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學習的條件

2009-05-21 01:56依曼爾•尤蘇甫
現代教育科研論壇 2009年12期
關鍵詞:欲望探究學習時間

依曼爾•尤蘇甫

【摘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學習必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問題要有較大的探究空間,要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要有多維互動的交流空間。

【關鍵詞】探究學習;條件;欲望;思維;時間;交流

In mathematics teaching in the condition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quiry learning

Yimaner?Yausufu

【Abstract】 In the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to implement inquiry-based learning to stimulate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desire to explore the issue should have a larger space,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enough time to explore, there must be multi-dimensional interactive communication space.

【Key words】Inquiry-based learning; Conditions; Desire; Thinking;Time;Exchange

所謂探究學習即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于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收集與處理信息、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式和過程。從這個定義我們可以得知。探究學習最根本的特點是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其目標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

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發性是探究學習的本質特征。經歷探究過程,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探究學習的三個目標。在課堂教學中實施探究學習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激起學生探究的欲望

贊可夫曾說過:“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意志領域,觸及他們的精神需要,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笨梢?要使學生萌發自主探究學習的意識,其前提激起給他們探究的欲望,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讓學生產生對知識的迫切追求和主動探索的飽滿熱情,從而使他們自然而然地去主動探究知識、自主解決問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個十分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使其處于一種探究的沖動之中。如我教“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我讓學生報數,我不用計算立即能說出能否被2整除,學生感到很奇怪,這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我運用了“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那么這個特征是什么,就成了學生想弄清的問題。這樣,學生的探究欲一下子就被激發起來了。

2.留給學生開放的思維空間

知識不能僅靠傳授和模仿而得來。要想真正獲得知識,必須把小學生當作一個小小的研究者,由教師提供相關材料,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自主地探索知識,主動地感知、理解、抽象和概括知識,只有這樣,知識才能真正內化到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中去。為此在教學中,應多采用觀察、操作等方式,給學生提供開放探究學習的空間,讓他們在探索過程中自己“發現”和“創造”知識,并在發現的過程中提高探究知識的能力。如我“教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我讓學生拿出統一規格的平行四邊形紙片、小剪刀、直尺等學具,并問:你們能用準備的工具和已經學過的知識想辦法求出手中的平行四邊形面積嗎?這個問題不是學生一眼就能看明白,一下子就能想明白的,他需要認真觀察、比較,腦子多轉幾個彎才能發現。因此,它為學生提供了較大的探究空間。學生在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怎樣計算時,他們可以用直尺量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相乘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可以用剪刀從角的頂點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開,然后拼成一個長方形,量出長和寬求出面積;可以沿著平行四邊形的任意一條高剪開,得到兩個梯形,再拼成一個長方形,量出長和寬求出面積。當然也有錯誤的想法,用直尺量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旁邊的一條邊的長度,相乘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學生完全在一種開放環境中嘗試解決問題、產生認知沖突,從而積極主動參與學習過程,進行動態的探索學習。

3.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

在課堂教學中,時間是最重要的學習資源。一個教師對時間的分配,直接反應這個教師的教學觀。探究的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發性決定了探究學習必須有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否則是一句空話。如教我“圓錐的體積”時,當學生認識到圓錐的體積計算可能與圓柱有關時,我讓學生分組用學具探究圓錐的體積計算,一組用等底等高圓錐和圓柱,一組用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和圓柱,一組用不等底而等高的圓錐和圓柱,一組用不等底不等高的圓錐和圓柱進行裝沙實驗。學生在實驗時有他們自己的主張,必須等到每一組完成實驗時,方可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探索結果并進行驗證。當學生獲得新知識時,化掉了課堂教學的60%的時間。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學生個性發展的必要條件,自由支配的時間就是自主學習的時間,同樣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條件。

4.營造多維互動的交流空間

教學過程實質上是一個信息傳遞的過程,也是一個師生之間交往合作的過程。課堂上傳統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師生之間的單向合作,這種方式剝奪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機會,禁錮了學生的思維,也扼殺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此,在教學中我們更倡導小組合作學習這樣一種生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因為這樣的交流互動,最能體現學生的主體性,更有利于開展探究學習。

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敢想、敢說、敢做,這樣就為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情緒醞釀;小組合作學習還可以為學生的自主探學習提供舞臺,因為在這種學習形式中,新知識的獲得不再完全依賴教師,可以由學生自己利用已有的知識和學習方法經探索而獲得,這有效地培養了他們探究知識的能力;分組學習還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會合作,學會交往,有效地發展他們合作交流的意識。

在教學中,我們還倡導師生互動,適當時教師可以創造創造機會讓學生走上講臺與教師進行角色互換。例如在課堂上教師可把自己“當作”一名學生,模仿學生思考問題的方式和角度,在解題中故意表現出思路受阻,以此誘導學生積極思考和主動探究知識。再如,在教學中教師可不把教學內容和盤托出,而是有意識地制造一些“空白地帶”,把學生引向探究問題的情境中去。這樣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對學習的參與度,有助于形成一種師生同學習、共探討的“共教共學“的教學模式。

探究學習是從知識獲得的途徑與方式的角度對學習進行分類,它既是一種學習方式,也是一種學習過程。因此,我們在課堂上讓學生實施探究學習的過程中必須注重培養和激發學生的探究欲,培養學生的探索情感,同時從內容和形式上留給學生相對寬松的思維空間,并且提供充分的自主學習時間和多維的互動交流空間,把個別學習和合作學習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探究空間,嘗試新知識讓學生主動探索,從而實現數學知識的再創造。

收稿日期:2009-12-25

猜你喜歡
欲望探究學習時間
淺析小學數學悅趣化探究學習的策略
關于導學案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
教師在地理探究式教學中的作用
職高office2010教學之我見
時間消滅空間?
論奧尼爾劇作《榆樹下的欲望》的死亡主題
電影的幻象與欲望的辯證關系查鳴
莊之蝶:欲望激流中的沉淪者
湯姆?提克威影片的審美特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