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華彩絕倫的盤繡藝術

2009-04-06 05:54馬桂花
群文天地 2009年3期
關鍵詞:土族繡花刺繡

馬桂花

土族服飾,像一幅幅流動的田園風景畫,裝點著土鄉的人和山山水水。而土族刺繡之冠——盤繡藝術,作為土族服飾的重要構成部分,成為土族獨特的服飾文化符號。又因其絕妙獨有的傳統技藝,折射出一個民族由游牧到農耕的發展歷程。如今,土族盤繡藝術在長期的傳承中,由于其繡工縝密,圖案在形、色、質、意等方面的精美絕倫,成為互助土族的一張“文化名片”,被列為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一、盤繡藝術源遠流長

土族文化藝術在產生、形成和發展中都離不開其自然地理環境和人文社會環境,在長期的生產和生活實踐中,逐步在飲食、服飾、婚俗等方面形成了本民族獨特的習俗。土族又是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土族的故鄉是歌的天地,舞的海洋。土族還是一個崇尚美、追求美的民族。土族婦女通過靈巧的雙手將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將生活點綴得五彩繽紛,將家鄉裝扮得像天邊的彩虹一樣絢麗。

據考古發現,在青海省都蘭縣發掘的土族先祖吐谷渾墓葬中就有盤繡的雛形“寶花盤繡紋”,由此可以推知,在公元四世紀時期,土族盤繡技藝已發軔興起。

盤繡作為土族人最早創造的民間工藝美術,一代又一代流傳下來,無不凝聚著土族人的智慧和豐富的藝術創造力,它與土族人的生活緊緊相連而經久不衰。土族人的日常生活、婚喪嫁娶、歲時節令無不與盤繡結下不解的情緣,他們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情感深深地融入盤繡之中,形成了土族盤繡獨特的情感交流和審美情趣。在后來的發展中,盤繡藝術隨著土族的發展、成長、代代相傳,日臻完美。

土族盤繡的紋樣大體可以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實用類,有鞋襪、腰帶等,這是刺繡的主體;二是觀賞裝飾類,有前搭、衣領袖、荷包、口袋等;三是禮儀類,有錢包、煙袋、褲帶等。刺繡的種類按其針法分為盤繡、拉繡、堆繡等。土族婦女的繡花鞋,以滿幫繡花為特征,鞋尖微微上翹,頂部繡有各色花朵;老年婦女以素色為主,鞋底桃形做工厚實細密、結實耐磨便于行走。玲瓏精致的繡花鞋,也成為土族早期刺繡藝術的主要遺存之一。年輕女子所穿的高腰鞋也以滿幫繡花為特征,均以盤繡針法,用各色絲線密織,色彩艷麗,線條流暢,以黑布做底,既突出了色彩搭配的原則,又協調了服飾從頭到腳的色彩效果,突出了局部美,又達到了局部與整體的和諧之美。

二、盤繡藝術的用料及工藝

土族盤繡藝術的用料十分考究,加工精細。傳統的土族盤繡在制作中,首先將胡麻草用棍子捶打加工成麻棉,用麻渣碾成的胡麻面拌成漿糊,涂在麻棉上,制成麻棉墊,再采用黑色純棉布做底料,以利襯托,面料選定剪裁后,用漿糊糊成3至5層,面料的裱糊層一律用純棉布襯墊。面料要求布紋較粗,便于穿針引線。盤繡不能用單層面料。盤繡是絲線繡,有紅、黃、綠、藍、橘紅、紫、白等七色繡線,繡時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協調,鮮艷奪目。黑色的棉布做底料象征土族人對土地的依戀,對家鄉的眷戀;綠色的絲線象征土族人對大自然的贊美,對綠色的憧憬;黃色的絲線象征對豐收的渴望;白色象征著純潔、善良,是對土鄉民風的真實寫照;紅色象征對太陽的敬仰;藍色象征土族人性格直爽,胸襟開闊,胸懷博大;紫色是精神的寄托,象征土族人高尚的精神境界。土族人認為:彩虹當空,迎天接地,靈秀顯化為土族的“土”字,土乃五行之本,水乃五行之源,無土不生,無水不長,彩虹乃水之瑰影彩氣。因此,土族崇尚彩虹,土鄉被喻為“彩虹的家鄉”就再妥帖不過了。土族服飾本來在款式、造型上顯得寬松肥大,但聰明的土族婦女用盤繡繡制的別具一格的腰帶勾勒腰身,有英武之氣又有嫵媚之態,再加上色彩反差強烈的搭配,使得土族人具有了在花叢中飛舞的感覺。

盤繡的工藝十分獨特,針法有左盤、右盤兩種。左盤的主線是向左擰的,右盤的主線是向右擰的;右盤制品較為平整,左盤制品具有立體感。盤繡的具體針法是,用一根繡花針,兩根色彩相同的絲線,其中的一根線作盤線,另一根作縫線。所謂盤線是把將原來的雙股線拆成單股,再把三條單股線緊搓在一起,或把一條雙股線同一條單股線緊搓在一起,名為搓線(主線),另將一條線穿在針上,名為縫線。然后把搓線綰一環,就用縫線縫一環(壓一環),如此以數環或數十環連接,組成一個單色圖案,再換上不同顏色的線,進行調色,組成彩色圖案。有的圖案還配上金絲線,可達到錦上添花的效果,金線用捻金法制成,即將極薄的金、銀片纏繞在細絲線上捻成金線、銀線。金線又根據需要螺旋式纏繞上有色彩的絲線,在盤繡的針法中,盤繡時按紋樣輪廓從外到里一圈挨一圈地盤繞,邊盤邊固定,根據冷暖色彩的變化,采用各種不同的絲線,如繡一朵梅花時,先用絲線將所有花瓣繡數圈,再依次用紅色的絲線從外到里地將每個花瓣盤完,花心花蕊用絲線一圈一圈地盤成。用盤繡針法繡制的圖案保持豐富的色彩,又有鮮明的對比度,華麗耀眼,立體感強,底料背面只留有稀疏針跡形成的圖案輪廓,給人以明快的感覺。

土族婦女盤繡不用棚架,而是直接用雙手操作,繡者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針,作盤線的一根掛在右胸衣服上,作縫線的一根線穿在針眼上。走針時,把盤線盤在針上,用左手大拇指壓住線,用右手針縫壓。就這樣上針盤,下針縫,一針二線,使2毫米大小的圓圈均勻排列在縫線上,像無數的葡萄串,展現在布料上。盤線時要求嚴密平整,縫線端正結實。盤線似一般刺繡技法中的豆針繡,縫線似一般刺繡技法中的直針繡,由密集的豆針繡組成。完成整個圖案,要用一般刺繡技法中的三重或五重豆針密繡。盤繡雖然費工費料,但繡品似一幅厚實華麗經久耐用的刺繡珍品,幾年甚至幾十年不褪色,不松線,始終保持著獨特的魅力和神韻。

盤繡的圖案構思十分奇特,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盤繡的圖案和花樣有幾十種,如有法輪(土族語為“擴日洛”,表示地球)、太極圖、五瓣梅(還有被擴延為六瓣、七瓣、八瓣的)、神仙魁子、云紋、菱形、雀兒頭、富貴不斷頭、拐頭十字、方格子、人物、佛像、老鼠拉葡萄、寒雀探梅、石榴花以及十二生肖、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等幾十種樣式?;ɑ?、草木、飛禽走獸雖有,但不多見,而最常見的圖案有八寶、彩云、太極圖、富貴不斷頭、八瓣蓮花、神仙魁子等,因為這幾種圖案最適合于盤在繡花彩帶和“葉日扭”圖案上(鑲在胸前的一種四寸見方的圖案亦叫“章兼”),而繡花彩帶是已婚婦女必要之物,因此,這幾種圖案最常見、最盛行。

盤繡品除彩帶、胸前“葉日扭”外,還有盤繡衣領、盤繡煙袋、盤繡褲帶、盤繡腰掛、盤繡衣兜、盤繡筒繡、盤繡針扎以及其他裝飾品等。

傳統圓形圖案里套有七瓣的表示地球的7大洲,是高品位的刺繡藝術珍品。這些圖案達到一種簡練、概括的效果,亦有“似”與“不似”的寫意內涵,給人以美的享受。這種繡法常被采用在服飾或其他重要的部位,如大包腰帶、衣領、章肩、口袋、煙包等顯著位置,供人們欣賞。

盤繡品沒有剪紙底樣,初學者在木刻的印板上涂上用牛奶研磨的赭石汁,壓印在布料上,然后依據印紋進行繡制。要想掌握這門藝術,必須要精心、細心、耐心,若不經過長期的苦練,很難掌握這門技藝。

盤繡講究豐富的吉祥寓意和繡面豐富的想象力。圖案紋樣周圍結構嚴謹,內容豐富,以明顯的層次感和突出的主體效果,表現出巧妙的藝術構思,既有嚴謹與細膩,又有大處落墨的粗獷,具有異彩紛呈的效果。

土族盤繡記錄著土族人對生活的贊美,對自然的崇拜和對美的追求。典雅質樸的盤繡不僅僅只是以色彩艷麗、華麗為美,而是呈現出土族的審美追求和心靈奔放的寓意,土族盤繡的色彩、構圖、紋樣都承載著土族的歷史與文化,無不與土族的生活息息相關?;B植物、自然地理、日月星辰等,或抽象或寫實,都充分體現了土族人的精神風貌和價值取向。就色彩而言,盤繡既有地域文化特色又有民族個性。

在土族人的視野中,自然萬物是被詩化了的,如藍藍的天穹,燦爛的陽光,變幻的云彩,碧綠的草原,金黃的豐收,猶如七彩彩虹的圖案。正因為土族對彩虹般的色彩有著獨特的敏感性,在盤繡中,土族婦女把對色彩的這種感悟也就發揮得淋漓盡致。如“牡丹圖”,色彩雍容華貴,從濃到淡,由淺入深,從一種色向漸變到另一種色向,產生出立體般的色彩效果。色彩的搭配雖然追求艷麗,但不失統一協調,整個色向符合色彩的美學原理,說明土族人對色彩在心靈深處有獨特的感悟。

盤繡豐富的顏色,體現了土族人淳樸的心靈美,這種美熔融到服飾中被烘托得異彩紛呈,顯現出人與自然融為一體,人與物交相輝映,閃爍出土族人的創造精神和智慧結晶。盤繡的圖案千姿百態,紋樣繁多,不同的用途采用不同的紋樣,都是以求吉納福為主題。有渲染愛情婚姻的,有期望多子長壽的,還有以動植物表達喜慶祝愿的,以及各種表示吉祥如意的圖案。不同的盤繡表達著不一樣的情感,人們在五顏六色的絲線間傳遞著情感,寄托著希望。盤繡圖案還有石榴、五瓣梅、太極圖等,蘊涵著家庭興旺、幸福長久等吉祥含義。

三、盤繡文化衍生的生態與人文土壤

土族盤繡發展到今天,一代代土族盤繡的能手們,口傳身教,傳承著盤繡技藝,以母女相傳為主,其次是在姊妹、妯娌、婆媳間傳承。

土族盤繡不是作為商品出售,而是為裝飾自己,或作為禮物贈送給長者、親朋、情人。土族姑娘幾乎人人都要學習盤繡手藝,因為,盤繡手藝是男方選妻的主要條件之一。固然,姑娘要有容貌秀麗、體態端莊的必要條件,但“針線活”(指刺繡水平)是不能忽視的條件。過去土族姑娘在出嫁前,必須花幾年的工夫專修兩門課。第一,必須學會哭嫁歌,它是評價姑娘智慧的標志;第二,必須學習盤繡藝術,它是評價姑娘手藝的標志。所以說,盤繡稱得上是土族女人一生的必修課。據了解,土族姑娘一般七八歲時就要學刺繡,經過幾年的苦練,從簡單的針扎、荷包、衣領、圍兜、腰帶,直到復雜的人物、山水等都能刺繡。會做鞋襪會繡花的女孩子被夸為有出息的好姑娘,反之就會被人嫌棄,甚至被稱為笨女、女木匠等。

歷史上土族姑娘一般在十五至十八歲出嫁,在出嫁前的幾年內,需要準備好一系列的嫁妝繡品: 第一,為自己準備一整套做新娘時佩戴的裝飾品。包括:(1)繡花高領、盤繡翻領十數條。盛裝的禮服繡高領,又要繡翻領。甚至一件衣服繡兩三條領子。(2)花腰帶兩條。其中五口的(即一頭五個圖案組成的叫五口,兩頭便是十個圖案)一條,兩口的(既每頭兩個圖案組成,共四個圖案)一條?;ㄑ鼛в袉我焕C品組成的(既盤繡以繡花一種圖案組成),亦有各種繡品綜合組成的(即盤繡、繡花等多種圖案組成)。所以有人說,土族婦女的花腰帶,是土族民間盤繡藝術的集錦,把它勒在腰間,頓使全身生輝。(3)繡花鞋(淺腰鞋和長腰鞋)十至二十雙。這其中的兩三雙精品繡鞋是做新娘和趕廟會集市時穿的。(4)繡花錢搭一條。一般由三至五塊圖案組成,錢搭原來是裝銅錢的用具,現在衍化成為純粹的裝飾品,成為土族婦女系在腰間的美麗裝飾物。(5)針扎若干個。有八卦形、六角形、鐘形、葫蘆形、雞蛋形、豬頭、金魚、青蛙形等,這些針扎中有繡花、盤繡,把小形繡品有層次地串在一起,套在特制的銀環或銅環上,佩戴在腰間,走起路來叮當作響,以顯示土族新娘盛裝所擁有的特殊意蘊。第二,為新郎準備一整套裝飾品。其中有金絲盤繡高領和翻領禮服,有盤繡或繡花腰帶、繡花圍肚、繡花褲帶,盤繡“葉日紐”,繡花或盤繡衣兜、繡花襪子、盤繡云子鞋,尤其花煙袋最為講究,因為其中綜合了繡花、盤繡等各種藝術,也稱為土族盤繡藝術的集錦。第三,為婆家長者準備刺繡禮品。為婆家爺爺、公公以及其他父輩準備繡花枕頭;為婆家奶奶、婆婆、嬸嬸、姑母、小姑等女眷準備繡花、盤繡鞋,為小姑娘們準備針扎或盤繡的手巾。

在出嫁的前一天,遠親近友紛紛前來裝箱子,吃“麻譯”(為姑娘送禮物,吃喜宴),當人們齊全后,姑娘的媽媽把所有的嫁妝全部拿出來展示,土語叫“陪送派拉”。這時一德高望重的老人,手托酒杯,邊飲邊朗誦“落日吉”(贊詞),贊揚姑娘的手藝,親朋好友圍在嫁妝前細心參觀,相互議論進行評價,如像參觀一個藝術家的展覽一樣,既有贊美之辭,亦有批評之語。第二天,新娘嫁至婆家,娘家人又把全部嫁妝繡品展出,謂之“擺針線”,把準備好的禮物依次送給男方親朋好友,讓婆家親朋好友參觀、議論、評價。在某種意義上說,新娘的針線手藝如何,與她婚后的身價、地位直接有關。這種習俗不得不使每個少女盡心學習盤繡藝術,這對爭強好勝的姑娘來講,也是夸耀自己手藝、表現自己的好機會。

過去盤繡藝術盛行的另一原因是廟會、“花兒”會趕會的需要?;ブ拎l有很多傳統的廟會和節日,如二月二擂臺會、六月六丹麻“花兒會”、寺院觀經會。在這些會上,土族阿姑和已婚婦女穿上自己最喜愛的盛裝,佩帶上自己幾乎所有的精繡裝飾品去趕會。在趕會期間,婦女們專門觀賞盤繡,以便吸取他人的長處,提高自己的盤繡手藝。有的姑娘把自己親手繡制的藝術品,作為信物贈送給自己的戀人,如盤繡煙袋、盤繡褲腰帶、盤繡胸圖案、盤繡衣兜等。小巧而精致的盤繡煙袋往往易剪不易繡,要在方寸間描繪出花樣簡潔、個性鮮明的盤繡圖案,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求土族女子在刺繡時眼到、心到、手到,才能一氣呵成。正如土族“花兒”所唱:“三尺三寸的雁兒緞,三兩(么)五錢的扣線;你給我繡下的滿腰轉,人前頭夸你的手段?!薄盎▋骸敝薪o相愛的人送的愛情信物“滿腰轉”,是互助土族男子服飾中有名的盤繡腰帶。土族女子以擅長盤繡為榮,土族評價女性的標準就是:一看針線,二看茶飯。這首花兒中千針萬線繡制的藝術品“滿腰轉”中傾注了姑娘的情思,小伙子也把信物珍藏或隨身佩帶,“人前頭夸你的手段”,既表示了對戀人的思念,又說明他得到了一位符合土族人審美標準的理想愛人。

四、盤繡藝術的保護與發展前景

盤繡藝術,是土族刺繡藝術中的奇葩,在土族傳統文化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亟待保護、發掘、搶救和弘揚。盤繡品上的花草鳥禽圖案,是土族人對田園生活的描述,反映出他們祈愿風調雨順、生活美滿的愿望。2006年土族盤繡作品榮獲中國民族家用紡織品大賽“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經典工藝獎”和“弘揚中華民族文化獎”。目前,制作盤繡的土族婦女在全縣達2萬多人,僅互助東溝鄉就有3000余人,盤繡已經成為土族人民脫貧致富的主要產業。在逐漸興起的旅游產品中,各種盤繡制品已經遠銷歐美、東南亞等國。以盤繡為龍頭的旅游產品增加了土鄉人的收入,而且帶動了其他旅游產品的發展。

互助縣丹麻鎮松德村四社農民李發秀,幼年開始學習盤繡技藝,1995年8月參加了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非政府組織論壇中國傳統手工藝女能手盤繡技藝表演。2008年被確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土族盤繡”藝術傳承人?;ブh東溝鄉大莊村土族婦女麻寶青,自小從母親手中學習盤繡技藝,不久成為遠近聞名的盤繡能手。改革開放后,麻寶青大顯身手。以盤繡技藝作為致富的門路,將自己的產品銷售到西寧、蘭州、西安各地。

近年來,土族盤繡雖然逐漸走出農家院,走向手工藝品市場,但是力度顯然遠遠不夠,而這次盤繡被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無疑是其走出土鄉的重要機遇?!疤焐巷w的是白鴿子,背的是樺木的哨子,手里拿的是鞋墊子,繡的是致富的路子?!?/p>

盤繡作為土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隨土族人民發展的歷史走過了漫長的里程。它帶給土族人民的喜悅和歡樂,至今深深地扎根在土鄉這塊高原沃土,仍然散發著泥土的芳香,豐富和美化著土族人民的生活。隨著時代的發展,土族盤繡也逐步走出“家園”被更多的人所認識、欣賞和肯定,并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和重視。在市場經濟飛速發展的今天,土族盤繡藝術目前正以它形式上的質樸無華和內容上的古老含蓄以及色彩上的大膽運用和處理逐漸引起世人的重視,并于2006年被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土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土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是具有鮮明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產品,為我們開發利用民族文化創造了條件。但是,要把這些文化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的發展優勢,不斷將特色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必須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形成政府積極支持、多方參與的發展格局才行,使這朵民族民間奇葩以更新的姿態走向市場,走向世界。

參考文獻:

[1]呂霞.土族頭飾文化內涵[J].青海民族研究,2004(2).

[2]馬達學.青海民間美術大觀.昆侖文薈.

[3]柳春城,程起俊.吐谷渾人絢麗多彩的生活畫卷——德令哈郭里木鄉出土棺板畫研讀[J].中國土族,2004.

[4]王友江.青海土族民間刺繡[J].裝飾,2001,(3).

[5]甘泉.土族刺繡的審美價值及開發前景.攀登2006,(4).

[6]星全成.五彩斑斕話刺繡.中國土族.

[7]辛元戎. 貫穿歲月的彩線——漫話土族的刺繡文化,中國土族.

[8]曹婭麗主編,土族文化藝術[M].中國戲劇出版社.2004.

[9]馬光星.土族文學史[M].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

[10]冶存榮.青海民間藝術[J].昆侖文薈2002.2.

[11]王連民.七彩的心愿[J].群文天地,1998.夏.

[12]董思源, 盤繡——獨有的刺繡藝術[J].中國土族,2003.

[13]崔永紅,青海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單位:青海省藝術研究所)

猜你喜歡
土族繡花刺繡
關于土族聚居地區漢、土雙語教育實施概況
刺繡織成的日本傳統美食
吃土族
早春,就著一條繡花裙
刺繡風尚
【花樣盛年·欲望清單】華美刺繡
下“繡花”功夫 脫貧攻堅“各顯神通”
神秘的土族人
刺繡新生
小保姆斗海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