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

2009-02-12 08:47
關鍵詞:建構

錢 兵

〔摘要〕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展現了現實與未來的傳承,體現出心理學理論與具體實踐的通融。積極心理學作為一股新的思潮與運動,必將改變傳統主流心理學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所帶有的消極色彩。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建構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2684(2009)01-0007-03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包括理論工作者與實踐操作者)在相應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的指導下,根據自己對工作的認識、理解,或總結、或建構出來的對心理健康教育過程及其組織形式特征鮮明的簡要表述,通過這種簡要表述,能夠讓人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標、內容、實施途徑與方法等一目了然??梢哉f,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展現了現實與未來的傳承,體現出心理學理論與具體實踐的通融。一個行之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比心理健康教育理論更具可操作性,比心理健康教育實踐經驗更具推廣性。

一、傳統主流心理學背景下對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分析

“積極”( positive)不是積極心理學的新發明,但是積極心理學卻在恰當的時機,通過恰當的方式把“積極”凸顯出來。積極心理學認為以往的心理學,即積極心理學出現以前的心理學——傳統主流心理學存在消極、悲觀的取向,同樣,以傳統主流心理學為背景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不可避免帶有消極、悲觀色彩。

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很多,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視角對其進行區分與探討。

1.從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形成的方式看。毫無疑問,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學學科之林的一員,但它究竟屬于基礎理論學科,還是屬于實踐層面的應用學科,不同的人還是有不同的理解,因此,在不同的取向下,產生了兩類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一類是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中建構的模式;一類是以理論模型作為起點,結合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形成的理論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這兩種取向的模式體現著實踐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在各自熟悉的環境中努力耕耘的痕跡與烙印。在實踐中建構的模式大多源自心理健康教育一線教師的探索與實踐,如武漢理工大學的“課堂教學、教育活動、指導咨詢、危機干預、調查研究‘五位一體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浙江大學的“‘三理健康教育功能的指導思想、‘三個臺階的發展步驟、‘三位一體的工作內容、‘三級網絡的工作體系和‘三者結合的工作隊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等,都屬于這種類型。理論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則大多由心理教育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共同完成,如“醫學型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模式”與“教育發展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模式”,“滲透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立體型模式”等,都屬于這種類型。

2.從心理健康教育主要的目標與功能看。心理健康教育是否具有存在的價值?受實證主義思潮的影響,不管是理論工作者還是實踐操作者,常常都以學生心理問題嚴重作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由,因此,如何消除學生心理問題就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發點與落腳點。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分為三大類:治療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這種模式以消除學生心理疾病為目的,采用心理治療的方法,具有明顯的醫學特征;保健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為目的,采用教學講座、咨詢指導的方法,具有明顯的教育特征;提高型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為目的,采用活動、訓練的方法,具有明顯的訓練特征。

3.從心理健康教育的學科背景看。心理學是一個交叉學科,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也必然與其他學科存在著或多或少的聯系,因此,從不同的學科視野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進行探討,有助于我們更好地了解與認識心理健康教育。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可以發現現存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存在所謂的醫學模式、社會學模式、教與學模式以及心理學模式。

傳統主流心理學先天的悲觀與消極色彩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也表現得淋漓盡致,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不可避免地關注問題的消解,這種以問題趨向為主要特點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必然存在著以下不足與缺陷:

(1)把學生當作被動的、缺乏主動性的個體,不僅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內在積極因素,也把學生置于了教師的對立面。

(2)在對心理健康本質的認識與理解上,認為心理健康就是沒有心理疾病與心理問題,或者是心理疾病與心理問題的減少與消除。

(3)強調學生問題的消除,常常把沒有問題的學生排除在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外。

(4)認為大多數師生存在比較嚴重的心理問題,對未來缺乏信心。

(5)重視教師的教育與引導作用,忽視學生的主動性與發展性。

(6)重視課堂的主陣地作用,忽略家庭、社會中的積極因素與學生的真實生活。

二、積極心理學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帶來的啟示

積極心理學的出現,必然對現有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產生影響。積極心理學對人性有著更科學的理解與認識,它關注人們幸福的獲得、潛能的發揮,致力于建構一個積極的組織與社會,體現出了對人類未來命運的思考,流露出了濃厚的人文關懷,散發出了強烈的時代氣息。這種思想必將拓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視野,促使他們把積極心理學的思想、理論與自己的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從而努力建構更加科學的、人性的、和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與傳統主流心理學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相比,積極心理學背景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帶有以下特點:

1.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應該強調人的潛能,應該關注人的潛能的挖掘與發揮,潛能才是個體發展的源泉與保障。

2.心理健康教育的終極目標應該是幫助人追求幸福的生活,而不是幫助人消除所謂的什么問題。

3.心理健康的本質并不等于沒有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或者是心理問題與心理疾病的消除,還應該包括身心積極因素的增加。

4.應該保持樂觀的態度,對問題尋求積極的解釋有助于我們從更高的角度,全面地看待學生的心理問題。

5.應該重視學生的自我調節與體驗。因為每個人的生活都無法由別人替代,只有自我調節能力提高了,免疫力才會得到增強。學生不僅僅是教育的對象,而且也是教師健康的促進者。

6.應該充分利用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因素。學校、家庭、社會中的一切積極因素都是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土壤,心理健康教育應該關注學生真實的生活,而不是脫離學生的實際。

三、建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幾點建議

(一)以積極心理學為理論依據

積極心理學把人看成是有潛能的個體,強調人的主觀性與能動性,認為心理學的使命應該是幫助人開發潛能,使人樂觀地面對生活,追求人生幸福,而不是僅僅局限于人、人類及社會各種問題的預防與治療,所以,有人依據積極心理學的這種對傳統主流心理學悲觀、消極取向的批判,把它稱為心理學中的一股力量,也有人把它當作一種變革,更有人把它看作是心理學中的一場革命。積極心理學目前主要有三個研究領域:積極情緒、主觀幸福感的研究,積極人格的研究以及積極組織、社會環境的研究。我們認為,積極心理學的積極研究傾向必將賦予心理學工作者一個嶄新的視角,深化對心理健康教育的認識與理解,給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帶來無窮無盡的奇思妙想,也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建構提供了一個廣闊的理論背景。

(二)以積極的心理機能為培養目標

在傳統主流心理學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醫學化與學科化的傾向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外顯化,認為心理健康教育就是幫助學生消除心理問題或是掌握與具備一些相關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識。我們認為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著重于“心”,應該著重于內在的心理機能。一個人所具有的良好的心理機能,表現在個體的心理過程、個性品質上,表現在個體與自己、他人、自然、社會的和諧相處等諸方面。班華先生認為心理機能在心理教育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心理教育的目標就是優化人的心理機能。理解了心理機能的涵義,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種不同表述,都可以歸結到心理機能上來。心理障礙、心理疾病是心理機能的缺失或紊亂。心理素質、心理品質是心理機能的具體表現,心理潛能是潛隱的心理機能。

因此,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就在于培養人的積極的心理機能。是否有目的地影響心理機能、改善提高心理機能,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區別于其他非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分界線。

(三)以積極的品質為研究內容

由于傳統主流心理學的消極目標取向,心理健康教育著眼于心理障礙與疾病的預防與治療,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定位于問題的解決。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深入研究和充分發展人的積極品質,發展和提升現代人類人性的優點比修復人類心理的疾病更有價值、更有意義。消極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可能真實地理解與解釋人的本質,心理健康教育應該轉向關注、研究人的光明面,應該研究與培養人的積極心理品質。因為,需要、樂觀、實現、幸福、快樂、滿意是人類的主要動機,人類的積極品質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核心要素,積極型心理健康教育以更加開放的、欣賞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等,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從重視對個體缺陷的彌補、傷害的修復轉移到對人類積極品質的研究上來。因此,以積極的品質為研究內容是積極型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思想所在。

(四)以積極的心理體驗為主要方法

積極心理學強調人的“主體—發展性”。主體是人,所以應該凸出人的主體性,突出人的發展性?!爸黧w—發展性”意蘊著心理健康教育尊重人、關愛人、理解人、發展人,人是自身發展的主體,是自身心理建構的主體。

這就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的落腳點與出發點是強調主體性與發展性的學生。那么,在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怎么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與發展性?充分相信學生,注重與增強學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就成了眾多方法中最受到重視的方法。尊重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充分啟發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關心自己的心理發展;“要按照實踐育人的要求,以體驗教育為基本途徑……使未成年人在自覺參與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

注重學生的積極心理體驗并不是積極心理教育模式的特有專利,但正如前文所述,只有在積極心理學的背景下,在對人性積極的認識上,這種方法才能充分地體現出它應有的價值與魅力,人的主體性與發展性才能充分被重視。

(五)以積極的解釋為關鍵所在

傳統主流心理學對人類和社會發展作出過很大貢獻,這一點就連積極心理學的創始人Seligman也承認,但實踐表明,人類的幸福不能依靠對問題的修補與消解,相反,必須轉向研究人類的積極品質。人與人、人與萬物的關系組成我們的社會,人只有積極地對待他人,對待萬事萬物,社會才能和睦相處而安寧,人類才能獲得永久的幸福。積極心理學強調用積極方式對心理問題作出適當解釋,并從中獲得積極意義的這一思想啟示我們用各種積極的正面的教育方式影響學生,充分展現積極方面,消解、克服消極因素。只有秉承著這種積極的解釋的思想,我們才能從傳統主流心理學悲觀與消極的泥沼中走出來,才能擺脫傳統主流心理學的問題意識,研究人的潛力和美德,致力于人的幸福生活才能成為可能。因此,是否具有積極的解釋的傾向決定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消極與積極傾向。

(六)以學生的幸福感為奮斗方向

2006年3月20日的中國青年報“青年調查”欄目曾刊登了題為《“幸福感”要成為政績考核指標——一些社會人士提出行政手段不宜過多干預老百姓生活的主觀感受》的文章。由此可見,關注個體的幸福感與幸福生活不僅是積極心理學的一個主要研究領域,而且已經成為老百姓非常關心的一個話題。那么,什么是幸福,怎樣才能幸福,幸福需要哪些條件,就成了我們需要思考與回答的問題。積極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應該擺脫消極心理學的消極影響以及應試教育的桎梏,從學生的長遠發展與教育的終極目標考慮,把學生的幸福感與幸福生活當作自己的努力方向,在自己的實踐中,培養學生收獲未來幸福生活的能力與素養。這不僅是積極心理學給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一個新要求,而且也是時代賦予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新的歷史使命。

四、結語

積極心理學是心理學中一股新的力量,它給原先略顯沉悶與消極的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活力,也給了我們一個重新考察心理健康教育的視角。但積極心理學是否能如一些積極心理學家所講的那樣,給心理學帶來一場根本的變革,則還需要我們認真加以審視。此外,我們還應該認識到,積極心理學也并不是包治百病的萬能藥,它也存在諸如缺乏實證研究、縱向研究及表現出一定話語霸權等不足之處。因此,積極心理學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參考文獻:

[1]趙俊峰.生態學定向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啟示[J].高教探索,2006.3:89~91.

[2]崔景貴.中等職校心理健康教育整合模式的建構[J].職教通訊,2006.4:20~22.

[3]屈正良等.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施模式研究[J]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學科學版),2006.2:61~64.

[4] 吳發科編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實作與管理[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7

[8]心理素質教育研究中心編著.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指導手冊[M].北京:開明出版社,2000.43

[5]郭子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立體型模式[J].中國健康教育,2004(11).

[6]張公社.中國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的幾種取向[J].教育科學,2003(3).

[7]班華.“心理教育再議”[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5(5).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工程學院教育科學與技術學院。電郵:qianbing606@sohu.com)

編輯/何 妍 終校/李益倩

猜你喜歡
建構
建構模型 探求最值
多元建構,讓研究深度發生
合理投放輔助材料,鷹架幼兒建構游戲
讓幼兒在主題建構中獲得快樂
文學獎與文學史秩序建構(評論)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建構基于校本的聽評課新文化
基于微觀公平的現代中小學校內部制度與文化建構
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功能及課程建構
祖輩學堂:幼兒園隔代開展家庭教育的實踐建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