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部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機理研究

2009-05-18 02:41王雪娟
西安社會科學 2009年4期
關鍵詞:形成機理西部產業集群

王雪娟

摘要:本文先介紹西部產業集群概況和基本類型,分析西部產業集群形成的條件,及其在西部產業集群的形成中起關鍵作用的重要機理,在此基礎上得出西部地區產業集群的發展機理。

關鍵詞:西部;產業集群;形成機理;發展機理

文章編號:978-7-80712-402-3(2009)04-088-02

一、西部地區產業集群的概況

我國西部地區主要包括廣西、云南、重慶、四川、貴州、陜西、甘肅、西藏、寧夏、內蒙古、青海、新疆12個省市自治區,總面積達686.7萬平方公里,占全國總面積的71.5%,人口3.71億,占全國人口的28.7%。

我國東部地區,特別是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經濟,因為產業集群的發展而不斷壯大和迅速騰飛的時候,西部一些自然條件、人文環境以及經濟基礎較好的地區也出現了一些初具產業集群特征的雛形。它們包括:云南的昆明及周邊地區所形成的與花卉高度相關的中小企業集聚,云南、貴州、四川等省區旅游線路上出現的旅游產品企業集聚;云南的煙草產業集群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產業集群區;四川德陽的裝備機械產業區、六盤水一攀枝花的煤炭一冶金工業基地;新疆的克拉瑪依-烏魯木齊的石油化工基地;陜西的高新技術產業集群、蘋果產業集群;成都一重慶一貴州的制藥業走廊基本已經呈現雛形,出現了中小企業自然集聚而形成的制藥企業生產體系和原材料供應體系;重慶的汽車、摩托車產業集群已具有一定的規模和實力;四川瀘州、貴州懷仁等地所形成的小酒廠集聚,在釀酒技術、原材料基礎建設與供應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開發實力;內蒙古的牛奶產業集群。這些區域產業集群雛形為西部地區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二、西部產業集群發展機理分析

在分析產業集群的發展機理之前,我們首先分析西部產業集群的形成機理。

(一)西部產業集群的形成機理分析

要研究產業集群的形成機理,主要解決兩個問題:首先分析產業集群的產生需要哪些條件,其次分析在產業集群的形成過程中哪些重要機理在起關鍵作用。

1、產業集群形成條件分析。

(1)自然條件。產業集群的形成往往與獨特的自然條件分不開。這些自然條件包括:豐富的自然資源、便利的交通運輸、接近消費市場和原材料集貿市場等。例如云南舉世聞名的西雙版納、石林、麗江古城等風景名勝,因此聚集了大量的旅游企業,形成了云南旅游產業集群。

(2)市場需求條件。市場需求是產業集群形成的強大推動力。旺盛的市場需求為產業集群提供了生存與發展空間,并帶來了創新壓力,企業為了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而不斷創新,從而保持了產業集群的競爭力。一般情況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都有著最挑剔的需求群體,這是它們能保持國際競爭優勢的重要原因。

(3)要素供給條件。生產要素包括簡單生產要素、復雜生產要素和特色生產要素。簡單生產要素指容易購買到的非稀有自然資源、一般生產設備、標準化的生產技術、沒有特長的簡單勞動力。復雜生產要素包括稀有的自然資源、高科技的先進生產設備、簡短的生產技術、有特殊技能的熟練工人以及各方面的專家和技術工程師,它在全球化背景下也比較容易得到。特色生產要素指本地產業文化、制度環境、企業家精神、創新氛圍以及社會關系網絡等。它具有非流動性、非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并且能夠吸引和培養簡單生產要素和復雜生產要素,是產業集群的最寶貴資源。

(4)開放的經濟環境。實踐證明,經濟開放程度高、市場競爭比較激烈的地區,產業集群的特征就比較突出,而經濟開放程度低、相對封閉、市場競爭比較弱的地區,產業集群的現象就比較少,即使是完全依賴資源的產業集群也很難出現。因此中西部要想發展產業集群,必須提高宏觀經濟的開放度,大力發展市場經濟。

(5)豐富的社會文化資本。豐富的社會文化資本表現為信任、協作、規范等行為特征,以信任為核心,它能夠加強企業間的交流與合作,進而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運行良好的產業集群往往存在共同的社會文化傳統、行為準則和價值觀,這種共同的社會文化使產業集群內部的企業容易溝通、協調、交流和達成一致,從而大大減少了交易費用,加強了集群內企業的相互依賴關系,使企業間深度的勞動分工容易得以實現,也使得產業集群內的經濟關系具有很強的社會潛入性。在相互信任的社會文化環境下,企業間以及企業與中介組織等輔助性機構間容易建立信任協作關系網絡,而這種深深植根于本土社會文化環境的關系網絡是其他地區所無法模仿的寶貴資源。

綜上所述,以上是產業集群的形成條件,政府可以通過優化這些形成條件來影響西部產業集群的形成。

2、西部產業集群的形成機理。

(1)西部產業集群的形成方式。一般來說,產業集群的形成方式有三類:一類是自發形成;二是“目下而上”地培育和發展;三是“自上而下”地規劃與發展。對于我國的西部來說。利用政府推動產業集群的形成更具有必要性。根據區域成長階段理論,西部大部分地區仍然處于待開發階段。因此,西部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要特別強調政府的作用,通過以上提到的第二、三種形成方式促進產業集群的產生,等條件適宜時,再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和企業的能動性。

(2)西部產業集群的形成機理。本文認為,產業集群是以內部動力機制和外部形成條件為基礎而形成的。產業集群的外部形成條件在前面已分析過,不再贅述。產業集群的形成的內部動力首先表現在產業集群對企業的吸引力上。這一吸引力重點體現在產業集群與單個企業相比所具有的集群優勢上,即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和組織優勢。產業集群的競爭優勢包括成本優勢、產品差異化優勢、創新優勢、區域營銷優勢、市場競爭優勢、人力資源優勢。而組織優勢是指產業集群的網絡結構具有大企業的規模經濟性。同時又不失小企業的靈活性,這對于面臨激烈競爭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而言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產業集群的集群優勢誘使企業產生了集聚欲望。這種集聚欲望就是產業集群形成的內部動力。因此,產業集群所具有的集群優勢以及在此基礎上使區域內企業產生的集聚欲望,是西部產業集群形成的內部動力機制。

本文認為,西部地區產業集群的形成機理是;外部形成條件是產業集群的集聚條件,由競爭優勢和組織優勢形成的產業集群的集群優勢,使企業產生了集聚欲望,這是產業集群形成的內部動力;在外部條件和內部動力具備的前提下,政府利用自身的角色優勢,通過“自下而上”地培育或者“自上而下”地規劃來促使產業集群的形成。

在以上分析的基礎上。本文構建了西部產業集群形成機制的模型如圖

(二)西部產業集群的發展機理分析

本文認為,一旦產業集群在西部形成以后,產業集群自身的路徑依賴機制和自我增強機制就會起作用,不但會使產業集群以外的企業受到吸引而進入。而且會促使產業集群內部衍生新的企業,從而使產業集群的規模不斷擴大,優勢持續積累,最終使產業集群走上自我發展的道路。這就是產業集群形成后的發展機理。

此處的“路徑依賴”一詞最早由戴維在一篇討論技術選擇及演化路徑的論文中提出,它是指這樣一種現象。當一種技術由于偶然因素被選定后,隨后的技術選擇便鎖定在一定的開發路徑上,而這條路徑未必是最佳路徑。后來,路徑依賴理論被新制度經濟學派學者諾斯引進制度研究領域,主要探討了制度變遷中的路徑依賴問題。本文認為。路徑依賴機制在產業集群的發展軌跡中同樣起作用。當某一區域的產業集群已經形成以后,它擁有一定的規模,將對區外企業的區位選擇產生一定的影響。盡管現在的產業集群不一定是此產業最佳的聚集地,但若區外的企業選擇此區位,它就可以獲得集群利益,而如果選擇其他區位。它就將處于相對獨立的位置,無法獲得集群利益。產業集群外的企業預計此區位將能發展起來并具備較強的集群經濟效益時,它將選擇此區位,這樣隨著一個個同類企業進駐該區域,不僅使該區域內的企業獲得了越來越多的集群利益,而且也提升了該產業集群對區外遷在進入者的吸引力。

產業集群形成后,不僅會因為路徑依賴機制吸引外來企業的加入,而且會因其自我增強機制促使其內部衍生新的企業。這種由原來產業集群內企業分離出來創辦的新企業。不但提高了產業集群內企業的集聚程度,而且往往使產業集群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產業鏈不斷拉長,因此,許多學者認為產業集群本身就是一個天然的孵化器。

總之,西部地區產業集群在形成以后,其自身的路徑依賴機制和自我增強機制就會開始起作用,使產業集群走上自我發展的道路。

猜你喜歡
形成機理西部產業集群
彭陽縣陳溝滑坡發育特征及形成機制研究
我國經濟發展戰略和地區收入差距分析
西部在粟稻起源研究中的地位
基于產業集群導向下中小型企業工業產品創新設計模式再造
新常態下蚌埠市玻璃產業集群發展探究
金融泡沫的形成機理分析及相關問題闡述
安徽省產業集群與城鎮化的互動關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飲品產業集群效應分析
基于不確定多屬性決策模型的西部國際型物流樞紐城市選擇問題研究
企業形成機理與政治關聯的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