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工學結合的高職實習教學模式探索

2009-01-12 08:42彭高宏
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 2009年11期
關鍵詞:實習教學工學結合高職教育

【摘要】在深入調查和分析高職院校實習教學及其管理現狀的基礎上,依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精神,對高職院校實習教學模式進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校內實習”型、“產教結合”型和“企業實習”型三種實習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職教育;工學結合;實習教學;模式

前言

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是為社會培養“有教養、有本領”的高級技能型人才。實習教學是實現高職教育培養目標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主要途徑。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主要是通過“基礎性實訓”到“綜合性實訓”再到“適應性實訓”這三個實習教學環節來完成的,進而實現學生“從學校到企業”的轉變。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實習教學存在著校內實習基地資源投入不足和不均,“雙師型”教師缺乏、校企合作尚無完整法律可依等問題。在現有條件下,高職院校應依據本校的實習教學資源配置、教師的“雙師素質”、實習教學及其管理水平等實際情況,因“?!敝埔说夭捎谩靶葘嵙暋毙?、“產教結合”型和“企業實習型”三種相應的實習教學模式。

1.校內實習型模式

校內實習型模式是一種僅能滿足學生基礎性實訓和綜合性實訓教學需要的實習教學模式。這種模式可采取如下三種組織形式進行教學和管理。

1.1 “兩個頭,兩條龍”

即在主管院領導的領導下,設立與系(院)平級的實習中心(工廠),在實習中心(工廠)下設獨立的實習教研室(或車間),將實習教學和理論教學分成兩大塊進行教學和管理。

1.2 “兩個頭,一條龍”

即在主管院領導的領導下,設立與系(院)平級的實習中心(工廠),下屬的實習教研室(或車間)與系(院)下設的教研室共用一套人馬,實行“人員”上的一體化教學和管理。

1.3 “一個頭,一條龍”

即在主管院領導的領導下,以系(院)為單位,將理論教學和實習教學合二為一,實行全系統、全過程的一體化教學和管理。

這種模式的實習周期安排要徹底打破傳統的“課節”排課方式,改用“課日”或“課周”或“課月”的方式排課,例如電工電子類可按“實習日”排課、汽車維修類可按“實習周”排課、數控模具類可按“實習月”排課。實習學生較多而實習設備和場地有限的系(院),可借鑒企業的“輪班制”作法實行“輪班實訓”,或利用其他學校和專業實訓中心的教學資源實行“外協實訓”。

在不影響實習教學的前提下,實行這種模式的系(院)還可以利用實習中心(工廠)的有利條件,積極開展生產經營和職業培訓活動,例如自制教具和設備,利用寒暑假舉辦短期培訓等,為實習教學的完善和發展創收贏利,為向“產教結合”模式發展奠定基礎。

2.“產、教結合”型模式

“產、教結合”型模式是一種具有實習教學功能和產品生產功能的實習教學模式。其主要特點是:實習教學既要按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完成實習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又要按既定的生產經營計劃完成一定的產值指標,取得相應的經濟效益。這一特點就決定了要建立與這一模式相適應的“學校+工廠”的管理體制。例如:

2.1 設主管實習教學的院領導分管實習教學和實習工廠

主管院領導下設實習工廠廠長,全面負責實習工廠的日常工作。

2.2 根據專業設置實際,實習工廠廠長下設生產實習車間,車間主任由專業實習教研室主任擔任,全面負責生產實習車間的日常工作

較大的專業,可設由實習教師兼任的班組長,協助車間主任工作。

高職教育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與地方政府的互動,主動適應地方經濟的發展需要:一是注意對地方經濟的超前性研究,特別是研究地方產業發展動態對技術和人才的需求情況,及時掌握地方經濟發展的新信息,始終走在生產和建設的前頭,對實際工作發揮著超前指導作用。積極參與地方政府關于地方經濟的論證、規法等實踐活動,為地方經濟發展獻言獻策,密切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二是主動配合地方政府的發展規劃,面向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需要,培養適格人才。盡力爭取各級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做強特色專業,創造學生成才條件,減輕學生學業負擔。三是要保持與地方經濟的動態適應。地方經濟發展對某一類人才的需求以及對其職業能力(或技能)的要求會因時、因地和技術等條件的變化而改變,這就要求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能及時順應職業變化,才能使畢業生得到社會和用人單位的認可而順利就業。

3.企業實習型模式

學生在校內實習基地(包括本校、其他學校、專業實訓中心)進行的實訓,不論采取何種方式完成,是不可能替代或不可能完全替代學生下企業完成的“由學校到企業”的頂崗實習的。高職院校應根據本校的專業設置和實習教學能力等實際情況,以合同或協議的形式與專業對口的企業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同時應出臺相關政策要求、鼓勵和引導學生自主聯系實習企業,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來完成本校不能或者不能較好地完成的實習教學任務。對于只具備基礎性實訓能力,而無綜合性實訓和適應性實訓能力,或無某一或某些專業(或項目)實訓能力的高職院校來說,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就顯得更加重要。該模式一般可采取如下三種形式。

3.1 “短訓”式

“短訓”式校外實習,就是在學生學完某一或某些專業課程的理論學習,完成基礎性技能實訓或綜合性技能實訓之后,由學校出面,以“短訓”的形式將學生安排到專業對口的校外實習基地進行基礎性實訓,其實習周期以10天為宜,或進行綜合性實訓,其實習周期以30天為宜,或進行適應性實習,其實習周期以60天為宜。該形式能彌補校內實訓能力的缺失,適用于學生的畢業實習。

3.2 “就業”式

“就業”式校外實習,就是在學生畢業之前的一個學期內,在學生學完全部專業課程。高職教育是直接面對市場的教育形式,也必須與地方經濟和產業進行緊密對接,體現鮮明的地方特征。也即是說,在杭高職教育必須首先面向杭州這個市場的要求,接受其檢驗,并為其服務。地方經濟往往由一些主導產業所支撐的??梢哉f,地方主導產業的發展程度直接決定了高職教育的內容和方向。

然而,現實中我國的高職教育仍然屬于政府條狀主導,沒有真正置身于市場。教育的條狀管理使得地方政府的作用沒有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高職教育與地方政府的互動以及與地方經濟的適應問題往往只停留在表面,高職教育的“地方性”特色不足或沒有落到實處。

3.3 “半工半讀”式

“半工半讀”式校外實習,就是按照專業對口的原則,由學生(經過家長和學校)自主聯系實習單位,簽訂實習協議,按照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標準的要求,以完成某一或某些規定的實訓項目和獲取相應的勞動報酬為目的的一種實習教學方式。例如學生利用寒暑假、節假日等課余時間,或間斷性地利用課內時間,以 “打短工”的形式下企業頂崗實習,一邊工作一邊學習。該形式需要學?!皬椥詫W制”和“網絡課堂教學”的支持。該模式十分有利于幫助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

4.結束語

結合國情和校情選擇適合的實習教學模式,認真做好實習教學和實習管理工作,凸顯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既是職業教育的特色所在,也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所在。

參考文獻

[1]徐國慶.職業教育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

[2]國家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2006.

[3]伍愛.現代企業管理學(第二版)[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彭高宏(1963—),男,教育碩士,高級講師,高級技師,現供職于廣州工程技術職業學院。

猜你喜歡
實習教學工學結合高職教育
淺談鉗工實習的發展與提高
談“角色扮演法”在神經病學實習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工學結合的《倉儲崗位實訓》學習成效評價體系探究
工業機器人現場編程工學結合課程開發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在新形勢下創新汽車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模式的初探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汽修專業實習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探討
高職市場營銷專業中“工學結合”模式的實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