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探討

2009-01-12 08:42胡玉東蔣琴雅
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 2009年11期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

胡玉東 蔣琴雅

【摘要】大學畢業生是我國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只有大學生實現充分就業,才能發揮其人才資源的優勢。因此,在大學生就業方面,從政府、社會、高校以及學生本人都應積極采取措施,形成多方的合力,建立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為大學生就業提供保障。通過制度、人員、機構等支撐部分的建設,市場和信息管理、課程以及教學實踐等環節的培訓,在政策和理論的指導下,企業、社會、高校多方合作,促進大學生由學校向職場的角色轉變,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實現人、職業、社會的和諧發展。

【關鍵詞】高校;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

大學生是國家重要的人力資源,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基礎。伴隨著社會轉型、經濟結構調整和教育體制改革的深化,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尤為引人注目。在全國總體就業形勢日益緊迫的情況下,面對數量龐大的大學畢業生群體,怎樣使他們從潛在的人力資源轉化成為現實勞動力,必然成為高等教育適應社會發展的重大課題。因此,從政府、高校到各個家庭都在關心大學生的出路,各方都在開展大學生就業服務方面的工作,對大學生就業活動給予積極的支持和幫助。

1.就業、就業服務的涵義

通常所指的就業,是指具有勞動能力的人運用生產資料從事合法的社會活動,并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或經營收入的經濟活動。許多市場經濟國家是通過月或季度抽樣調查對就業進行統計的,而我國是通過統計報表來獲得就業的數據。從概念中,我們可以看到就業必須滿足三個基本條件:第一,必須從事某種社會活動;第二,這種勞動必須有益于社會并且具有合法性;第三,這種勞動必須獲得報酬或經營收入。這是一種靜態的就業概念,與國家對高校畢業生進行就業率統計中的就業涵義的口徑也有一定差距,高校就業率統計中,就業包含簽訂協議書或勞動合同,以及升學和出國等情況,但這種就業涵義依然是一種靜態的概念。從動態的角度來看,就業是一個過程,是大學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進行互相溝通、雙向選擇從而獲得職業的過程。如果從職業生涯規劃的角度看,就業還是一個連續的過程,是職業人始終具有就業能力,不斷獲得職業的延續過程。

就業服務是指為勞動者提供就業信息和職業培訓、幫助勞動者找到適合自己工作的崗位。大學生就業服務的目的,就是為廣大高等院校畢業生提供并尋找適應其自我發展并獲得相應報酬的工作崗位。而公共服務機構就是由政府投資興辦的,提供免費就業服務的機構。按照國際勞工公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具有如下特征:(1)由國家建立,在國家領導或監督下開展業務,國家給予充分的資金保障;(2)垂直管理,上下聯成網絡,覆蓋全國各地;(3)工作人員應是政府公務人員,并保持隊伍相對穩定;(4)應向求職者和失業人員提供免費的就業服務,且向雇主提供的基本就業服務也免費。大學生就業服務應主要針對在校大學畢業生,其服務內容及機構有所不同,主要是以各高校為主,國家及社會為輔的一種服務機構和體系,所以,在此主要探討大學生的就業服務體系的建立。

2.構建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的核心內容

目前,我國高等院校就業工作由于人手少、工作量大、學生要求高,單靠高校來承擔就業服務已難以滿足大學生的要求。做好就業工作,需要全社會各方面的配合,尤其在人、財、物、政策等方面給予保障。古語曰:兵馬未動,糧草先行?;A部分得不到保障,其他工作將難以開展,也無法達到理想的目標。因此,實現我國高等院校大學生充分就業,需要一個完整的服務體系加以保障,并隨著社會的進步做出調整,由原來單一的行政事務工作轉向由信息咨詢、理論研究、就業指導等組成的服務體系。

2.1 加強就業市場建設,規范就業招聘活動

就業市場是就業活動的主要場所,是高校畢業生就業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政府應加強對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會的審批和監管,維護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合法權益。按照職責分工和屬地化管理的原則,對涉及高校畢業生就業的招聘活動,加強審批和監管,合理控制高校畢業生招聘會規模,積極倡導舉辦網絡招聘會和行業性、專業性、中小型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招聘會,提高招聘會質量。因大學畢業生還未有收入,政府部門所屬人才服務機構舉辦的高校畢業生招聘會,對應屆畢業生應免費開放。

2.2 加大師資培訓力度,提升就業指導能力

我國高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整體學歷層次不高,缺乏專門的職業指導訓練。目前,我國已經取得職業指導師職業資格的只有1萬人,高級職業指導師不足400人。從業人員專業程度的欠缺使得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難以滿足大學生深層次的需求,影響到我國高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成效。因此,要加大師資的培養,聘請有工作經驗同時又有授課技能的人員為專職教師,對原有教師加大培訓力度,提高學歷層次及有關就業方面的專項素質。例如,教師可建立自己的工作室,對外開展工作。學校也可聘請知名企業的老總或創業成功人士擔當兼職教師等。

2.3 依托就業網絡平臺,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高校畢業生就業信息服務是就業工作的重點內容,各級政府應充分利用現有的人才市場信息網絡,為高校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方便、快捷、覆蓋面廣、內容豐富的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定期發布高校畢業生供求信息、政策信息以及“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基地”崗位信息,加強供求信息的分析預測,制定信息管理制度,提高信息發布質量,確保政府人事部門所屬人才服務機構發布的供求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時效性。其次,依托人才區域合作機制,加強不同地區之間高校畢業生就業供求信息的溝通。例如,組織好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聯盟每季度定期舉行的網上聯合招聘活動,豐富網絡招聘活動,完善網絡服務功能,有效地發揮網絡招聘在高校畢業生求職擇業中的重要作用。

2.4 組織就業教材開發,提高教學實踐成效

中山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魏明海指出,人才使用的決定權完全取決于市場。目前高校的教育體制仍是計劃經濟時代產物,與市場需求是不匹配的,“加工產品”者不關心市場需求,而這樣的“產品”一旦轉入“銷售”環節后,再高明的銷售人員也會一籌莫展,其最終結果就容易出現“積壓或處理銷售”。所以,高校市場化已經成為高校適應發展的必由之路。只有了解市場需求,有針對性的培養學生,增加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開發和提升學生多方面的技能,讓學生所學的知識與社會同步,這樣才能在就業市場上成為贏家,才能讓畢業生避免未上工作崗位就已下崗的局面。

因此,一方面高校應加強就業指導教材的開發,將就業指導課明確為學生必選課,統一教材、統一備課教案等,并拓展生涯規劃與職業發展內容、加大就業觀教育及創業教育內容。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僅是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能力,敢于張揚個性、勤于探索、勇于創新、善于與人合作等,因此,在教學中,高校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這些素質。

2.5 增強創業教育,提高創業意識和能力

美國學者Alberta H. Charney和Gary D. Libecap調查了1985年到1998年間美國Arizona大學Eller商學院和公共管理學院的2484位畢業生,其中非創業管理專業畢業生2024位,創業管理專業畢業生460位。調查結果顯示,創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和非創業管理專業畢業生在很多方面存在差異性,如前者比后者更能承擔風險、更容易創業,個人收入或所創建的企業總資產前者也明顯高于后者等。

調查顯示67.97%的學生希望學校能夠由專業老師予以創業指導。因此,尚未開設和正積極準備開設創業教育的高校應當設立正式或非正式的創業咨詢機構,這樣的機構在某種程度上能夠幫助那些創業或準備創業的大學生對項目及創業者素質方面有一個較為全面清楚的認識。我國在開設創業教育時可先通過基礎課使學生增加對創業過程及所需知識的了解,然后分別建立與學期班、學年班以及輔修專業相對應的課程體系。按照創業過程開設相應課程,也可以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分別設置不同的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哈佛商學院、百森商學院、斯坦福大學商學院等國外高校以及清華、北航等國內院校的經驗都值得充分借鑒。

3.完善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的保障體系

3.1 強化政府職能,完善政策法規建設

一些地方和部門在市場間設置壁壘。首先是戶籍,由于我國的戶籍制度仍然發揮著一定作用,勞動力市場仍處于多層分割狀態,形成明顯的城鄉壁壘。如一些地區和城市設立文憑、資金門檻等就業典型事例。其次,市場信息機制運行不靈。目前我國的勞動力市場供求信息傳遞不靈,傳遞的數量、質量和速度等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從而制約了人才配置的效率。第三,勞動者自身難以負擔轉移成本。勞動者從一個地區或部門轉移到另一個地區或部門就業時,需要承擔交通、住房、醫療保險、孩子入學借讀等到費用損失構成轉移成本。當勞動者從一個單位到另一個單位就業時轉移成本大于轉移后的預期收入,再就業就難以實現。

因此,各級政府應充分發揮職能,減少市場進入成本,清除壁壘。

3.2 加強輿論引導,形成良好的社會氛圍

目前國家在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上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大學生志愿西部、去基層工作,社會輿論在引導方面也起了積極的作用,使大學生積極投身到國家需要的地方。但在有些方面,如大學生就業期望方面,不是引導大學生認清形勢,學有所用,而是一味地強化就業形勢嚴峻、大學生零工資就業等負面報道,一方面使大學生對就業產生恐慌心理,不能正確選擇職業;另一方面使大學生仍然抱有“天子驕子”的想法,高不成低不就,不能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從底層做起。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大學生不再是特殊的人群,而是擁有較高專業知識的普通勞動者,都要受到市場規律的作用。社會要在輿論方面加以正確的引導,讓大學生認清自己的位置,積極參與社會分工,在工作中將自己的知識轉化成生產力,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自身的價值,也才能為社會服務。

3.3 加強校企合作,獲取資金及場地支援

大學生就業與創業需要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推動。因此,社會各部門要從思想觀念和傳統文化上改變對大學生的輕視,重視他們科技創業的巨大價值。大學生就業與創業要持續發展,企業的支持是至關重要的。首先,設立相應的基金,從資金上給予支持,這對大學生的創新積極性的提高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其次,企業可提供實習、見習場地。第三,可配備有經驗的人員協助高校指導學生實踐活動。

如德國的交替培訓。學生在普通教育各門課程結束時進入雙元制職業教育,在企業與學校這兩個學習場所相互補充。這種制度有助于學生在學校和職業界之間的成功過渡,并能提高在企業的適應能力。我國有些高校與企業之間的“訂單式”培養方式,參與學生的就業前景較為樂觀,但涉及面比較窄,基本上針對專門的職業院校,對廣大高等院校的大學生還是無法實現。德國的這種交替培訓可作為我們探索的一個方向。

3.4 鼓勵理論研討,構建統計評價體系

大學畢業生的就業率反映了高校教育和培養工作與社會需求的適應程度,關系到高校的生存與發展,同時對考生、家長乃至整個社會都具有很大的影響。只有建立科學完善的統計體系,保證就業率等各項數據的準確、科學,才能真實、全面地反映出高校的實際就業狀況和辦學水平,才能讓社會、高校普遍認可與接受,以實現統計公布就業率的初衷。

與國內相同,國外公布的高校畢業生就業率也在科學性、準確性、廣泛性方面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一些問題。但是,國外高校畢業生就業模式的顯著特點對于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方法、評估體系和監督機制的改進還是有值得借鑒的地方。美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率的統計和評估通常是由政府專職部門、職業界(社會組織)和高等院校自身三者承擔,其中社會組織和高等院校自身的調查統計相對較多。同我國一樣,畢業生初次就業率也是衡量美國高校就業狀況的基本指標,但是美國高校注重對畢業生就業狀況的后續跟蹤調查。采用畢業時就業率和畢業若干年后就業率的統計方法,更加真實、靈活地反映畢業生就業的實際情況。在就業信息的收集上多采用問卷調查、電子郵件和電話等方式。

目前,我國政府和理論研究工作者都在積極探索就業評價體系,逐步完善政府、社會和高校三者的考核內容、數據收集、評估標準等,為進一步促進就業工作的開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韓云霞.美國創業教育的開展概況及啟示[J].濱洲職業學院學報,2006,(11).

[2]孫立衛,趙曉峰.對工科院校大學生創業教育的思考[J].承德石油高等??茖W校學報,6(4).

[3]熊斌.我國的結構性失業分析與治理新世紀人力資源開發與就業[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05.

[4]雅克.德洛爾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中文科譯.教育處在社會的核心位置.教育——財富蘊藏其中[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資助課題,理工科大學生就業與創業教育研究;2009年度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一般項目,全球性金融危機背景下江蘇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與對策研究(09SJB880047);江蘇省心理科學研究“十一五”規劃課題理工科大學生就業預期心理及對策研究(蘇心規劃07—002號)和2008年南京郵電大學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G05508JX42)研究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胡玉東(1969—),男,南京郵電大學光電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理論和大學生就業研究。

蔣琴雅(1966—),女,南京郵電大學學生工作處就業創業指導中心主任,副研究員,主要從事大學生就業與創業研究。

猜你喜歡
大學生就業服務體系高校
多元協同視角下宿遷市農村養老服務體系研究
從“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到“公共心理服務體系”
高校校園招聘模式創新探究
高校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細化”職業指導大學生就業的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大學生就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