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哲學研究的新進展

2009-01-12 08:42劉春艷周秀芳
出國與就業·就業教育 2009年11期
關鍵詞:理性哲學價值

劉春艷 周秀芳

教育哲學,被認為是“運用一般哲學原理去探討教育的基本問題,或者將教育的基本問題上升到哲學高度進行分析的一門理論學科”[1]。教育哲學與哲學休戚相關,從教育哲學產生開始,因其學科性質,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哲學的影響。從學科開始建立一直發展到現在,教育哲學的面貌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本文試圖闡明教育哲學在定義、學術方向、價值估計和研究方法等研究上的新進展。

1.對教育哲學的新認識

1.1 教育哲學定義上的新認識

1.2 教育哲學研究對象上的新認識

21世紀的教育哲學研究所有的教育問題,可以以任何一個真實的具體的教育問題為起點。正是這些具體的每日困擾教育者們的教育問題才是教育哲學研究的對象[2]。這種從關注抽象的一般的問題轉向關注具體的實際的問題的趨向也是與哲學的轉變相一致的。

愛是非理性和理性相統一的產物。愛是重要的非理性因素之一。比如,“愛你沒商量?!薄皭凼遣恍枰碛傻??!本驼f明愛的非理性。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愛的理性色彩凸顯得越來越明顯。階級之愛盡管擁有非理性因素,但主要表現為理性之愛。明確目的,端正態度之愛也可看作是理性之愛。理性之愛與非理性之愛通??梢韵嗷マD化。單就愛情的發展來看,“一見鐘情”主要是非理性之愛,“志同道合,日久生情”主要是理性之愛向非理性之愛的飛躍。時下的“閃婚”相當一部分是由“陶醉”到“清醒”的過程,一定的意義上也可以說是由非理性之愛向理性之愛轉化的過程。簡而言之,愛憎分明需要理性,愛的強化和減弱也需要理性。理性因素與非理性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共同推動愛的不斷發展。當前,深化愛國主義教育極需要理性之愛教育,也需要非理性之愛教育。理性之愛教育主要是弄明白為什么要愛國,非理性之愛主要是通過弄清楚為什么要愛國,以進一步培養和鞏固對祖國的深厚感情。

1.3 教育哲學的學科性質的新認識

過去教育哲學的學科性質被定為具有“思辨性”、“規范性”、“概括性”和“價值中立”。這些特征都與現代哲學的特征相一致。隨著哲學的轉向,人們對教育哲學的學科性質有了新的認識。道德危機發生的另一方面是忽視月性良知而出現的人類的狂妄自大??裢源髶Q句時髦的話就是主體性的凸顯。按照麥金太爾的理解,現代性道德陷入深刻危機的根源在于現代性自我的出現。這種自我在爭取自身權利的同時,也喪失了由社會身份和既定人生目標所提供的種種規定性,從而這種自我不具有任何必然的社會內容和必然的社會身份。因為他本身什么也不是,只是跟感覺走。一旦自我走出了既定的自然的秩序,他就有可能面臨各種心理問題。雅斯貝爾斯的話就是這種狀況的寫照,他說:“今天,那種想要認識一切的驕傲以及把自己看作世界的主人,從而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世界的妄自尊大,叩響了所有的大門”。

2.教育哲學學術方向的變化

從教育哲學被正式提出到現在,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傳統教育哲學階段、分析教育哲學階段和公共教育哲學階段。

傳統教育哲學指的是20世紀40年代前的教育哲學,學者把這種教育哲學研究的特征概括為:從研究方法上說,在演繹與經驗歸納兩者之間搖擺;從目的上看,它總是試圖為教育共工作下指令、開處方,力圖規范實踐[3]。

從上述可以看出,從傳統的教育哲學發展到現在的公共教育哲學,教育哲學的學術方向也從最初的純粹的用演繹或歸納的方法為教育提供“規范”演變成關注現實的教育生活,開始注重實踐,這種演變并不是偶然的,它受到了哲學的直接影響,哲學的轉向必然影響到教育哲學的學術方向的變化。

3.重估教育哲學的價值

教育哲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其價值性不斷的受到學術界和實際教育工作者的質疑。而對于教育哲學的價值的重估,各教育哲學家有自己的見解。有學者認為,確立教育哲學研究的自主性與獨立性,關鍵在于如何理解教育。如果將教育理解成為“為了實現某種外在目的的工具”,那么就會導致教育哲學“自身自主性的喪失”;只有將它看作是自在的事物,才能使教育哲學真正擁有自己的領地[4]。也有學者認為,教育哲學研究教育中的價值,教育科學研究教育中的事實。而石中英則對認為教育哲學要擺脫價值的困境和危機,就必須重新闡述自己的價值理想,尋找價值實現的新途徑[5]。

4.教育哲學研究方法的發展

歷史上,教育哲學的研究方法經歷了形上思辨的方法、邏輯分析方法、現象學和解釋學方法三個階段。隨著對教育問題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認識到,各種教育哲學方法都各有所長,不能相互取代,各自在教育哲學的研究中都發揮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因此,這些研究方法越來越顯示出被綜合運用的趨勢。每一種方法都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面來豐富對某一教育問題和現象的理解,從而加深認識。我國在對素質教育的研究中,行上思辨、邏輯分析和現象學、解釋學的教育哲學方法被很好的統一在一起,這種綜合應用的趨勢是今后教育哲學方法發展的方向之所在。

參考文獻

[1][2]石中英.教育哲學導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4]周浩波.教育哲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5]王坤慶.現代教育哲學[M].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作者簡介:

劉春艷(1981—),女,四川三臺人,碩士,助教,四川理工學院人文學院教師,從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周秀芳(1979—),女,四川樂山人,碩士,助教,四川理工學院人文學院教師,從事精神分析研究。

猜你喜歡
理性哲學價值
欲望膨脹
人人都能成為死理性派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理性思考嚴謹推理優先概念
酷巴熊的生活哲學
小黑羊的價值
英文目錄及摘要
放大你的價值
晾衣哲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