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課異構的“精彩”

2009-05-25 08:09蒲大勇
學問·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9期
關鍵詞:精彩除數豎式

蒲大勇 胡 燕

近日,我在兩個班級用兩種不同的思路執教了小學數學人教版三年級(下)第二單元《筆算除法》第一課時。

【第一種教法】

1.導引。復習已學過的一位數除整十數、整百數的口算除法和一位數除多位數的估算除法,引出筆算除法。

2.探究新知。出示“42÷2=?”教師借助小棒圖:把4捆小棒和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講清算理,講解商的位置并強調商的最高位與十位的4對齊。

3.鞏固練習。選取幾道同類型的算式題讓學生即時演練,強化新知,直到90%的學生會計算為止。

學生學得非常乏味,課堂上沒有一點生氣。我有幾次提醒學生注意,但始終是學生沒有幾分鐘就又顯得筋疲力盡,沒有生機。問題到底出在哪里呢?我反復思考,并做了一定的調整。接著——

【第二種教法】

1.創設情境,巧妙引題

“在我校選拔文藝演出的小主持人活動中,有42名學生報名,學校將報名者平均分成兩組,我負責其中一組人員的面試,你能幫我算算我要負責多少人員的面試?”我根據兒童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巧妙引入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學習,使學生在樂意幫老師解決問題中,走進用豎式計算除法的學習中,同時體驗到數學的現實性和工具性,激發其解決問題的滿腔熱忱。這樣的情境創設讓課堂充滿了生機。孩子們個個躍躍欲試,爭先恐后地為老師獻計獻策。

2.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為了突破“試商”的推理過程這一難點,我注意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智慧地利用對比、遷移的方法,將除數是一位數的筆算除法的重難點內容嵌入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中(在估算中得到突破)。在學生列出42÷2這個算式后,我讓學生大膽估計一組有多少人員面試。這樣學生很快估出商為“20”來,接著再將估算的過程與用豎式計算的筆算過程對比:42≈40,40÷2=20。從對比中學生明白了,商“20”是一個兩位數,表示“2”個十,所以用豎式計算時,商應寫在十位上,與被除數“42”的“4”對齊。如果寫在個位上,就表示2個一了。接著,引導學生用除數2去除余下的2,商“1”與被除數“42”中的“2”對齊,從而使學生輕松地解決了確定“商的位置”這一難點。

3.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在這個環節上,我安排了有層次的練習題:第一層次,是例題后面的“做一做”,讓學生即時把握本節課中的教學重點和難點;第二層次,安排變式練習,將習題改編為改錯題,讓學生在改錯的練習中,通過說出錯誤的原因,進一步鞏固除數是一位數的豎式寫法;第三層次,完成教材練習四中的習題,讓學生體會所學知識在實際中的簡單應用;第四層次是提高練習,通過解決密切聯系實際的簡單問題,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的能力。

整堂課,我利用教材和身邊的教學資源,使學生在從單一到綜合、由簡單應用到靈活會用的過程中掌握本節課的知識,同時培養了基本的數學思維能力。

【案例反思】

對比自己前后兩種執教方案,單從算法的掌握看似乎沒有多大的差別,但從新課標所倡導的理念來看,卻大相徑庭。新課標倡導“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按第一種設計方案上下來,學生的算法是掌握了,但總感覺學生是“屠龍學技”、“鸚鵡學舌”般的模仿,缺乏思考、探究和創新,課堂的生機與動態生成沒有了影兒。而按照第二種教法,課堂上那種精彩的動態生成,孩子們那種積極亢奮的思考狀態,讓我深深地陷入沉思:相同的內容,教者設計方案的改變,竟會有如此大的差別啊!細看這兩種方案,第一種設計方案僅注重結果的學習,講解算理,即講即練,強化新知,但學生體驗的學習過程單一;第二種設計方案不僅注重結果的學習,還注重了學習過程的體驗,教師活用教材,善于利用身邊的教學資源,以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把算理單一的計算課還原到兒童的現實生活中去,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建構新知識,使學生時刻處于積極的思考之中。這樣的計算課,不再是單一、枯燥、乏味的算理課;這樣的計算課,激起了孩子們思維的火花;這樣的計算課。同樣也讓我享受到了數學的精彩與魅力。

猜你喜歡
精彩除數豎式
“除數是整十數的筆算除法”的教學實踐與反思
除法中的數學問題
循理入法 以理馭法
物理課“精彩”的要素徐文超
解除束縛,讓文言文“活”出精彩
撥動情感之弦,讓語文課堂綻放精彩
關注教材文本中言語表達的“序”
乘除法豎式內容這樣調整是合理的
弄臟的豎式
商和除數可以交換位置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