課堂實效的策略研究
挖掘文本資源 有效落實語言實踐
搭文本之橋 鋪生活之路 引習作之流
基于思維能力培養的語文課堂生成資源運用例析
文本與電影的照應閱讀——以《〈草房子〉文本與影片的對比閱讀》教學為例
“表現性”語文課堂風景——建甌市東峰中學課改觀摩側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