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就業準備策略研究與實踐

2009-01-12 08:42胥興貴
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 2009年11期
關鍵詞:策略研究大學生

趙 瓊 胥興貴

【摘要】大學生就業準備是指大學生在畢業擇業前將自己已經具備的知識、技能、人文素養等各方面才能進行全面清理,并將各種成果、收獲加以充實、調整并轉化為具體實際的內容,形成書面材料,以便在擇業過程中向用人單位展示,使用人單位能全面地了解、認識,進而欣賞與接納自己,達到成功就業的目標。本文從理論知識、技能(能力)、心理、自薦材料、就業信息收集等多個方面,對大學生就業準備的策略進行了研究與實踐,取得良好效果。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準備;策略研究

大學生就業準備是指大學生在畢業擇業前將自己已經具備的知識、技能、人文素養等各方面才能進行全面清理,并將各種成果、收獲加以充實、調整并轉化為具體實際的內容,形成書面材料,以便在擇業過程中向用人單位展示,使用人單位能全面地了解、認識,進而欣賞與接納自己,達到成功就業的目標。我院對大學生理論知識、技能(能力)、心理、自薦材料、就業信息收集等多個方面的就業準備策略進行了研究,并在護理學院進行實踐,取得了良好效果。

1.理論知識準備

1.1 理論知識的重要性

扎實的理論知識是求職者適應社會工作崗位的前提,是人才成長的重要基礎,也是用人單位考察求職者的首要內容。畢業生只有根據社會需要,通過自身努力學習,掌握必要的理論知識,才有可能滿足用人單位的需要。理論知識的準備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經過大學一年級到畢業整個大學階段的不斷積累。我們對往屆畢業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了解到很多大學生在剛進入大學階段,對于就業理論知識準備認識不足,多數同學認為就業準備應該是在大學四年級時做的事。鑒于此,我們針對大學生的認知特點,在學生踏入大學階段的第一年起,就開設了關于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講座,讓大一的學生盡早地認識到知識儲備的重要性。

1.2 合理的理論知識結構

合理的知識結構是用人單位對大學畢業學生考察的重點。我院根據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以及護理學科的發展,在2004年、2007年兩次對護理專業的培養方案進行了修訂,構建了更為合理的課程體系、優化了課程內容,改革學生學籍管理制度,實行學分制,開設大量的人文類選修課及學生就業從業所需知識的相關課程,讓學生在大學期間能儲備淵博的人文知識,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精深的專業知識。

2.技能(能力)準備

2.1 技能的定義

技能是指掌握和運用專門技術的能力,通過練習獲得的能夠完成一定任務的動作系統。技能按其熟練程度可分為初級技能和技巧性技能。初級技能表示“會做”某件事,而未達到熟練的程度。初級技能經過有目的、有組織的反復練習,動作就會趨向自動化,而達到技巧性技能階段。

2.2 技能的分類與要求

護理專業技能是護士面向社會的特殊職業能力,是諸多能力的綜合表現,是職業活動得以完成的重要保證;表達能力是指運用語言文字闡明自己的觀點、意見或抒發感情、表達思想的能力,包括口頭表達、文字表達、數字表達、圖示表達等多種形式;組織管理能力是指成功運用管理的知識和能力影響社會組織活動,并使組織達到最佳的工作目標,現代護理學要求從業者具有較強的團隊協作精神、護理科研能力和護理管理能力;實踐動手能力是專業人才必備的技能,護理畢業生不論今后從事教學、科研還是臨床工作,動手能力的強弱都直接影響自身才能和作用的發揮,必須避免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積極投身實踐,努力提高實踐能力;開拓創新能力是指在多種能力的基礎上創造新穎、獨特、有價值的精神和物質產品的能力,是各種智力因素和能力品質的最高體現,是推動科學技術向前發展的重要力量;決策能力是指在面臨多項選擇時獨立思考,及時、果斷作出判斷和最佳選擇的能力。正確的決策可以事半功倍,優秀決策者是所有用人單位夢寐以求的人才。

社會對個體的能力要求是全面的,而任何個體的能力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是由于所處的環境、所受的教育程度以及自身鍛煉決定的,每位學生只有廣泛積累知識、勤奮參與實踐、積極發展興趣,努力超越自我,才能實現自身技能的全面提高,為就業做好能力的準備。

3.心理準備

3.1 擇業心理的概念

擇業心理是指求職者在選擇職業過程中對自身、職業、對社會以及對擇業有關的事物的認識、了解,在選擇職業過程中的推理與決策,以及由此而產生的情緒、情感體驗和為此所作出的意志努力,包括認知心理、情緒心理和社會心理。

3.2 當前大學生擇業心理狀況

通過對往屆畢業學生進行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目前大學生擇業意識普遍增強,但對自己、對社會了解、認識不足,擇業期望與社會現實呈現諸多矛盾,擇業價值趨向多元化。在擇業過程中,存在著攀比心理、盲從心理、依賴心理、名利心理、不平衡心理等心理問題。在就業過程中遇到挫折時,往往會產生焦慮、自卑、怯懦、孤傲、冷漠、嫉妒、盲目自信、急功近利、患得患失、“待價而沽”與“慌不擇路”等心理問題。這些不正確的心理問題,長期困擾著畢業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畢業生的擇業和今后的工作,甚至造成心理和生理障礙。

針對學生中存在的不正確的擇業心理,我們在第7學期,開設了就業指導課程,針對大學生存在的普遍性就業問題及護理專業學生個性問題進行認真的分析,幫助學生認清形勢,讓學生樹立先就業后擇業、公平競爭、自主創業、終身學習的正確擇業心理,并且幫助學生進行適度的心理調適,解決所遇到的心理矛盾和沖突,有效地排除心理困擾,增強心理承受能力,克服就業心理障礙,以良好的心態去尋找職業。

4.自薦材料準備

自薦材料是畢業生與用人單位交流的信息載體,是學生向用人單位展現自己的宣傳工具、聯系紐帶,是用人單位聘用求職者的決策依據之一。它具有自主性、綜合性、真實性的特點。我們根據這些特點對學生加以培訓,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特點組織、取舍、撰寫材料,充分展現個性和特長,要涵蓋組織意見、推薦表、各種登記表及證明材料,要求內容豐富、具體,展示較多的個人信息,讓用人單位全面了解、認識并接納畢業生。在撰寫自薦材料時必須實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詞,甚至弄虛作假,虛假的材料只能影響畢業生個人及學校聲譽。

5.信息收集準備

畢業生就業信息收集是擇業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廣泛、準確地收集就業信息可以幫助學生增加就業機會,促進學生快速就業。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法主要包括從就業主管部門即學校就業辦公室、各地政府就業服務部門等,要求學生隨時關注學校就業動態,保持與班主任的經常性聯系,關注各地政府就業服務部門的工作動態,及時采集有用信息;充分利用社會實踐、實習的機會,了解社會需求;要充分利用新聞煤體和網絡資源,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快速收集、甄別有價值的信息,妥善加以利用;還可以通過親朋好友在家庭所在地收集信息,復雜的社會現狀決定了親朋好友提供的就業信息具有較高的使用價值,成功率往往較高,學生應當大力挖掘這類資源,加以鑒別使用;還可以利用中介機構提供的信息,學生在有償前提下使用。

學生在收集就業信息時一定要注意鑒別,去偽存真,小心職業陷阱,受騙上當。一般來講,學校和各地政府就業服務部門提供的信息是經過嚴格篩選、審查的,學生可放心使用,通過煤體、朋友、中介介紹的信息學生要加以留意,必要時可尋求老師幫助確認,確保安全。就業信息具有一定的時效性,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對信息快速作出選擇并采取措施加以利用,否則過期作廢。

6.結語

通過對大學生就業準備策略的研究及實踐,近三年我院護理專業畢業學生的就業率

均為100%(見下表)。目前我們將研究成果在我院其它專業中進行實踐,以期為大學生就業工作貢獻薄力。

作者簡介:趙瓊(1968—),女,副研究員,瀘州醫學院教務處副處長,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猜你喜歡
策略研究大學生
第29屆世界大學生 冬季運動會精彩掠影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中美中職教師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升策略比較研究
關于提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語文略讀課文教學策略研究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新學期大學生網球裝備精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