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理復習備考建議

2009-01-25 07:41陳素琴李慎中
新高考·高三政史地 2009年12期
關鍵詞:指向原理區域

陳素琴 李慎中

從歷年高考答卷情況分析,基礎不牢是丟分的主要原因;而能力不強、思維不活躍則是得不了高分的關鍵,因此夯實基礎、提高地理學科能力是決勝高考的必由之路。

一、巧用圖表

圖表是地理所獨有的知識載體,掌握了圖表就把握了地理脈絡。在復習中利用圖表去理解和記憶地理知識,“一圖勝千言”,能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達事半功倍之效。

1地理原理規律圖式化

借助圖示表達地理原理規律,以圖釋文、以圖導思,不僅能清晰牢固地掌握基本地理原理、規律,而且能提高圖表信息的提取與處理能力。

如:大氣運動的基本形式“熱力環流”可通過示意圖揭示其過程,用概念圖固定概念,以變式圖將概念、原理具體化。

示意圖熱力環流的形成

人文地理原理也可用圖示來表達,如可用動態示意圖來表達鋼鐵工業區位選擇的三次變化:

第一次:19世紀初所需原料中煤的運量最大,其區位選擇宜靠近燃料產地。

第二次:20世紀初需煤量大大減少,其區位選擇“移煤就鐵”轉向靠近鐵礦產地,這兩種鋼鐵工業區位都屬于煤鐵復合型。

第三次:20世紀80年代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巨型礦石運輸船的出現,鋼鐵工業受原料產地的制約大大減弱,區位選擇逐步向市場和交通便利地區靠近,形成了“臨海型”的鋼鐵工業布局。

2區域地理知識圖像化

高考中圖表形式雖然多樣,但分值比重最大的當數區域地圖,因此復習中要以區域圖為載體強化記憶、掌握方法,總結特點和聯系,做到腦中有圖、心中有理,突破“區域認定”與“讀圖分析”兩大瓶頸。

區域地理知識圖像化的一般步驟與方法:

(1)建立心理地圖——腦中有圖

學習區域地理要將主要的地理要素一一還原到區域圖上,如經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主要地形區、氣候類型、河湖、資源分布、重要國家和城市等。在圖上落實這些要素,要注意歸納總結地理事物間的相對位置關系和聯系,逐步加深印象,建立“心理地圖”。

(2)用原理分析區域——明地知理

在地圖上落實地理要素,要注意有意識地分析各地理要素問的內在聯系,用高中所學的自然地理原理規律、人文地理觀點方法解釋區域現象、分析區域特征,從而實現區域知識在地圖上的活化。

二、活用比較法

比較法是地理學習中常用的一種思維方法,利用比較法對同類地理事物或不同地理事物進行比較分析、歸納概括找尋共性和差異,既可以使所學內容形成系統,便于理解和記憶,又可以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比較法的基本思路

(1)選擇的比較對象最好是哪里?(學會選擇比較對象:同等級、同類型);

(2)從哪些角度進行比較?(學會選擇與制定穩定精確的比較標準,即相應的知識結構);

(3)兩個類型的地理事物有哪些異同?(學會按一定的步驟、確定的標準進行比較);

(4)可以得出怎樣的結論?(既要比較現象,又要比較本質)。

2比較法示例

例1南美洲秘魯沿岸熱帶沙漠氣候的獨特性

例2易混工業指向類型的比較

工業區位選擇受多個因素的影響,在分析影響工業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時,不能生搬硬套一概而論,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普通服裝、電子裝配屬廉價勞動力指向型工業,而高級時裝、微電子則屬技術指向型工業;匯源果汁等果品加工屬于原料指向型工業,但可口可樂、瓶裝飲用水等瓶裝飲料則屬于市場指向型工業;伊利集團在內蒙古的乳業基地屬于原料指向型,但其設在北京的液態奶基地則是為了接近消費市場;普通家具廠屬于市場指向型,但在林區設立的家具廠則屬于原料指向型,跨國公司在我國沿海設立高檔家具廠則是為了占領市場;因銅礦石品位低、運輸量大,粗銅冶煉宜接近原料產地,精解銅需要消耗大量動力,要接近能源基地。

三、建構知識鏈

地理知識之間存在著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因果、邏輯關系,這是地理學科的一大特色,打通和掌握主要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才能形成地理的學科思維。復習中可針對一個相對完整的知識單位,抓住一條線索將單個知識串連起來,形成清晰的地理知識鏈,進而不斷地從某一知識點出發找出與其相關的各個方面的知識。將知識鏈織成知識網,把書本由厚變薄,形成自己的知識網絡。

比如知道了亞熱帶季風氣候冬季溫暖的特點,就能聯想和理解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樹木冬季也能生長,為常綠林;同理由于高溫多雨森林為闊葉林;降水集中于夏季使河流夏汛明顯,也使得夏季洪災威脅大等等。相反如果將該區域的氣候、植被、水文等不加聯系割裂開來記憶,不僅耗費大量時間,而且思維的跨越度不夠,不能舉一反三,甚至答出與該區域特征相背的內容。

再如青藏高原知識間的聯系:

四、構建原理分析思維模型

“用學過的知識解決新問題”是高考命題的立意所在,亦即“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盡管問題千變萬化、推陳出新,其落腳點還是教材中原生態、可再生的地理原理、規律。地理原理的應用和地理問題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學習時可根據這些規律建立思維模型,提高地理思維能力,防止思維偏差。

如下面的“氣候知識思維模型”包含了氣候成因分析模型(太陽輻射和大氣環流是氣溫和降水特點的決定性因素;海陸分布、地形、洋流等是局部地區氣溫和降水發生改變的主要因素)、氣候帶的分布規律、氣候類型判斷方法及其相互關系(太陽輻射—-熱量帶一以溫定帶;大氣環流一降水季節分配類型一以水定型)。

高中地理中常用的思維模型有:

(1)光照圖判讀

主要包括一定南北與自轉,二定晨昏線,三定日期與季節,四定太陽直射點等

(2)時間計算參考方法

主要包括赤道參照法、晨昏圈切緯線法、直射經線圈法、平分晝夜半球法、日太陽高度最大最小法

(3)區住因素結構

包括自然因素:位置、地形、氣候、河流、資源等;經濟因素:勞動力、市場、交通、土地等;社會因素:政策、環境、科技等

(4)區域可持續發展

包括優勢、劣勢,發展特征,問題及對策

(5)區域生態環境問題

包括危害,成因,治理

(6)資源跨區域調配

為何調,怎樣調,有何影響?

五、適度關注、思考熱點問題

近年來高考“為時而考”的特點越來越明顯。因此平時要養成關心時事、關注現實的習慣,“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用所學地理原理知識分析、解釋現實熱點,開闊視野、拓展思維。

1熱點的選擇與分析方法

面對眾多的熱點要審慎、辨證的取舍,對熱點問題的把握要注意兩方面:一是選擇那些能和地理基本原理、方法有機結合的熱點事件;二是關注永恒的熱點,如可持續發展、人口、資源與環境問題等。

對熱點的關注不能只做簡單加法,要用考點分析熱點,從地理與熱點的連接點上尋找問題、找準突破口,學會在具體的材料中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還要將書本中的地理知識、原理還原到實際領域,解決具體問題。

2熱點分析示例

“地球一小時”活動由世界自然基金會于2007年發起,號召人們在3月最后一個周六晚上8時30分至9時30分熄燈一小時。2009年“地球一小時”接力活動有全球近4000座城市、約10億人參與。

(1)簡要分析“地球一小時”活動選擇在此時段舉行的原因。

(2)在2009年“地球一小時”活動中,請你為上海、紐約、洛杉磯、悉尼、巴黎設計合理的接力順序。

、

(3)“地球一小時”接力活動有助于提升公眾關注的主要問題是什么?

猜你喜歡
指向原理區域
三角函數的圖像與性質的備考新指向
分割區域
擦桌子
淺析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及其原理
淺析狹義相對論的建立及其原理
中年級“生本寫作”教學的“三個指向”
區域發展篇
兩個原理的區別及其應用
祖暅原理的推廣及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