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國農村體育沿革綜述

2009-04-06 05:54吳生海羅湘林
群文天地 2009年3期
關鍵詞:農民體育農村

吳生海 羅湘林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有8億多,要建立和諧社會,必須要把農村放在重要位置。由于體育可以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健康素質,改善生活質量,繁榮先進文化,引導農民移風易俗,形成和諧的人際關系。因此農村和諧社會的創建離不開農村體育的發展。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農村體育(1949—1956)

(一)社會背景

新中國成立后,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功。但國家仍然面臨著社會的動蕩。國內大部分地區已經解放。但一些國民黨特務仍然潛伏在社會的各個角落,一些偏遠地區仍然土匪盤踞,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整個社會依然充滿不確定的因素。

(二)農村體育開展情況和形式

1、明確指導思想和基本任務。

1949年提出:“提倡國民體育?!薄盀閯趧由a與國防服務是體育的兩個最基本的任務?!?952毛澤東主席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1954年,黨中央指出:“人民體育運動是國家的一項新的事業,各級黨委必須予以充分的重視?!卑l展群眾體育在建國初期得到確立,并且明確提出“增強人民體質”為我國體育發展的目標。

2、建立中國農村體育的組織體系。

1952年6月,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在北京正式成立,11月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運動委員會,簡稱“國家體委”。規定農村體育工作主要是由青年團軍體部組織負責。1956年,首次全國農村體育工作會議召開,要求建立縣級體委,配備專職干部。

3、建立了群眾體育的有關制度。

《準備勞動與衛國體育制度》、《關于推行廣播體操活動的聯合通知》、《基層體育協會示范章程》的頒布,為我國農村體育提供了法律保護。

這一時期的農村體育制度和機構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關心下開始建立起來。由于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面臨著內憂外患,朱德副主席的題詞:“普及人民體育運動,為生產和國防服務”,彰顯了體育政治功能。在農村廣泛開展民兵體育訓練,軍事體育成了農村體育鍛煉的主要方式。

二、人民公社時期的農村體育(1957—1977)

農村以人民公社的形式發展公有制經濟在此背景下,農村體育隨著社會的發展出現了此起彼伏的發展。

(一)農村體育的“大躍進”

1、社會背景。

為了擺脫落后的局面,國家把工業、國防擺到首位。在家底薄、缺少外援的情況下,并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思想指導下,夸大主觀意志的作用,發動了“大躍進”運動。在大躍進中,高指標、浮夸風盛行,提出不切實際的目標,片面追求工農業生產和建設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和修改計劃指標。

2、農村體育開展情況和形式。

“高指標和浮夸風”也吹進了體育界,許多地方大搞“千人表演,萬人誓師”,出現了“白天千軍萬馬,晚上燈籠火把”等突擊鍛煉形式。這種形式能夠短期內改變農村體育面貌,但是影響了生產,而且增加了農民的負擔。農民并沒有產生這種內在需求和動力,反而使過去喜愛體育的人出現了“五怕”:怕開現場會、比賽、修體育場、勞衛制、跑馬拉松。同時競技體育的成功使人們發現其影響更大。所以國家明確表示把工作重點放到競技體育。農村體育迅速轉入低潮。絕大多數農村地區,基本不搞體育,有些縣甚至撤消了體委,完全停止了有組織的體育活動。

(二)轟轟烈烈的“革命”體育

1、社會背景。

文化大革命期間,人民公社體制,由于其權力高度集中,很難適應鄉村千變萬化的需求,難以實現對農村的有效治理。權力高度集中窒息了農村經濟活力,造成農業發展停滯,使農民生活普遍處于貧困狀態。為了克服這些弊端,于是不遺余力地向農民灌輸空洞的政治思想。

2、農村體育開展情況和形式。

在文化大革命中,把開展群眾性體育活動作為“為工農兵服務” 、“突出無產階級政治” 、“占領業余文化陣地”的具體體現。農村體育的政治作用被明顯提高,甚至成為了階級斗爭的工具?!坝么笳褶k社會主義體育”,通過發展群眾體育運動,全面占領農村思想陣地,并聲稱農村出現了“支持體育活動形成輿論,觀看體育活動形成風氣,參加體育活動形成習慣”。傳統和民俗體育均被列為“四舊”活動而遭限制,導致社會文化生活的枯燥。單調的文化生活空間,很難培植出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下鄉知識青年在文化生活相對貧乏的農村,為填補精神和文化生活的空缺,排遣煩憂,表現出對體育活動的偏愛,帶動了農村青年。農村體育活動出現了短暫的熱潮。

“文化大革命”瓦解了多年來營建起來的社會體育組織的結構?!拔母铩鼻?我國社會體育組織已成規模,且有一定的群眾基礎,“文革”時這些組織全部癱瘓,完全依靠政府發號施令,通過行政干預來開展群眾體育活動。這對我國農村體育的發展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

三、農村體制改革后農村體育恢復發展階段(1978—1991)

(一)政治經濟背景

1978年8月,黨中央正式宣布“文化大革命”結束。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等地的農民實行包產到戶創造了驚人的成績。不久,在中國所有的農村都開始推行家庭連產承包責任制。1983年黨中央正式決定終結人民公社體制。80年代初的農村體制改革,農村集體經濟又回歸到戶營經濟。中國的改革和放寬糧油市場管理,使得農村經濟逐漸好轉。

(二)農村體育開展情況和形式

農村體育也逐步回歸正軌?!掇r村人民公社工作條例(試行草案)》規定:“開展業余文藝體育活動,活躍社員的文化生活?!边@為農民開展文體活動提供了政策支持。我國迅速恢復并完善了各級各類社會體育組織,有效地推動了農村體育的發展。由于《少林寺》的熱播,形成了較為廣泛的影響,許多民族傳統體育活動成為深受農民喜愛的娛樂活動。農村涌現出一批批武術之鄉。廣東出現了許多“足球世家”和“幾代球迷”。1986年中國農民體育協會的成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的評選,對推動農村體育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在政策扶持下全國農村體育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媒體影響下使一些民族體育和傳統體育得到恢復,農民的體育生活出現了一線生機。

四、中國農村體育的體制改革(1992)

(一)政治經濟背景

90年代初,鄧小平的南巡講話,舉國上下,聞風而動。許多地方開始搞開發、上項目、大搞建筑和從1998年開始的、目前仍在進行中的中國式的城市化,使主要的富余勞力都外出做生意或打工,成了農村經濟收入的主體。

(二)農村體育改革

隨著改革開放社會大背景的持續發展,“中山會議”后我國體育的改革不再是對原有的體制和運行機制的修補,而是進行根本的變革。

國家體委發布的《關于深化體育改革的意見》提出體育改革發展的總目標:改變原有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單純依賴國家和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辦體育的高度集中的體育體制,建立與社會主義體制相適應、符合現代體育運動規律、國家調控、依托社會、有自我發展活力的體育體制和良性循環的運行機制,形成國家辦與社會辦相結合、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格局,力爭在本世紀末初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體育新體制。

五、小結

(一)發展農村體育要“以人為本”

過去的“為生產和國防服務”、“大躍進”體育、“革命”體育,把群眾體育的“政治功能”發揮到極致。體育活動被當作工具,只追求體育活動的形式,忽視了“以人的本”的和諧理念?,F階段我國體育歸入文化領域,改變了體育和衛生聯結的體制。同時農民對體育活動健身功能還不太認同,相反對一些文化娛樂活動非常地喜愛。因此現階段不能把開展農村體育只放在健身層面。

(二)完善組織機構,加快農村體育的發展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國居民剛進入溫飽型社會,用于體育消費的能力相當低。在這樣一個社會背景下發展社會體育,其困難是世界上其他國家罕見的,這就需要強有力的領導。土地革命的勝利一方面和廣大人民的呼聲分不開,另外一方面和我國國家權力全面深入農村分不開。目前我國農村體育的領導機構還不健全,一些欠發達地區甚至還沒有體育組織機構,因此應當完善組織結構,促進農村體育快速發展。

(三)利用體育三下鄉時機,提高農民體育意識

農民體育需求是農村體育發展的動力,農村體育要發展必須提高農民的體育意識。農民的體育意識和農民的文化素質是緊密相連的。但是我國農民是我國文化基礎最為薄弱的群體,文革時期農村知識青年下鄉帶來的體育文化素養和體育意識使農村出現短期的回升?,F階段農村體育的下鄉活動要廣泛開展提高農民的健身意識的活動,從根源上提高農民參與體育的內驅力。

(四)發展農村體育要因地制宜,靈活多樣

我國社會體育的發展是以社會環境為依托,并受社會環境制約。由于我國是發展中國家,各地區在經濟、文化等方面具有不平衡性,一些沿海地區正在接近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而許多欠發達地區還沒有完全解決溫飽問題,這就造成社會環境的千差萬別?,F階段應當因地制宜發展適合本地農村的特色體育,和具有廣泛群眾基礎的民族體育來豐富當地農民的文化生活,使農村體育和諧發展。

(五)利用媒體推廣體育科普知識

體育科普知識的推廣要充分利用媒體的作用,現代社會廣播電視在農村已經非常發達,電影《少林寺》的播出給人民帶來的思想沖擊和“汶川大地震”中表現出色的媒體力量或許可以為現階段提高農民體育意識帶來極高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編委會.中國體育年鑒1949—1962[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64.

[2]郝克強.體育為勞動生產服務[J].新體育,1950,(5):13.

[3]丁屹.中國體育百年日記[M].北京:中國物資出版社,2002

[4]推廣廣播體操,大家都來做廣播體操[N].人民日報,1951-11-25.

[5]通訊員.堅持正確路線,辦好農村體育[N].山西日報,1975-08-02(1).的局面。

[6]田雨普.中國群眾體育探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

[7]裴立新.我國農村體育發展問題的思考[N].中國體育報,2004-06-24(7).

(作者簡介:吳生海(1977—)男,漢族,湖北省荊門市鐘祥縣人,湖南師范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學。羅湘林(1967—)男,漢族,湖南長沙人,湖南師范大學碩士導師,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

猜你喜歡
農民體育農村
耕牛和農民
農民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我們的“體育夢”
《新農村》鄉村文藝家聯盟
新農村 新一輩
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成員已達1200萬(等10則)
做農民的貼心人
體育一家人
體育一家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