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術文化的大眾化思考

2008-12-08 07:50李小芳
吉林體育學院學報 2008年1期
關鍵詞:大眾化大眾文化武術

李小芳

(天津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381)

武術文化的大眾化思考

李小芳

(天津體育學院研究生部,天津 300381)

武術作為中國的一種文化現象,在歷史的長河中隨著冷兵器退出歷史舞臺,其價值發生了嬗變,其文化內涵的再現形式也發生了重大的斷裂。從文化社會學的角度,對武術文化的大眾化進行解析并提出建議,旨在為探尋武術可持續發展道路提供可借鑒的思路。

文化大眾化;價值嬗變;需求的邏輯

隨著冷兵器退出歷史舞臺及其價值嬗變,從軍事武藝到武術,其文化內涵的再現形式也發生了重大的斷裂,因此今天探討武術文化的大眾化顯得尤為必要。當代競技武術的歷史走向,從文化的角度來講,是一條精英文化的發展道路。武術真正要發展,就離不開大眾的參與[1]。但作為為大眾服務的民間武術雖然存在,但是隨著民間拳師的離世、競賽體制與組織形式的限制及國外武技的傳入,武術文化的大眾化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八坪跻磺卸急砻?,體育像音樂一樣,大眾向娛樂圈子之外的延伸有助于鞏固純職業者的地盤”[2],此言道出了文化的大眾化和精英化之間的關系。

1 武術文化大眾化的內涵

1.1大眾性、文化大眾化、武術文化的大眾化

“大眾性,是文化研究的一個必然焦點和追求。它要求研究者不要把自己與群眾分開。研究者確實是人民的一部分,人民一直在全力影響他們自己的歷史征程?!盵2]大眾是文化發展的平臺,只有在這個平臺上,我們才能開始辨識人們是如何處于并通過大眾文化實踐來認識和改造自己和世界的。只有進入大眾性——大眾的語言、文化、邏輯、感情、經驗、道德、欲望和意識,我們才能更好的闡發、培育和支持文化載體的各方面的必然性和合理性。大眾文化其實是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文化有的是屬于實驗室里還在研究和思考,但是思考和研究的結果一定要面對社會。武術文化的大眾化就是要使武術的文化含義作用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方式與思維,就是要使武術的強身健體、修身養性、藝術審美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充分體現出來,在大眾生活中不斷的變化與發展。

1.2武術文化大眾化的兩個維度:“大眾化”和“化大眾”

大眾文化的基本條件是要大眾化,要不忘卻大眾,是要切合于大眾的真正需要;要能培養大眾的偉大的力量,是要能適合于大眾的容受性[3]。這里表達了中國大眾文化的兩個維度:一方面,大眾化是建設大眾文化的前提條件,對大眾文化的倡導必須面向大眾,立足于大眾的現代化水準和審美需求;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對大眾的培養,即“化大眾”[4]。

中國武術博大精深,蘊含諸多中國古典哲學、美學、文學、倫理學、中醫學、民俗學、藝術、宗教等內容,具有健身、防身、修身等功效。內容的龐大、內涵的豐富,使武術成為一個巨大的體系,然而它的龐大也正帶來了發展的困難。要想武術發揚光大,必須有堅實的文化根基,因此“為民所需、為民所用、對民有益”成為了武術適應大眾必須遵守的一項原則。隨著社會的發展,武術價值的表現形式及鍛煉方式也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要能激發大眾的力量,要能考慮到大眾的可接受性,就是“化大眾”的過程。

2 武術大眾需求的邏輯:生活方式統一體中的體育實踐和娛樂

在尋求事物發展的依據時,人們已經習慣了運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去分析問題。武術的大眾化問題也可以探尋需求的邏輯。所謂滿足需求也就是滿足能動者帶進這個領域的期待、利益和價值,實際的體育實踐和娛樂就是需求與供給之間長久交鋒和調節的結果[2]?!拔湫g屬于體育,但又高于體育?!弊鳛楦哂隗w育的武術運動形式,在今天仍以體育的形式不斷讓大眾接受。即使其價值功能不會變化,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其價值的實現形式會有新的需求。文化研究認為,“實踐不同體育運動的可能性在于,每一種運動都程度不同地首先離不開經濟資本,其次離不開文化資本和閑暇時間;它也離不開具有階級或階層特點的倫理和審美性情與每一種運動包含或似乎包含的倫理或審美的客觀潛在力量之間的親和關系。[2]”因此,在這里就從“資本”和“親和力”兩方面探討人們習練武術時的需求與滿足需求之間的關系。

2.1武術文化需求產生的條件:文化資本、經濟資本、閑暇時間

就資本來講,我想先從文化資本講起。誕生在中國大地上的武術,融合了道家、儒家、佛家等各種哲學,并與傳統中醫緊密聯系。這就使武術不單純是一種技擊技能,而是一個復雜的、不斷融合、發展的有機體。離開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土壤,武術便不能稱其為“武術”了。這也是中國武術與外國各類技擊形式的區別所在。中國武術不僅僅是一種體育運動,而是與儒道釋一樣,自有其類似于儒道釋的基于人性論的對人的終極關懷。因此,作為中國傳統文化載體的武術可以讓人們在身體鍛煉的過程中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這對人們來說,身心得到協調發展;對國家來說,可以堅固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

武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不受年齡、性別、場地、氣候、季節的限制,對經濟資本的要求不高,是不同水平的人們在經濟上普遍可以接受的運動項目。生產力水平的提高,人們工作時間的縮短、閑暇時間的賦予,更給了人們參加到運動中的可能性。

2.2大眾的倫理和審美及其潛力與武術文化之間的親和力

在調查中,60%的人們認為武術是一種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我們繼承。從文化的角度講,這是一種文化的認同。文化的認同感縮短了人們和武術之間的距離,使武術更有了親和力。但是調查中的數據表明:這種認同感的獲得主要歸功于電影電視等媒體宣傳,“武術太復雜、太難出功夫”,“想學但苦于無師”,“可以揚我國威、但太粗魯、看還可以”成為了他們喜歡武術但又沒有加入到鍛煉中去的托詞,以至于人們加入到其它項目的鍛煉中去,跆拳道成為鍛煉的時尚就是一例。在參與鍛煉時,似乎武術與人們的親和力又縮小了,似乎武術成為了一種只能看不能練的藝術觀賞品?!爱敶幕尸F出明顯的“視覺化”的傾向,它在豐富了人的感性的同時容易使人們停留在僅僅滿足感官愉悅的平面上,“好看”、“好聽”、“好玩”等表層的感性效應成了理想的趣味形態,而倫理價值、人文思想和理性深度均被排斥在外,使大眾化與倫理價值、人文思想之間存在矛盾沖突?!盵5]作為偏重娛樂性的感性文化,它更多地借助于接受者的“感官”而不是“思維”來傳播,人們的理性思維和價值信念在這種輕輕松松、舒舒服服的享受當中悄然退隱,逐漸消解。在調查中,有20%的人們將武術的文化價值排斥在外,認為沒有必要上升到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等的層面,武術的文化區別于其他技擊術的特點似乎不存在了。

武術首先是一種身體的活動,需要人們的親身體驗,武術體現的哲學觀念、倫理思想等也只有通過體悟獲得。武術家們就是通過體悟才不斷加深對武術文化的理解、體驗做人的哲理,從而達到身心俱練的目的。

現在高校中對武術專業大學生及研究生的培養,為武術的理論及實踐技術在大眾中間的傳播奠定了現實的基礎。

3 深化武術文化大眾化的思考

高等武術教育:高校的武術專業學生,畢業后大都從事教學,在教學中重視對學院武術專業的大學生、研究生進行武術技擊、武術藝術審美等全方位教育,有利于實現武術在學校教育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改變武術在現代學校教育中名存實亡的狀態。高校畢業的學生,經歷了系統的知識學習,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會對進一步深化武術文化大眾化的創新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形式的樣板。

社區武術:隨著現代工業向城市集中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城市已趨向現代化,城市的結構、文化、生活方式、管理與規劃均發生著巨大的變化。[6]城市的社區化發展,給武術的大眾化發展提供了較好的空間。因此,國家培養武術社會指導員在社區鍛煉的場所提供武術的指導,易于接近人們的生活,社區的人們也不再無師可求;同時,如果高校的畢業生擔任武術社區指導員的工作,還可以解決很多武術專業大學生的就業問題。

武館建設:在我國大部分城市,武校大都在城市邊落,市中心白領階層選擇環境優雅的跆拳道道館,為年輕人專設的武館尚不存在或僅在少數城市具有。因此在大城市中心增設高品味武館,提高武館的現代化建設對普及武術和實現武術文化的大眾化是有積極意義。

武術類影視:現代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視媒體充斥著人們的生活,并且成為人們了解事物的主要方式。以前人們了解武術主要是通過武俠影視,現在河南的《武林風》是一次成功的改革。

[1] 王國志,邱丕相.解讀武術大眾文化[J].體育文化導刊,2005,(12).

[2] 羅鋼,劉象愚.文化研究讀本[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3] 余秋雨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文化大眾化”[DL] http://av.people.com.cn/GB/14644/4742489.html.

[4] 陳志華,曾斌.現代中國大眾文化芻議[J].集美大學學報,2007,(3).

[5] 左偉清.論信息時代文化的大眾化趨勢與經典性訴求[J].中國青年研究,2007,(1).

[6] 賈亮,李富剛.我國城市社區武術發展的研究[J].武術科學,2005,(1).

ConsiderThePopularofWushuCulture

Li Xiaofang

(Graduate Department of Tianjin P.E.Institute,Tianjin,300381,China)

Wushu is a kind of phenomenon of Chinese culture.Its value has changed while the cold arms retreat from the history and its reappearance form of the connotation has parted from ever.In this article,I analyzed the popular of Wushu culture and tabled my proposals through analysis approach of cultural sociology.to offer the Concepts for people in the course of researching into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the popular of culture;the change of value;the logic of demand

2007-09-03

李小芳(1983-),女,山東聊城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傳統體育與文化。

猜你喜歡
大眾化大眾文化武術
淺談對當代中國大眾文化的幾點思考
中華武術
近十年武術產業的回顧與瞻望
陸地冰壺運動大眾化推廣的研究
洋場·小報·《紅樓夢》——媒介建構下的大眾文化(1912—1949)
老外學武術,疫情也攔不住
新中國成立初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主客體關系的特點與當代啟示
淺析“大眾文化”
延安戲曲改革研究:大眾化視角下的回顧與反思
對比研究東西方大眾文化理論途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