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場文化秘密戰

2009-01-25 08:21劉曉滇劉小清
黨史博采·紀實版 2009年12期
關鍵詞:左聯馮雪峰前哨

劉曉滇 劉小清

《文藝新聞》刊登特殊的“讀者來信”

上海福州路,舊名稱四馬路,是久負盛名的文化街。自從1843年英國倫敦傳教會教士麥都思在該路附近的麥家圈創辦近代中國第一家印刷機構墨海書館后,上海的報館、書局、文化用品商店大都集中在福州路,福州路由此彌漫著濃厚的文化氣息。

1931年3月16日創刊的文學周刊《文藝新聞》亦與眾多期刊書社相伴,落戶于福州路杏花樓?!段乃囆侣劇返闹鬓k人叫袁殊,他以后跟隨潘漢年在上海從事中共地下情報工作,在隱蔽戰線上體現出非同尋常的人生價值。袁殊曾是活躍于上海文壇的狂飚社成員,并因此結識樓適夷、潘漢年、陳望道、郁達夫、田漢、張資平、洪深等人。1929年,袁殊從日本學習回國,一時找工作無門。1931年他憑著對文學執著的興趣和熱情,籌資500大洋辦起了《文藝新聞》,由此同上海大批進步作家發生了聯系。

3月下旬的一天,馮雪峰冒著淅瀝的小雨,急匆匆地來到《文藝新聞》編輯部。他見到袁殊劈頭就問:

“現在有一條重要消息你敢不敢登?”

袁殊不禁有些丈二和尚的感覺。

他見馮雪峰一副焦急和期盼的神情,便說:

“什么消息?只要公正,我都敢登?!?/p>

于是,馮雪峰便將左聯五位作家在二月份被國民黨秘密槍殺的情況詳細告訴了袁殊。因為知道袁殊與丁玲熟悉,馮雪峰特別強調了五位犧牲者之一的胡也頻就是丁玲的丈夫。

袁殊感到非常震驚,同時又有一種抑制不住的悲痛。五位作家雖未直接接觸過,但均有所聞,對他們的一些作品也很熟悉。沒想到與他們競永世不能相見。

馮雪峰沒有顧及到袁殊的情緒變化,他接著說“現在白色恐怖嚴重,社會上還不知道這件事,不知貴刊能否率先披露?!?/p>

袁殊非常清楚這種“率先”的代價。在那個年代報刊被查封是常有的事,有的雜志剛出一期即被勒令????!段乃囆侣劇穭倓摽痪?,如有不慎,亦會重蹈覆轍。經過考慮后,袁殊終于想了一個辦法。他對雪峰說:

“我看可以這樣,你化名寫信給《文藝新聞》,內容不提五作家已被殺,只說五作家下落不明,請《文藝新聞》代讀者進行查找。我在消息來源上作技術處理,不披露姓名,只署名是《文藝新聞》一讀者。你看行不行?!?/p>

“好,就這么辦”,馮雪峰當即表示贊同。因為這在當時也是唯一可行的辦法??梢赃_到引起人們對五作家關注的目的。

于是,在3月30日的《文藝新聞》第2期,袁殊以《在地獄或人世的作家?》的大標題,刊登了馮雪峰化名“藍布”寫的讀者來信。袁殊同時還寫了編者按:

“二期發稿后,在許多的來信中有下面一封信一打聽柔石、胡也頻、嶺梅(即馮鏗)、殷夫等作家行止的。關于此消息,本報尚未有所聞,謹刊出原函,以待確實知道他們的讀者來報告,惟吾人但愿后說之不確也?!?/p>

此后,《文藝新聞》又在第五期刊登了兩位署名“曙霞、海辰”的讀者來信,標題是“嗚呼,死者已矣”,公布了4位作家和《動蕩中的蘇俄農民》一書的譯者、青年作家李偉森(筆名李求實)已在2月7日晚被槍殺于龍華的消息,“罪名”皆因參加了“左翼文藝運動”。

《文藝新聞》是最早向社會公布“左聯五烈士”犧牲真相的中文媒體。其正義感可佩,膽識和勇氣可嘉?!肚吧凇烦霭妗凹o念戰死者專號”都很寒冷,白色恐怖氣氛四處蔓延。為此,文委和左聯執委聯合召開了一次特別會議。由于文委書記潘漢年己奉命負責特科工作,故而會議由馮雪峰主持。關于這次會議的內容,夏衍介紹說“組織上傳達了這次東方旅社事件的經過,由于當時國民黨大小報紙的大肆宣傳,制造各種謠言,如共黨內部分裂,一部分‘匪首已向國府投誠等等,因此會議決定除與被捕者有密切聯系的人必須遷居或隱蔽外,其他照常工作,不要輕信謠言。同時決定立即起草一份抗議宣言,并向國外發表文告,要求全世界革命作家聲援,向國民黨提抗議?!?/p>

這次會議后,根據組織的決定,原左聯黨團書記馮乃超任文委書記,馮雪峰則接替馮乃超任左聯黨團書記。據馮雪峰自己說:“我接左聯黨團書記后第一件事是同魯迅商量出版《前哨》紀念戰死者?!?/p>

其實,早在1930年8月,左聯即有出版《前哨》的動議,并將之定位為“中國無產階級文學運動之總的領導機關雜志”,同時組成了包括魯迅、茅盾、馮雪峰、夏衍、陽翰笙、丁玲、鄭伯奇、沈起予等人在內的編委會。當時在《文化斗爭》l卷2期上還列出了《左翼作家聯盟為建立機關雜志(前哨)向廣大革命群眾的通告》。后因形勢所迫,刊物未能出版。這次馮雪峰是根據左聯執委會的決定,準備盡快出版《前哨》,以揭露和控訴國民黨反動當局的罪行,紀念死難者。為此,《前哨》創刊號還被改為“紀念戰死者專號”。

《前哨》的編輯工作主要由馮雪峰、魯迅和茅盾負責。馮雪峰為此專門去找魯迅。此刻魯迅已離開他在北四川路的公寓,經日本友人內山完造的安排而暫住于附近的一家日本人的公寓。據馮雪峰回憶,那天見魯迅是在一個黃昏,“許廣平先生出來引我進去,魯迅先生就讓我在外房一個半日本式的炕上坐下,他的臉色相當陰暗,也沉默地坐在炕上,有好一會兒不說話,后來從炕桌的抽屜里拿出一首詩來給我看,也只低沉地說了一句話:‘湊了這幾句?!?/p>

魯迅“湊的這幾句”,便是那首以后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中公開的著名詩句。馮雪峰有幸得以先睹:

慣于長夜過春時,

挈婦將雛鬢有絲。

夢里依稀慈母淚,

城頭變幻大王旗。

冷看朋輩成新鬼,

怒向刀叢覓小詩。

吟罷低眉無寫處,

月光如水照緇衣。

魯迅自從得知柔石等人犧牲后,一連兩三天沉默不語。陪伴在身邊的許廣平也沒有去勸他。因為她知道過多的憤怒和過度的悲傷都會使他長時間悶聲不響,正是在這種沉默中,柔石、殷夫、胡也頻甚至見面不多的馮鏗都清晰地在他記憶中再現。昨日的朋友竟成“新鬼”,魯迅感到心情無比的沉重和難抑的悲憤。一天深夜,實在無法入眠的魯迅,有一種噴吐心中積郁的強烈欲望。他于是鋪開紙頭,寫下了上面的這首詩。

馮雪峰覺得魯迅這首詩寫得太好了,尤其是“怒向刀叢覓小詩”,充分體現了魯迅“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這樣一種堅韌的性格。當天,魯迅的情緒不好,幾乎不愿說話,故而馮雪峰沒有與之多談。兩三天后,馮雪峰再次前往看望魯迅,發現魯迅的心情平靜了許多。這一次魯迅與馮雪峰談了很久。馮雪峰對其中兩點記得很清楚:“一點是說中國民族過去流的血是實在大的,但大部分血流的結果只是使中國增加了沙漠,很少帶來改革的結果。我們現在是要使血為了民族的新生而流。另一點是這樣說,一個民族,人民的血流多了,到人們都不以流血為意了的時候,那是很可怕的。但要減少流血,不能希望于臨末的反動階

級。革命者不是避免流血,而是要不怕流血犧牲又要看重自己的血的價值?!瘪T雪峰認為,魯迅的這兩個意思都說明了“他的思想和感情是在血的代價問題上盤旋?!?/p>

馮雪峰隨后便與魯迅談起了《前哨》,并且對創刊號的內容進行了初步設計。決定要為“五烈士”寫傳略,刊登他們的遺著和照片,同時左聯發表宣言和悼文。之后,魯迅寫完《柔石小傳》,又專門寫了悼文。

“中國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在今天和明天之交發生,在誣蔑和壓迫之中滋長,終于在最黑暗里,用我們的同志的鮮血寫下了第一篇文章?!边@是悼文的開篇。

“然而我們的這幾個同志已被暗殺了,這自然是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若干的損失,我們的很大的悲痛。但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卻仍然滋長,因為這是屬于革命的廣大勞苦群眾的?!边@是悼文中間的一段。

“我們現在以十分的哀悼和銘記,紀念我們的戰死者,也就是要牢記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的歷史的第一頁,是同志們的鮮血所記錄,永遠在顯示敵人的卑劣的兇暴和啟示成功的不斷的斗爭?!边@是悼文的結尾。

全文字里行間浸透著魯迅對五烈士的真摯情感。正如馮雪峰所說“因五個作家被殺這件事情而引起的他的心情中所表現出來的民族的感情,我覺得是很深厚的。同時,我同樣覺得,這種感情,在魯迅先生總是同他對青年的愛以反對于被壓迫人民的階級的感情交織在一起的?!濒斞笇懙倪@篇悼文署名L·s,沒有題目。馮雪峰看后加了一個題目,即《中國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和前驅者的血》。

《被難同志傳略》已分頭陸續完成,《被難同志遺著》也己選好,馮雪峰也寫了有關文章?!肚吧凇贰凹o念戰死者專號”終于4月20日全部編輯完成,其中還包括《左聯為國民黨屠殺大批革命家宣言》以及短評《我們同志的死和走狗們的卑劣》等文?!缎浴贩Q“這樣嚴酷的摧殘文化,這樣惡毒的屠殺革命的文化運動者,不特現在世界各國所未有,亦是在舊軍閥吳佩孚、孫傳芳等的支配時代所不敢為。但國民黨為圖謀鞏固其統治計,而敢于如此的施其兇暴無比的白色恐怖,而竟造成這種罕見的黑暗時代?!薄霸谶@樣的形勢之下,我們的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是只會向前發展的。我們起來紀念著這個運動的最初的犧牲者,反對國民黨在末日之前的黑暗的亂舞!”《宣言》是左聯面對文化遭受殘酷迫害的反抗和怒吼。

完成《前哨》的編輯工作,魯迅、馮雪峰總算有了一點慰藉,畢竟他們用了自己的方式來紀念和哀悼死難者。由于當時魯迅心情較好,故在當日下午魯迅和馮雪峰兩家人一起在一家老字號的春陽照相館合影留念。

但馮雪峰很快便遇到了困難,就是《前哨》的出版無法落實。聯系了幾家書店印刷廠都不敢承印。僅《前哨》這個刊名,出版單位即唯恐躲之不及,何況還有那些直面淋漓鮮血的內容。這樣的狀況持續了3個月始有轉機。終于有一家私營小印刷廠勉強同意承印,但條件異??量蹋号庞≠M加倍,不準印上刊頭和照片,一個晚上印成后必須立即取走,左聯要始終有人在場,一旦出事,只說工人自愿,而不能牽連老板。為了印出《前哨》,馮雪峰對這些條件均予接受,并派樓適夷和從“美聯”調來負責《前哨》秘密發行工作的周介福在印刷現場負責校對和搬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期《前哨》的印刷費用是由在國民黨軍隊中從事秘密工作的共產黨員宣俠父資助的。

關于秘密印刷《前哨》的經過,了解當時情況的周楞伽曾有過介紹:“請幾個進步的印刷工友秘密協助排版,排好后不打紙型,不澆版,就用鉛版在腳踏印刷機上印刷。因為一切都是在地下活動,暗中進行,不能讓外人知道,所以錯字也無法校對,缺字也無法補植?!碑斒氯藰沁m夷亦有如此回憶:“我們也就整夜地坐在陰森森的機器房里,陪著工人說笑話,買香煙點心來請客。天微微有點亮,印好了的刊物,老板連一小時都不許我們放在印所里,兩個人便坐著黃包車把油墨未干的印張拖到自己的亭子間里?!?/p>

這個亭子問在老靶子路公道書店樓上。當時他們還有事情要做,即將刻有刊名《前哨》兩字的木板,蘸著紅色、藍色印油,撳印到封面上?!扒吧凇眱勺譃轸斞杆鶎?,筆力蒼勁,非常醒目。另外將用道林紙印的左聯五烈士和宗暉的遺像一幅幅貼到《被難同志傳略》旁邊空著的方框上。這種方式可能是出版史上獨一無二的。

《前哨》裝訂好后,被秘密分發給左聯盟員和“社聯”等左翼文化團體成員。魯迅還特地給遠在蘇聯列寧格勒的曹靖華寄去兩本。

考慮到《前哨》刊名太直露,為適應當時的斗爭環境,左聯決定從第二期始將《前哨》更名為《文學導報》。因而真正意義上的《前哨》僅出了“紀念戰死者專號”一期,其價值和份量也就非同一般了。夏衍曾說過:“《前哨》的出版經過了一場極端嚴重的斗爭,這本雜志可以說是中國報刊史上的光輝一頁?!?/p>

國際革命作家聯盟發出正義宣

僅僅出版一期《前哨》紀念專輯,魯迅仍覺言猶未盡,特別是對黑暗現實的揭露不夠直接和深刻。于是他又寫下了《黑暗中國的文藝界的現狀》一文。文章是這樣開頭的:

“現在,在中國,無產階級的革命的文藝運動,其實就是唯一的文藝運動。因為這乃是荒野中的萌芽。除此以外,中國已經毫無其他文藝。屬于統治階級的所謂‘文藝家,早已腐爛到所謂‘為藝術的藝術以至‘頹廢的作品也不能生產,現在來抵制左翼文藝的,只有誣蔑,壓迫,囚禁和殺戮;來和左翼作家對立的,也只有流氓,偵探,走狗,劊子手了?!?/p>

這是魯迅充滿悲憤之情所寫下的一篇討伐反動當局對左翼文化迫害的戰斗檄文。

那天,正好史沫特萊女士來訪,魯迅當即將文稿交給她,并希望她譯成英文,在國外發表。讀了文章后,史沫特萊婉轉地對魯迅說:“這篇文章如發表出來,您的生命是會有危險的呀!”

“這幾句話是必須要說的,中國總得有人出來說話?!濒斞改抗獗粕?,不無激動地說。

史沫特萊為魯迅這種大義凜然的精神所感動,準備立刻拿回去翻譯。魯迅說:“你不要走,我們一起研究一下,再起草一個對外宣言?!?/p>

“好!”史沫特萊又留了下來。

魯迅略為考慮了一下,說道:“我看這個宣言的題目就叫《為紀念被中國當權的政黨一一國民黨屠殺的大批中國作家發出的呼吁書和宣言》。傍晚時分,宣言草稿完成。魯迅對史沫特說“文稿還很粗糙,你拿去找茅盾,和他一塊再加工潤色,然后譯成英文向世界發表?!?/p>

史沫特萊連夜找到茅盾,兩人對文稿突擊進行加工潤色。史沫特萊隨后將其譯成英文,以特稿的形式發給了美國共產黨辦的進步刊物《新群眾》。1931年6月出版的第7卷第1期的《新群眾》發表了這一文章,題目被更名為《中國作家致全世界的呼吁書》。當時這份呼吁書還以左聯名義寄給了蘇聯進步作家高爾基。其中有這樣一段話:“我們請求你把這個呼吁書盡可能更廣泛地

傳播出去,把它譯成俄文和告知所有的蘇聯作家。我們請求你把這個呼吁書以國際的規模傳播出去?!鄙虪柣徊回撝袊笠碜骷宜?,國際革命作家聯盟機關刊物《世界革命文學》1931年第11、12期合刊上發表了這份呼吁書?!妒澜绺锩膶W》是以俄、德、英、法4國文字出版的,故而很快在世界上引起了極大震動和反響。國際革命作家聯盟之后又發表了《為國民黨屠殺中國革命作家宣言》,其中稱:“國際革命作家聯盟堅決地反對國民黨逮捕和屠殺我們的中國同志,反對蔣介石的‘文學恐怖政策,同時表示極深切的信念——相信中國的革命文學和無產階級文學,雖然受到殘酷的摧殘,仍然要發展和鞏固起來……中國的民族文化革命的事業,只能夠在革命的無產階級的指導之下去實現。國際革命作家聯盟號召全世界一切革命作家和藝術家,共同起來反對國民黨對于我們同志的壓迫?!?/p>

在這個宣言上簽名的20余位作家中,有蘇聯作家法捷耶夫、革拉特科夫、潘菲羅夫:法國作家巴比塞;德國作家倍赫爾、西格爾斯:美國作家辛克萊、果爾德以及匈牙利、波蘭、捷克、保加利亞等國作家。

這年11月,在蘇聯哈爾利夫召開的“世界文學大會”上,左聯代表蕭三為此專門發表了演講,引起了與會代表的強烈反響。

為了紀念“左聯五烈士”,當時抵上海的日本《朝日新聞》駐上海特派員尾崎秀實和日本聯合通訊社駐中國記者山上正義向左聯建議出日詳本《五烈士作品選集》,以將“五烈士”的情況介紹到日本。在左聯的支持下,山上正義翻譯了全書,尾崎秀實寫了序文。為便于在日本出版發行,書的封而只有魯迅的《阿Q正傳》,而內容中卻加上了“五烈士”的作品。夏衍沈“這可以說是紀念五烈士的最早的一本外文譯本?!?/p>

《現代》發表《為了忘卻的紀念》

“五烈士”慘遭殺害是左聯歷史上一件讓人刻骨錦心的事件,尤其在魯迅心中始終不能消釋。1933年2月7日,也就是“五烈士:”遇害兩周年的這天,魯迅飽蘸情感又寫下了他那篇膾炙人口的紀念文章,這就是《為了忘卻的紀念》。正如魯迅自己所說:“我在悲憤中沉靜下去了,不料積習又從沉靜中抬起頭來,寫下了以上那些文字?!濒斞冈诖饲皩懴碌募o念文章中并沒有提起五位青年作家的名字,而這篇文章則不同,不僅說出了他們的名字,而且說出了他們被害的時間、地點和經過。這些是以前報刊上從沒公開透露的。盡管如此,魯迅寫該文的時候,還是竭力保持著“沉靜”,他將與柔石、殷夫的交往經過娓娓道來,完全從悼念青年文學朋友的角度切入,而沒有像在《前哨》上發表的文章那樣厲言痛斥統治者。

“不是年輕的為年老的寫紀念,而在這三年中,都使我目睹許多青年的血,層層淤積起來,將我埋得不能呼吸,我只能用這樣的筆墨,寫幾句文章,算是從汲土中挖一個小孔,自己延口殘喘,這是怎樣的世界呢。夜正長,路也正長,我不如忘卻,不說的好罷。但我知道,即使不是我,將來總會有記起他們,再說他們的時候的……?!濒斞妇瓦@樣在《為了忘卻的紀念》中收了筆。

雖然這其中沒有雷霆萬鈞的氣勢,沒有振聾發聵的吶喊。但我們依然能夠從這似乎很平常的敘述中感受到一種沉重的力量和一種深深的震憾。

魯迅的這篇文章是在施蟄存編輯的《現代》雜志第二卷第六期上發表的。其中還有一段曲折的經過。

此前,魯迅給《現代》的文章均是由馮雪峰直接和間接轉去,另外即通過內山書店轉交。而這篇文章卻并非這兩個渠道。據施蟄存回憶說

“那一天早晨,我到現代書局樓上的編輯室,看見有一個寫了我的名字的大信封在我的桌口。拆開一看,才知道是魯迅的來稿。問編校室的一個校對員,他說是門市部一個營業員送上樓的。再去問那個營業員,他說是剛才有人送來的,他不認識那個人。這件事情很是異常,所以我至今還記得?!?/p>

后來,施蟄存聽說這篇文章曾在兩個雜志的編輯手中擱置了數日,因為不敢用而轉到《現代》。施蟄存當時頗有些躊躇。他自己說:“要不要用?能不能用?自己委決不下。給書局老板張靜廬看了,他也沉吟不決??紤]了兩三天,才決定發表。理由是:一、舍不得魯迅這篇異乎尋常的杰作被扼殺,或給別的刊物取得發表的榮譽。二、經仔細研究,這篇文章沒有直接犯禁的語句,在租界里發表,頂不上什么大罪名?!?/p>

施蟄存這一勇敢的決定,終于使《為了忘卻的紀念》能夠與讀者見面。事過若干年后的1989年,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的胡喬木在上海專門看望了在上海華東師大中文系任教授的施蟄存。在談及三十年代上海文藝界情況時,胡喬木高度評價了當時《現代》發表魯迅的《為了忘卻的紀念》一文。胡喬木對施蟄存說“那個時候在您的刊物上發表魯迅先生那篇文章,比在黨的刊物上發表它作用要大得多。您立了一功!”

“左聯五烈士”的犧牲,證明了左翼文藝運動每前進一步總是伴隨著淋漓的鮮血,付出生命的代價。但,面對著腥風血雨、槍林刀叢,左聯仍然高揚著革命文學的旗幟,以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勇敢的姿態頑強地前進著……

猜你喜歡
左聯馮雪峰前哨
早期乳腺癌根治術中行前哨淋巴結活檢的臨床價值分析
孤獨
彼之師,己之友
胡盛海
發揮派駐優勢強化“前哨”作用
從“文藝講座”到“前哨”
丁玲無限遺憾
走進馮雪峰世界
丁玲與《北斗》
中國共產黨以怎樣一種領導方式推動了左聯的成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