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文化導入

2009-03-25 10:54周金梅
商情 2009年11期
關鍵詞:文化導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周金梅

【摘 要】語言與文化兩者之間存在不可分割的關系,社會語言學家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又深深植根于語言。本文主要從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教學目標和原則,教學內容以及方法措施等方面具體進行闡述。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課堂教學 文化導入

外語教學很重要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要想做到外語運用得體、恰當,起到預想的功能,就必須通曉與外語相關的文化。不了解與目的相關的語用規律、民族習俗、心理觀念、文化背景和詞語內涵,即使語音、語調和語法再好,也難以進行有效交際。

一、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教學目標和原則

教師如果對語言與文化有基本正確的理解,他們制定的教學計劃、設計的課程、制定的大綱和編寫的教材就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為了更有效地培養和構建學生的文化認知能力,可從提高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學生的文化實踐能力和技巧以及鼓勵學生對目的語文化開展文化移情這三個方面考慮,全面系統地提出了開展文化導入教學的七項教學目標:(1)幫助學生提高理解力,認識到人的語言和行為都會受到文化制約;(2)幫助學生認識到年齡、性別、社會等級和地域的社會多樣性會影響人的語言和行為方式;(3)幫助學生增強意識,了解目的語文化在一般情境里的傳統行為;(4)幫助學生了解目的語中詞匯的文化內涵;(5)幫助學生提高能力,使之能夠從旁證的角度評價和提煉關于目的語文化的概括語;(6)幫助學生提高必要的技巧,使之能夠發現和組織關于目的語文化的材料;(7)激發學生對目的語文化的學習興趣,并鼓勵他們開展對目的語使用者的文化移情。

大學英語教師既要明確文化導入的教學宗旨,還要遵守以下五項教學原則:(1)借助所教的語言知識導入文化;(2)把導入文化的行為作為每一課的組成部分;(3)使學生獲得他們所需要的社會文化能力;(4)使各種程度的學生都獲得跨文化的認知能力,既要了解目的語文化,也了解自己的本土文化;(5)使學生認識到導入文化并不是要改變母語文化的行為,而只是要人察覺和包容影響自己和他人行為的文化因素。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內容

(一)基礎背景文化

基礎背景文化指某種語言產生和使用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大學英語教學中對基礎背景文化的導入應包括有助于學生理解所學內容的文化背景知識:目的語的政治、經濟、天文、地理、歷史、文學等方面的背景材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設法幫助學生了解目的語國家的文化背景并避免用本族的文化標準來衡量他族文化,努力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避免由于文化差異而導致理解上的錯誤。

《大學英語》第四冊第一單元“Big Bucks the Easy Way”中的故事有其特殊的文化背景:美國是一個崇尚自立的國家,自立的青年視依賴家庭和父母為一種恥辱。同時,父母也鼓勵他們的孩子自立自強。教師在講解了這些西方生活觀念后,學生對文章的主旨和文章開頭: Doing part-time jobs“might be away to avoid the indignity of having to ask for money.”就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也就更能體會作者在故事結尾時的詼諧和幽默。

(二)詞語文化內涵

詞語文化內涵是指單個的詞、習語、成語所折射出來的文化內涵。只注重形式,而不注意語言的內涵是學不好外語的。英語中也有許多如果不了解其來源就無法真正理解其內涵的詞語。這些間接影響詞義的超語言背景涉及到這一語言的文學、歷史、宗教信仰、社會習俗等因素。如學生看到這樣的句子:“He can be relied on. He eats no fish and plays the game.”會感到困惑。但如果學生了解eat no fish和play the game這兩個短語的文化內涵,其意思就很明確了。英國伊麗莎白女王時代,基督徒為了表示對政府的忠誠,拒絕遵守反政府的羅馬天主教徒在星期五吃魚的習慣,因此eat no fish表示“忠誠”的意思;而play the game中的game表示“比賽”,比賽中必須遵守一定的比賽規則,因此play the game就表示“按規矩辦事”,引申為“辦事公道,光明正大”的意思。

(三)社會習俗和價值觀

語言反映文化,文化的不同必然導致語言的不同。在跨文化交流中,一種文化中人們習慣交流的話題可能是另一種文化中人們設法回避的話題。正確掌握文化禁忌是實現跨文化交際的前提。中國人見面時常問:“你吃了嗎”,“你去哪?”,交談中習慣于問對方的年齡、收入、家庭狀況等等,而這些在西方國家都是交談的禁忌。此外,在中國,individualism表示“個人主義”是貶義,在中國更強調集體表現和合作精神,而在西方,則強調個人表現和競爭,他們認為不愿意顯露自己才華的人是不可思議的,這就是文化差異,即價值觀不同的問題。這些社會習俗和價值觀的差異會給英語語言的順利交流與應用造成一定障礙。鑒于此,教師的教學目標和任務是幫助學生跨越或者是填平這些文化差異的鴻溝。

三、大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方法及措施

(一)直接導入文化背景知識

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主要在課堂上,平時很少接觸該語言環境,遇到與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時,往往會感到費解,有時甚至會錯誤地認為外國人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完全與我們的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發揮其主導作用,直接給學生介紹文化背景知識,則須在備課時精選一些典型內容與教學相關的文化信息材料,將它們恰到好處地運用到課堂上,可以增強教學的知識性、趣味性,加深學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活躍課堂氣氛。

(二)文化比較

外語教學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中外語言的比較教學。比較法是跨文化教學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手段。只有通過對比才能發現母語和目的語語言文化結構之間的異同,培養學生跨文化交流的文化敏感性。例如:對比英美人和中國人體態語言的差別、對比動物寓意的差異和送禮、宴請方式的差別,讓學生既了解英美人的風俗習慣,又知道本民族的習俗,從而對彼此的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三)組織討論

該方法旨在使學生進一步思索、討論、歸納兩種文化的特征,以分析他們對英語文化和跨文化交際的感受,通過全面地、綜合性的操練,從整體上理解和感受文化。例如,可以采用一分鐘文化演講(Just a cultural minute)和訪談(Real interview)等形式。討論的話題可以是“Examining stereotype”,“Cultural identity”,“Cultural shock”,“Proverbial value”,“What doyou know about the target language culture?”等。組織討論給學生提供了集體活動的范圍,激發了學生的表現欲,不僅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使他們在討論中獲得了完整的文化背景知識。

(四)利用直觀教學手段

接觸外國文化的最佳途徑莫過于浸入所學語種的民族文化氛圍之中,但是并非每個中國學生都有機會接觸英美人士,經歷跨文化交際活動。因此,教師應盡量創造各種條件,如在課堂上模擬現實生活情景,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進行問候、閑談、電話預約等練習活動,也可組織學生觀看錄像、電影、舉辦專題講座、圖片展、“英語角”等活動介紹英語文化知識,也可收集和利用一些有關英語使用國家的物品和圖片,如:地圖、郵票、廣告、錢幣等,通過這些實物學生可以增長一些文化知識,體驗異國的文化氛圍。

四、結語

總之,在英語課堂上進行文化導入,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但要在導入材料、時間、對象、方法等諸多方面進行周密安排,教學中要依據課堂情況進行調整。同時要充分考慮到在課堂上加入文化成分所產生的弊端,如:文化材料在給學生帶來新鮮感的同時,由于其創新性帶來大量的常規偏離,會給學生帶來困惑,這需要教師及時的指引;課堂長期進行文化導入會使部分學生產生疲勞,這就需要補充文化導入的新視角;在導入過程中,特別是遇到教師的研究方向,教師會出現“收不住”的情況,這需要教師在課上遵循自己的教學計劃,勿忘英語課堂的文化導入歸根結底是一種手段、一種補充,導入適當、適時、適合、適度才會起到畫龍點睛、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Kramsch,C. 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 Shanghais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7.

[2]彭瑩.英語詞匯教學中文化導入的方式和途徑[A].曾凡貴.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探討[C].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4:161.

[3]高永晨.跨文化交際中文化移情能力的價值與培養[J].外語與外語教學.

猜你喜歡
文化導入大學英語課堂教學
簡約化初中化學課堂教學實踐探索
自然拼讀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有效融入
數學開放題在初中課堂教學的探索
高職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研究
淺談大學英語視聽說課堂中的文化導入
巧用西方文化導入,提高初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淺析商務日語教學中日本企業文化的導入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非英語專業《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狀與重要性簡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