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學生立場的教學追求

2009-05-21 04:03楊小微
江蘇教育 2009年4期
關鍵詞:立場意義效果

楊小微

當今社會,在應試取向及辦學的利益驅動之下,出現了學校教育的“沙漠化”現象,即人們所說的“有教書無育人,有知識無生命”。學校的許多行為往往只對某級領導的政績負責,只對學校的聲譽、校長教師的業績、職稱乃至獎金負責,委婉地說,是以最大限度減少自己的經濟或名譽損失為行為準則。這一現象的產生根源于教育者學生立場的缺失,如果一名教師的任何崗位行為都是以自身利益為準繩,都以自己的得失考量為行事根據,那么學生在他心目中安能有一席之地?

所以,當代教師職業的基本責任是對學生的主動健康成長負責。從終身教育的理念看,不只是關注學生當下的成長,更要對他終身學習與發展負責任,具體而言就是要為他一生的成長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不僅僅是知識技能意義上的“雙基”,更為重要的是包含興趣、志向、人格和良好行為習慣在內的綜合素質意義上的“奠基”。以學生的成長作為設計和實施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這是當前教育者亟待堅定起來的立場。

保障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是“基于學生立場”。完整地理解“教學有效性”,應包括“有效果”、“有效率”和“有效益”。有效果又可區分為表層的效果如分數、升學率、獲獎率等等,以及內隱的效果,如記憶、理解、體悟,進而產生興趣、好奇心等等。還可區分出近期的效果和長遠的效果。效率主要是指投入與產出之比率,如花一個月時間做出來的課件,只在一節“展示課”出示幾分鐘,然后再無用處,這顯然是低效率的。有效益,包括宏觀上適應社會進步,讓學生、家長和社會滿意;微觀上,則需要體現出每一門學科每一次課對每一位學生的獨特的育人價值。

基于學生立場的教學改革是日?;?、成型的并融入學校改革整體的。所謂“日?;摹?,是指無論課程改革還是在其背景下展開的教學改革,都要從“高調公開”走向“低調日?!?,以返璞歸真、扎扎實實作為教學改革的“基調”。目前大多數的課堂教學仍處于師生被動、氣氛壓抑的原始狀態,而極少量的“公開課”又往往停留于口號、作秀或者表面熱鬧。既然學生天天在成長,那么“好課”就應該天天有。

“成型性的”,是指教學改革在“破舊”之后必須及時地“立新”。改革的意義不僅在于破除舊的秩序。更不鼓勵無休止地“破壞”,而需要創立新的規范,才能保證受益的是學生。被改革實踐證明了的新思想、新舉措需要不斷進行提煉、完善和定型,構成適應時代精神、符合社會及個人發展需要的教學新秩序。

“融入整體的”,是指教學改革不能孤立地進行,要在結構性的、整體性的學校變革之中,體現從單一效率追求走向整體意義生成。教學改革的價值取向從效率追求轉向意義生成,這“意義”就集中體現于“人的成長”。然而,在改革變得越來越復雜多樣的今天,需要將教學改車置于學校整體性變革的框架之中(包括班級建設、制度更新、文化生成等),才能突顯這一價值選擇的意義。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需要“策略”而不是“程序”或“模式”?!安呗浴钡暮x一是“計策謀略”,二是與“戰略”配套使用。策略用作形容詞,則有機智的、老練的和圓通的意思。策略與程序的區別在于:程序由一個預先確定的行動序列構成,它只能在包含著很少的隨機性和無序性的環境中付諸實施;策略則是根據研究既有確定性又有隨機性、不確定性的環境的條件而建立的。程序不能改變,在出現預料之外的情況或危險時它只有中止。策略則可以根據在執行中途獲得的信息改變預定的行動方案,甚至創造新的方案。

比如,在教學設計中,可以采用“參照式解讀策略”,在教學實施過程中可以實施“多元、多層、多群互動生成策略”,在教學之后可以實施“群體研討式反思重建策略”,這種反思重建,既包括指導學生課后進行合理的歸因,提高學生的“元認知”能力,進而提高學習和生活上的自我教育、自我指導的意識和能力,也包括教師教學能力的自我反思與重建,并藉此形成教師同伴之間的合作氛圍,進而營造出具有不斷自我更新力量的教研文化。

猜你喜歡
立場意義效果
有意義的一天
揚善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留學的意義
靈動耳環
草地
模擬百種唇妝效果
詩里有你
偽裝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