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教學中多媒體運用的反思

2009-05-25 08:09袁開文
學問·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9期
關鍵詞:阿炳二泉映月多媒體

盧 兵 袁開文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倍嗝襟w技術作為現代教學手段,如春風般吹進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對課本是唯一的信息源、教師是唯一的信息傳遞者、教室是唯一的信息交流場所的傳統課堂進行了一次革命。動靜結合、圖文并茂、聲情兼備的多媒體讓語文學習更具知識性、趣味性;多媒體創設的豐富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臨其境,增強了學生的閱讀感悟;容量大、速度快、交互性強的多媒體還為學生提供了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境和開放的學習空間,促進了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究。新課堂也因此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但是,靜下心來細細斟酌,總覺得不少課堂還存在著些許遺憾,值得我們反思。

遺憾之一:過度使用

有的教師認為,上課尤其是公開課、評優課等,運用多媒體技術可以給自己的課堂鍍上一層“金”,增添一些現代氣息。于是放棄印刷精美、適宜閱讀的紙質材料,卻讓學生盯著有損視力的電子屏幕看5號以下、行距更小的字體,而且一盯就是一節課;學生原本可以在課本上自己圈畫批注,教師偏要牽著學生統一看他用電子筆畫句子;師生、生生的面對面交流,改為學生將口頭語言轉化為書面語言,再摸準鍵盤,想好拼音,然后選擇正確的文字,最后輸入驗證碼在留言板上回復……課堂上,教師注意力過多地集中在各種媒體資源上,把語文課上成了常識課,把教室變成了資料陳列室。整節課就像是教師在放映一部自制的幻燈電影。

[反思]多媒體技術只是一種手段,是用來學習語文的工具,是為教學服務的,其最終目的在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如果使用與否差別不大,抑或投入與產出過分懸殊,甚至成為學科教學的絆腳石,豈不是得不償失?它的使用也并非“韓信點兵,多多宜善”,必須有節制,適可而止,否則會導致閱讀教學本身失去平衡。

遺憾之二:隨意使用

多媒體技術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高起點的學習平臺,一個研究型的學習天地,一個有趣的網絡世界。但許多教師不能在關鍵的地方、恰當的時候使用多媒體輔助學習,錯誤定位了它的輔助對象,甚至擴大了它的功能和作用。如有的教師在教學《音樂之都維也納》一課時,不顧課文的內容(維也納獨特的城市風貌以及被稱為“音樂之都”的淵源),課一開始就播放起西方古典音樂;教學“黃河遠上白云間”一句古詩時,沒有用課件向學生展示九曲十八彎的黃河鳥瞰圖,而是播放了黃河源頭“壺口瀑布”的壯觀場面。

[反思]教師在運用多媒體前,必須要了解它們的特性,將其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年齡特征、認知規律整合起來,恰到好處地重組信息資源,然后適時地作用于學生的視覺、聽覺,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創造學習者可參與的環境,使傳授知識、發展智能與素質培養統一起來。例如一位教師在執教老舍先生的《草原》“遠迎”一部分時,適時地播放了《賽馬》音樂,一下子把學生帶入到草原的情境中去;再自由讀課文,學生對蒙古族人民獨特的風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效果頗佳。

遺憾之三:為用而用

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是由感覺到知覺、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過程,是具體形象思維向邏輯抽象思維過渡的過程。在使用多媒體前,沒有讓學生帶著明確、具體的問題仔細地觀察、聆聽,學生則容易被教學內容以外的東西吸引;在提供相關鏈接前,沒有強調相關操作及時間要求,學生可能打開其他的頁面,閱讀其它內容,浪費了有限的閱讀時間。而且不少教師在操作多媒體課件時,常常忽略了小學生的思維水平和速度,把畫面切換得太快,學生根本沒有時間細看和思考,更無法記錄。另一方面,多媒體課件能把那些抽象的理論和某些語言文字直觀形象地展示,但往往也容易局部、偏面地突出。這實際上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理解,限制了學生的豐富想象,扼殺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反思]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和一種教學手段,在小學閱讀教學中運用必須符合語文教學規律,即突顯語文因素,感悟品味語言,培養學生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例如青年教師翟啟連是這樣執教《二泉映月》的(片段)——

師:華彥鈞是誰?哪位同學了解了什么,可以向我們介紹一下嗎?

生按課前查閱的資料介紹。

師:這樣的人生經歷,課文中用了一個什么詞加以概括?

生:“飽經風霜”、“坎坷經歷”。

師:他的內心世界又是怎樣的呢?讓我們來聽聽他作的二胡曲,用心感受他的傾訴(音樂起)。(聽后)你想說些什么?

生齊讀課文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這首曲子為什么深受我國人民喜愛,并且在國際樂壇上享有盛譽?(音樂再起)

生讀課文;讀后匯報:描繪了一幅月夜美景。

師:課文中有好幾處描寫月光以及月光下的二泉。請同學們找出這些詞句,邊讀邊想,這該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生讀后交流。

師出示關于月光的詞語,指名讀、齊讀。(——曲子真美)

師:課文里是怎樣介紹這種美的呢?

生:它表達出……它抒發了……

師:“真實的才是最美的?!边@琴聲是阿炳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

生:琴聲時而……時而……舒緩而又……恬靜而又……

師:這就是《二泉映月》的旋律美。(放大音量)你從這琴聲中聽出了什么樣的感情?細細地讀讀課文,說出你的體會。

生讀、說“漸漸”句。

師:誰在嘆息,誰在傷心?想想該怎么讀。

生讀“似乎”句。

師:優美的景色,苦難的記憶,都隨著這琴聲流淌出來。

生讀“勢不可當”句。

師:敢對命運說“不”,永不放棄追求。人,就要有這點精神!

生讀“動人心弦”句。

師:愛是一種力量,愛是一種追求,愛是一種幸福。想想看,我們該怎樣讀,才能表達出這博大的“愛”?

生齊讀。

師:阿炳用心譜寫了《二泉映月》這首名曲。課文的作者用心聽懂了阿炳的心聲。同學們,人與人是相通的,心與心是相連的。讓我們再來回顧阿炳那坎坷的生活經歷,再來欣賞從他心里流淌出來的《二泉映月》,相信你一定想對阿炳說些什么。

(投影出示阿炳的生活片斷,同時播放《二泉映月》樂曲。)

生:阿炳,我想對你說……(師適時板書。)

翟老師的課例告訴我們,語文課首先應該關注文字,應該讓學生親近語言。語言文字給學生的空間是無窮的,語言文字的意味是無窮的,語言文字的魅力是永遠的。適時、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事物,理解內容,豐富想象,體悟感情,讓師生、生生、生本之間更好地交流。

每一位教師都要具備教到何時學到何時,乃至終身學習的科學素養,努力使自己走上專業化成長之路。既要繼承和發揚傳統的教學手段,又要與時俱進,掌握必要的現代教育技術,并創造性地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切實處理好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手段的關系,處理好師生與多媒體之間的關系,創新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形成自己獨特的有個性的教學風格。

猜你喜歡
阿炳二泉映月多媒體
《二泉映月》的對外傳播
借助多媒體探尋有效設問的“四度”
張幫主
張幫主
張幫主
多媒體情境下培養學生閱讀素養的三個維度
瞎子阿炳
多媒體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淺談HTML5的發展與應用趨勢
如泣如訴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