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農村和諧社會建設

2008-11-17 10:46古維秋涂傳飛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8年10期
關鍵詞:新農村和諧社會傳承

古維秋 涂傳飛

(1.重慶師范大學,重慶 400047;2.江西財經大學,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研究認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的一個重要基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必然推動我國和諧社會建設,農村和諧社會建設也昭示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根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自身的特點,探索了在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的背景下,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路徑選擇。

關鍵詞: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發展;新農村;和諧社會

中圖分類號:G8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3612(2008)10-1303-07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nd Construction of Harmonious Society of Rural Area

GU Wei-qiu1, TU Chuan-fei2

(1.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7,China;2.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ial and Economics,Nanchang 330013,Jiangxi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holds that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a harmonious rural society.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evitably promotes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China. The building of a harmonious rural society also indicates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Then, in the background of harmonious society construction, the paper explores the paths that we should choose to inherit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according to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Key words: traditional sports culture;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new rural area; harmonious society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做出了《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始終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根本問題。所以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重點、難點在農村,特別是在民族地區。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在一定意義上是社會文化重構,是以社會主義制度為基礎,以先進文化為指導,面向時代,立足現實,在這種社會文化重構的過程中,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是當前社會文化重構的基礎。歷史發展表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農村社會的整合和演進過程中,曾發揮過重要的歷史作用,并積累了豐富的文化資源。和諧社會建設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文化整合,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農村社會的整合中所起的歷史作用,我們必須發揮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民俗體育文化對農村文化整合的積極作用。中央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等重大方針政策,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傳承提供了契機,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相結合,這既是農村和諧發展的需要,也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生存、發展的必由之路。

1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和諧社會的內涵

目前國內學者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涵還有形成統一的認識。筆者認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反映并承載著一個民族共同心理素質的,為該民族所傳承和享用的一種特殊的傳統體育文化。在我國漢族人口將近占我國總人口的90%,漢族的傳統體育文化可以稱之為漢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除漢族以外的民族統稱為少數民族,而所有少數民族各具特色的民族體育文化又統稱為少數民族體育文化。所以,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即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并不僅僅就是指少數民族體育文化,它是包括漢族以及其他55個民族在內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實際上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我國和諧社會建設的重大意義。構建和諧社會是對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經驗的科學總結,也是在新的國內外形勢下提高黨的執政能力、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更好地推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舉措,表達了我們黨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基本理念,反映了十幾億中國人民創造美好生活的共同愿望。建設一個民主政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就是順應人民的意愿,不斷滿足人們精神文化需求[1]。和諧社會,必然是一個多樣性的社會,富含個性差異,但必然是要求它的內部要素諸如政治、經濟、文化、體育等各個子系統通過一定自然法則形成一種和諧有序的狀態,同時其子系統內部各要素也要處于一種和諧發展的狀態[2]。從這個意義上講,和諧社會建設的實質是社會內部諸要素之間關系的重新調整與社會各個文化子系統的重新整合。所以說,社會只有和諧地發展,才有可能快速健康穩定地發展下去。如果社會內部各子系統或其子系統內部各要素搭配出現偏差,將會造成社會的動蕩和不安。和諧社會建設的實質,是社會關系的調整與社會文化的整合或重構,任何形式的文化整合或重構,都不可能脫離原有的文化傳統(或都需要原有文化為基礎),而我國農村和諧社會建設,既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用的發揮提供了廣闊的舞臺,也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提供了現實的途徑。

2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的相互關系

2.1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對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的作用

2.1.1 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為和諧社會建設提供了精神基礎 重和諧,求同存異,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思想精華,深深影響著中華民族的思維方式、價值選擇,在歷史上起到了推動社會發展的作用??梢哉f,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民族認同的基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實現民族認同最好的方式和媒介。眾所周知,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的各類活動項目,無論是活動形式還是技術方法,均有著鮮明的東方文化特征。中國社會蘊涵了豐富的文化底蘊,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倫理觀、人生觀彌補了西方體育文化的不足。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讓人進入一種高遠的境界,得到更多的是一種精神享受。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境界至今仍具“魅力”。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蘊涵是這些思想對構建農村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都具有積極作用,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的和建設新農村的重要文化基礎。

2.1.2 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利于和諧民族關系 基于共同的文化傳統形成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也是促進民族和睦和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因素。民族傳統體育可以使不同的民族、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人(甚至不同政見者),都會因一項民族傳統體育競賽活動而聚合到一起。如舞龍、拔河、賽馬等諸多的民族體育活動,多是以村寨或種族為參賽單位,在這類活動中,集體內部各成員的相互配合往往是成敗的關鍵,即使旁觀者也會為集體的勝利而歡呼或因集體的失敗而沮喪。在這些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中即融洽了鄰里關系,又改善了民族關系,從而促使社會得以和諧穩定。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全國各族同胞的共同理想。各民族人民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是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題。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主要集中在少數民族同胞聚居的農村地區,加快這些農村地區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是現階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是解決民族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構建農村和民族地區和諧社會的關鍵。推動民族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可以極大地和諧不同民族之間的關系,促進各民族的團結。我國各級政府舉辦的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在傳承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同時,也極大地加強和促進了我國56個民族之間的友誼,成為我國各個民族進行友好交流,共同推動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有效途徑。

2.1.3 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利于農村新文化建設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悠久歷史發展的產物,是我國各個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長久以來為人們所喜聞樂見,在廣大農村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植根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和發展必然會帶動和促進我國農村和民族地區和諧社會的建設。掌握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民間藝人將是建設新農村文化的骨干力量,散布于廣大農村和民族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人和民間藝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和農民有著天然的相通性,在民間文化的傳承中,起骨干和橋梁作用。發揮民族傳統體育藝人在活躍農村文化生活、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方面的積極作用,激發農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尤為重要。新農村文化建設要突出發展“本土文化”,廣大農村地區具有濃厚鄉土氣息和民族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是建設新農村文化的重要根基。繼承發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使之成為為農民所享用的豐富精神財富,通過煥發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青春,使其成為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地方特點和時代特征的“新”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最終實現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體育文化的和諧發展。

2.1.4 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利于民族團結 一個民族作為社會的一個群體,它有同一信仰和文化,為了讓民族內人民緊密地聯系在一起,追求和增強共同的群體意識,就必須尋求一種良好的手段,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就是這樣一個有效手段。隨著人類的進步和時代的發展,這種手段的作用尤為明顯。中華民族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分別在天津、內蒙古、新疆、廣西、云南和北京(西藏) 、寧夏舉辦了7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設置的項目和參賽的人數不斷增多,運動會的規模和影響逐屆擴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揮了民族間聯系和交流的橋梁與紐帶作用,成為聯系民族感情、加強民族團結和提高民族凝聚力的一個重要手段。民族凝聚力是使人們聚合在一起的情感力量,是一種本民族成員基于共同的民族心理而緊密團結在一起的力量。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文化底蘊,加之地域性和民族性等基本特性,使其成為培養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的有效形式。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可以增強本民族的人們的民族認同感和民族凝聚力。許多民族的人們都從孩提時代開始進行民族傳統體育鍛煉,通過民族體育活動增強民族凝聚力。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是中華民族人民群眾廣泛參加的傳統活動。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能長期得以傳承和發展,本身就可以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

2.1.5 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助于產業結構調整 和諧社會必然是人民物質生活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的社會,經濟發展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和諧之基”。而民族傳統體育從產生時起,就同該民族的生產活動緊密地結合起來了,在一定程度上也對本地區、本民族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從而能夠促進和諧社會的構建。應當看到,體育能夠在促進人類社會的物質生產、經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首先在于民族傳統體育能促進生產力的提高。因為生產力由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兩個基本因素構成,而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所以勞動者的素質就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動力,素質越高,對經濟的發展就越有利。民族傳統體育能增強勞動者的體質,調節勞動者的情緒,提高有機體的工作能力。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有助于改善勞動者的身體素質、心理素質,提高勞動者對各種環境的適應能力,保證在復雜的環境下勞動活動的穩定性,它對勞動者掌握勞動技能、提高勞動生產率有著積極的作用。此外民族傳統體育對經濟的促進作用還體現在民族傳統體育能夠直接創造經濟收入,以及對相關產業的巨大推動作用上,民族傳統體育也蘊涵著巨大的商機。展望未來,隨著各民族人們對體育需要的增加和對本民族傳統體育的文化自覺意識的提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將得到更好的繼承和發展,這對促進國民經濟水平的提高具有積極的影響。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必然可以促進我國經濟的和諧發展。

2.1.6 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助于豐富農村學校體育教育 在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從產生到發展,始終與教育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作為教育的主要手段和內容,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而重要的作用。我國許多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也起到了兒童啟蒙和傳授知識的作用。兒童對本民族傳統文化的感知和了解,有許多是在傳統體育活動過程中獲得的。如白族的人拉人拔河、苗族的接龍舞等運動,在運動中往往需要許多人參與和協作,兒童在活動中能結識許許多多的小伙伴,并養成與眾多小伙伴友好相處的習慣,增強協調關系和社會交往的能力。一直以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是農村學校體育 教育的手段。在中國西南少數民族中,如白馬人祭山神的刀舞、景頗刀陣、藏蒙等民族的騎術,以及眾多民族的摔跤、射箭等,無不是通過民族傳統體育來傳授生存和生活的技能。人類早期的教育,主要是通過舞蹈和體育的形式實施的,在沒有文學和書本的情況下,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口授和身傳活動的摹仿[3]。事實證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充實了體育教育內容,完善了體育教育功能。建設和諧社會,物是基礎,人是關鍵。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可以提升公民的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世界各民族的性格、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差異,主要是因為文化差異造成的。人生下來便受到本民族文化的熏陶,成為一個具有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人。各國、各民族的性格和倫理道德觀的差異,都是不同的文化造就的。因此,通過弘揚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為社會成員,特別是青少年傳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所蘊涵的價值觀及道德觀,有助于把社會成員教育成為有道德、守規范的文明公民,從這個意義上說,弘揚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利于教育的和諧發展。

2.2 農村和諧社會建設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的作用

2.2.1 和諧社會的理論為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提供了重要指導思想 十六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使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其中用“六個更加”來反映未來全面小康社會六大基本特征。在這“六個更加”中除了第一個是經濟外,其他五個都是社會因素。從中可見在發展觀上的根本變化,即從片面地追求GDP的增長發展到以人為本,注重經濟與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構建“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任務。至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總體布局更加明確地由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的“三位一體”模式發展為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模式。社會發展是“社會以一定的活動內容與方式滿足社會成員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的進步過程,是反映著人類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進步過程”[4]。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以其健康有益的活動內容、豐富多彩的活動形式,滿足了各民族人民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是人類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我們在今后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中,應以和諧社會的六大基本特征為根本指針,工作中充分滲透和諧思維,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偉大歷史進程中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2.2.2 構建和諧社會為尊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多樣性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和諧社會是社會資源兼容共生的社會,是社會結構合理的社會。社會資源之間固然各有差異,但是它們都共存、共生于一個社會之中,社會的各個組成部分即子系統之間具有比較勻稱、比較均衡、比較穩定的關系。人類社會因文化的多樣性而得以不斷進步和繁榮,每個民族都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傳統、民族風情、民族風格,各民族風格迥異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有著獨特的生命力和不可取代的價值。但是,現代社會生活的發展和奧林匹克文化全球化使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多樣性和個別性被無情銷蝕。因此,必須為不同民族體育文化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發展,以及不同文明的價值拓展創造一個寬松的社會環境。在奧林匹克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尊重世界上各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個性、差異性和多樣性,是長期以來我國各民族和睦相處、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諧共生的重要原因。大力發展農村文化和民族文化,尊重文化的差異性,促進東西方文化的和諧發展是我國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可見,構建和諧社會,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個性化和多樣化發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有助于實現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體育文化美美與共、和諧發展。

2.2.3 構建和諧社會可以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巨大的空間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社會發展進程的加快,文化發展速度也相應提高。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多年來,文化本身的發展在總體上極不充分,既落后于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又出現了各地區、各門類之間的發展失衡,還帶來了民族傳統文化的失落和斷層。中國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中國綿延數千年的文明、漫長的農耕文化歷史、以及56個民族多元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生態,使中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中國多姿多彩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藝術形態豐富、文化氣息古老而又富有生命活力。但是,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被席卷在奧林匹克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面臨的處境非常嚴峻,如何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如何延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豐富性和多樣性,已經成為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有賴于與新的社會文化建設的契合,而科學發展觀與和諧社會理念的提出為這種契合提供了千載難逢的契機,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科學定位和提高到如此高度,它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納入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共進的社會進程,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獨特地位具體化、現實化,從而極大地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和創新。構建和諧社會的偉大實踐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契合,不僅是當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參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前提,更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生存和發展提供巨大的空間。

2.2.4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的發掘、研究和學習指明了方向 文化本身是一個動態的、開放的、不斷累積、不斷創新的過程,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傳統、習俗慣制和宗教信仰,在東西方體育文化互融互補的交流過程中,堅持創造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自身的特色,格外審慎地對待各種并存的民族傳統文化,既要積極引導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向著現代化的統一目標邁進,又要保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民族性和多樣性和個性化;在民族地區,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往往依附于該民族的風俗節日,是風俗節日活動的組成部分,因此,在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同時也要幫助少數民族群眾革除陋習和封建迷信思想,提高學習和引進現代化的科學文化素質和理性思維的能力,建立積極向上的健康生活方式;大力引進和傳播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西方體育文化,為我所用,著力于本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不斷創新,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轉化成在當代具有重大進步意義的文化價值資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做出獨特的貢獻,共同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充分發揮培育時代精神、體現人文關懷、實現民族文化權益、促進民族傳統文化繼承和發展、完善人的全面和諧發展的重要作用。

2.2.5 構建和諧社會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經濟保障 過去一段時間,重增長,輕發展,造成社會發展嚴重滯后于經濟發展,不僅與和諧社會的目標相悖,而且經濟發展本身也受到了嚴重制約,造成消費增長不力,主要靠投資拉動增長的局面。經濟發展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物質前提,和諧社會的發展需要一定的基礎,它是在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礎上才能發展壯大,和諧社會應該是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并進的社會。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發展經濟作為解決社會問題和建設和諧社會的基礎,這一點始終必須堅持,但這決不意味著可以片面追求經濟增長而不重視社會發展。不發展經濟不可能實現和諧社會,經濟持續增長是的社會文化發展必要條件。由于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大多數集中在我國的農村地區,而這些地區往往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人們生活水平比較低,由于經濟發展滯后,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就逐漸被邊緣化。黨中央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城鄉協調發展,東西部協調發展,各民族地區協調發展,只有農村地區和民族地區的經濟得到不斷的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才可能得到不斷的傳承和發展,構建和諧社會,使農村地區和民族地區的經濟得到發展,才能夠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經濟保障。

2.2.6 構建和諧社會為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提供寬松穩定的社會環境 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有賴于社會的和諧穩定。我們所要建設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民主法治就是社會主義民主得到充分發揚,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得到切實落實,各方面積極因素得到廣泛調動;公平正義就是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社會公平和正義得到切實維護和實現;誠信友愛就是全社會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全體人民平等友愛、融洽相處;充滿活力就是能夠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會組織機制健全,社會管理完善,社會秩序良好,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社會保持安定團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就是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 這樣良好的社會背景,可以為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提供寬松穩定的社會環境,必將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3 構建和諧社會背景下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路徑選擇

3.1 農村地區和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與文化發展雙向驅動 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大多集中在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地區和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而這些地區要構建農村和諧社會,首要的是加快經濟發展步伐。應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速城鎮化進程,通過城鎮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應充分整合資源,發展優勢產業,融入區域經濟發展圈,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為建設農村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物質基礎。構建農村和諧社會,應注意從當地實際出發,根據經濟發展水平實事求是地加以推進。與此同時,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支持,包括智力支持、政策支持、資金支持等。

沒有既根植于悠久的民族傳統文化,又吸收世界先進思想的文化根基,再龐大的經濟也會成為無源之水,沙灘樓閣,總有難以為繼,轟然倒塌的一天。所以,在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的背景下,農村地區和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應該同時兼顧,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不斷上創新,繼而在農村地區和民族地區創造出一種“新”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這才是衡量新農村和農村和諧社會建設成敗的重要指標之一。

3.2 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 所謂公共服務型政府,就是以人為本,為全社會服務,讓政府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提供良好的公共政策服務和制度供給的組織[6]。

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十分豐富,不但民族眾多,地域遼闊,各地的經濟發展也不平衡。在當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被邊緣化的情況下,政府的積極引導甚至法律的強制作用就顯得尤為迫切。政府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主導力量,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非常重要。政府的主導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相關法律法規的建立和完善。完備的法律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得以傳承的強有力手段,目前,我國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卻缺乏比較完備的法律與條例加以保護,更缺乏搶救發掘的憂患意識,所以,在當前普遍缺乏文化自覺意識的情況下,通過法律法規的建立來約束和規范人們的行為已勢在必行。全國性的法律要體現全局性,宏觀上協調在傳承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帶有普遍性的問題,國家還要鼓勵和支持各級地方政府根據國家相應法律與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法規和條例[7]。此外,在立法過程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藝人和傳承人的法律地位也需要嚴肅考慮,任何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都是依附于特定的人群、地域、空間而存在的,在某種意義上,民族傳統體育傳承人的絕跡意味著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消亡,因此,對民族傳統體育的藝人和傳承人的法律地位的確認就十分重要。

其次,發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國家除了立法保護以外,還應該充分發揮宏觀調控作用,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統一規劃??梢杂审w育部門和文化部門聯合起來組成專門機構,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進行全面的論證和規劃,并出臺相應的政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全國各族人民既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享有者,又是確證者。因此,政府部門通過宏觀管理職能將普通民眾和專業人士的力量整合起來,以充分發揮現有的人力、物力、財力的功效就顯得尤為重要。

持續充裕的資金投入(包括社會民間資金的投入)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得以傳承和弘揚的資金來源。近年來,我國政府以及社會上對于保護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資金投入有所增加,但是,由于我國各個民族中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巨大,種類繁多,政府投入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的資金還是微不足道的,因此,政府除了適當加大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資金投入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要在吸收和鼓勵民間、個人等各種資金渠道注入到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事業之中,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提供一個良好的經濟支撐。

3.3 在突出文化價值的前提下,適度開發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經濟價值 資金短缺一直是困擾民族地區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難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不能僅僅依靠政府撥款和社會上民間資金的支持,最重要的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自身要有造血功能,也就是在突出文化價值的前提下,適度開發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經濟價值??梢哉f,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經濟價值的開發,旅游行業部門一直走在前面。改革開放以來,借著旅游業和假日經濟的發展,許多地方旅游景點上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表演,沒有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本身所蘊涵的客觀規律辦事,大量“排練"和“復制"一些所謂的能夠代表當地人文景致和文化特色,展示當地風俗習慣與民族風情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表演",以招徠游客,賺取利潤??陀^來說,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被作為旅游資源開發,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和發展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這種出于旅游效益考慮的保護,為科學全面地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爭取了時間。但如今,我們逐漸意識到,所謂“旅游經濟",所謂先開發后發展或邊開發邊發展的措施,在很大程度上是“GDP至上主義"[8],絕非尊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守護精神家園之舉。因為,旅游開發也帶來負面效應,那就是沒有較科學地保護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過于片面地追求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經濟價值,而忽視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本身的文化價值。許多地方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價值認識不足,民眾對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意識不強,缺乏行之有效的規劃和措施,甚至遭到不適當的開發。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作為一種文化資源“上升"到旅游資源時,人們開始重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時,出發點往往不是“文化"本身,而更多的是經濟收益。甚至更低劣一點的,就采用粗糙的手法,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變成搖錢樹。所以,開發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經濟價值,必須回歸文化本位,在不影響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的前提下適度開發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經濟價值。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經濟開發的過程中,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文化價值始終是主角,雖然我們提倡民族傳統體育由文化價值向經濟價值轉化,但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突出其文化價值的前提下,合理開發和利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既要防止過度開發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也要防止文化造假。

強調適度開發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經濟價值,并不排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事業的存在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兩個方面,直接關系著各族人民的文化權益能否得到實現,關系著各族人民的多層次文化需求能否得到滿足,進而關系到我國各個民族的和諧相處、和諧發展。因此,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要堅持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兩加強”,不可偏廢。在強調適度開發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經濟價值和適度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產業的同時,要加快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公共事業的發展,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加強農村和民族地區公共文化建設,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與水平,以維護和實現廣大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保證廣大農民群眾共享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和發展的成果。

3.4 充分發揮民間組織在傳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中的作用 我國政府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原則,意味著民間組織在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過程中大有可為。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為民間組織的發展提供了客觀條件。市場經濟要求轉換政府職能,盡快確立“小政府、大社會”的格局。因此,政府職能轉換需要民間組織,市場經濟需要民間組織,社會發展需要民間組織。社會需要呼喚新的社會結構和治理機制,社會需要是我國民間組織存在和發展的客觀基礎。在全面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民間組織的作用和價值更不應忽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保護和發展應采用政府管理與社會管理相結合的方式,主要依靠社會管理的方式實施管理,因此,加大社會管理力度,提高社會管理的水平就迫在眉睫。在社會管理的組織形式上,可以從非組織型向有組織型轉化;在具體的管理活動上,用展示、比賽等方式鼓勵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內部的相互交流;在管理隊伍建設上,在社會上逐漸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保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專家隊伍和志愿者隊伍。

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發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不僅僅是組織一兩個民族傳統體育競賽就可以完成的,更重要的是要在民族地區建立傳承和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民間組織,保證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能夠不斷傳承和發展,從而使民族地區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得以有效傳承,并形成一個長效機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相應的基礎設施固然必須跟上,這些相關經費問題可以通過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撥款,以及社會資金的注入多種途徑解決,但這些民族傳統體育設施的有效運作和維護還是需要組織管理,否則投了再多的錢,如果人們依舊缺乏公共利益觀和公共管理意識,又能起多大效果呢?所以光靠財政投入還是不行,確立一個農民自治的有效組織載體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更為重要。事實上,在我國許多地區,農村民間組織在農村正悄然興起,這是由農民自愿組織、自我管理、自行服務的新型行業性民間組織。從實踐看,它是貼近農村實際、滿足農民需求的民間組織模式,深受廣大農民歡迎,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空間。

農村基層體育組織是開展群眾體育工作的保障。為了加快農村體育文化、民族地區體育工作的協調發展,應該在每鄉、每村建立文化體育工作站,使體育工作的網絡從縣級延伸到鄉村,從而解決了長期以來農村體育在鄉鎮一級沒有組織機構的矛盾,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工作有一個高效率的民間組織來組織協調,否則就算有更多的人員、更充裕的經費、更多的場地設施,也未必就能夠有效推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另外,為了能真正發揮文體工作站在體育工作中的組織作用,應該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定期進行交流總結,相互介紹各鄉、鎮文化體育工作的好經驗,進一步加強了體育部門與鄉鎮的工作聯系,發揮聯系點的帶頭示范作用,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的開發提供良好的平臺,推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全面開展。

3.5 發揮文化力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作用 首先,加強民族傳統體育的教育工作,讓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后繼有人。通過廣泛開展民族傳統體育的社會教育,發揮群眾文化事業機構的作用,特別要在廣大農村地區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教育工作。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和發展的困難和癥結,從長遠看,我認為非常重要的是農村學校體育質量跟不上、農村學校體育太落后。只有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充分注入農村學校教育中,才能培養出大量的民族傳統體育人才,有了人才才可能更好地發掘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這樣才能形成農村學校體育與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的良性互動,從而真正推動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和發展。所以,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而言,課程,特別是制度化教育中的學校課程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因此,把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引入民族地區正規學校教育,鼓勵民族地區大中小學應將其納入學校教育,讓青少年從小就能接受民族傳統體育教育,這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有效傳承發展有重要意義。此時,加強民族傳統體育師資隊伍建設就顯得尤其重要。要全力挖掘現實生活中尚存的民族傳統體育的傳承人政府應優先給這些民族傳統體育藝人發給特別補助金,并要求他們進行民族傳統體育技藝的傳授,鼓勵他們多招收徒弟,傳于后代。

其次,廣泛宣傳,加強交流,豐富活動,積極搭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宣傳、交流平臺。輿論宣傳是和諧社會的重要元素。沒有和諧的輿論,很難有和諧的社會。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宣傳工作是我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和諧、健康發展,必須有良好的宣傳輿論作為保障。沒有和諧的體育宣傳,很難有和諧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因此,體育宣傳既是構建農村和諧體育的重要內容,也是民族地區構建和諧體育的重要保障和前提,并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揮著積極作用。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培養民族共同心理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載體,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是時代的要求。這就要求我國新聞界、出版界和電視臺、電影界、新聞資料中心應該有意識地注重宣傳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給予它們較高地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我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具有相對獨立性和非組織性的特點,各級政府的有關部門應有組織地依托現有場館和傳統民俗節日慶典以及各類民族文化藝術節的機會,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比賽、表演、交流等活動,為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傳承與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氛圍。

再次,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理論研究。為使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更好地傳承和開展、不致失傳,我們應對我國各民族大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從強身健體、育心、育德的角度加以理論總結。我國中醫理論寶庫豐富、醫理精深,都是相關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創編的理論依據。為確保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頑強的生命力,我們還必須借鑒現代新興科學,如食品與健康、氣候與鍛煉、生活方式與心腦血管疾病、體育人文社會學、運動人體科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加以科學總結,促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發展。中國56個民族共同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但當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理論的相對滯后,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要迎頭趕上,要在開展實地調查的基礎上深入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研究,建立有中國特色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理論體系。加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研究、認定、保存和傳播,建立科學的長效保護和長遠發展機制。對有一定社會文化價值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應及時納入搜集、整理范圍,并加以保護、搶救、改造、利用,使其得以保留并健康發展。另外,對于瀕臨流失與滅絕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項目,政府應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防止其流失、滅絕。在傳統社會中,民族傳統體育活動主要依附于民族風俗節日,在建設新農村的背景下,到底是保留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內容還是形式?到底如何引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為建設新農村新文化服務,而不是在西方體育文化的刺激下無所適從?這些問題都很值得研究。

3.6 在繼承的基礎上關鍵是要創新民族傳統體育文化 零點調查發布的《2005年度零點中國公共服務公眾評價指數報告》顯示,文化娛樂設施和資源在我國農村地區極度匱乏……[9]。在我看來,農村的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滯后是不爭的事實,但我國廣大的農村地區和民族地區不是文化的荒漠,相反,它蘊藏著包括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內的極為豐富的鄉土文化和民族文化;農民不是沒有文化的人群,他們中間臥虎藏龍。散布于廣大農村和各個民族的“鄉土藝術家"、“民族藝術家"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他們的藝術養分直接來自于農村,和農民有著天然的相通性,是農村文化事業中最活躍的因子。所以,僅僅把西方體育送下鄉是不夠的,僅僅停留在建設農村體育設施和場館的層面是不夠的,這是當前發展我國農村體育和民族傳統體育的一個誤區,給農村地區和民族地區“送體育”和體育設施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挖掘當地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資源,而且大多數民族傳統體育不受人數限制,不受場地、器材制約,便于開展。因而,能否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進行創新,激發民族傳統體育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農村建設中顯得尤為重要。

繼承是社會發展的基礎,創新是時代前進的動力。對于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來說,其積淀是相對的,創新則是絕對的。應嚴格按照人類精神建構和心靈塑造的本質需要,來探究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認真通過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深刻繼承,來尋求創新與發展的途徑。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在全球化時代做到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創新,就不僅要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長處,還應了解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短處,這就要求堅持文化自主性,要有全球化視野,認清世界體育文化發展的主流趨勢,促進世界各個不同民族之間體育的交流,了解不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長處,盡力吸收作為自身的構成性要素。對此,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認識,秉承自信、開放的心態,在汲取和借鑒世界各民族優秀文明成果時,體現包容性,主動吸取它們的積極成分,但我們也絕對不能失掉各自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承載的該民族固有之文化血脈,喪失自己的主體性。而是要在注重創新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同時,在與世界上其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實現自身文化的繁榮發展。這就要求我們在尊重和理解不同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前提下進行揚棄和創新,借助奧林匹克文化全球化這一平臺,以2008年奧運會為契機,努力推進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觀念創新、理論創新、科技創新、制度創新,加強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凝聚力和影響力,通過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民族凝聚力等的闡發,特別是對價值觀念、民族心理、民族認同意識等的梳理、審視、整合和建構,引進、容納、消化吸收西方體育文化的優秀方面,通過綜合創造,不斷創新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過程中,讓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重放異彩。

4 結束語

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有著多民族共同創造的輝煌的“多元一體”文化共同體。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之中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邁向現代化、走向世界的巨大動力之一。在社會轉型加劇的同時,由于西方體育文化的碰撞沖擊,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受到了西方體育文化巨大的沖擊,這已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在和諧社會建設過程中,農村和諧社會建設與城市和諧社會建設在形式上不能同構,而應有所區別。由于中國地域廣闊,農村人口眾多,我國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大多數分散在廣大的農村地區,甚至是一些自然、生活條件較差,開發較少的民族地區,這樣,在我國農村和民族地區具有廣泛群眾基礎、農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民族傳統體育和民俗體育在建設農村和諧社會中大有作為,它們在我國農村易于開展、符合農業生產和農民實際、便于農民接受。正是由于農村和諧社會建設與城市和諧社會建設的不同,我們應充分發揮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民俗體育文化在農村和諧社會建設中的作用,這既符合當前我國頒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中提出的“著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的時代要求,促進農村新文化建設,又有利于發掘、整理和弘揚我國農村優秀的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民俗體育文化??梢灶A見,隨著人們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和合理開發的越來越重視,它將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實踐中有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做出新的歷史貢獻。而從另一方面來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實踐又可以促進我國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弘揚和發展,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偉大實踐為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了大格局、大視野、大舞臺[10]。機遇難求,時不我待。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必然推動我國和諧社會建設與新農村建設,農村和諧社會建設和新農村建設也昭示著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我們需要堅定信心,共同開創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發展與農村和諧社會建設美美與共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 胡錦濤,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EB/OL].中國社會學網:http://www.sociology.cass.cn/.

[2] 田祖國.關于和諧社會條件下我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發展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4):5-9.

[3] 劉愛平.民族傳統體育與和諧社會建設[J].體育文化導刊,2007(6):60-65.

[4] 吳寒光.社會發展與社會指標[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1991.

[5] 韓俊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農村建設[N].經濟日報,2007-02-01.

[6] 丁元竹.社會發展規劃需要處理好十大關系[J].新華文摘,2005,(18):12.

[7] 楊海燕.無形文化保護初探[A].傳統的回歸與保護:無形文化遺產研究文集[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8] 魏英杰.文化遺產,全球化時代的國家地標[EB/OL].新浪網:www.sina.com.

[9] 沈華玲.文化是新農村建設的關鍵因素[EB/OL].人民網:www.peopledaily.com.cn.

[10] 鮑明曉.美美與共:和諧社會與體育發展[J].體育文化導刊,2005(10):14-16.

猜你喜歡
新農村和諧社會傳承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創新民間美術傳承模式 生態式發展新農村文化建設
群眾文化在和諧社會建構中的作用與發展策略分析
加強基層文化建設滿足群眾文化生活需求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論完善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對建設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