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型學習:理念、環境與資源

2009-05-04 09:14
現代教育技術 2009年4期
關鍵詞:學習資源

張 浩

【摘要】首先介紹了微型學習的理念,從媒介環境生態、社會文化情境和認知理論基礎等三個角度入手,分析其成因及發展背景;然后針對微型學習資源,從資源的存在與供給、標注與分類、提取與定制、聚合與混搭四個方面闡述微型學習資源的現狀及建設開發等問題。

【關鍵詞】微型學習;學習資源;民眾分類法;微型格式

【中圖分類號】G40-057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009—8097(2009)04—0050—03

一 微內容與微型學習

微型學習被看作是新的學習環境下實現非正式學習的一種實用模式。它的出現與學習媒介終端和內容的微型化有著密切的聯系。新的學習媒介環境下,Web2.0的各種應用激增出龐大的用戶自創或參與創設的“微內容”(Microcontent),即“小片段、松散連接、一直處于動態重組中” [1]的信息載體。它的大小在文本層面剛好可以容納一個主題,而在技術層面則受到軟件和設備的制約。美國學者達希認為微型內容應具有一定的自包容性、蘊含元數據標識、易于格式處理等若干特征。[2]基于這些特征的限定,微型內容可以是一個小文本、圖片圖像、一段音頻或視頻小片段、一個小Flash等。

奧地利學習研究專家林德納將微型學習(Microlearning)表述為一種存在于新媒介生態系統中,基于微型內容和微型媒體的新型學習。對其更全面的認識是理解其英文原詞中“Micro”所具有的微、小、輕、快等多個含義,Micro既表示學習內容組塊的知識含量,也蘊含對這種學習的品性格調特征的描述;因此微型學習也被描述為通過輕便的學習媒體設備輕易地獲取、存儲、生產和流通微小的學習組塊,并在輕松的心態中獲得一種輕快的乃至附有一定娛樂性的學習體驗。[3]

二 微型學習的媒介環境生態

學習的技術媒介環境變化是微型學習得以實現并發展的物質基礎。首先是媒介終端設備的微型化,從臺式PC機到膝上機,再到手機、掌上電腦,以及各種具有網絡通訊功能的相關設備,如MP4、iPod、電子辭典等,終端設備呈現微型化、便攜式、與娛樂化工具相結合的傾向。其次,微內容大量出現。微內容最初是指一種用以描述宏大內容的短小扼要的摘要形式的東西,比如Email的主題句、網頁的標題介紹、元數據描述詞等這一類的文本。[4]在Web2.0應用情境中,微內容的內涵和外延有了新的變化。微內容除了可以是來自對宏內容(Macrocontent)的分解或抽取[5],更多的是由用戶自己創建生成。第三,媒介形態的草根化。微內容的出現不只是一種信息結構的重組,它應當被看作一種媒介現象。媒介形態決定或者制約了內容。新的網絡媒介環境整合了早期出現的電子郵件、搜索引擎、新聞門戶、FTP、BBS等應用服務,而基于Web2.0技術的各種新型應用形態,如博客、Wiki、SNS、RSS等,都更加支持草根創造,而新的媒介底層技術標準也對微內容的產生與傳播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

三 微型學習的社會文化情境

大眾文化對微型學習形成與發展的作用尤其體現在“消費文化”、“快餐文化”和“娛樂文化”對學習的影響上。新消費經濟時代,微型媒體和微型內容可能延展出的長尾效應刺激了微型學習內容的生產和微型學習服務的供應。學習成為一種文化消費和生產合一的活動?,F代生活的快節奏和高壓力使學習這種消費活動和其他的文化消費活動一樣無可避免地呈現快餐化的趨向,微型學習以其便捷、快速、微量的特征適應了這種快餐風格,并在迎合現代人的學習口味的同時,建構新的學習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中自然也包含著對快樂學習的追求,學習文化活動無法漠視群體娛樂精神的存在,微型學習的娛樂品格正體現出一種“對學習者生命體驗與志趣的尊重”。[6]

四 微型學習的認知理論基礎

對人類認知方式的理解,一種適應新媒介特性的聯通主義(Connectivsim)觀點正悄然興起,其代表人物西門思認為“學習就是形成網絡,增加新的節點創造新的神經路徑?!?[7]西門思從聯通主義的認知視角出發,在其最新的著作《識知知識》(Knowing Knowledge)一書中更進一步提出萌發式學習(Emergent Learning)的理念。萌發學習觀對“理解”的獨到見解在于將其至于網絡情境中加以描述,“信息是節點,知識是聯結,理解是若干網絡節點間聯通時浮現的‘財寶?!?[8]知道只是獲得一個節點,理解卻是萌發于一個特定情境中,由網絡若干聯結形成的特定結構和模式之上。在大腦中的學習網絡實際蘊含著去聯結外界并形成理解的模式,但不是所有的網絡中的節點都必然保持著相關性,作為一個智能網絡,大腦會不斷的重組和調整以便應對新的環境和信息。而一旦以某種方式或屬性將若干節點聯通起來,理解便萌發浮現出來,微型學習所強調的片段知識的累積和松散聯系便是促發這種理解萌發的基礎。

五 微型學習的資源表征形態

在分析微型學習的媒介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和認知理論基礎的同時,從現實操作的層面去把握微型學習,需要對微型學習的資源加以密切關注,以下將從微型學習資源的存在與供給、標注與分類、提取與定制、聚合與混搭四個方面闡述微型學習資源的現狀及建設開發等問題。

1 資源的存在與供給

源于開源、共享、知識平等精神的OER運動,使教育資源有可能成為可自由獲取并重復使用的公共用品。自麻省理工學院推出開放課程計劃率先實現課程資源共享后,世界知名高校如美國耶魯大學、英國開放大學、日本東京大學等也都相繼開放了全部或部分課程資源,許多國家政府及社會組織也積極參與其中,教育和學習資源的開放獲取成為一種潮流和共識。在CC聯盟(Creative Commons)的推動下,越來越多的資源擁有者開始通過CC公約將資源公開共享,從完全版權保護(Copyright)到有限賦權申明(Copyleft),以利他人在尊重原作者和非商業性使用等條件下使用、分解、重組或再創造,這為微型學習資源的獲得提供了極大的便利。

在此基礎上,民眾的資源創造熱情也得以激發。微型學習資源最廣泛的來源是Web2.0應用中大量的用戶自創內容,最具說服力的實例是維基百科全書(Wikipedia)的誕生和成長。大量的博客和播客內容、以Youtube為代表的視音頻學習資源、以Slideshare為代表的電子幻燈資源、Flickr等眾多的圖片資源,這些都成為滋養微型學習成長的豐沃土壤。

2 資源標注與分類

傳統的學習資源管理采用層級式分類法,一般對學習對象采用元數據標注。元數據又被稱為“關于數據的數據(Data about Data)”,而在實踐中元數據標注往往過于關注前一個Data,而忽視了用戶真正需要的后一個Data,面向大眾的元數據變成了僅僅面向機器程序的元數據。隨著大量民眾自創內容的產生,一種新型的分類和標記系統也隨之而生,即基于標簽(Tag)技術的民眾分類法(Folksonomy)。Folksonomy一詞由Folk(民眾)和Taxonomy(分類學)聯綴得來,即由大眾形成的分類機制。該機制的運行首先是由資源使用者根據各自對某資源的認識理解,給該資源貼上一個或多個自定義個性化的屬性標簽(Tags),當有足夠多的用戶對同一資源貼上足夠多的意義相近的標簽后,這個資源的屬性歸類便被大眾認可而確定下來了。與傳統的分類法相比較,這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實用主義的資源標注和分類途徑。這種合作創建和管理標簽、評注內容并將內容歸類的方法,其特征是由資源使用者自由選擇標注內容的關鍵詞,由后臺系統自動生成并展示“標簽云團(Tag cloud)”以供用戶快速直觀的關注、發現和檢索信息,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微型學習資源便是這樣被標注和分類,從而學習者得以高效便捷的使用。

3 資源提取與定制

從資源存儲、傳輸和流通的角度看,微內容需要有一個承載的容器,這個容器大都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比如某種圖片格式,但對于一個網頁中的部分內容、Email中的一段話、Blog上的一段評論等等。這些被包含在宏內容中的微內容如需提取就必須有一個編碼格式或標注語言,這就是正在開發中的微格式(Microformat)。目前已誕生了一系列描述特定微內容的標注格式,如描述社會性網絡的vfn格式,描述日歷和記事的hCalendar格式,描述人物與組織的hcard格式等等。[9]微格式的推廣應用將有力的支持微型內容的生成、提取、檢索和獲得。

將微內容從宏內容中提取出來以后,還需通過一定的應用服務形式發送給預先定制的特定用戶,這種應用被稱為Widget,譯為小部件或“應用小品”。一些著名網絡公司如蘋果、雅虎、谷歌和微軟都已開發了若干桌面Widget,通過這些應用小品,用戶可把各類網上信息,如天氣、鬧鐘、新聞頭條、日程表、圖片播放、郵件、游戲等直接放在桌面;移動產業巨擘諾基亞開發的移動Widgets也已出現在其用戶的手機屏幕上。各類與教育相關的應用小品也層出不窮,如語言學習的拼詞、單詞匹配、歷史上的今天、微型地圖冊、科技常識問答等。

4 資源聚合與混搭

RSS是一種已被廣泛采用和熟知的聚合技術。RSS獲取學習資源的方式與加入郵件列表獲取信息有一定的相似之處,通過客戶端“RSS閱讀器”瀏覽聚合起來的學習內容,可以不必登錄多個提供信息的網站。這樣,多源且不斷變化更新中的學習資源便會不斷的自動匯集到學習者的終端。

如果說RSS對學習資源的匯聚體現的只是一種選擇和數量的積累,那么另一種新的資源組合模式—Mashup則將多個資源整合形成了新的應用。Mashup最早是一個流行音樂詞匯,指從多首通常屬于不同流派風格的歌曲中混合音軌而成一首新歌。在網絡環境下,Mashup的內涵在于整合不同外部數據源的內容和服務, 把松散的資源、要素、服務和功能集成形成新的應用以滿足特定需求。Mash-up的產品形式有很多種,既可以是一家服務商把自己的多個產品或多個功能模塊,通過各自的API接口,在其自己的平臺實現統一的服務整合;也可以是服務商搭建一個通用的平臺,將其他服務商的服務轉化成統一的服務接口,供用戶在平臺上自由組合調用。

最早也是應用最多的Mashup是基于地圖的混搭,如可全球天氣地圖Weather Bonk,地圖使用的是Google Maps API, 坐標計算利用Yahoo Geocoding API, 天氣預報使用NOAA Weather Service API, 道路交通狀況使用Yahoo Traffic API。Mashup教育應用案例“世界七大奇跡”[10]分別調用了來自Googlemap、Wikipedia和Flickr的數據,學習者在Google地圖中定位某一個古文明奇跡時便會呈現Flickr網友們上傳的與此古跡相關的圖片,同時伴有維基百科中對該古跡的相關解釋。

六 結語

微型學習作為一種新的學習形態,它的未來發展走向還有諸多理論與實踐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摸索,特別是對微型學習的設計,如何有效利用、開發、集成微型學習資源,以及對微型學習有效發生和學習效果的考察等,這些都將是今后進一步研究探索的重點所在。

參考文獻

[1] What is Micro learning [EB/OL].

[2] Anil Dash. Introducing the Microcontent Client [EB/OL].

[3] 祝智庭,張浩,顧小清. 微型學習:非正式學習的實用模式[J].中國電化教育,2008,(2):10-13.

[4][5]Arnaud Leene. The MicroWeb-using microcont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EB/OL].

[6] 祝智庭,鄧鵬,孫蒞文.娛教技術:教育技術的新領地[J].中國電化教育, 2005,(5):11-14.

[7][8] George Siemens. Knowing Knowledge [EB/OL].

[9] Overview of microformats[EB/OL].

[10] Seven wonders of the world map [EB/OL].

猜你喜歡
學習資源
基于移動微型學習的高職《電子商務實務》課程學習資源的開發研究
基于微信公眾號的O2O學習資源設計與應用研究
基于新技術環境下的自主學習
我國教育技術領域眼動研究的現狀與趨勢分析
中等職業教育中教育技術的應用研究
高校學習資源循環與共享模式研究
基于大學生成才的移動學習軟件應用調查研究
繪聲繪色,繪 出精彩英語
基于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習資源理論研究
以移動學習推動教學方式變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