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我國少年跳遠運動員訓練現狀的調查研究

2008-03-14 06:59李鐵錄張洪武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8年12期
關鍵詞:少年訓練現狀

李鐵錄 張洪武

(1.北京體育大學,北京 100084;2.華中師范大學,湖北 武漢 400079)

摘 要:以全國少年田徑錦標賽的少年跳遠運動員及其教練員為研究對象,對該年齡階段的少年跳遠運動員的訓練現狀進行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為提高少年跳遠運動員的科學化訓練水平提供了參考依據。

關鍵詞:少年;跳遠;訓練;現狀

中圖分類號:G82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12-1704-04

A Survey on the Current Training Situation of Junior Long Jumpers in China

LI Tie瞝u1,ZHANG Hong瞱u2

(1.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2.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079, Hubei China)

Abstract:Through a research on junior long jumpers and their coaches in the National Junior Athletic Championships, the current training situation of juniors is analyzed and the problems are found. All these will contribute as reference to improve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of junior long jumpers.

Key words: junior; long jump; training; current situation

跳遠是我國的田徑傳統優勢項目,但近年來一直徘徊不前。我國田徑教學訓練大綱對14~17歲的青少年訓練提出了明確要求,并且設有專門的全國少年田徑錦標賽,目的是檢查這一年齡階段運動員的訓練和選材情況,對規范我國青少年田徑訓練起到了積極作用。為了解該年齡階段的少年跳遠運動員訓練情況和與大綱規定的要求執行情況,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對全國部分優秀跳遠苗子的基礎訓練情況進行研究,為全面了解目前我國青少年跳遠運動員訓練情況和提高科學化訓練水平提供參考依據。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參加2005年全國少年田徑錦標賽少年跳遠運動員70名及其教練員2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CNKI),收集整理有關跳遠運動訓練方面的文獻資料。

1.2.2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目的和內容,設計了《運動員調查問卷》和《教練員調查問卷》。

1.2.3 訪談法 在2005年全國少年田徑錦標賽期間,走訪了有關跳遠教練員。

1.2.4 邏輯分析法 運用歸納、演繹、等綜合分析方法,對各種信息進行較為深刻的探討。

1.2.5 數理統計法 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我國少年跳遠運動員的訓練年齡和比賽情況

2.1.1 運動員開始接受訓練的年齡

運動員的多年訓練是一個長期系統的過程,即使具備優秀的身體條件,如果不經過多年的系統訓練,要達到較高水平也是不可能的。因此,運動員開始訓練和開始專項訓練的年齡都十分重要,過早或者過晚都將影響運動員的系統訓練。少年跳遠運動員開始參加田徑訓練的年齡結果見表1、2。

從表1、2可以看出,我國少年男子跳遠運動員開始參與田徑訓練的平均年齡是13.1歲。

我國少年女子跳遠運動員開始參與田徑訓練的平均年齡是12.1歲。

根據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田徑》中的劃分,我國的教學訓練大綱中的基礎訓練階段(13~15歲)相當于專項基礎訓練階段,而8~12歲的兒童可以看作是一般基礎訓練階段。因此,我國少年跳遠運動員開始接受田徑基礎訓練的年齡偏大。

2.1.2 運動員開始專項訓練的年齡

在《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田徑》教材中,13~15歲是專項基礎訓練階段,這一階段應確定專項方向。專項基礎訓練階段應圍繞專項所需要的各種能力的基礎來組織訓練。我國少年跳遠運動員開始跳遠專項訓練的年齡見表3、4。

從表3、4看出,我國少年男、女跳遠運動員開始進行跳遠專項訓練的平均年齡分別是:13.9歲和13.5歲。因此,我國少年跳遠運動員開始跳遠專項訓練的年齡符合教材的要求。

少年女子跳遠運動員開始專項訓練的時間,平均是在接受一年多的田徑系統訓練之后進行的,而少年男子跳遠運動員開始專項訓練的平均時間則只是在接受田徑系統訓練后不到半年的時間內。在沒有經過必要的全面的基礎訓練的情況下即確定專項的方向,由于對運動員的運動潛力沒有足夠的預測,為運動員進一步的專項訓練不利。

2.1.3 少年跳遠運動員訓練的時間安排

運動訓練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深化的過程,運動技能的掌握和提高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提高的過程,運動水平的提高需要一定的訓練時間作保證。此外只有對訓練次數、訓練時間合理安排才能保證訓練的科學性和系統性。運動員每周訓練次數和訓練時間情況統計見表5、6。

訓練次數、訓練時間的多少,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少年跳遠運動員的運動訓練能否系統進行、以及其訓練目標能否順利實現,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訓練積極性。

從表5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少年跳遠運動員每周的訓練次數都在6次以上,集中在次到8~11次之間,而且除正常的上下午訓練外,絕大多數的運動員每周還要出2~3次的早操進行訓練。據大綱在基礎訓練階段的跳遠運動員每周訓練次數是5~6次;而在初級專項訓練階段的跳遠運動員每周訓練次數是6~8次。因此,我國少年跳遠運動員每周的訓練次數遠遠超過了大綱的規定次數。

從表6可以看出,運動員每次的訓練時間集中在2~2.5 h之間,而根據大綱的要求,基礎訓練階段和初級專項訓練階段的運動員的每次訓練課的時間分別是1.5~2 h和2~2.5 h,我國少年跳遠運動員的每次訓練時間基本符合大綱的要求。

另外,大綱要求少年跳遠運動員的年訓練次數為,基礎訓練階段220~240次,初級專項訓練階段為250~280次,即年平均訓練約39~48周和32~47周。在調查中通過對教練員的訪談了解到,大部分運動員在寒、暑假能夠保證堅持訓練。因此在每周訓練次數增加而全年訓練周數不減少的情況下,運動員的訓練總次數必然多于大綱的要求。

2.1.4 少年跳遠運動員參加比賽的次數

參加比賽是檢驗教練員的執教和管理水平以及運動員的訓練情況的主要手段,也是教練員獲取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因此,運動員必須參加一定數量的比賽。但是,青少年田徑訓練是基礎訓練,青少年的運動競賽是為選拔后備人才的需要服務,不應該只是為了達到專項運動成績而安排競賽。我國少年跳遠運動員參加比賽情況見表7。

根據調查,運動員每年參加國家級或者省市級的田徑比賽都集中在2~3次左右,占調查運動員總數的78.3%,而且還有部分運動員只參加過一次甚至沒有參加過此類比賽。而根據大綱的要求,少年跳遠運動員在基礎訓練階段每年參加的比賽次數是6~8次,而初級專項訓練階段的運動員每年參加的比賽次數是8~12次。因此可見,少年跳遠運動員每年參加的比賽次數遠遠低于大綱的要求。

在調查中還發現,從比賽內容上看,少年跳遠運動員參加的比賽絕大多數是采用成年人的競賽方式,而沒有對少年運動員進行體能、身體素質以及技戰術的測試。這些比賽,運動員的專項運動成績是評判運動員的唯一標準。過多的參與這類性質的比賽,必然會導致在運動訓練中過于重視專項成績的提高,而忽視對運動員全面基礎的訓練,不利于少年運動員的成長。

2.2 我國少年跳遠運動員的專項訓練情況調查與分析

2.2.1 少年跳遠運動員的專項技術訓練安排情況分析

運動員創造優異成績,除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外,還應具有合理而先進的專項技術才,技術訓練應該是運動員專項訓練的重要內容之一。技術訓練的目的是學習和掌握新的技術動作或者改進和完善技術中的某個部分或者環節,青少年的技術訓練應該貫穿與運動員的整個訓練過程中。調查結果見表8。

從上述對教練員每周技術訓練課的安排次數的調查,我們可以看出教練員對技術訓練重要性的認同。在絕大多數的教練員的訓練安排中,技術訓練課在準備期每周約為2~3次,在比賽期約為每周1~2次。

在準備期中安排較多的技術訓練,主要進行一些技術的專門練習和一些分解技術練習,使運動員能夠有較多的時間對技術進行體會,有利于掌握新技術和改進技術的鞏固,重點放在完成技術動作的質量上。而在比賽期中,由于運動員要參加一些比賽,現代的運動訓練將比賽看作是訓練的一部分,所以運動員的比賽被看成是一種實戰性質的訓練,所以每周技術訓練課的次數較準備期減少。但是這種實戰性質的訓練在某種意義上對運動員技術的改進和完善起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技術訓練多以完整技術訓練為主,保證完成技術動作質量的前提下,提高運動員訓練的強度,其目的是提高運動員在高強度的情況下完成正確技術動作的能力,努力將準備期中相對較低的強度的訓練中掌握或改進的技術以較高強度不斷地進行加固、強化,努力適應比賽的高強度要求。

由于技術訓練對于運動員的體力和神經肌肉系統的要求較高,運動員必須在各方面狀態都較好的情況下才有可能高質量的完成技術訓練任務。如果運動員在狀態不好或者疲勞情況下進行技術練習,很難以正確的技術完成動作,這樣不僅由于多次重復達不到改進和鞏固技術的效果,還會破壞原有的動作結構。在實際調查中同樣肯定,技術訓練應安排在運動員體力和精力較好的時間進行。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教練員對于跳遠運動員技術訓練的安排是符合運動訓練的規律要求的。

2.2.2 少年跳遠運動員的專項技術訓練手段選擇

研究表明,在基礎訓練階段,技術練習的核心手段是:原地或分解的起跳模仿練習、短助跑完整技術練習和3-5-7步助跑起跳練習,技術練習是在先掌握完整動作的基礎上,通過大量的起跳練習、模仿練習來提高起跳技術。初級專項訓練階段的技術練習與前一階段相比,表現為逐漸增加助跑速度下的起跳和完整技術的練習,促進起跳技術和能力的進一步發展。我國少年跳遠運動員常用技術訓練手段統計見表9。

通過對運動員的調查,發現在基礎訓練階段,運動員在訓練中突出了助跑和起跳這兩項技術訓練的關鍵環節,并在訓練中十分注重這兩項技術的銜接,以中、短程助跑為主,完整技術練習是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模仿練習在訓練中出現的頻率較低,技術訓練手段在基礎訓練階段即表現出了較強的專項化特點。而在初級專項訓練階段,技術訓練中出現頻率最高的技術訓練手段是全程助跑練習和完整技術以及中程助跑完整技術練習,短程助跑練習和分解技術練習出現的頻率較前一時期減少,與對教練員的調查基本一致。

2.2.3 少年跳遠運動員的速度訓練安排 不同時期每周安排速度訓練課的次數見表10。

從表10可以看出,在準備期中每周會安排2~3次速度訓練的教練員占80%。在比賽期中每周也會安排1~2次訓練。主要是安排與運動員助跑距離接近的短距離跑的練習,發展運動員的絕對速度能力,適應比賽的要求。在調查中,大多數教練認為在訓練中,速度練習的距離不能過短,因為速度能力是發展絕對速度的重要基礎,沒有好的速度能力基礎,運動員很難獲得好的絕對速度水平。對于訓練的強度,絕大多數跑都要求達到最大強度。

2.2.4 少年跳遠運動員的速度訓練手段

青少年神經系統的靈活性好,興奮與抑制的轉換快,是提高步頻的最佳時期。因此青少年訓練階段要多安排快節奏、高步頻的練習,打好步頻基礎,對以后絕對速度的提高會起到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跳遠運動員在基礎訓練階段,主要利用跑的專門練習,學習和掌握跑的基本技術,提高跑的能力,重點突出提高跑的步頻能力和動作能力;初級專項訓練階段以60 m和100 m跑為核心練習手段,主要利用跑的專門練習和跑格練習改進和提高跑的基本技術,速度訓練手段增加。

從表11看,在基礎訓練階段,各種距離的跑是運動員速度訓練的最常用的手段,發展步頻的各種跑的專門練習也是練習的重要手段,基本符合該年齡段的運動員的身體發育特點,但是其它各種跑的專門練習在訓練中出現的頻率不是很高,不利于該年齡段的運動員掌握基本的跑得技術。在初級專項訓練階段,可以看出,運動員訓練的手段明顯的減少,速度訓練手段出現了明顯的專項化特點,不符合該年齡段運動員速度訓練特點。

2.2.5 少年跳遠運動員的快速力量訓練安排

在眾多的力量類型中,與起跳關系最為密切的就是快速力量。因此,在訓練中,教練員很重視運動員的快速力量訓練。但是盲目發展下肢力量,尤其是下肢的絕對力量,會導致肌肉收縮的速度下降。而且由于青少年骨骼鈣化程度相應較低,骨質較為疏松,富于彈性而硬度小,在外力或重力的作用下易于彎曲變形,所以少年兒童不宜進行負重過大的力量訓練,以免骨骼發生畸形。15~17歲年齡階段是力量增長的敏感期,因此對于少年跳遠運動員快速力量的發展是力量訓練的主要內容。

從調查中可以看出,快速力量的訓練的安排,在準備期和比賽期中,每周的課次均在2~3次左右。在準備期,快速力量訓練的強度和量都相對較低,主要是對運動員進行專項力量的恢復性訓練。到了比賽期,快速力量的訓練強度和量都較前一時期提高,主要是提高運動員的快速力量水平,為即將到來的比賽做準備。

由于肌肉工作力量的大小與中樞神經系統發射的神經沖動的強度有密切的關系。神經沖動的強度越大,肌纖維參與工作的數量越多,表現出的力量也越大。因此,運動訓練中應注意有意識的提高運動員練習的興趣與積極性,以求提高力量訓練的效果。進行爆發力訓練對神經系統興奮性要求更高??焖倭α康挠柧殤摪才旁谶\動員身體和精神狀態都較好的時候進行。

2.2.6 少年跳遠運動員的快速力量訓練手段

快速力量的訓練在跳遠運動員的訓練中就必須放在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上。應該說,跳遠教練員對快速力量的重要性有著很清楚的認識,因此都非常重視其訓練。發展快速力量的方法有許多,但在實際的訓練中,發展腿部快速力量的最好方法也是最常用的就是與專項技術動作相似和肌肉用力特點一致的各種各樣的跳躍練習。一是提高運動員的快速力量水平,二是提高運動員掌握基本跳躍技術的合理程度。教練員通常此類訓練手段和方法來同時對運動員的快速力量和基本跳遠技術進行訓練。

通過對教練員的調查,認為在基礎訓練階段,專項跳躍能力訓練的重要手段是立定跳躍,而在初級專項階段以短助跑5~10級跨步跳為核心練習手段,突出在一定助跑速度下的跳躍能力的訓練, 練習手段逐漸由立定跳躍練習過渡到助跑跳躍練習,跳躍訓練的專項化程度在提高。而通過對運動員的調查,在基礎訓練階段,除進行立定跳躍的訓練之外,具有一定初速度的跳躍練習的訓練出現的頻率也較高,具有較強的專項化特點。而在初級專項訓練階段,訓練手段的選擇與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

3 結 論

1) 我國少年跳遠運動員開始接受田徑基礎訓練的年齡分別是13.1歲和12.1歲偏大。而開始進行跳遠專項訓練的平均年齡分別是13.9歲和13.5歲比較合理。

2) 我國少年跳遠運動員每周的訓練次數遠遠超過了大綱的規定次數。而每次訓練時間基本符合大綱的要求。但每年參加的比賽次數遠遠低于大綱的要求。

3) 教練員對于少年跳遠運動員的專項訓練的安排以及訓練負荷的認識符合跳遠項目的特點和訓練規律,但是訓練手段的選擇不符合少年跳遠運動員訓練的各階段特點。

參考文獻:

[1] 中國體育教練員崗位培訓教材-田徑[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9.

[2] 袁作生,南仲喜.現代田徑運動科學訓練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3] 章碧玉.中國青少年田徑遠度項目選材和訓練的方法學體系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1.

[4] 林萍仙.從當前世界跳遠技術的特點談運動員的訓練[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1998(3):21-23.

[5] 朱振杰.跳遠踏跳專項力量特征及訓練方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6):21-22.

[6] 張亞平,程暉,王麒麟.我國優秀男子跳遠運動員專項素質指標體系及評價方法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2):23-25.

[7] 于川茗,宮本莊,王今越.幾種跳遠起跳練習手段效用的運動學辨析[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4(4):24-26.

[8] 馮樹勇,李愛東.我國高水平跳遠運動員技術訓練安排方面存在的問題[J].田徑,2002,(08):7-8.

[9] 張寶峰,崔浩瀾.跳遠運動員助跑后階段步長調整對踏板準確性的影響[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6(5):22-23.

猜你喜歡
少年訓練現狀
《少年》改檔12.16對撞張藝謀《長城》
重度殘障兒童少年送教上門工作的研究
讓文言文教學迸發思維的火花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少年”古永鏘 新的時代到來
日媒:日自衛隊將以“訓練”為名“出兵”南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