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工作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

2009-01-12 08:42羅景群
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 2009年11期
關鍵詞:畢業生高校

【摘要】在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日漸凸顯的今天,實施鼓勵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的政策及其配套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分析了當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改善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的若干建議,對進一步開拓高校畢業生農村就業新天地具有較好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農村就業

長期以來,占人口總數三分之一的城市一直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渠道。但是,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戰略的實施,城市已無法為人數急劇增加的高校畢業生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和就業空間。當前,幾乎所有的高校以及我國各級政府部門都在積極探索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能力、大力拓展高校畢業生就業空間的有效途徑和措施。在畢業生城市就業日漸飽和的情況下,引導高校畢業生就業范圍向廣大的農村和基層拓展已經勢在必行了。但是,從近幾年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的現狀來看,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筆者認為,這些問題的產生固然與諸多因素相關,但其中主要涉及到高校、高校畢業生自身以及政府部門等問題的主要方面。筆者從這些方面做了一些較為深入的思考,以期為高校畢業生、高校畢業生就業主管部門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1.高校畢業生農村就業的重大意義

1.1 有利于緩解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

高校擴招后,全國高校畢業生隨之呈現大幅增加趨勢。200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到338萬人,比2004年增加了58萬人,增幅達到20.71%。但是,我們的社會提供就業崗位數量并沒有并沒有隨之相應增加,加上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主陣地的城市已無法為高校畢業生提供足夠的就業機會,因此,自2004年第一屆擴招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以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難為題已經逐步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們的政府還出臺了專門針對擴大高校畢業生就業機會的政策、文件,積極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而在高校畢業生就業逐漸成為一個難題時,我們廣大農村的發展卻急需大量有較高文化素養、具備一定專業知識和專門技能的高級人才。換句話說,我國農業現代化戰略和城鎮化戰略的實施,為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開拓了新的廣闊天地,一旦最具有吸納勞動力就業潛力的農村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選擇,將極大地緩解當前及其今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

1.2 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

農村要發展,人才是關鍵。農村長期以來一直是我國人才資源最匱乏地方,作為人才資源中的精華,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必將為農村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帶來新的思想,對于實現農村的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同時,我國是一個城鄉差距十分明顯的國家,要構建和諧社會,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縮小城鄉差距勢在必行,農業的現代化和農村的城鎮化是農村發展的內在要求。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將為這兩個目標的實現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總之,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既有利于保障高校的穩定發展,又有利于維護高校畢業生自身的利益;既有利于促進農村在社會經濟領域后發優勢的形成,又有利于我國社會的繁榮、穩定。

2.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存在的障礙

盡管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有著“一箭四雕”(甚至不止“四雕”)的積極意義,但是目前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的現狀,尤其是高校畢業生到落后地區農村就業的現狀卻并不容樂觀。這充分說明,我們積極開展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這項工作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和障礙,需要我們積極加以解決。筆者認為,影響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工作推進的力度不大,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傳統觀念的束縛

受計劃經濟體制下大學生包當干部,實行統包統分政策的影響,對于高校畢業生農村就業,人們在思想觀念上一時還難以接受,而社會評價、家庭觀念和父母期望對大學生擇業觀念的影響又比較大。大部分原來城市出身的大學生不愿意放下架子去農村就業,而原來農村出身的大學生,在人們的觀念中就好比“山窩窩里飛出的金鳳凰”,考上大學將來是要在城市里享福的,飛出去的“金鳳凰”當然不會心甘情愿再飛回“山窩窩”的。筆者認為。傳統觀是影響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效果不理想的一個核心因素。

2.2 工資福利待遇較低

據統計,建國初期我國的城鄉差距大約是3倍,而今天最高與最低的差距已經擴大到10倍。在實行收費上大學的今天,高校畢業生在擇業時必然會考慮到收益問題。但是,由于農村各方面的福利條件不如城市,與畢業生的收入預期存在較大的差距,這無疑會影響到畢業生就業崗位的選擇。

2.3 “二元”戶籍管理制度的桎梏

我國是一個城鄉戶籍差異較大的國家,由城市戶口和農村戶口的差別所帶來的就業差異、社會保障差異、生活方式差異隨處可見。國家戶籍制度改革雖已在一些省份試點,但國家新的戶籍制度出臺尚需時日。根據目前的戶籍政策,學生考上大學,特別是農村學生考上大學,就意味著擁有了城市戶口。而畢業時,你要他放棄城市戶口,又改為農村戶口,這對于大部分高校畢業生而言是難以接受的。

2.4 專業設置和教學內容不適應大學生到農村就業的需要

目前高校招生計劃和教學內容保留了濃厚的計劃體制色彩。大多數就業農村的大學生沒有農業、農民實用技術和農村工作的知識背景和經歷,只是憑一腔熱情投身廣闊的農村,必然在復雜的農村工作實踐中容易遭受挫折,這無疑會損傷有志于到農村就業學生的積極性。

3.促進高校畢業生農村就業的應對措施

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急需各種專業人才應用到新農村建設上去。筆者認為,要解決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就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一些可行措施。

3.1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促進高校畢業生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在實行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條件下,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培養大學生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擇業觀具有重要意義。要教育廣大畢業生從國情出發,從實際出發,到急需要人才的農村地區去尋找自己的用武之地,這不僅有利于高校畢業生自身的發展,也有利于自身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實現。同時,應在全社會弘揚高校畢業生農村艱苦創業的奉獻精神,轉變人們就業觀念。

3.2 提高工資待遇,完善激勵機制

由于當地經濟不發達,當地大學生的待遇相當低。因此,適當提高他們的工資,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就成了當務之急。根據各地區城鄉實際差距,對到農村就業的大學生實行政府補貼,使到農村就業的大學生的收入不低于當地城鎮平均收入水平。由于城鄉現實條件的差異,在實行收費上學的今天,實行政府補貼有助于調動高校畢業生農村就業的積極性,也體現了政府對農村發展的扶持。

另外,各地政府應對于立志扎根農村、奉獻自己的大學生及時出臺優惠政策,使大學生能安心于農村工作成為適合自身農村發展的人才,這樣既有利于大學生在農村的創業,同時也保持了政府對高校畢業生農村就業的連續性。

3.3 對畢業生采取靈活的戶籍政策

政府應對農村就業的大學生出臺相對寬松的戶籍政策,允許到農村就業的畢業生自由選擇將戶口留在城鎮或遷往農村。這項措施有利于解決高校畢業生的“身份”問題。

3.4 鼓勵高校開設面向農村就業的專業

在面對新一輪的就業壓力,各高校應該在就業方面鼓勵畢業生向農村發展,這就要求高校應開設面向農村就業的專業,調整相關專業教學計劃,讓高校培養更多適合在農村就業的畢業生。同時,高校與政府合作,在校園定期開展與已就業農村的大學生進行交流,幫助大學生掌握好與農民打交道、做好群眾工作的基本技能。

參考文獻

[1]楊紹文,鄭杰.關于降低大學生就業期望值的思考[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3.

[2]楊曉霞.農村出身高校畢業生的兩難就業困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1).

[3]牟軍.構建城鄉統一勞動力市場勢在必行[J].昆明大學學報(綜合版),2003,(2).

[4]胡德華等.關于大學生就業的調查與評析[J].安徽商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

作者簡介:羅景群(1976—),女,湖南益陽人,嘉興學院南湖學院輔導員,主要研究高等學校學生管理及高校畢業生就業。

猜你喜歡
畢業生高校
北京服裝學院公共藝術系2021年優秀畢業生作品選登
你根本不知道,這屆畢業生有多難
“新一線城市”吸引畢業生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眾平臺傳播效果的幾點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試論高校黨建工作中的黨史教育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全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達51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