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莫扎特第四號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K.218)演奏技巧

2009-04-06 05:54
群文天地 2009年3期
關鍵詞:樂句協奏曲演奏者

曹 陽

沃爾夫岡·阿瑪迪斯·莫扎特(WolfgangAmadeusMozart,1756—1791)其一生雖只有短短的35載,卻創作了超過600首以上的作品,其中最為人熟知的,便是歌劇及鋼琴協奏曲方面的創作。早年的莫扎特四處演奏時,除了演奏古鋼琴外,還演奏小提琴,特別是薩爾茲堡時期,演奏小提琴更是其主要的音樂活動之一,1775一口氣創作了5首小提琴協奏曲,還創作了許多小提琴與樂團的單樂章作品。

在莫扎特5首小提琴協奏曲中,第四協奏曲可以說是最充分顯示其在機智方面的成熟風格的作品。其中第四號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比第五號A大調小提琴協奏曲來得更血氣方剛些,但這并不影響樂曲中機智的成分。莫扎特早期作品中的快板應較傾向于中庸的速度,根據馬替的建議,演奏此首作品最適當的速度約M.M.126,過快的速度將使得許多富有表情的十六分音符段落、及裝飾音或樂器的裝飾花奏部分只是流于展現技巧,如此一來則完全和莫扎特的美學背道而馳。許多演奏家在演奏此樂章時,其演奏速度和馬替所建議的差不多,而有些演奏家則傾向選擇較快的速度演奏,和以上這些演奏家相較,法朗切斯卡蒂MM.87的演奏速度則較慢些,甚至在第二主題的部分速度又更慢些,近乎行板。演奏第一樂章獨奏呈式部開始的十五小節中,獨奏除了在高音域奏出第一主題之樂句外,更將樂句后半加入裝飾,使原本樂句之音型鑲嵌在十六分音符的快奏中,為了能夠清楚呈現原本樂句斷奏八分音符音型,演奏時可在四音一弓的十六分音符之第一音上,稍加重音,同時也由于之后獨奏所呈現的新素材。第一樂章,第45—49小節。使得此十五個小節仿若引子般,雖然在配器上,并沒有小號,但卻以模仿號角的效果來引出首次由獨奏呈現的過門樂句(自第57小節開始),因此在演奏第一主題時適合使用較快速、有力的弓法。而在力度或強度記號方面,雖然在獨奏部分的分譜中,并無任何力度或強度之標示,但亦可依照音域之高低,做出力度之差異,除了使樂曲更富變化外,也將突顯其旋律線之輪廓。如自第49小節后開始,旋律線隨下行音型及和聲變化,于第51小節降到此樂句之最低點,因此自第49小節開始,可以開始漸弱至第51小節,為整個樂句之最小聲之處;但旋即音樂藉快速十六分音符向上爬升至a''',伴隨著漸強,于第54小節將樂曲向上推進到此樂句之最高點,如此一來,將能更生動刻畫出旋律線之輪廓。第50—56小節有一引人注意的特色,便是莫扎特在旋律的使用上,不斷推陳出新的手法,特別是由獨奏小提琴呈現這些新的題材。如此的手法加倍突顯出獨奏者與眾不同之處,因此在演奏這些段落時,除應著重注意旋律之輪廓線條,更該注意樂曲上的小細節。如第一樂章中由獨奏呈現開始呈現的過門樂段、第二樂章第一主題樂句、以及第三樂章中模仿風笛的段落。在第一樂章中,除了可以如上所述藉著旋律之高低、做出適當的力度記號外,在第59小節之下倚音,仿若是提了一個問題,雖然此疑問在第61小節之上倚音得到解釋,但此處的樂團部分卻藉著和聲將樂曲向前推至另一段落。而關于此樂句的指法,卡爾·弗萊什建議均保留在A弦上演出,此乃由于小提琴上A弦的音色,較近似女中音,而另一方面,在單一弦上演奏單一樂句將使此樂句之音色更加一致。如第一樂章,第57—59小節。而第二樂章之第一主題樂句C,獨奏將此新樂句分別在相差八度的音域中呈現,仿若歌劇中男女高音互相對唱、互訴情意般,因此拉奏此樂句時,應著重旋律之歌唱性,這也是莫扎特常將其擅長寫作歌劇之歌唱性,用于其他器樂作品之最佳例證。另外在拉奏第三樂章C段模仿風笛的雙音樂段時,由于是同時拉奏空弦G音和D弦之高把位,而為使小提琴有較理想的音色,此時弓不一定需要百分之百和弦垂直,可將右手肘稍往后牽引,使弓尖較傾向身體的左前方,也就是拉奏空弦G音較近指板處及D弦較近橋處。除了以上卡爾·弗萊什所建議盡量在同一條弦上演奏單一樂句外,在一些樂曲段落他亦建議可使用泛音使得樂曲在音色上有更多變化,特別是當一樂句重復出現時,如第三樂章A段中的b樂段之結尾,相同的樂句亦出現在此樂章的結尾段落。第20、21小節為第18、19小節的反覆,因此可以采用高把位以及泛音來產生一種近似回音的效果,雖然此一泛音指法并不方便,但其產生的音色效果卻不錯。而在其他樂段的指法選擇上,卡爾·弗萊什亦給予許多建議。如第一樂章中呈示部的第二主題前的終止式,卡爾·弗萊什建議此處應采用的指法,雖然會有換弦的不方便,但仍較換把位來得方便。相同的用法亦出現于再現部的第二主題前。第一樂章,第85—86小節。在第一樂章中的許多地方,如獨奏呈式部和再現部的過門樂段(第66、67小節以及第157、158小節)、在第二主題后的十六分音符、發展部之第二部分、姚阿幸的裝飾奏(第30~34小節)中,均使用了弦樂器特有之跨弦弓法。演奏這種弓法時,首重右手前臂及手腕的柔軟度,動作則仿若畫圓圈般,并應盡量減少右手臂換弦的角度;其次應注意弓的使用,適合使用中點左右的部分同時可依演奏者本身對樂曲的感受、個人習慣、演奏者所用弓的彈性做適度的調整。一般而言,演奏者若希望演奏較斷的音時,可選擇較偏上半弓處拉奏,若希望演奏較圓滑時,則可選擇較偏下半弓處拉奏;而左手可以類似雙音的方式按弦。左手以演奏雙音或和弦的方式按弦的段落,也出現在第三樂章中,如此一來,可有助于演奏者對音準的掌控性。此外,由于演奏此種弓法時,如第66、67小節中的第四拍,其中較低音的弦適用下弓,較高音的弦則適用上弓,因此有時在弓法上需作適度的調整。

另外,在此樂曲之三個樂章中,也可見莫扎特在早期作品中常使用的大跳音程,特別是用于段落的開始,如第一樂章之過門樂段以及發展部之第三部分、第二樂章呈式部和再現部中第一主題之樂句C和C'以及再現部中的第二主題、以及第三樂章B段之結尾處,拉奏這些大跳音程時,演奏者最害怕便是換把位后的音準問題,為有效解決換把后的音準問題,如卡爾·弗萊什的提示可提早在大跳前的段落換好把位。

莫扎特之音樂之所以如此地吸引人,乃在于他善于使用簡單的旋律、和聲等,變化出無數種可能性。在其小提琴協奏曲的旋律運用方面,可說充分展現了莫扎特在旋律方面無窮盡的創意,而慢板樂章也十分具有在莫扎特歌劇詠嘆調中的抒情風格,仿如描繪夢境般,演奏者除了可藉著探討莫扎特之生平及和其同時期之小提琴家,如那迪尼、噶維聶、林利、米斯利維捷克等人之作品,加深自身對于莫扎特創作手法之印象外,更可多聽各種不同的演奏版本作為比較,如法朗切斯卡蒂,我個人認為雖然其所采用的速度雖不如其創作中后期般顯著,創作手法也不如中后期般成熟,但這首樂曲在古典時期的小提琴協奏曲的文獻中,仍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作者單位:沈陽音樂學院大連校區管弦系)

猜你喜歡
樂句協奏曲演奏者
學生的弱點,教學的難點
春日協奏曲
該丘斯曲式學之樂句式研究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淺析心理活動對鋼琴演奏的重要影響
交響曲中小提琴演奏者視奏能力的培養策略
海浪協奏曲(上)
海浪協奏曲(下)
淺析鋼琴演奏中樂句劃分與呼吸處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