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對全球化的貢獻

2009-05-18 02:41葉美玉
西安社會科學 2009年4期
關鍵詞:綜述全球化

葉美玉

摘要:在中國進行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進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全球化”不可忽視。從毛澤東思想到鄧小平理論,到“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到科學發展觀等,都蘊含了豐富的“全球化”思想。它們都對全球化的挑戰作出了應有的闡釋和應對,而且,伴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發展,對“全球化”的理解和應對也更加全面、深刻,在理論研究和實踐應對中真正做到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關鍵詞:馬克思主中國化;全球化;綜述

文章編號:978-7-80712-402-3(2009)04-008-03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和發展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的過程以及成果。當然,中國的各方面的實際情況都是包括國內實際,同時也包括國際,亦即全球化的實際背景。這就要求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對全球化的研究和重視總是不能缺席,全球化的宏圖是不斷豐富和發展的。

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視角考察其對全球化的研究貢獻。目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簡單說來,毛澤東思想是對全球化進行被動回應;鄧小平理論對全球化進行了主動回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全球化進行深入回應;科學發展觀對全球化進行理性反思。

一、毛澤東為代表的全球化思想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全球化是艱難融入的。一方面,在革命問題上,從全球化角度上,毛澤東從根本上確立了革命的努力方向:只有民族獨立和國家主權的國家才能真正參與全球化。否則,只能是純粹的殖民化全球化。第一次大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就提出了“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這一正確的命題。并為徹底反帝反封建的人士所贊同,但當時人們對此還只是一個模糊的認識??谷諔馉帟r期,毛澤東開始重視了解世界形勢和讓世界人民了解中國共產黨,并從全球的角度看問題,把中國的抗日戰爭跟世界形勢緊密結合起來?!墩摲磳θ毡镜蹏髁x的策略》一文中毛澤東寫到:“自從帝國主義這個怪物問世之后,世界的事情就聯成一氣了,要想害歸千也不可能了。我們中華民族有同自己的敵人血戰到底的氣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礎上光復舊物的決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但是這不是說我們可以不需要國際援助;不,國際援助對于現代一切國家一切民族的革命斗爭都是必要的?!痹凇缎旅裰髦髁x論》中,毛澤東又進一步提出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認為中國革命與世界革命是一個有機整體,相互密切聯系。

另一方面,在建設問題上,毛澤東對待全球化問題有一定的成就,也有較多的局限。他認為落后國家在全球化過程中也有新的發展的可能性,但必須首先根本立足于自力更生。20世紀50年代,新中國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國開始轉入全面的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毛澤東在此期間就提出了富有遠見的新中國發展理論。如,在《論十大關系》中,毛澤東就提出了中國發展過程中需要面對和解決的最為主要的矛盾,還提出了各種空間的發展問題,如城市和農村,沿海和內地,中央和地方,中國和世界發展之間的關系等問題,其中就蘊含和體現了全球化的思想意識和觀念。毛澤東強調關注自力更生、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平等和公正的社會關系的建立,著力解決全球化帶來的一些負面影響,如對全球市場的過多依賴、階層不平等、性別不平等以及城鄉不平等和地區不平等加劇和生態危機等問題,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全球化的挑戰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20世紀60年代開始,世界各國的殖民地獨立運動對資本主義主導的經濟、政治、文化全球化產生了接連的沖擊。再加上中蘇矛盾的尖銳化、公開化,毛澤東開始認識到美蘇兩極的本質,指出爭取獨立的落后民族國家是中國參與全球化過程中可以并且需要依靠的重要力量,提出了包括中國在內的“第三世界”理論。由此可見,中國此時期的全球化思想,雖說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了中國國情,受到了一定的重視和發展。然而,更加強調的消極全球化的“封閉”觀念,如“寧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以階級斗爭為綱、文化大革命等理念和實踐卻弱化了中國面向全球化的進程以及能力和國際影響力。

二、鄧小平為代表的全球化思想

大部分學者都主張鄧小平的全球化思想可以主要概括為四個方面,一是深刻論述了全球化是當今世界發展的客觀趨勢;二是精辟地概括當代全球性的兩大戰略問題——和平與發展是全球化時代的世界主題;三是鮮明地提出中國必須實行全方位的對外開放,積極參與全球競爭,這是應對全球化挑戰的基本戰略;四是強調著眼大局,高瞻遠矚,倡議建立公正合理的新的全球政治、經濟新秩序,這是推進全球化進程的基本準則。

也有學者認為,鄧小平理論中蘊含著豐富的全球化觀念。一是歸納出和平與發展這兩個根本的時代主題、這兩個全球化的基本和首要的問題,始終從全人類最普遍的、基本的利益出發,特別是從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來思考與解決全球化問題,具有高度自覺的主體意識與鮮明的時代特點。二是對世界格局的走向作出了極富預見性的正確的判斷,真正體現了“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能動開放的世界眼光。全球化觀念具有突出的前瞻性、科學性的特點。三是從世界發展的一體化與多極化、共識性與分裂性、民族性與全球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相統一的高度來辯證地把握全球化發展的一般規律與趨勢,從而來解決全球化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的基本問題,具有鮮明的辯證法特點。四是從全球化發展所具有的風險挑戰與機遇二重效應并存的角度來思考中國未來的發展環境、發展方式等基本問題,思考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道路的偉大意義。五是始終從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最終必然代替資本主義這個人類歷史發展趨勢來理解和展望全球化發展的最終歸宿問題,體現出馬克思主義全球化觀念所固有的鮮明的階級立場與堅定的政治信念。鄧小平的全球化戰略思想是指導中國社會主義建設應對全球化挑戰的重要思想旗幟。他雖然沒有直接論述“全球化”,但在他的許多講話和著作中,都蘊含了豐富的全球化思想。鄧小平領導開拓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是主動融入全球化的進程中去尋求我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和富強,是對全球化的主動回應的充分表現。

鄧小平曾明確指出;“關起門來,固步自封,夜郎自大,是發達不起來的?!薄爸袊欢ㄒ獔猿指母镩_放,這是解決中國問題的希望?!笨偟恼f來.鄧小平關于“改革開放”、“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利用外資”、“利用外國智力”、“國際合作”等一系列論述,都蘊含著深刻的全球化思想,它們都明確指明了中國的方向:中國必須實行開放政策,積極參與全球化的進程。

鄧小平的全球化思想意義重大,它對于指導我們自覺運用全球化意識觀察全球化現實,促使當代中國全面融入全球化浪潮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其

中指出了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通過社會主義和市場經濟的兼容來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有助于我們在推進中國現代化的進程中,協調好全球性與民族性的關系??偟膩碚f,它是對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理論的豐富與發展。鄧小平的全球化思想,對于我們今天進一步把握全球化的進程和實質,以及理清應對經濟全球化問題的戰略思路。都有著極為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雖然鄧小平沒有關于全球化的直接論述,但在其講話和著作中,有著豐富的全球化思想。它指引著我國的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在正確的道路上不斷取得新的勝利。當中國決定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時,便已向世人展示,它正在采取重大的步驟,把中國的經濟納入全球經濟網絡。中國有效地利用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促進了本國的發展,中國的經驗對其他發展中國家有很好的借鑒作用。

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與全球化思想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深入回應全球化的過程中產生的。全球化趨勢在全方位地改變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的現狀和發展規則,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在這個背景下應運而生,其中也充分體現了現代全球化的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從全球化視角來分析,呼應全球化內涵包括經濟、政治、文化的全球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全球化思想也可以主要從三個方面來論述:

第一,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經濟全球化的根本體現和根本要求。因為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中,經濟實力在國際關系中的影響作用日益巨大,政府積極參與經濟競爭。我們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領導廣大人民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實現增強我國經濟實力,這將為我國在世界市場爭取主動創造條件,是我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必然實踐要求和充分體現。

第二,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是文化全球化的挑戰和要求。經濟全球化:過程必然導致全球各國各民族的思想文化的相互碰撞和沖突、滲透和融合。一個國家的文化既要以開放的姿態吸納百川,同時又要堅持自身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具有自己的民族凝聚力和吸引力。因而,代表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先進文化,正視和迎接世界各種文化的挑戰,面對西方資本主義主導的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蝕。保持和發揚我國民族文化的先進性,使其成為世界先進文化,是我國參與文化全球化的要求和體現。

第三,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政治全球化的深層意蘊要求。當代國際政治向全球化方向發展,民主和法制成為世界發展的總趨勢。且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主導力量下,我國作為社會主義國家,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具有很多的壓力和挑戰。怎樣在全球化政治中,反對和戰勝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維護我國的主權和利益,這就需要我們的黨不斷健全和完善民主和法律機制,站在人民的立場想問題,為人民利益服務,從而才能廣泛贏得人民大眾的根本支持,從而才能更加團結和強有力的在全球政治競爭中顯示巨大的力量。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建設,推進我國社會主義自我完善和發展的強大理論武器,作為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而寫在黨章中,它是在深刻分析當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變化之后,才作出的對黨的歷史方位的科學判斷。它深刻地反映了全球化帶來的很多新問題。也因此代表了新的認識問題的角度,指導黨帶領人民科學正確走向造福于人民的全球化。

四、科學發展觀與全球化思想

學術界基本上認為科學發展觀既是全球化潮流趨勢催生的自覺回應,同時也是對全球化進行的理性反思。強調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反映了人類向理想社會發展的最高價值追求,蘊含著豐富的全球性的價值取向。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滿足人們的多方面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從其反映的全球化觀點來看,強調尊重人,人民群眾才是世界歷史發展的主體,人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是世界社會發展的動力,全球社會的發展必須依靠全球各國民族人民,全球的發展必須以人的利益為根本才能得以實現。

第二,科學發展觀追求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推進經濟、政治、文化建設,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它反映了在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下,不只單個國家,全球都要團結一致,致力于經濟發展過程中失業、貧困、醫療、住房等社會問題的正確處理,注重人與人、人與社會關系的協調和發展,保證具體某個國家的安定和諧,從而促進全球社會的和諧和全面進步。

第三,科學發展觀立足人與自然和諧,追求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茖W發展觀認為,應以持續和長遠的獲利作為發展的重要衡量標準??茖W發展觀追求的可持續發展是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和體現。全球人類的生存和生活.既要滿足自身的需要.也要維護自然界的平衡;除了注重當前的利益,也要考慮人類未來的利益,科學發展觀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的價值取向,反映了人類社會關懷地球、善待自然以及對全球人類發展的理性思考,它實現了自然界與全球人類的相互有機系統。

總而言之,以馬克思主義的發展理論和社會建設理論為指導,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等理論具有放眼世界的全球視野。它們從世界發展的大局中去判斷中國的發展形勢,確立當今中國的發展戰略和中國參與和諧世界建設的積極姿態,在全球視野下汲取世界各國發展的經驗教訓,進一步闡明了當今全球化趨勢的不可阻擋,對整個人類社會發展經驗教訓進行了深刻總結和高度概括。

綜上所述,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解讀全球化歷史,不僅可以從一種新的縱向的宏觀視角,豐富和發展“全球化”命題及其相關研究。更重要的是在我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進程中,不只在理論上豐富了全球化的理論研討,更在實踐層面對我國參與全球化過程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具有重要的作用意義。

猜你喜歡
綜述全球化
SAPHO綜合征1例報道并文獻綜述
基于遷移學習模型的小樣本學習綜述
知識追蹤綜述
共指消解技術綜述
面向自動問答的機器閱讀理解綜述
施工機群配置優化研究綜述
施工機群配置優化研究綜述
馬云 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 協助中小企業全球化
從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選擇的全球化
“一帶一路”是實體經濟的全球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