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議論文閱讀

2008-08-27 08:17郭宗富
21世紀中學生作文·中考適用 2008年3期
關鍵詞:文章

郭宗富

考 點 揭 秘

[課標領航]

《語文課程標準》中對議論文閱讀的考查要求是:“閱讀簡單的議論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區分觀點與材料(道理、事實、數據、圖表等),發現觀點與材料之間的聯系,并通過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斷”。議論文閱讀在各地中考試卷中出現的頻率很高,占有重要的地位,復習時應引起足夠的重視。

學生在備考時,要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編寫意圖,重視能力的培養,提倡創新精神;要改變以往議論文閱讀復習中只注重三要素的老套路。在有關議論文的閱讀過程中,注重感受體驗,體會作者的價值取向,掌握閱讀方法,學習篩選材料,尤其要在創意閱讀上下功夫。近年中考閱讀材料大多選擇議論性散文,語言含蓄雋永,不乏理性的光輝,是人文性與文學性的和諧統一體,因而倍受命題教師的青睞。閱讀時,要認真體會作者在議論過程中的觀點、態度,理解其寫作的思路,特別要注意對精美語言的品析。

[熱點題型]

近兩年中考議論文閱讀,出現頻率高的熱點題型有如下幾種:

1.分析關鍵詞語的含義

2.理解關鍵句子的含義及其作用

3.摘取或概括中心論點

4.論證方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的分析

5.文章結構的分析

6.對某一內容的深入探究

7.開放拓展題

[中考例題]

例1 2007年湖北荊州市中考語文試題

中國能占領多少“知識領土”

方 承

①知識領土不按國家主權劃分,而是依據知識創造的先占性和市場占領的范圍來確定。知識創造的先占性被稱為知識產權,占領的市場范圍被稱為“知識領土”。一個國家如果在知識方面沒有創造,或在時間上落后,那么無論這個國家主權領土的面積多么遼闊,人口多么眾多,也不能擁有知識領土。

②全球知識領土面積最大的,應該要屬比爾·蓋茨。這個美國人擁有的知識領土范圍,超過了整個俄羅斯。不僅是因為他的“視窗”覆蓋了使用計算機的所有人類,還在于他有權要求所有國家的法官們作他的“國防軍”。

③知識領土既不能天賦,也不可能白送,而由腦力勞動創造。開拓出來后,就被創造者終生擁有,直到他過世,后人依然繼承這部分領土。如果我們的大腦不創造知識,我們就無法擁有知識領土。如果我們僅滿足于傳播知識、講授知識或宣傳知識,也不會擁有任何知識領土。雖然這些也是勞動,但是這種勞動只會幫助知識領土的創造者鞏固和維護其領土,我們僅能獲得少量的傳播費、講授費和宣傳費而已。

④如果大學不創造新思想,企業不發明新技術,實驗室不申請新專利,工程師拿不出新成果,那我們就如同無家可歸者:在人家的知識領土上漂流,撿人家發明吃剩的殘羹冷炙充饑,用人家技術穿爛的舊衣御寒,套人家換代產品丟棄的爛鞋跛行。即使這樣,我們也無法長期生存,因為人家的臥榻之側,容不得我們安睡。

⑤我們偉大的祖先,如果不是在知識叢林中“眾里尋她千百度”獲得四大發明,如果沒有先秦諸子百家在思想樂園中的“語不驚人死不休”,如果沒有《孫子兵法》的神來之筆,沒有《清明上河圖》中的鬼墨神工,如果這一切都沒有被創造,我們今天還有什么臉面,面對世界說我們是中國人?如果我們今世不創造知識、不貢獻思想、不豐富文化,我們將忍看子孫后代在人家的知識領土上淪為“無國籍人”,忍痛讓自己的后人在知識產權所代表的財富面前淪為“無產者”。

⑥昨天,我們依靠開放取得成功;今天,我們要依靠創造,取得新的成功。如果我們頭腦還清醒,理性還健全,如果我們還顧及子孫,那從現在起,就應將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的最必要的條件、最重要的資源和最寶貴的財富!

(選文有刪改)

1.瀏覽全文,提取作者寫作此文要表達的主要觀點。

2.根據第①段文字的內容說說什

么是“知識領土”。

3.從文章第③段中找一處文字解

釋第②段末“國防軍”的含義。

4.說說第④段畫線文字運用的論

證方法。

5.文中第⑤段的前后兩部分之間

是什么關系?

6.用“│”標示全文的結構層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例2 2007年四川成都市中考語文試題

演 奏 快 樂

①曾經有人對我說過:“聽說,摩天輪的每個格子里都裝滿了幸福。在我仰望摩天輪之際,是否也能感到些許的快樂?那么,幸福為什么離我如此遙遠?”我對這個人說:“既然想要幸??鞓?,為什么只是仰望摩天輪,而不去親身體驗一番?只有真正體驗過的人,才會感悟到幸福與快樂?!?/p>

②的確,快樂的人是會演奏快樂的。

③演奏快樂,就是品味快樂。不論是巍峨雄壯的高山,廣袤無垠的大海,萬里無云的藍天,還是沁人心脾的氣味,絢麗斑斕的色彩,感人肺腑的話語……這些如寶石一般晶瑩璀璨的快樂總是在我們身邊盤旋。眺望高山,我們應有心田豁然開朗之感;遙望大海,我們應為生命的寬廣而驕傲;仰望藍天,我們應為云朵飄散后的重聚而高興……懂得品位這些快樂的人,自然會得到快樂的青睞。

④演奏快樂,就是留住快樂。流星瞬間的消逝,曇花一現后的凋零,蒲公英隨風飄零……這些轉瞬即逝的美好,總會帶給我們瞬間的幸福與快樂??鞓返娜酥缹⒖鞓费永m:流星消逝,還有寧靜美好的星空;曇花凋零,還有來年綻放的期許;蒲公英飄走,還有隨風飛舞的絢爛……即使人生路上,事業、前途、愛情、家庭都如泡沫一樣破滅了也不必悲觀。試圖留住這些快樂,學會將快樂延續。那么,快樂的天使終將降臨到你的身上。

⑤演奏快樂,就是尋找快樂。童年時的我們是那般天真燦爛:一枚硬幣能讓我們玩兒出許多花樣,一張紙能讓我們折出各式各樣的圖形,一個易拉罐能讓我們踩成高跟鞋,__________,___________那時的我們有什么憂郁?有什么煩惱?那時的我們總是尋找快樂,沉浸在快樂的夢幻里?,F在為什么不能?考試沒考好會難過很長的時間,比賽失利了會不停地責怪自己,戀人離開了會惆悵得難以自拔,工作不順利會一個人生悶氣……難道這些都是我們成長的代價?在歷經滄桑、飽經歲月的洗禮之后,那份童年時尋找快樂的本能也消逝得無影無蹤。萬世滄桑、悲歡歲月,痛苦難免,可是,懂得尋找快樂的人,快樂的旋律總會在他的心頭回響。要相信,仰起頭就有藍天!

⑥你是否還在仰望摩天輪,期盼些許的快樂?不妨親自去坐一下吧。獨自轉動的摩天輪,會帶你領略你意想不到的快樂!快拿起你心愛的樂器,從現在起,用你的心靈去演奏快樂。相信你能演奏出無比精彩的樂章!

⑦相信,快樂的樂曲可以演奏到地老天荒!

(選文有刪改)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用原文回答。

2.綜觀全文,作者開篇和結尾都寫了摩天輪,簡要分析作者寫摩天輪的作用。

3.演奏快樂,就是尋找快樂。相信你在童年時代也尋找到了許許多多的快樂。結合你的體驗為第⑤段空白處補寫兩個句子。

4.請談談你對全文最末段的理解。

5.你會演奏快樂嗎?請聯系生活實際說說你是怎樣演奏快樂的。

[解題要訣]

1.分析關鍵詞語的含義

議論文的語言嚴密,邏輯性強??疾閷﹃P鍵詞語含義的理解,側重于考查分析其在句中的修飾、限制的作用,體會其用詞嚴密、準確的特點;或是對成語、典故、化用語的分析,理解其生動活潑、犀利有力的語言風格。荊州卷的第2題對“知識領土”的解釋,第3題對“國防軍”的含義的理解,就是考查議論文語言幽默而嚴密,富有邏輯性的特點。荊州卷的第2題對“知識領土”的解釋,可從第①段中第二句直接摘取而來,即“知識領土是知識創造占領的市場范圍”。第3題對“國防軍”的含義理解可從第③段中找出呼應的文字概括而成,即“鞏固和維護其領土”。

解答這類題型,首先要通讀全文,領會主旨,這是解答此類題的前提。然后認真揣摩、領悟這個詞語的一般含義,再結合具體的文章和上下文的語境,去把握它的引申義或者比喻義。有的省市還考查詞語的感情色彩和修辭效果,考查代詞的指代作用。無論從哪個角度考查詞語的含義,都應該根據具體的語言環境,根據文章的內容、中心來分析,從詞語運用準確、嚴密的角度來理解,從準確、鮮明、富有概括力的角度來評說,不能就詞解詞。

2.理解關鍵句子的含義及其作用

對文章關鍵句子的含義及其作用的分析是閱讀考查的重點,分值較重。對于議論文而言,多是對文章開頭、結尾表明作者觀點和態度的句子的理解,或是對具有深刻含義、起著深化主旨作用的句子的分析。成都卷的第4題“請談談你對全文最末段的理解”,就屬于后者。從結構和修辭的角度,可以這樣作答:“總結全文,將快樂比作樂曲,用天長地久的樂曲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快樂可以與人們終生相伴?!?

解答這類題,首先還是要整體閱讀全文,把握各段所寫的內容,領會全文主旨,在此前提下,才能更加準確地理解這些意蘊深刻的句子。有的句子本身就起到揭示主旨的作用,再根據它在文章中的位置,在文章結構中所起的作用的角度,來理解這些句子的作用。一般來說,關鍵句子出現在文章開頭的,則往往起引領下文、點明主旨的作用;關鍵句子出現在文章結尾的,則往往起總結全文、深化中心的作用;關鍵句子出現在文章中間的,則往往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3.準確摘取或概括中心論點

準確摘取或概括文章的中心論點,是議論文閱讀的必考點。如荊州卷的第1題要求“提取觀點”,成都卷的第1題要求“摘取論點”。對荊州卷的第1題作者觀點的提煉,可抓住文章的結尾句去歸納,即“應將創新能力作為發展的最必要的條件、最重要的資源和最寶貴的財富”;成都卷的第1題稍有難度,因為開篇是從“摩天輪”寫起的,文章以此為引子,第②段便直奔中心,摘取即可:“快樂的人是會演奏快樂的”。

解答這類題,首先要明確論點的表述形式。論點是一個明確的判斷,有明顯的情感傾向,是一個完整的句子。其次要弄清論點的位置。論點多出現在文章的開頭、結尾處,有些文章,標題可能就是中心論點。如果在文中找不出作為論點的原句,則需要我們注意首尾兩段出現頻率較高的能體現作者觀點態度的關鍵語句,把這些關鍵語句進行整合,用準確的語言概括出論點來。

4.論證方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的分

議論文中的論點和論據是通過論證組織起來的。論證就是運用論據來證明論點的方法。初中階段學生要掌握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荊州卷的第4題要求指出第④段畫線文字運用的論證方法,結合具體文段,該段主要闡述我國沒有知識領土的嚴重后果,抓住“殘羹”、“漂流”等關鍵詞可知道畫線的文字運用的是“比喻論證法”。

解答這類題,必須會辨識以上列舉的常見的四種論證方法,并掌握這四種論證方法的作用。文中列舉有代表性的事例或史實的屬于舉例論證,目的在于增強文章的說服力;運用名言警句、公理或定律公式的,則屬于道理論證,其作用是使論證具有權威性;運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或道理進行對比的屬于對比論證,其作用是使是非曲直明確,給人的印象鮮明深刻;通過形象的比喻來證明論點的是比喻論證,其作用是把抽象的道理講得通俗形象,更容易讓人接受。

5.文章結構的分析

荊州卷的第6題要求用“│”標示全文的結構層次,實際上是考查議論文的基本結構——引論、本論、結論的把握。結合具體的文段內容,可知第①段是“引論”,第⑥段畫龍點睛點明主旨,是“結論”部分,那么中間段落則是“本論”部分。

分析議論文的結構,首先要整體把握文章,理清思路,弄明白各段落層次間的內在聯系,看開頭提出了什么問題,中間是從幾個方面分析論證的,其中著重論述的是哪個方面,結尾是怎樣總結的。另外還要注意文章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過渡段、過渡句或詞語,以便更好地理解議論文嚴密的論證結構。

6.對某一內容的深入探究

針對選文而言,命題者設題時,要求考生就某一思辨性的內容或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有的從結構寫法的角度切入,有的從中心發散的角度設問,有的從論點與論據關系的角度擬題;為了更深入地探究,有的考題還鏈接了相關的文字材料,綜合考查學生對材料內容的思考和判斷的能力,以及組織語言進行表達的能力。這類題難度較大,有一定的區分度,而且分值較重,因此要認真對待。成都卷的第2題從文章的結構和語言的角度擬制,須聯系結構和語言的相關知識儲備,結合文章的中心論點作答。先談結構:“開篇寫關于摩天輪的對話引出了文章的寫作中心”,“結尾寫摩天輪與開篇形成照應,使文章結構完整”;再說語言:“摩天輪在文中象征著快樂,將快樂賦予摩天輪上,形象可感,使語言更加生動有力”。

解答這種題型,首先要整體閱讀,全面把握文章的內容,這是探究的基礎;其次須弄清這個問題是從什么角度擬制的,目的在于考查什么;再次就是對這個問題進行縱橫的思考,聯系中心和所給的材料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它們之間的共性和個性;最后組織語言簡要作答。

7.開放拓展題

理解文本,并把閱讀體驗引向理性的思考中,讓學生參與作者的文思,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展示他們思維的風采,這就是開放性試題的魅力所在?;卮鸪啥季淼牡?題時,請特別注意“生活”、“你”、“怎樣”等提示語中的關鍵詞,要求考生結合對文章主旨的理解:“演奏快樂,就是品味快樂,就是留住快樂,就是尋找快樂”,再聯系自己是怎樣“品味、留住、尋找”快樂的,以此作答即可。

解決此類試題,應緊扣選文的中心和相關材料,并結合自己的知識積累,談出自己獨特的感受或看法,要有創新意識,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類試題,答案一般不求統一,只要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聯系文章的中心去闡發,符合題意,都可以得到一般的分數。最忌諱不著邊際的泛泛而論。

總之,解答議論文閱讀題,首先要把握其文體特征,要有議論文相關的知識儲備;其次要從整體上把握,通讀全文,做到真正讀懂;再次研讀標題和文章的首尾,快速辨識文段中的中心句、關鍵句、過渡句等,準確把握論點;特別注意準確組織語言,表達自己獨特的理解或感悟。

實戰演練

一、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問題。

從“貧困生受助不感恩”說起

郭松民

①五名襄樊貧困大學生,日前被取消繼續受助的資格,理由是他們受助一年多,卻沒有向資助他們的女企業家們表示感恩,這讓她們“寒心”。(2007年8月22日《楚天都市報》報道)

②俗話說,一葉知秋,觀色知病。這件事情雖然不是很大,但卻如此反常,違反了“施恩圖報非君子,知恩不報是小人”的基本倫理,我們不難由此得出結論:我們有些人“病了”。

③先說富人。富人得的是什么???我看可以稱之為“慈善失能癥”。這種病的癥狀一是不愿慈善,二是不懂慈善?!安辉复壬啤本筒槐囟嗾f了,中國的富豪榜和慈善榜每每是兩個名單。這就證明,中國的有些富豪往往把一分錢看得比鍋蓋還要大,“拔一毛而利天下”卻不為的吝嗇性格,早已眾所周知。

④“不懂慈善”,則在這幾個“寒心”的女企業家身上表現得最為充分。她們不明白,施恩就不能圖報,圖報則即非施恩。捐贈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使自己的道德感得到滿足,以此證明自己是一個高尚的人,有愛心的人。錢捐出去了,到了需要這些錢的貧困生手里,這個目的已經達到了,自己求仁已得仁,“寒心”一說,不知從何說起?從報道中來看,每年不過“一千元至三千元”而已,這點兒小錢還不夠女企業家們買一瓶法國香水的,就希圖從貧困生那里買到感激涕零,結草銜環了?未免太貪心了一點兒吧?

⑤再說貧困生。他們得的什么???我看可以叫“以窮為恥癥”。這幾個貧困生究竟為什么不愿“感恩”,報道沒有細說,但此前曾有調查顯示,大部分被資助的貧困學生極其不愿暴露自己的貧困生身份,甚至因此不愿意接受捐贈。而“感恩”則等于公開了自己貧困生的身份,這大概是他們羞于“感恩”的主要原因吧。

⑥貧困本來不過是一種生存狀態,為什么成了一種恥辱了呢?我想,蓋由于這些年來,我們的社會日趨勢利、浮躁,把金錢作為衡量和評價一個人的主要標準,在一些地方,社會風氣甚至笑貧不笑娼。在這樣的社會氛圍里,貧困生感到“極其自卑”也就不難理解了。

⑦貧困生應該認識到,貧困并不可恥,因為導致你們陷入貧困的那些原因,諸如父母下崗、因病致貧、學費高漲等,均和你們無關,你們是而且僅僅是受害者,為什么要感到恥辱呢?那些巧取豪奪、貪污腐敗、為富不仁的人,才應該感到恥辱——你們應該抬起頭來,坦然自若地做人。

⑧最后,我強調一句,無論有多少理由,貧困生不知感恩總歸是不好的。但把眼光挪開一點兒,我們就會發現,其實我們有些政府官員也不知道感恩。比如這些年來各地官員祭祖之風倒是大盛,但祭祖也并不是出于對祖宗的感恩,而是無恥地祈求祖宗幫他們“招商引資”,這當然也不會讓莘莘學子從中學會感恩。

⑨富人“慈善失能”,窮人“以窮為恥”,官員數典忘祖——看來某些人病得不輕,該下猛藥治治了。

﹙選自《雜文選刊》2007/10下,有改動﹚

1.讀第②段畫橫線的一句“這件事情雖然不是很大,但卻如此反?!?,請概括“這件事情”的主要內容﹙20字以內﹚,并結合全文簡析其“反?!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標示本文的論證結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3.作者從“貧困生受助不感恩”的現象診斷出社會的哪些弊端?試歸納出三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閱讀⑤~⑧段,歸納作者是怎樣剖析“貧困生受助不感恩”現象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閱讀全文,寫出作者所闡述的中心論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面對媒體的指責,有愛心的女企業家們深感委屈。請你為她們辯護,或者寬慰她們一番,10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問題。

苦到極處無表情

孫道榮

①電影《落葉歸根》講述了一個不尋常的故事:五十多歲的農民老趙,南下到深圳打工,不料老王死在工地上,老趙決定將老王的尸體背回家鄉,一路上發生了很多的事情……

②主演農民老趙的是小品演員趙本山。演員的最大特點是表情都特別豐富,大悲、大喜、大痛、大傷,都能通過面部的細微變化表現出來。這一點,演員老趙尤其擅長。于是,一個本應悲情的故事,被演繹成了一個搞笑的黑色幽默片。這一切,都是演員老趙的,不是農民老趙的。

③在鳳凰衛視的“冷暖人生”的節目里,我們看到了真實的農民老趙——老農民李紹為。2005年,就是他背起客死他鄉的工友,傾其所有,千里返鄉。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兩年多,老李仍然無法擺脫悲痛的陰影。這是一張真實的中國老農民的臉:刻滿線條、滄桑、呆滯、無助、空洞、麻木。記得放電影《落葉歸根》的DV時,圍觀的人笑聲不斷,自始至終,只有老李面無表情。

④面無表情,這就是農民李紹為再次面對那場災難時的表情,與演員老趙演繹的農民老趙,有著天壤之別。面目呆滯的農民李紹為,生動傳神的電影人物老趙,兩種表情,哪一個更接近當下農民的真實情況?

⑤央視主持人敬一丹,在接受《解放日報》的訪談時,心情沉重地談到了她的體會。一次,她到廣西山區采訪,給當地的孩子帶了許多文具。她以為孩子們看到這些文具一定會笑逐顏開、喜形于色,可是,孩子們的表情讓她吃驚。那里的孩子根本就無學可上,面對好看的文具,這些又黑又臟的小臉上,竟然沒有任何表情!敬一丹心痛地體會到,窮到極點,不是衣不蔽體,而是沒有表情??!

⑥本應無憂無慮的童年,本應生動活潑的孩子們的臉上,為什么會毫無表情?是窮困使年幼的他們喪失了很多快樂,也喪失了感知快樂的能力??鞓废Я?,甚至快樂從來就沒有光臨過,他們又怎么會表達快樂?

⑦窮到極點,沒有表情;苦到極處,沒有表情;痛到極點,沒有表情!

⑧羅中立那幅著名的油畫《父親》感動過無數人。父親臉上溝壑縱橫的皺紋,開裂的嘴唇,枯樹一樣的手,木訥的眼神,無不令人震撼。這張飽經滄桑的幾乎沒有什么表情的臉上,寫滿了苦難和掙扎。

⑨窮困太重,愁苦太多,災難太大,都會使人的表情變得麻木遲鈍,甚至喪失。一個人的表情,如果是豐富、生動、富有感染力的,就一定是充滿希望的。這樣的表情,應該發自每一個人的內心,而不是一種表演……

(摘自《雜文報》2007年7月27日)

1.文章開頭引入電影《落葉歸根》的情節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②段畫橫線一句如何理解?在結構上有何作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黑體字處,為什么“圍觀的人笑聲不斷,自始至終,只有老李面無表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歸納此文運用的事實論據。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劃分文章的論證結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6.讀過此文,你一定有不少感受,請從不同的角度寫出兩點。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問題。

誠實的“腳語”

端木昌

①“腳語”——腳會說話?是的。新奇嗎?

②英國心理學家莫里斯在研究中發現:腳的習慣動作有著自己的語言——腳步的輕、重、緩、急、穩、沉、亂等,都是人的內心或穩定或失衡,或恬靜或急躁,或安詳或失措狀態的反映。腳語除了反映人的情緒外,還會反映人的性格。如果一個端莊秀美的女子走路的腳步重且亂,可以斷定她是一個性格開朗、心直口快、不留心眼兒的人;反之,一個看上去“五大三粗”的人,走起路來總是小心翼翼的樣子,則可以斷定他是一個外粗內細的精明人。此外,人的心情不同,走路的姿勢也不一樣。人的心理指向往往從腳語中泄露出來,比如一個人站立時,腳往往朝著心中惦念或追求的方向或事物,一個人一坐下來就蹺起二郎腿,表明其懷有不服輸的對抗意識。

③更有趣的是,莫里斯還發現了一個奇特的現象:“人體中越是遠離大腦的部位,其可信度越大”。他說:“臉離大腦最近但最不誠實,而腳雖然遠離大腦,卻比臉和手誠實得多?!?/p>

④想想也是,假笑、假哭、假話以及各種各樣的裝腔作勢、裝聾作啞、裝模作樣、裝瘋賣傻,抑或一個狡黠的眼神,往往都來自臉部;至于手部的假動作,恐怕更是舉不勝舉。所以,對于莫里斯的“誠實的腳語”這一研究成果,我持認同態度。

⑤其實,生活中不無同樣的情形。

⑥筆者手頭有一事例。原杭州市余姚區副區長馬惠明落馬后,面對記者的采訪,曾說過這樣的一席話:“我好賭的問題其實早已暴露,有關部門也曾接到過群眾的舉報,但一直沒有人找我談話……如果當時監督及時,對我敲敲警鐘,也許我不會走到這一步?!笨?,或近在咫尺的上下,或陪伴在左右的同僚,都不敢如實指出、規勸,而身處底層、離得很遠的群眾卻敢于如實舉報。馬惠明的這一境遇,與莫里斯所發現的“誠實的‘腳語”,何其相似!

⑦問題是,馬惠明的這一境遇似乎很有普遍性。這就需要做些分析了。

⑧所謂“近”,或是上下之間,或系同僚之間,或許在同一利益鏈上,凡說話辦事,必有許多的思前想后、許多的權衡、許多的計策。于是,凡對上,必先觀其職位,看其臉色,視其利益關系,而后決定自己該如何說話,如何行事。于是,無原則的順從,或者溜須拍馬,再或者違心地如何這般。這樣一來,要他說幾句真話,難矣!

⑨也許,人們還記得原教育部長張保慶在退休前對高校亂收費大加炮轟的情景,他固然說了些真話,以致當了幾天的“直言部長”。應當說,張保慶是一個比較正直的、有良心的高官。問題是,他在教育部高層為官二十多年,對這些現象早就耿耿于懷,為什么早不說,偏要到這個時候說?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反正快要退了”,“不怕什么了”。我能體諒他為官的難處。但這恰恰說明同一道理——官場語境,相近者常無直言、真話。

(選自《雜文選刊》2007/10上)

1.何為“腳語”?研究它有何價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中引用莫里斯研究“腳語”的成果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標示本文的論證結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4.第⑤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⑥段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請歸納本文的中心論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對“誠實的‘腳語”現象有何感想?請聯系生活的實際闡述。(100字以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文后的問題。

流露你的真表情

畢淑敏

①學醫的時候,老師問過一道題目:人和動物,在解剖上的最大區別是什么?

②記住,是表情??!地球上沒有任何一種生物,有人類這樣豐富的表情肌。比如笑吧,一只再聰明的狗,也是不會笑的。人類的近親猴子,勉強算作會笑,但只能做出齜牙咧嘴的一種狀態。只有人類,才可以調動面部的所有肌群,調整出不同規格的笑容,以表達自身復雜的情感。我在驚訝中記住了先生的話,以為是至理名言??墒墙┠陙?,我開始懷疑先生教了我一條謬誤。

③乘坐飛機,起飛之前,每次都有航空小姐為我們演示一遍空中遭遇緊急情形時,如何打開氧氣面罩的操作。小姐滿面笑容地屹立前艙,臉上很真誠,手上卻很敷衍,好像在做一種太極功夫,點到為止,全然顧及不到這種急救措施對乘客是怎樣的性命攸關。我分明看到了她們臉上懸掛的笑容和冷淡的心的分離,升起一種被愚弄的感覺。她們的臉已經被長期的工作,塑造成她自己也不能控制的形狀……

④微笑變得越來越商業化了。他對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善意,微笑只是金錢的等價物;他對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誠懇,微笑只是惡戰的前奏;他對你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對你微笑,_________,________。

⑤億萬年的進化,我們的身體本身就成了一本書。人的眉毛為什么要如此飛揚,輕松地直抵鬢角?那是因為此刻為鏖戰的間隙,我們不必緊皺眉頭思考,精神霍然舒展。人的提上瞼肌為什么要如此松弛,使眼裂縮小,眼神迷離,目光不再聚焦?那是因為面對朋友,可以放松警惕敞開心扉,懈怠自己緊張的神經,不必目光炯炯。人的口角為什么上挑,不再抿成森然的一線?那是因為隨時準備開啟雙唇,傾吐熱情的話語,飲下甘甜的瓊漿。因為快樂和友情,從猿到人,演變出了美妙動人的微笑,這是人類無與倫比的財富。笑容像一只模型,把我們臉上的肌肉像羊群一般馴化了,讓它們按照微笑的規則排列著,隨時以備我們心情的調遣。

⑥記得小時候讀過大文豪雨果的《笑面人》。一個苦孩子被施了刑罰,臉被固定成狂笑的模樣。他痛苦不堪,因為他的任何表情,都只能使臉上狂笑的表情更為慘烈。無時無刻不在笑——這是一種刑罰。它使“笑”——這種人類最美麗最優秀的表情蛻化為一種酷刑?,F代自然是沒有這種刑罰了。但如果不表達自己的心愿,只是一味地微笑著,微笑像畫皮一樣粘附在我們的臉龐上,像破舊的門簾沉重地懸掛著,完全失掉了真誠善良的原始含義,那豈不是人類進化的大退步、大哀痛!

⑦人類的表情肌,除了表達笑容,還用以表達憤怒、悲哀、思索、惆悵以至絕望。它就像天空中的七色彩虹,相輔相成。所有的表情都是完整的人生所必須的,是生命的元素。我們既然具備了流淚的本能,哀傷的時候,就聽憑那些滿含鹽分的濁水淌出體外。血管噴張,目眥俱裂,不論是為紅顏還是為功名,未必不是人生的大境界。額頭沒有一絲皺紋的美人,只怕血管里流動的都是冰。表情是心情的檔案哪,如果永遠只是一頁空白的笑容,誰還愿把最重要的記錄留在上面?

⑧當然,我絕不是主張人人橫眉冷對。經過漫長的隧道,我們終于笑起來了,這是一個大進步。但笑也是分階段、有層次的??斩炊鴾\薄的笑,如同盲目的恨和無緣無故的悲哀一樣,都是情感的贗品。有一句話叫做“笑比哭好”,我常常懷疑它的確切。笑和哭都是人類的正常情緒反應,誰能說黛玉臨終時的笑比哭好呢?

⑨痛則大悲,喜則大笑,只要是從心底流出的對世界的真情感,都是生命之壁的摩崖石刻,經得起歲月風雨的推敲,值得我們久久珍愛。

(選自《意林》2007/9期,有刪改)

1.請概括本文的中心論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從作者學醫時老師的提問寫起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第④段前面兩個句子的形式,仿寫兩個句子,組成排比句。

他對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善意,微笑只是金錢的等價物;他對你微笑,并不表明他的誠懇,微笑只是惡戰的前奏;他對你微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結合語境,分析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1)笑容像一只模型,把我們臉上的肌肉像羊群一般馴化了,讓它們按照微笑的規則排列著,隨時以備我們心情的調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笑像畫皮一樣粘附在我們的臉龐上,像破舊的門簾沉重地懸掛著,完全失掉了真誠善良的原始含義,那豈不是人類進化的大退步、大哀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⑥段引用雨果的《笑面人》的情節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析第⑨段畫線句的深刻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微笑,這種人類進化中最美麗最優秀的表情,當今正逐漸蛻化為商業化的表演,對此你作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問題。

寂寞是一種清福

蘭葉子

①每個人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曾有過寂寞的體驗。寂寞不一定僅僅是孤獨、苦澀、迷失、悵惘和傷感,它也會是寧靜、悠遠、美麗、灑脫和含蓄。

②“四海無人對夕陽”的寂寞是清高的;“獨釣寒江雪”的寂寞是孤傲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寂寞是灑脫的;“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寂寞是委婉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亂”的寂寞是豪放的;“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寂寞是惆悵的;“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寂寞是愴然的;“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的寂寞是哀怨的;“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的寂寞是豁達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寂寞是自憐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寂寞是壯觀的;“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的寂寞是幽靜的……寂寞如同“陽春白雪”,曲高自然和寡;寂寞如同“高山流水”,知音唯有子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寂寞不僅是對鏡時的一種無法梳理的情緒,也是面壁時一種冷靜思索的境界。境界是一種思想,它時而靜若寒劍,冷冷痛徹心肺;它時而迅如閃電,疾疾稍縱即逝;在每個寂寞的心中,它或許是內心深處最柔軟、最不可觸動的角落。

④梁實秋先生說過“寂寞是一種清?!?,寂寞可以讓人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遠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在這種境界里,我們可以脫離塵世的喧囂,在越來越小的思想空間里,任思緒盡情飛揚,任想象自由翱翔,讓憂傷徹底沉默,讓痛苦在此發光。

⑤有朋友說,“一杯茶、一斛酒、一枝煙、一本書、一面墻”,便能詮釋寂寞的含義。“在寂寞中,我正視真實的自己”。我說“享受寂寞如空階聽雨”,當你一個人坐在老式的平房中時,隔著窗,聽那從屋檐上掉下的雨滴敲打著樹葉,敲打著地面。你可以靜數其聲,靜聽其音,在“嘀嗒,嘀嗒”的雨聲中,讓煩躁的心靈復歸平和,產生一種超然的幻覺,凈化被欲望侵蝕的心靈,那會是怎樣的一種悠然呢?

⑥在越來越喧鬧的塵世中,人們卻越來越孤獨,才情被泯滅,個性被消磨,愛情永不知足,友誼腳步蹣跚,希望感到疲倦,創造與智慧分了手,只剩下冷酷與死寂……寂寞的表現有兩種,一種是寫在臉上,一種是藏在心里;一種是精神貧乏者的寂寞,一種是精神富有者的寂寞;一種是形體的、外在的、淺表的,一種是隱匿的、內在的、深層次的。前者是因為他們不能或無法理解別人的許多思想和情感,后者是因為他們有很多的思想或情感體驗得不到共鳴,不能被他人所理解。

⑦寂寞并不與交往抵觸,孤獨或許是一種財富。有些人常常在熱鬧中寂寞,那是一種無法言傳的苦衷;有些人常常在寂寞中熱鬧,那是徹底表達的孤獨。寂寞是一種自由的境界、智慧的境界,是一種超凡脫俗的人生境界。真正意義上的寂寞是一種文化底蘊的體現,含蓄、雋永;是一種理性層次的思考,深刻、清醒;是一種精神領域的探求,睿智、通達。寂寞到了深處就不會把它掛在嘴邊,而只是淡淡的一句“天涼好個秋”,便蘊含了所有的意境,

⑤追求是生命的活力,是生活的動力。追求有時就是一種精神的寄托,一種人生的信仰。人活著得有信仰,否則空有軀殼,不過是行尸走肉……

⑥改革開放,“放任”洋鬼子“進村”是為了用其所長,譬如技術、資金,“師夷長技以制夷”嘛,“帝國主義”雖然進來,但對我們有好處,何樂而不為?不管黑貓白貓,捉住老鼠就是好貓;不管什么“主義”,讓人民富裕就是好“主義”。這當然好,贏得了百姓的喝彩。

⑦“封建主義”呢,依然未能銷聲匿跡,且在眾多地方愈演愈烈!人之壯盛,高筑墓地,大建廟宇,塑泥神像,歧視女性,賭博成風,嫖娼賣淫,吸毒販毒,行賄受賄,賣官鬻爵,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些,哪一種不是封建主義的表現?

⑧再說“官僚主義”。一些黨員干部在臺上,信誓旦旦,極力表白自己正派,高歌清廉之詞。而背后依然拉幫結派,裙帶提拔;貪污受賄,聚斂錢財;公款吃喝,花天酒地,肆意揮霍;濫用職權,大搞特權,草菅人命,如此如此,“何可勝道也哉”?這難道是官民平等?這難道是“他為人民謀幸?!薄?/p>

⑨巴金說過:人活著,不但是為了吃米。人得有自己的信仰。無論哪種信仰,我覺得首先須“善”為前提?;钪?,不能僅為了自己,得考慮他人的利益、社會的利益。否則,就絕不是一種好信仰!

⑩人活著,應有利于國家、民族、他人。如此而活著,才是最美的生命!

(選自《意林》,有刪改)

1.結合語境,具體分析第①段畫線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分別歸納孔孟、老莊、梵高所達到的“生命的極致”的內涵。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從語言和句式的角度,分析第⑥段作者表達的深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請給第⑦段補充一個具有代表性的事例,用以證明作者的觀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⑨段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讀過此文,你對“信仰”有何認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問題。

視角

鄭建華

①我不信佛,但我也去過不少的寺院。在我的眼里,泥塑木雕的佛像并不具有無邊的法力,只是精美的藝術品而已。

②有人告訴我,這是因為我站著看佛像的緣故,要是跪著看,感覺就會不一樣。后來我試了一次,當我雙膝著地,視角倏然下移之后,感覺真的完全不同了,佛像顯得那樣高大、威嚴,而自己則渺小得很。這時,我終于明白,中國歷代統治者為什么要把寶座筑得高高的。原來,平頭百姓乃至僚屬只要雙膝一著地,即使理直,氣也壯不起來了。

③視角是個奇妙的東西。俯仰之間,眼中形勢大相徑庭,自我心態亦迥然不同。

④當你跪著看上司時,覺得他永遠比自己高明,除了唯唯諾諾,高唱贊歌之外,別無選擇。而當你站著看上司時,就會發現,他也不過是同自己差不多的普通人。他雖然坐在指揮你的位置上,但并不一定所有的地方都比你高明,不過是一種社會分工。你之所以要接受他的差遣,只是遵守約定的“游戲規則”。有了這種心態,你自然可以落落大方地與上司探討問題,盡可以發表不同的意見,甚至可以毫不猶豫地糾正上司的錯誤。

做個堂堂正正的人,口頭上誰都會說,但真正做到卻是很不容易的。

(選自《意林》2006/12)

1.文章開篇從佛像寫起有何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試概括作者的觀點,20字以內。

□□□□□□□□□□□□□□□□□□□□

3.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中國歷代統治者高筑寶座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第②段、第④段加點的詞語指代什么?

(1)這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種心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何理解文中第③段畫線句的深刻含義及在文中的作用?

(1)含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④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⑤段作者說“做個堂堂正正的人,口頭上誰都會說,但真正做到卻是很不容易的”,為什么?請結合現實加以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問題。

相 由 心 生

呂 斌

①中國有一句古話,叫做“相由心生”。國外有一句至理名言是“一個人要對40歲后的相貌負責”。就是說,人的相貌除了先天的遺傳,更重要的是靠后天的修行。表情是心的折射,經常做的表情會影響一個人的容顏,所以,養顏必先養心。

②養心,首先要不斷學習。因為當你在學習的時候,你的心境是單純的,你的神態是認真好奇的。單純的心境和好奇的神態,不是如同心無雜念的孩童嗎?而經常的好奇和單純又會引導你的身心接近年輕人的外形和內心。讀書是女人最好的美容品,一個沒有書卷氣的女人也許漂亮,但決不美麗。經常欣賞或參與藝術,讓高雅藝術陶冶性情、凈化心靈,你的舉手投足之間自然會有一種文化藝術的氣韻。很難想象一個經常沉浸在高雅藝術氛圍里的人,會用一種惡劣和低俗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人和事。

③養心還要保持良好的心態。要銘恩忘仇做好事,因為總把別人往壞處想的人決不會快樂。當你在嫉妒、誹謗、埋怨、挖苦別人的時候,你的心情決不會明朗,你的表情也跟著丑陋起來,而經常的丑陋則會定格在你原本端莊的容顏上。所以,受助不能忘,施恩不圖報;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心懷善意和感激,多幫助別人,我們就會為自己擁有那么多好朋友而快樂,千萬不要因貶損別人而弄壞了自己的心境、猙獰了自己的面目。此外,不要和喜歡搬弄是非、嫉妒別人的人在一起,否則不是被小人的讒言壞了心情,就是不知不覺地像了小人。所以,遠離小人能耳根清凈,心靜氣平,且不流于世俗。

④我們都曾一睹美國著名影星奧黛麗·赫本在《羅馬假日》里的年輕芳姿,可是你們見過她60歲時的姿容嗎?端莊、純善、裊裊婷婷,美得像一幅畫里的圣母。因為她幾十年來一直保持著閱讀的習慣,一直向慈善機關捐款,一直向困難的人們伸出援助之手。

⑤珍珠粉和面膜也許能光滑我們的肌膚、抹平我們的皺紋,但是假如我們的心境不平和,修養沒提高,那么我們的神態就像《聊齋》里的“畫皮”,我們的體態就是一個雖然沒有皺紋卻沒有教養的女人。

⑥快樂地迎接每一個早晨,友善地向周圍的親人和同事燦爛地微笑,無論遇到多大的誤解和不公,只要保持心中的高貴,那么即使我們滿頭白發、一臉菊花,也依然美麗年輕!

(選自《智慧》,2007/8期,有改動)

1.為什么說“一個人要對40歲后的相貌負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標示本文的論證結構。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第④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第②段中,作者說“一個沒有書卷氣的女人也許漂亮,但決不美麗”,“漂亮”和“美麗”有何區別?你同意這個觀點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們要保持一顆高貴的心,即使“一臉菊花”,“也依然美麗年輕”!請從古詩中去尋找智慧,寫出兩句“論美”的古詩,并注明出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問題。

低 的 學 問

崔耕和

①你見過打太極拳嗎?無論是陳氏還是楊氏,無論是“四十八式”還是“七十二式”,或弓或曲,輕靈沉穩,勢斷意連,講究的是外柔內剛,剛柔相濟,天人合一。

②你一定欣賞過不少世界名曲,至少經常聽流行歌曲。你是否發現,很少有歌曲是以高音起奏的,幾乎每一首歌曲的過門都是舒緩的低音。只有用低音切入,才會帶來歌曲的跌宕起伏、蕩氣回腸。

③你觀摩過中國山水寫意畫的作畫過程嗎?當宣紙鋪好,構思了然于胸時,幾乎沒有幾個畫家會先潑重墨。他們大都先施底色,由淺入深,深淺結合。中國畫講究的是氣韻生動,是韻味,是內涵,是層次。同時他們還不忘“留白”,“留白留余韻”,“留白天地寬”。

④以上這些似乎都說明一個道理:做事情最好以低姿態進入,循序漸進,這樣才能打好基礎,蓄足勢頭,把事做好。

做人也同理。勾踐若抱住“越王”身份不放,只想當年風光,全無臥薪嘗膽、當牛做馬的低姿態,是不會滅夫差、平吳國、成霸業的。三國的劉備若無“三顧茅廬”的求賢之舉和平時禮賢下士的謙恭姿態,是不會成鼎足大業的。

⑥人的一生要經歷千門萬檻,千曲百折,所面臨的事情不見得件件稱心如意,不會件件量身定做。這就需要我們不斷調整自己的姿態、心態,否則就可能碰壁。學會低姿態,該低時就低,絕非懦弱和畏縮,而是人生大智慧,是修身、正身、處世不可缺少的修養和風度。

⑦亞里士多德說:“高標準的目標和低姿態的言行的和諧統一是造就厚重而輝煌人生的必備條件?!笨磥淼妥藨B當為生存之態,當為人生常態。唯有“低”才會看得真切,看得生動具體,才可能領悟事物的真諦。以低姿態進入并恰當地保持才可能實現所期望的高的結果。

(選自《智慧》,有改動)

1.請結合①、②、③、⑤段的實例,總結“低的學問”內涵的體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以打拳、賞曲、觀畫作為開頭,有什么好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何理解第③段的“留白”的內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選文第⑤段畫線句子在文章結構和內容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選文第⑦段運用了哪種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做人須“低姿態”,但“低”是有尺度的,請分析其尺度。生活中,有人贊賞曲意逢迎夫差最終復國的勾踐,也有人嗤之以鼻,認為這是小人復仇,絕非大丈夫所為。對此,你是怎樣認識的?請談談你的觀點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的問題。

心靈的對比

席慕蓉

①在每天晚上入睡之前,每天早上醒來之后,我總禁不住想問自己幾個問題: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我想要把握住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要怎么樣才能為它塑出一個具體的形象?要怎么樣才能理清它的脈絡呢?窗外的槭樹,葉子已變成一片璀璨的金紅,又是一年將盡了,日子過得真是快!這樣白日黑夜不斷地反復,我的問題卻還一直沒有找到答案。

②而今夜,就在提筆的那一剎那,忽然有一句話進入我心中:“世間總有一些事,是我們永遠無法解釋也無法說清的,我必須接受自己的渺小和自己的無能為力了?!笔堑?,在命運面前,我必須要承認我的渺小與無能為力,一向爭強好勝的我,在這里是沒有什么可以爭辯和可以控制的了……

③我終于明白:這么多年以來,一直煩擾在我心中的種種焦慮和不安,其實都是不必要的呀!因為,世間有些事情,實在是無法解釋,也不用解釋的呀!原來,我又想畫畫,又想寫詩,必定是因為心里有著一種想畫和想寫的欲望,必定是因為我的生命能從這兩種創作活動里得到極大的歡喜和安慰。因此,這實在是我自己的一種需求,一種自然的現象,我又何必一定要想出一個完美和完全的答案來呢?事情的本身應該就是一種最自然的答案了吧。我終于知道:沒有什么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誠的了!如果萬物都能順著自然的道理去生長、去茁壯、去成熟,這世間就會增添多少安靜而又美麗的收獲呢!

④一位哲學家告訴過我,世間有三種人。一種是極敏銳的,在每一種現象發生的時候,這種人都能馬上做出正確的反應來配合種種的變化,所以他們不會發生錯誤,因而也不會有追悔和遺憾。相反,另外一種人卻是非常遲鈍的,遇到任何一種現象或是變化,他都是不知不覺,只顧埋頭走自己的路,盡管一生錯過無數機緣,卻也始終不會覺察自己的錯誤,因此,也更不會有追悔和遺憾。然后,哲學家說:所有的藝術家都屬于中間的那一個階層,沒有上智的敏銳,所以常會做出錯誤的決定。但是又沒有下智的遲鈍,所以,在他們的一生中,總是充滿了一種追悔的心情。然而,就是因為有了這樣一種追悔的心情,人類才會產生那么多又那么美麗的藝術作品……

⑤是??!沒有什么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誠的了。然而,這樣的一種單純,這樣的一種自然,是要用幾千個日夜,幾千個流淚與追悔的日夜才能孕育出來的,要經過多少次的嘗試與錯誤才能過濾出來的,要經過多少次的努力的克制與追求才能得到的,要用多少句話才能形容出來的呀!自然是什么呢?應該就只是一種認真和努力的成長罷了,應該就只是如此而已。

⑥沒有,沒有一個人,甚至連我自己在內,在這世間,我相信沒有一個人能把成長的歷程中每一段細節、每一絲委婉的心事都鏤刻出來,沒有人能夠做到這一點。多少值得珍惜的痕跡都消逝在歲月里,消逝在風里和云里。我愿意用千言萬語來描述這一種只有在人世間才能得到的溫暖與正直的蒙眬的喜悅。我很高興我能做中間的那一種人,我不羨慕上智,因為沒有挫折的他們,不發生錯誤的他們,盡管不會流淚,可是卻也失去了一種得到補救機會時的快樂與安慰。

⑦其實,歲月一直在消逝,今日的得總是會變成明日的失,今日的補贖也挽不回昨日的錯誤,今日蒙眬的幸福也將會變成明日蒙眬的悲傷,可是,無論如何,我總是認真而努力地生活過了。無論如何,借著我的畫和我的詩,借著我的這些認真而努力的痕跡,我終于能得到一種回響和共鳴,終于發現,我竟然不是孤單和寂寞的了。那么,我禁不住要問自己了:“我想要的是不是就是這種結果呢?我想要把握住的,是不是就只是今夜提筆時的這一種蒙眬的歡喜與幸福?我想要的,到底是一些什么呢?我想要把握住的,到底又是一些什么呢?”

(選自《讀者》2007/4期,有刪改)

1.閱讀全文,提煉本文的中心論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何理解第④段中畫線句哲學家對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精彩論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結合上下句,分析第⑤、⑥段加點詞的表達效果。

(1)孕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鏤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沒有什么比自然更美、更坦白和更真誠的了”一句在文中(第③段、第⑤段)出現了兩次,作用何在?怎樣理解其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④段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分別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仔細閱讀第⑦段畫線的句子,完成下面的問題。

(1)句中的“努力的痕跡”、“一種回響和共鳴”分別作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句中的“這種結果”指代什么?作者很滿意“這種結果”嗎?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起筆的自問與第⑦段結尾的自問在文章結構和內容上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試解析題目“心靈的對比”的含義。你有過這樣的“心靈的對比”嗎?請結合自己的成長經歷簡要談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在本期找)

猜你喜歡
文章
一袋干糧
寫好文章開頭的方法
本期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文章英文摘要
寫人的文章怎樣才能做到細膩、感人
小排經“點化”大文章
文章英文摘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