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危機下的社會保障再分配職能分析

2009-05-18 02:41
西安社會科學 2009年4期
關鍵詞:社會保障制度擴大內需金融危機

薛 睿

摘要:全球金融危機使我國的經濟受到較大沖擊,本文從收入分配的角度,分析了社會保障制度與擴大內需的關系,提出我國應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發揮社會保障再分配職能,促進內需的擴大,積極應對全球金融危機的挑戰,最終使我國轉危為機,保持經濟穩步發展。

關鍵詞:金融危機;社會保障制度;收入再分配;擴大內需

文章編號:978-7-80712-402-3(2009)04-042-03

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對全球實體經濟的影響正逐漸加深,對我國也產生了諸多不利影響。如何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背景下,刺激國內需求,至關重要。而社會保障作為調解收入再分配的有力工具,在當前應進一步完善,以促進國內消費需求的擴大,進而全面提升內需的增長。

一、金融危機與社會保障

1、馬克思的危機與收入分配理論。

馬克思在《資本論》的《第七篇:各種收入及其源泉》中論述了他的分配理論:“商品中代表工人在一天或一年內所追加的總勞動的總價值部分,即年產品中由這個勞動所創造的總價值,分為工資價值、利潤和地租?!薄胺峙潢P系本質上和這些生產關系是同一的,是生產關系的反面,所以兩者共有同樣的歷史的暫時的性質?!薄胺峙潢P系,從而與之相適應的生產關系的一定的歷史形式。同生產力,即生產能力及其要素的發展這兩個方面之間的矛盾和對立一旦有了廣度和深度,就表明這樣的危機時刻已經到來。這時,在生產的物質發展和它的社會形式之間就發生沖突?!瘪R克思認為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產生危機的根本原因,而生產關系必須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應隨生產力的發展而不斷調整。分配關系。作為生產關系的一部分,也需要不斷調整。

2、凱恩斯的危機與收入分配理論。

凱恩斯認為,消費品和資本品的需求不足是經濟危機和失業的根源,因此,國家必須運用財政政策,通過政府有目的、有意識的財政支出和稅收收入來影響消費需求。凱恩斯認為;“對于消費傾向。國家將要部分通過賦稅制度、部分通過利息率的漲落和部分通過其他手段來施加引導的作用?!彼J為稅收是刺激需求的手段,通過個人間的轉移支付,對失業者、貧困者進行救濟,從而刺激消費需求。他認為,如果能使經濟均衡發展、增加就業和國民收入,國家可以用發行公債,實行赤字財政的辦法刺激需求,增加政府投資,以彌補私人投資的不足。凱恩斯的追隨者新劍橋學派認為,經濟蕭條、大規模失業源于有效需求不足,而有效需求不足源于過低的消贊,而過低消費則由于收入分配不均。低收人者的邊際消費傾向高于高收入者,應通過向高收入者增加稅收,然后轉移支付給低收入者。主張國家采取諸如累進稅、遺產稅、對低收入家庭適當補助等政策措施,調節收入分配差距。以減少儲蓄、增加消費,從而實現宏觀經濟中的短期均衡。以薩繆爾森為代表的新古典綜合派主張政府在采取強制稅收政策的同時,還應對沒有收入或收入較低的弱勢群體建立一套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二、社會保障與金融危機的應對

1、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收入再分配問趔。

首先,農村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收入再分配問題。受到歷史和現實因素的制約,我國的社會保障制度仍然是城鄉二元格局。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存在著重視城市、忽視農村的傾向。這種傾向表現為部分重要的社會保障制度在農村地區的缺失。目前大多數農村居民仍然未擺脫對土地和子女的養老依賴。在遭遇相同風險的情況下,他們抵御社會風險的能力遠不及城鎮居民。農村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使土地的保障功能不斷弱化,大量農村年輕剩余勞動力持續進入城市,農村人口撫養比迅速提高,家庭保障能力也在持續弱化。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正在試點的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框架下,農民從收入再分配中得到的比例和份額太少。農民增收直接影響到農村地區內需的擴大。

其次,城鎮社會保障籌資模式帶來的收入再分配問題。城鎮社會保障制度當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征收社會保障費的效率缺失。社會保障以費征收,存在統籌層次低、覆蓋面小、征管成本高、效率低、社會保障基金缺口巨大、個人賬戶空賬運行、巨額隱形債務等公平與效率的雙缺失問題。這種籌資模式難以解決由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轉化過程中產生的巨額養老金支付問題。不能解決由于稅務部門處于代征地位,無法實施稅收強制措施而帶來的低效征管問題。而籌資模式的低效最終影響社會保障再分配職能的發揮。

最后。社會保障與收入分配的關系。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不足已經影響到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我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突出問題就是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公平不足。收入分配差距擴大,城鄉發展、區域發展、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這已經成為經濟社會不和諧、不安定的潛在威脅。逐步扭轉收入分配差距擴大趨勢,這是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茖W發展觀的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其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健全就業、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制度,實現社會公平方面的作用,建立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當前應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健全社會保障制度,統籌城鄉發展,統籌經濟社會發展。

2、社會保障的公平與效率。

社會保障是轉移支付的重要環節,是政府再分配的重要工具。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以適度再分配促進社會相對公平。以部分效率為代價的相對公平促進更大的效率,使公平和效率這對矛盾辯證統一,互相作用,共同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使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收入邊際效用遞減規律決定: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轉向低收入者,會增加效用總量,增大社會福利。但是受拉弗曲線的影響,當邊際稅率過高,即過度的再分配,就會傷害人們的工作積極性。適度的再分配,合理、科學的社會保障制度是對公平與效率的雙促進。公平與效率是辯證統一的,良好的社會保障制度會使其相互促進,互相轉換,進而促進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我國會面臨失業增加,一部分人生活困難,一部分人生活質量下降的問題。新古典綜合派認為在經濟蕭條時期,企業、個人的收入會減少,社會保障稅收入、政府收入也會減少。與此同時,失業率相對較高,社會保障支出就會增加,將會刺激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的增加。使經濟走出低谷。所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保障人們的基本生活。還可以兼顧公平,提高效率。

3、社會保障與拉動內需的關系。

社會保障的收入再分配功能提高了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一般而言,高收入人群的邊際儲蓄傾向高,低收入人群則正好相反,邊際消費傾向高、邊際儲蓄傾向低。通過社會保障制度的轉移支付和收入再分配,可增加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從而提高全社會的邊際消費傾向。目前我國社會保障不健全制約著我國的消費需求。社會保障、居民消費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的關系。社會保障制度有利于穩定人們的支出預期、增強消費信心、促進消費。通過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可以擴大公共財政支出,提供更多的社會

公共產品,減輕老百姓的生活壓力和不確定性,降低他們對未來生活的風險預期,才有可能將部分儲蓄和潛在需求轉換為現實消費,才能擴大內需,最終拉動經濟增長。

三、完善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擴大內需

1、建設城鄉一體化的社會保障制度與擴大內需。

十七大報告指出:“加快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社會保障是社會安定的重要保證。以基本養老、基本醫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重點,以慈善事業、商業保險為補充,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剿鹘⑥r村養老保險制度。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設。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提高統籌層次。制定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險關系轉續辦法?!秉h的十七大適應我國城鎮化加快的歷史趨勢,要求全面實施統籌城鄉發展的方針,基本建成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

首先,加快建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體系。隨著老齡化的加劇。家庭結構日益小型化。依靠代際供養已經難以解決養老問題,個人賬戶積累籌資模式是應對中國農村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對策。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堅持以個人賬戶為主,有利于提高農民的參保積極性。過去我國實行的是個人繳費、集體補助為輔,國家給與政策扶持的籌資辦法。農業稅取消后,大部分地方集體經濟成為空殼,集體補助難以落實。因此,財政投入非常重要。應當根據財政承受能力、農民繳費能力、當地消費水平等,合理測算待遇水平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繳費標準,適時調整養老金領取標準。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建立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體系的完善,可以為農民養老、就醫提供相應的制度保證,縮小城鄉收入分配差距,降低農村居民對未來生活風險的預期,從而促進農村地區消費的擴大。

其次,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體系。加快農村地區醫療服務體系建設,首先應當完善現有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提高制度的保障水平和運行效率。就長期而言,城鄉統籌的醫療保障制度應當至少包括以下幾點內容:一是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不斷完善,不僅應當包括提高保障水平、提升管理運行效率,還應當消除參保的戶籍限制,即無論是農村居民還是城鎮居民,都能以年度為單位,以居住地為基礎,選擇參加合作醫療或醫療保險。二是大病統籌方面,應當逐步實現城鎮醫療保險與新型合作醫療的統一。三是加快農村地區醫療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大農村地區公共衛生設施的建設。

2、城鎮開征社會保障稅與擴大內需。

結合當前我國國情,社會保障稅的開征具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可以保障社會公平、提高經濟效率。我國應當借鑒國外經驗,確立社會保障稅在社會保障籌資中的主體地位,并率先建立城鎮社會保障稅籌資模式,解決社會保障以費征收的效率缺失問題。社會保障是社會收入再分配的重要職能之一,是社會公平思想的重要體現??v觀當今世界各國,均以社會保障稅為基礎,采用不同的具體籌資模式,主要有德國、英國、美國、智利四種模式。社會保障稅不僅是社會保障資金的穩定來源,其本身也是收入再分配的有力手段。社會保障費改稅是我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關鍵環節,關系到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同時,使直接稅成為稅收主體部分,也就是使所得稅和社會保障稅占稅收主體地位,這是我國稅制結構改革的方向。社會保障稅的開征為社會保障制度更好地發揮收入再分配職能、促進消費、擴大內需提供了稅制保證。

猜你喜歡
社會保障制度擴大內需金融危機
我國擴大內需的必要性和政策分析
公允價值會計的歷史沿革及其推動因素
淺析金融危機化解救助的效果
淺析金融危機化解救助的效果
“捆綁制”的文化研判:基于文化適應論觀點的分析
共享經濟的冷思考
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公平性分析
論我國擴大內需對經濟發展的作用
體育消費在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分析
曾蔭權談金融危機中的亞洲經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