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媒體課件5/10/20/30/40法則

2008-12-04 02:36聶笑一
中國教育信息化·基礎教育 2008年11期
關鍵詞:法則易用性課件

聶笑一 張 珺

摘要: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主要通過教學課件來實現。隨著多媒體教學的普及,多媒體教學的效能急待提高。本文從情境教育和易用性的角度出發,將色彩、文字、排版等多種原則應用到課堂多媒體教學實踐中,總結并創建了5/10/20/30/40法則,為快速高效地開發優質的多媒體課件提供一種簡易的方法。

關鍵詞:多媒體;課件;法則;情境;易用性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8454(2008)22-0035-03

一、 引言

為了順應時代變化、實現教育跨越式發展,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進程明顯加快。在“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現代化”的思想指導下,國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各教育單位紛紛改進傳統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成為高校教學的一種主要教學方式。

多媒體教學能集文字、圖形、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為一體,其最大特點是具有很強的交互作用,能存儲巨量信息和虛擬現實世界,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有助于營造出一個理想的學習氛圍與學習環境,成為促進教學方法及改變教學組織形式的有利工具,并對教學過程形成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

目前,許多高校教師在繁忙的教學活動中依然潛心研究制作多媒體教學課件,并希望通過制作高水平、高質量的教學課件提高課件的實踐可接受性和教學質量,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1] 但是隨著電化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也發現了一些問題和不足。如唯技術論,違反認知規律;重視公開課和比賽等形式主義,課件運用效率低,實用性低;課件信息量大、節奏快,使學生喪失了由記筆記而產生的記憶功能;過度重視觀賞價值,實際運用后不能發揮其有效作用等。那么,要求教師更為理想、高效地制作與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 就具有更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試圖通過對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和制作所涉及的各學科領域的原則、法則、定律和個人的使用習慣等方面進行研究、歸納并總結出一種普適性的法則,為多媒體課件的優質化和高效化提供一種簡易的方法。

二、 5/10/20/30/40法則簡述

法則是廣義上的,由原則、準則、人的偏見等組成。使用公認的設計原則能增加成功的概率。多媒體課件評價標準中提到的科學性、智能性、交互性、藝術性、技術性等名詞是對各種法則抽象化的描述。

我們從情境教育和易用性的角度出發,[2]總結已有的多媒體課件教學實踐經驗,創建了一組量化指標的5/10/20/30/40法則,它是色彩、文字、排版等多種原則的復合簡化體。下面簡述該法則的內容:

多媒體課件選用的色彩不超過5種;

多媒體課件頁面不超過10頁;

多媒體課件不超過20分鐘要安排一個故事或設計一個情境或穿插一個游戲;

多媒體課件使用的字體不小于30點(30 point);

多媒體課件每版面不超過40個字或單詞。

三、5/10/20/30/40法則的具體意義

1. 5種顏色

設計多媒體課件時,選用的色彩數量不要超過5種。帕勒托定律應用在設計領域中表明,從預設顏色中選用20%的顏色,能表達80%的效果。事實上,多數色彩印象空間采用3色配色組合或5色配色組合已能清晰并出色地表達主題,能簡捷地表現和把握形容詞印象空間和配色印象空間的差異。[3] 多媒體課件使用過多顏色反而不利于區分顏色及使用顏色的含義。在通常情況下,顏色寧少勿多,按照同一性原則將選定的5種顏色以統一方法應用到課件每一屏中去,可保持多媒體課件整體風格統一。

5種顏色在使用中分為主色、輔助色和強調色三類。主色由1~2種顏色組成,顏色應遵循色彩和諧原則,一般從色輪內5°角范圍內選擇同一色或從色輪內45°角范圍內選擇近鄰色,主要控制課件背景的色調。一般以單色或兩色做非線性平滑漸變作為背景,注意色彩對比不能過于強烈,否則對視覺神經細胞刺激過大,容易造成視覺疲勞。輔助色由1~2種顏色組成,顏色應遵循色彩對比原則,主要控制課件前景的色調。用色彩對比原則,簡易的方法是從色調上形成明暗的對比,即深色背景配淺色字,淺色背景配深色字。強調色一般是一種強對比型顏色,遵循色彩節奏原則。從眼球的生理構造看,人們觀看平面設計作品時,總是先通觀全局,產生整體印象,然后再集中于視覺中心。通過強調色在課件中的運用引導人們視線移動方向,以視線的有序移動形成畫面的節奏美,最終形成多媒體課件的視覺導航。正如唐納德·A·諾曼所說的,美觀的物品更好用,學習者在愉快、積極的情形中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識。[4]

從多媒體課件在教學實踐的經驗表明,顏色會受到操作系統、顯卡和顯示輸出設備的影響,特別是在教室使用的投影儀因色差、流明、損耗等方面差異對顏色影響較大,顏色應從216種Web安全顏色進行選擇以使多媒體課件在異質設備和異質環境中保持普適性。

2. 10頁

40~50分鐘的一節課程中,10頁多媒體課件的內容足以體現出本堂課的要點,太多的內容讓學習者無法記住重點。4~5分鐘翻動一頁,教學者能充分展開教學內容,學習者有充足的時間聽課和記筆記,形成課堂的良性循環。在正常視覺觀察過程中,眼動不是平滑的和連續的,而是由注視和眼跳兩種成分的交替序列構成的。注視是指視線在某一位置停留100 ms 以上,一般認為這種停頓主要用于從界面上獲取信息或進行內部加工。眼跳是指眼睛在兩個注視點之間的快速跳動,持續時間為30~120 ms ,大小為1°~40°,最高速度可達400°~600°/ s。[5]

當信息超量時,注視和眼跳明顯加快,由于眼睛在注視目標時,雙眼的眼內肌和眼外肌須維持一定的張力,以保證視線始終追隨注視目標。久而久之則用眼負荷加重導致視疲勞,人腦也處于停滯狀態,教學效果低下。當教學內容處理由形象到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轉換時,預留給學習者思考、想象、理解的時間不足,不利于培養學習者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及分析能力。

每頁切換時盡量少用或不用過場動畫和聲音,以防破壞視聽和正常教學。

3. 20分鐘

在40~50分鐘的一節課中,學習者往往在15~20分鐘后就會分心和感到厭倦。教師應在多媒體課件中預設一些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可用的趣味性活動來調節課堂,提高學生的注意力,通??梢园才乓粋€故事或設計一個情境或穿插一個游戲。

故事也好,情境也好,游戲也好,在心理學上被看成是“一組刺激”,有了“刺激”才會產生“反應”。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紐斯認為“知識的開端永遠必須來自感覺”,用“感官去施教”是教學的金科玉律。情境教學理論就充分運用了人的直觀認識原理,通過充分利用形象,創設典型場景,激發起學生的學習情緒,把認知活動與情感活動結合起來。它融合了我國古代“境界學說”中的“心物交融”思想。即一方面,人通過對景物的感知會引起情感想象活動;另一方面,情感想象活動反過來又會影響人對景物的感知,產生體現情感想象的景物。教學實踐證明,學生的積極主動精神不是自發產生的,而需要教師啟發和誘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當學習者的注意力達到低谷時,教學者應啟動一個美、智、趣的教學情境、故事或游戲,提高學習者的注意力,誘導學習者積極地學習,才能提高課堂效率,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6] 通過多變的故事、情境或游戲,使眼前形象與學習者視覺記憶中的形象交替進行,促使學習者的右腦不斷興奮、激活;同時,它能引導學習者有機地將特定情境與課程知識結合,促使學習者進行邏輯思維,或弄清因果,或比較分析,而這些邏輯思維活動,又得依靠左腦的功能,激起左腦的興奮。這樣就形成大腦兩個半球交替興奮,產生互補。由于大腦興奮的變換,使學習者不斷獲得新鮮感。興奮的情緒得以持續,課堂上自然呈現生動活潑的景象。

4. 30點字體

多媒體課堂教學受多方面微觀層面因素的影響和制約。[7] 文字內容表述是課程傳授的核心,文字的可讀性和易辨識度對課堂教學影響甚大。使用30點字體,投影在4∶3標準屏幕上顯示可以保證不同大小的教室中各個角落的學習者都能清晰地辨識多媒體課件中的文字,保證教育的公平性。30點大字體使得一屏內多媒體課件文字內容更少,除了能夠讓學習者清晰地辨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能夠讓教學者認真思考和簡潔提煉教學要點板書,并能夠更好地圍繞這個關鍵點進行闡述、解釋和展開。

為避免在多媒體課件的創作中對字體選用的盲目性,有必要對文字在屏幕上的呈現規律和各種字體的特征與用法有所了解??傮w說來,字體設計應遵循適配性、可讀性、同一性并重的原則。在字體選擇上,不要超過兩種,過多的字體將破壞文字的整體美感,讓人感覺雜亂無章,不成體系,難以收到良好的表達效果。漢字建議使用“黑體”;英文建議使用“Arial”。這兩種字體在計算機異質操作系統中都已預裝,屬于計算機基本字體體系中的等線體體系,其特點是結構嚴謹,莊重有力,相互大方,視覺效果強烈。

5. 40個字

根據奧卡姆剃刀定律所述如無必要,無增實體的原則,一屏課件的文字內容是簡潔至上,盡量使用圖像。若要設定上限是40個字或單詞,這可從分辨率與30點/字進行轉化和計算得到。寫得越多,內容越豐富,看起來就越有力,這實際上是一個誤區。多媒體課件在教學實踐的經驗表明幻燈片上出現的文字數目同教學者講授效果往往是成反比的。教學者要關注整個課堂的邏輯主線,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每一頁課件中在整個陳述中的作用,相互之間是如何沿著合理邏輯延展開來,頭腦里有一個畫面,將更豐富的數據、論據等內容作為“附件”,讓課程內容變得直接和簡潔,在陳述中自然轉和,重點突出,才是硬道理。

簡潔取決于對教學內容元素的安排是否有邏輯性。簡潔與表達內容的多少沒有關系,簡潔與表現形式也沒有關系。多媒體課件是傳達觀點的,在沒有講解的情況下,看一頁課件必須能清楚地讓學習者知道你在講什么,這是起碼的要求。文字能夠表達清楚的,用文字就可以了;如果用文字難以表達清楚,就需要用圖畫來作出更深入的說明。將空間接近原則、時間接近原則、一致性原則、通道原則、冗余原則等多媒體組合方式與學習效能方法應用到課件中,達到圖文和諧的目的。[8]

四、結束語

多媒體課件5/10/20/30/40法則是多種原則的復合簡化體,對快速高效地開發優質的多媒體課件提供一種簡易的方法,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當然,在多媒體課件設計和開發中還有更多原則?;钣?、巧用原則,才能演繹出適合于應用的、實用的技巧。岳飛曾言:“兵法之長,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敝挥羞@樣,才能使我們的多媒體課件發揮出最大的功效。

參考文獻:

[1]孫杰遠,孫名符.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評價[J].電化教育研究,2005(11):77-80.

[2]Donald A. Norman.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M]. New York: MIT Press, 2000.

[3]I.R.I 色彩研究所.Web color design[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3.

[4]Donald A. Norman. Emotional Design[M]. New York:Basic Books, 2004.

[5]沈模衛,張光強.視網膜與閱讀:眼動控制的理想觀察者模型[J] .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0,18(4):59-65.

[6]李吉林.談情境教育的課堂操作要義[J]. 教育研究,2002(3):68-73.

[7]陳琳.從微觀層面著眼課堂多媒體教學的優化[J].中國電化教育, 2006(12):58-59.

[8]Richard E. Mayer. Multimedia Learning[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

猜你喜歡
法則易用性課件
政務軟件易用性評測探究
用Lingo編寫Director課件屏幕自適應播放器
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網站易用性評價調查問卷
高校畢業生就業心理準備三步法則
離散數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
從“廣用”到“省用”——談音樂教學中課件使用的“度”
移動應用界面動效易用性研究
企業思想政治工作應遵循的“一二三四”法則
提高高中數學多媒體課件質量的幾點思考
應用多媒體教學課件的取與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