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載亭.師生堂.識缺齋(外一章)

2009-03-29 03:43鄭敏芝
翠苑 2009年6期
關鍵詞:之山李可染故居

鄭敏芝

隔了空間,你還有可能跨越,作“千里有緣”之-會。

隔了時間,你只能遙望前塵,徒作追懷。

筆者有幸與國畫大師李可染出生在同一座城市——徐州。但因我輩分太小。李先生的聲名對我如雷貫耳,卻無緣目睹他老人家的風采。也許是為彌補心中的遺憾吧,我常常獨自到建國路中段廣大北巷16號——李可染故居徘徊。每見一些書畫大家、文化名流在這里進出,我的心底便生出這樣一些困惑:這個小得不能再小的普通四合院,為何能走出這樣一個大師級的人物?這處青磚瓦舍在李先生心中到底處于怎樣的地位?一處舊居對大師的桑梓后人又意味著什么?

故居是可染大師走向國畫圣殿的階梯??扇鞠壬嬎囍阅荛_創新風、自成一派,一處重要的“源頭活水”就是他的故居處于古城文化精英的集中之地。

無須說“千古龍飛地”的徐州有著怎樣豐厚的底蘊,單就與李可染舊居毗鄰的“快哉亭”而言,就有著千年不斷的文化流韻,也足見這里的文化氛圍給了可染先生以怎樣的熏陶?!翱煸胀ぁ苯ㄓ诒彼?,蘇軾知徐州時,命名為“快哉亭”。把酒臨風。豈不快哉;把盞品墨,豈不快哉!“快哉亭”又名奎樓,奎樓供奉奎星???,初被視為主“文運”的吉星,隨之變為文人崇祀之神。樓與亭相輝映,以致快哉亭一帶成為書畫文人雅集和切磋技藝的場所。

李可染回憶他兒時走進畫壇的情景時說:盛夏的一天,我到快哉亭玩耍。先爬到城墻上看風景,回頭下看。突然發現一間屋里有人畫畫。我l心里一陣激動,便翻墻過去,趴在窗臺上往里看。一位老人在畫梅花,先畫枝干。不連。一截枝干斷幾處,然后,在空白處圈圈點點,再用濃墨著色,…,,我驚奇不已。此后,我天天去看,晚上在家模仿。時間長了,引起畫畫長者的注意。要了我模仿的畫去看,稱贊說“孺子可教”,并允許我進屋學習字畫。13歲時,父親領著我正式拜這位畫梅花的長者——“集益”畫室室主錢食芝先生為師。錢先生送我一幅山水畫,題詩說:童年能弄墨,靈敏世應稀。汝自鵬搏上,余漸鶿退飛。對自己開始走進國畫圣殿的這段經歷,可染大師終身未忘。

藝術的殿堂不可謂不高,少年可染的“翻墻”之舉,使他得到了一次莫大的造化,并從此畢生與筆墨結緣。師古人,師自然,師潘天壽、林風眠,師齊白石、黃賓虹,可染老師轉益多師又縱橫肆意,一次次“翻墻而入”又能自由出入其間,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悟出“墨團團里黑團團,黑墨團中天地寬”之道,日臻墨與天齊之境。

故居在李可染先生心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用大師自己的話說:對自己這個生活了30年的地方,他一直是夢寐縈懷。為什么?因為這地方給了他太多的人生感悟。父母吃苦耐勞的品格,使“師?!背蔀樗缴福哄X食芝教以做人之道,他把“不因果報方修德,豈為功名始讀書”銘刻于:徐州山水的雄渾與秀美,使他立志為祖國山河作傳。

大師回憶他對家鄉的感情說。他在上海、杭州學習期間,登上返鄉的火車,過了蚌埠,就開始從窗口向外看了。當高高的奎山塔影進入眼簾的時候,心底就歡呼:到家了!到家了!有時激動得淚如雨下。到了晚年,他對家鄉熾烈的情感上升為理性認識。他說:家鄉,是生我養我的地方。一個人不愛家鄉,哪里談得上愛國!不愛家鄉還算什么人!當他得知自己居住過的老屋被徐州市政府修建為紀念性的館舍時,他不僅捐獻出自己大量的書畫作品和文房四寶等實物,而且攜家人和學生返回故里,再到老屋舊居留連。

在徐州的故居,留有可染先生大量的生前作品、實物、照片,從中可以看出大師與世長存的精神。一是牛的精神。先生一生崇尚牛。他不僅把北京家中的畫室題名為“師牛堂”,而且把舊居陳列作品的西屋也定名為“師牛堂”,為什么大師如此愛牛呢?原來,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年代,他住在四川一個農民家里,天天看牛勞作,日日聽牛喘息,從中發現了普通勞動者的大善大德。取“師?!倍譃樘锰?。其情也深,其意也遠。李先生在一幅五牛圖上題詞說:牛也力大無窮,俯首孺子而不逞強,終身勞瘁事勞而不居功:純良溫順,時亦強犟:穩步向前,足不踏空;皮毛骨角,無不有用;形容無華,氣宇軒宏。吾崇其性,愛其犟,故屢屢不倦寫之,因名吾廬為“師牛堂”。二是創新精神。創新是需要根基的,根基就是前人實踐和理論??扇鞠壬幸痪涿?,叫做“以最大的功力打進去,以十足的勇氣沖出來”。三是永不自滿的精神。李可染故居內的三間堂屋,是陳列大師生平事跡的地方。在拜謁者眼中,李可染大師的人品、文品、見識、成就均堪稱楷模了,可先生卻說,學無止境,學海無涯。我還有不足的地方,此處就定名“識缺齋”吧,

“翻墻”而入書畫門津,不亦快哉:師牛而愈見精神:識缺則日見精進。竊以為,這是可染大師藝術之三境也。誠如同為大師級畫家的可染得意弟子范曾所云:信先生心存東方既白的蓮燈,身佩永夜相隨的明珠。經困而知之的苦辛,經生而知之的天賦。作貴膽要魂的藝徒,恥追名逐利的愚瞽。入傳統深不可測的庭廡,作現代創新立異的筆主。

而今,李可染故居這處普通的舊居,進進出出的畫壇后學,該不會是另一撥翻墻的頑童吧!

九里讀山

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是先哲留下的老話。我不敢自詡為仁者,卻自感天性使然,比起活潑靈秀的水,更喜歡蒼莽靜默的山。尤其是徐州的山。假如你到徐州來,你不能不來九里。九里的一切,似乎都能跟山聯系在一起。

有位文友曾說,綿延的九里山,是一個奇特的地域符號。歷史以一種莊重的手勢在這里沉思,戰馬的嘶鳴。刀兵的撞擊,張良簫聲燃起的四面楚歌,霸王別姬演繹的千古悲情,劉家兒郎的朗聲大笑,都在歷史的回音壁里久久縈繞,

“九里山前古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恰似虞姬別霸王?!薄端疂G傳》第四回里的一首歌謠,道出了九里山的戰略地位?!洞笄逡唤y志》亦稱此山為九嶷山。正中一峰高而圓,名叫團山。相傳韓信曾伏兵于此與項羽大戰,樊噲亦曾在此樹立大旗指揮戰斗,因旗大觸到了山頂的石塊,至今仍留有旗眼、旗磨石等遺跡。著名的琵琶演奏曲《十面埋伏》。表現的就是楚漢九里鏖戰的恢宏。此后唐朝的朱全忠和時溥,明代的朱棣和朱允蚊等,都曾會戰九里山。九里山最搶眼的亮點是流傳不息的漢文化史韻。從漢高祖斬蛇起義到成就霸業,乃至世代蔭襲封侯,九里山作為歷史的見證,成為西漢榮辱興衰的縮影。九里山聚集著龜山漢墓、火山漢墓、天齊漢墓,以及新開發的架山和蘇山漢墓群,那鬼斧神工的墓穴甬道,栩栩如生的彩陶兵俑,巧奪天工的漢畫像石,讓你領略帝王將相的奢華,慨嘆能工巧匠的睿智,品味思接千栽的文化流韻,

1952年。毛澤東興致勃勃來到九里山。登團山之巔,看樊噲磨旗石。當年,韓信率大軍圍困楚軍,以“十面埋伏”布陣立于山頂。當時楚霸王項羽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就在這饑寒交迫之際,他的戰馬突然騰躍而起,群馬飛奔相隨,踏出一條甘泉。泉水涓涓長流,便匯成了今天的玉潭湖。之后來到象山半腰的白云洞,有人向毛澤東介紹說它是項羽命令士兵挖的隧道,出口在漢軍陣后,因而擺脫了漢軍的包圍,毛澤東風趣地說:“看來項羽還懂地道戰呢!要不是這個洞,他早就完蛋了?!眲钤谶@里戰勝了項羽,共產黨在這里戰勝了國民黨,這是純粹的偶然,還是歷史的必然?

談英雄、論成敗,功過是非歷史雖有公論,但厚重緘默的九里山要比史論記載得更詳盡、更真實!

經歷了歲月的洗禮,飽經創傷的九里山,如今日益煥發出青春的光澤?!熬爬镄⊥づ_,上有山花次第開?!边@里野果累累,怪石疊疊;鳥鳴唧唧,蟲聲喁喁。信步山徑間,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隨著徐州北區、西區的發展,九里湖的開發,今日的九里山已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昔日的“四顧曠野、滿目田園”已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高樓大廈周山圍,人潮如涌滿山崗”。

原本荒僻的九里山,如今已是城中之山。昔日古戰場上,已崛起了一座新城區。九里走出了一條反彈琵琶、逆勢而上的科學發展之路。

走讀九里,讀的最有興味的是山,是湖。是曲橋,是木棧道,是市民廣場,是生態示范區,各有韻味。有形的山裝載著繁榮和富裕,無形的山裝載著文化和精神。它留給我們的想象空間,也許是9900里抑或更遠,

山已融入了九里人審美的潛意識中了吧?;蛘哒f,那神奇之山,深邃之山,蜿蜒之山,躍動之山,都已化為九里人性格的一部分了。

讀懂了丸里的山,就懂了九里。

然后,你會深深地愛上這個地方。和我一樣。

猜你喜歡
之山李可染故居
衛立煌故居
中華之山?。ㄔ?歌)
李可染:胸中丘壑,筆底煙霞
我的丈夫李可染先生
黃公竊刀
魂兮歸來返故居
瞻仰胡適故居 見其未知一面
“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 李可染《萬山紅遍》欣賞
兩代帝師歸寥落——翁同龢故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