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運動訓練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研究

2008-03-14 06:59黃荔生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8年12期
關鍵詞:課程設置

黃荔生

(莆田學院體育系,福建 莆田 351100)

摘 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對我國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分類、結構、理念和改革思路的研究現狀進行梳理,發現在課程設置中存在指導思想的單維性、培養目標的“鐘擺”性、重理論輕實踐、重學科知識輕人文精神、專業間壁壘森嚴以及課程結構比例不合理等現象。認為運動訓練人才培養不僅要具有寬厚的基礎知識,熟悉本學科的最新研究和發展趨勢,而且還要掌握一些相關的學科知識,融通文理界限,需要具備“一專多能”的素質。

關鍵詞: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研究回顧

中圖分類號:G807.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12-1689-04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Curriculum Design of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China

HUANG Li瞫heng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Putian College, Putian 351100,

Fujian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summarization is made on the research on classification, structure, concept and thinking of reform of the curriculum for sports training major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the following problems are found: single瞕imensional guide principle, swinging training target, valuing theory more than practice, priority of special knowledge over humanistic spirit, absolute isolation between majors, and in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courses offered. Consequently the paper proposes that students of sports major should not only have a broad knowledge structure, be familiar with the latest development of sports training, but also master some relative knowledge, and improve knowledge of liberal arts and science as well as abilities.

Key words: sports training major; curriculum design; research review

課程設置是專業培養目標的集中反映,學術界也對運動訓練專業本科課程設置的探索一直沒有停止。因此,有必要對我國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現狀進行回顧和總結,了解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現狀,并指出存在的不足,為后續的研究提供借鑒。

1 對“課程”及“課程設置"基本概念的研究

教育學界對“課程"的界說,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強調經驗和活動的教育組織和計劃,如:陳俠給課程下的定義是“課程就是課業的進程";二是強調學習對象——內容本身的獨特意義,把課程視為“系統知識、智力技能占情感內容的復合物。"[1]

陳玉琨把教育界對課程的不同理解歸納為三類:一是課程體系,即學生在校獲得全部訓練;二是指一門課,如數學課、生物課;三是指一堂課。[2]平時人們所指的課程大多為第一種,即課程體系。這從一些代表人物對課程的解釋中可以獲得體會,美國的經驗主義者艾伯蒂(H?Alberty)認為:“學校為學生準備的一切活動,構成它的課程。學校憑借所有這些活動的手段,意在從其哲學和目標的立場出發,去變革學生的行為。"[3]尼格力(B?L?Neagley)和埃萬斯(J?L?Evans)認為:“學校旨在幫助學生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而準備的有計劃的一切經驗。"[1]潘懋元認為:“教學內容是由教學計劃、教學大綱和教材等幾種形式體現出來的,教學內容及其進程的總和就是課程。"[4]鄭啟明、薛天祥認為:“課程是列入教學計劃的各門學科在教學計劃中的地位開設順序的總稱。"[5]可見,國內學者所指的課程是教學計劃之內的,而國外學者卻未作這樣的區分??紤]到這兩類理解尚存在著不一致,于是有人又給出兩個相關的概念,由教學計劃所規定的必須接受的課程稱為顯課程,學生在教學計劃以外所受的教育,這類潛在的教育的歷程,稱為潛課程。[2]

體育界對“運動訓練專業課程"的概念,各家認識倒頗為一致。一般認為,“運動訓練專業課程"是“課程"的子概念,指運動訓練專業的教學工作和學生學習活動的總體規劃及其進程?!斑\動訓練專業課程"在這里同樣是一種廣義的理解,含有顯課程和潛課程兩類。從目前所能查到的資料發現,對“運動訓練專業課程"的研究只集中在顯課程部分,而潛課程(還是隱性課程)部分尚較少涉足?!罢n程設置"則“是培養人才的規劃,它把達到培養目標所要求的教學科目及其目的、任務、內容、范圍、進度和活動方式的總體規劃體現出來。"[4]陳俠在其《課程論》中給課程設置下了這樣一個定義:課程設置一般是指各級各類學校開設的教學科目和各科的教學時數。[6]

2 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分類與結構現狀

王凱珍等(《北京體育大學本科課程設置的現狀》,北京體育大學學報,1995(3))、張健等(《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教學計劃構建難點與整體優化的探討》,體育與科學,2001(6))、邢其年等(《我國高等體育專業課程設置的現狀綜述》,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4(1)、劉向陽(《我國體育院系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西南大學,2006,)學者對我國當前的運動訓練專業的課程設置結構現狀做出了比較一致的描述。他們認為,目前我國運動訓練專業課程分為三個層次兩大類,即基礎課程模塊、專業課程模塊和選修課程模塊;由基礎課程模塊與專業課程模塊組成的必修課類和由限制選修模塊和任意選修模塊組成的選修課類?;A課程模塊包括公共基礎課和專業基礎課,突出強調“厚基礎",專業課程模塊突出“專業特色",選修課程模塊突出“寬口徑"。這種課程體系的結構基本上趨向于合理,保證了運動訓練專業人才全面合理的發展。

劉向陽(2006)對國內26所體育院校的運動訓練專業現行的教學計劃主要指標統計[7]。認為各院系教學計劃建構情況不平衡,差異較大。運動訓練專業總學時平均為2 839,但個別差異比較大,最高達3 304,最低為2 496,必修課與選修課的平均比例約為74.2%:25.8%。[7]個別學校按學分制制定教學計劃,但未能實行學分制管理,學分要求也不相同,突出差異在選修課上,大部分學校能按專業方向分類選修,且開設門數較多,個別學校實施跨系跨專業互選。輔修類課程,少數學校實行指定選修和任選相結合,學生學習的自由度較大,可以發展學生個性并獲得較多的知識面。目前教學計劃的構建較為突出的問題是體現運動訓練專業培養目標的特色課程偏少,尤其是體現教練員智力結構的課程缺乏。

3 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的理念研究

從現有資料看,對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理念方面的研究未見報道,但對宏觀上的課程設置理念方面卻有著較多的探討。

坦奈(D.Tanner,L.Tanner,1986)以世界觀為標準,把課程分為五種類型:一是經驗主義課程,主張以民主社會與人的形成為目標,為了培養公民具有解決廣泛的社會生活中各種復雜問題的思考力,課程要為人們提供學習日常生活所需的知識。二是社會改革主義課程,主張學校教育要打破社會的階級對立與中央集權的機制、體制,創建新型社會秩序的手段。三是學科中心主義課程,主張以學科的傳遞和集中進行智力訓練來培育理性的諸種道德,提高學生的學識。四是浪漫的自然主義課程,主張學習者和教師在他們的自然生活中創造課程。五是存在主義課程,主張課程必須將充足的時間用于個人的內省與道德問題的學習。上述課程的分類說明,具有不同的世界觀,就會形成不同的課程體系,這在國外價值多元的情況下,課程設置確實是五彩繽紛的。[8]

潘懋元(1996)把歷史上較有影響的課程理論歸結為三種:一是學科課程論,主張教學內容應以學科為中心,教材必須按照科學的邏輯系統和學生的認知心理活動來組織,以便使學生能較好地掌握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精華。二是活動課程論,強調教學要考慮學生的心理因素,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展學生的個性,并強調學校與社會聯系,以社會生活的實際來組織課程教材。三是結構課程論,主張教學內容應以各門學科的基本結構為中心。[4]

佟慶偉、羅輝(2004)從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出發提出了當前高校課程設置的六大理念:1) 提倡“通識性"突出一個“博",重點強調“人文精神"和“科學素養"的融合;2) 重視“基礎性",突出一個“厚"字,主要體現在“寬口徑"培養的發展趨勢上;3) 提倡“多樣性",突出一個“多"字,以滿足不同學習個體“多層面"的需求;4) 重視“綜合性",突出一個“融"字,重點體現在強調“交叉學科"的發展上;5) 提倡“靈活性",突出一個“活"字,主要體現在“學分制"的全面實施上;6) 強調“發展性",突出一個“行"字,重點體現在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上,體現在多讓學生動手、動腦,為今后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9]

4 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改革思路研究

4.1 課程結構或設置的改革

根據現有文獻,目前我國體育院系的運動訓練專業課程結構的改革分類大部分采用“按修學要求分類",少數采用“按修學要求與學科種類混合分類"。由于各校的具體情況不同,課程分類與結構內涵也各不相同,如:開設門數、學術科課程比例,必修、選修比例,實踐方式,培養形式,專業特色課程等均有差別,可以說方向一致,各具特色,課程設置分類以運動訓練為主修專業,拓展出運動人體科學類、競技體育管理類、學校體育類、社會體育類、體育產業經營管理類等輔修專業,要求學生做到一主一副或一主兩副的課程分類改革與調整,更適應未來社會發展對人才素質的要求。

課程結構和設置改革的主要觀點是:突出強調“厚基礎"、“專業特色"和“拓寬專業口徑"?!昂窕A"主要包括兩層含義:一是改革目前公共基礎課的結構和內容,增加并重視應用科學和人文科學課程;二是根據運動訓練專業生源結構的特征,做好兩手安排:一方面要求來自專業隊的學生加強理論知識的廣泛學習;另一方面對普通高中生加強多項運動技能的全面訓練。突出“專業特色",主要是要抓住運動訓練專業的訓練特點,增加一些具有專業特色的課程內容。突出“拓寬專業寬口徑",一方面要加強運動訓練專業與其它體育類專業的交叉和融合,實行主輔修制;另一方面,協調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比例關系,適當增加選修課的門數和學時比例,以適應社會和專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目前各校的主要做法是:1) 減少必修課;2) 增加選修課;3) 調整學術科比例;4) 實行學分制管理;5) 開設特色課程;6) 采用分流培養;7) 增加實踐環節的比重;8) 將課程教學和“實踐培養"分散在四學年之中,強調教練實踐能力的培養。如果中后期不實行分流教學,該專業在實踐教育的方式和內容上就應該把握3個方面:1) 大力改革專項技術課的教學,改變以往只注重教授技、戰術,忽略專項教練能力培養的傾向,切實加強教練能力和教育教學能力,并制定能力考核標準和方法;2) 改革專項基礎課程的教學,重新修訂各課程大綱,大幅度增加實踐環節,壓縮課程教學時數,增加實驗專題觀摩,專題調查和現場參與的次數和時間;3) 制定統一的隨隊見習和實習大綱,組織指導教練,根據大綱制定見習、實習計劃,并實施具體負責指導。只有將上述三方面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專業實踐教育滲透到專業教學的全過程,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現在理論教學、技術教學與實踐教育相脫離的現狀。如果要實行分流教學的話,可以將上述三方面統一起來,單獨編制“教練員流向特殊教學計劃",這樣可以更有效地確保學生的教育質量。[10]

4.2 課程內容的改革研究

4.2.1 拓寬基礎課程(還有人稱通識課程)

觀點一:開設旨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通識課程,多表現在增設人文素質教育課。也有學者稱其為擴展課程,因其彈性大,重發展,為廣博學生知識而設,所以課程設置面廣,宜向小型化、微型化、短程化發展,并采取模塊化課程的組合方式,但應該開設什么樣的課程并沒有做出回答。

觀點二:開設文理滲透課程、學科交叉課程。運動訓練專業培養出的畢業生應能成為運動訓練領域和其它體育領域內的“通才",應當要有文理兩方面的綜合知識功底。因而基礎課程重視文理兼容的公共選修課,并增加反映當今科學技術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新興學科方面的課程。

觀點三:通過強化工具類課程來拓寬基礎課程。這表現在增設外語、計算機類課程。外語類課程主要是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等能力,計算機類課程主要是加強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和運用能力。

4.2.2 調整學科課

觀點一:濃縮。學科專業課程的“濃縮"之意,是指對專業課程的體系基本不動,壓縮課時,精干內容,是學科專業課走向科學、合理的正確選擇。濃縮課程之后,伴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即變粗放式教學為科研式教學,變講授式教學為主體式教學,這將大大提高教學質量與學生的專業水準。

觀點二:重構。對于運動訓練的學科專業課程,按照少而精、博而通,強化基礎、打通主干、深入前沿的原則和思路,重新選擇、確定學科專業課的基本內容,建構新的知識結構體系,拓寬基礎課程。

觀點三:特色。有人對目前的運動訓練專業和體育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做出了比較,發現現行的運動訓練專業課程并沒有自身的特色,和體育教育專業以培養教師為主的課程設置沒有多大區別。因此,運動訓練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必須基于對兩種專業課程體系差異性的重視和研究,其中對不同專業所培養的人才--教練員職業和體育教師職業特征的比較認識是關鍵。[11]

觀點四:整合。近代科學的發展,促進了學科的分化,但學科分化過細,即加重學生負擔,更不利于聯系社會實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也不是所有學校都有條件開設那么多的學科。于是,又出現了合并課程的嘗試。合并后的課程稱為“綜合課程",或稱為“廣域課程"。綜合課程不僅是解決學科門類過多的好方法,也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和培養綜合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目前,課程的綜合化趨勢已日益明顯。運動訓練專業課程的綜合化也初見端倪,主要體現在:(1)加強文理工相互滲透,開設跨學科課程。例如,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訓練管理學等都是由體育與其它學科交叉而形成的一種跨學科課程;(2)對課程內容進行整合。有人曾對運動訓練專業的生物學科課程(包括運動解剖、運動生理、運動醫學、運動生物化學、運動生物力學)提出了改革的設想,著重強調各課程內容之間的銜接和整合。[12]

4.2.3 調整學、術科課程比例

觀點一:豐富理論知識對一個成功的運動訓練工作者來講是必須具備的。一個人的運動經歷對成為一名高水平的教練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就運動訓練專業本科學生訓練課時長短問題的調查,結果普遍認為現在運動訓練專業學生的訓練時數少,其中90%的術科教師認為訓練時數過少。[13]因此要求運動系學生進行專項訓練的時數要有較大幅度提高。

觀點二:作為教練員應著重強調技能形成和發展的理論知識,而不是運動技術本身,所以應重視理論課特別是基礎課,增加學科課的時數,減少技術課時數。

觀點三:目前,專業運動隊和普通高中生構成了我國運動訓練專業的主要生源,二者不同的素質結構必然要求不同的課程體系與之相適應。一是對專業運動隊的生源加強理論知識的廣泛學習;二是對普通高中生加強多項運動技能的全面訓練。這既是 “厚基礎"的兩種具體表現形式,也是加強“基礎"建設的兩種重要途徑和手段。[14]

5 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存在的問題

1) 課程研制指導思想關注點的單維性。課程目標的定位、內容選擇與組織的邏輯起點只是簡單依附和動搖于社會政治與經濟變革的要求,使課程這個受制于多種因素(如專業、學科、學生、社會等)的復雜現象被簡化為政治或經濟的工具。

2) 專業目標及課程設置的“鐘擺"現象。由于課程研制的立足點始終輪流轉于各種培養目標的價值取向,即課程研制的邏輯起點總是動搖于運動員、教練員及專項教師之間,常常顧此失彼,使課程總是滿足了一種因素的要求卻忽視了其它因素的依據,從而也使運動訓練專業的課程研制處于一種特定的鐘擺運動中。

3) 重理論性輕實踐性。盡管目前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在總體指導思想闡述上包羅萬象,幾乎囊括了體育類專業課程所有的價值及功效系統。然而,教育和管理實踐、課外社會實踐、教育實習和科研論文等實踐性教學環節,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課程設置中所占比重較低,使運動訓練專業學生因為文化素質較低、缺乏實際操作技能而陷入就業的尷尬境地。

4) 重專業知識輕人文精神的培養。運動訓練課程設置的現狀過多強調專業本身知識的完整性,而忽略了對學生的品德、人格、情感、審美、創造和自我實現等方面的培養。運動訓練專業培養的學生將走到運動訓練實踐的第一線,他們是否具有較高的人文素養,將關系到他們自身的發展,也將對整個體育事業的發展產生影響。

5) 課程結構的比例不夠協調。這種失調現象表現在:其一,專業課程比例過大,而人文社會科學、行為科學和自然科學方面的基礎性課程的比例不足;其二,必修課的比例過高,而體現學生個性發展的選修課比例較低;其三,能反映運動訓練專業特色的課程比例太少;其四,在課程的課時結構上,大型課程所占的比例過大;其五,術科比例過大,學科比例低;其六,實習課程課時比例低。

6) 學科專業之間壁壘森嚴,學生應用知識的綜合能力缺陷。表現在學科內部總是力求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忽略了學科與學科之間的聯系與統一,造成了學生所學知識結構割裂,綜合能力受到影響。

6 研究現狀評述

1) 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日益受到人們重視,但研究還比較零散、不成系統。

2) 學術界研究紅火,但決策層未表現出應有的興趣。在見諸刊物的文章中,作者一般為體育院系學者,有教師、研究人員,還有一些研究生。這反映了學者們比較重運動訓練專業課程的研究與改革,同時還說明了研究人員具有比較高的文化層次,但課程設置的終審裁決權在國家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筆者注意到,管理部門人員的研究文章并不多見,官員講話中有關這類主題往往也是一帶而過。

3) 研究比較注重操作層面,缺乏哲學層次的深入思考。在各類研究中,人們更多的是從實踐的需要、現實的需要來考慮和研究問題,雖然具有一定的應用性和可操作性,對運動訓練專業課程的設置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但是針對該專業課程設置的哲學理念方面的研究還比較缺乏,這種情況多多少少使得改革思路的研究顯得有些底蘊不足,一些建議的合理性受到較大的影響。

4) 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思路局限于頭痛醫頭、腳痛醫腳。10多年來的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改革仍然處在“修修補補"的狀態,還不曾有改天換地的突破。原來的課程設置模塊組合也不曾有大的變動,課程的增減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目前已有學者提出“三位一體化"的辦學模式,這無疑給體育院校的改革和發展指明了方向。

5) 各校課程設置比較輕率,未見有全國范圍的大型調查研究。特別是對主干課程的設置上缺乏調查,多數只是停留在經驗主義上,缺乏一個能反映培養目標的統一評價體系。

6) 課程設置缺乏深入的國際比較研究。多數學者對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的國際比較研究都是與發達國家進行比較的,比較對象有些局限。其次,在國際比較分析中缺乏對各國國情的研究,特別是對我國國情的綜合分析,沒有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形成凡是發達國家的東西都是好的、正確的錯誤思想,從而使我國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改革的思路難免帶有趨同性。

7 結 語

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的改革趨勢是確立以素質教育為中心的課程觀??v觀運動訓練專業課程改革,無論是基礎課程的拓寬,還是專業課程的濃縮并深入前沿,都是圍繞著我國目前正在實施的素質教育進行的。運動訓練人才不僅要具有寬厚的基礎知識,熟悉本學科的最新研究和發展趨勢,而且還要掌握一些相關的學科知識,融通文理界限,需要具備“一專多能"的素質。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實施,呼喚著運動訓練專業課程的改革,同時也為運動訓練專業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參考文獻:

[1] 鐘啟泉.現代課程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9:176.

[2] 陳玉琨.現代教育管理技術[M].上海:上??茖W技術文獻出版社,1994:106.

[3] 轉引自筑波大學教育學研究會編,鐘啟泉譯.現代教育學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6:246.

[4] 潘懋元.新編高等教育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349.

[5] 鄭啟明,薛天祥.高等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88:153.

[6] 陳俠.課程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68.

[7] 劉向陽.我國體育院系運動訓練專業課程設置的研究[D].西南大學,2006:22-25.

[8] 筑波大學教育學研究會,鐘啟泉譯.現代教育學基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6:246.

[9] 佟慶偉,羅輝.高?,F代課程設置的理念與實踐[J].北京教育,2004(4):32-34.

[10] 皺國忠,張健,張世林,等.對我國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2):10-12.

[11] 郁建華.體育院校運動系人才培養的現狀與改革對策[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1(2):97-99.

[12] 魯長芬.對我國高等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課程研制的探討[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體育學院,2003.

[13] 袁作生,等.面向21世紀高等體育院校運動訓練專業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24(2):226-229.

[14] 魯長芬,等.從美國體育院系課程改革看我國運動訓練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4):48-52.

猜你喜歡
課程設置
研究生公共英語課程改革模式探索
國內外高職院校課程設置比較研究
論《商英國標》下地方二本院校的差異性商務英語教學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應用探究
中本銜接辦學模式中職階段環藝專業課程設置與研究
創業創新導向下的高校動畫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關于提高軍校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幾點思考
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置與物流崗位職業證書的有效對接
獨立學院商務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