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牽引與放飛

2009-06-01 09:27王海蓉
學周刊·下旬刊 2009年2期
關鍵詞:心靈閱讀教學

王海蓉

摘要:本文在教學實踐的基礎上,運用現代教育理念對現實的課堂進行反思,分析現實課堂缺少學生“心靈”融入的原因,并提出了具體而有效的措施來使教學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殿堂。

關鍵詞:原因;閱讀教學;心靈

目前,傳統的閱讀教學就是精心設計一個又一個的問題,然后組織學生研討,在研討中讓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其實這種教法有不足:一、學生沒有真正投入,一個班只要有幾個學生愛發言,就顯得比較熱鬧,但華而不實;二、整個課堂的設計是按教師的思路進行的,而不是按照學生的思路。所有問題都是教師提出的,而不是學生提出的,教師所依次拋出的自己“精心設計”的一個個問題,常常成為學生的思想圈套。學生沒有一點個人的創見,教師也不允許學生自己對文本進行富有個性的創造性理解,學生要做的,只是充當教師見解的復述者!

這樣的閱讀教學只有教師這個“人”的存在,而忽視了尊重學生作為一個個體的人來發展。面向未來的第八次新課程改革弘揚的就是“人”字!新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要求全面關注每一個孩子。我們的教育應該是心靈的引領,從心靈走向心靈,尋找自我和本真的活動。學生的心靈像一座宇宙,教師應從學生的心靈出發,走進學生的心靈,幫助學生來擦拭一下蒙垢的心靈,讓它明鏡光澤,讓世間的美好進駐學生的心靈,讓學生心靈自由飛翔,讓他們擁有純潔的笑容、童真的驚喜、無束的言行。中學教育應當是提供學生自我發展時期精神成長之家園!

那么,真正尊重學生的閱讀教學,應該把什么作為課堂的起點?我認為,應該以學生的心靈為起點——能不能讓學生先提問?能不能尊重學生對課文的“第一印象”?能不能從學生的疑問開始我們的教學?因為對一篇課文來說,首先是學生學,而不是教師學。著名教育心理學家布魯納曾精辟地指出:“所謂知識,是過程,不是結果。教師的作用不是一團知識明了化的教案,而在于鼓舞和指導學生的發現過程?!爆F代教學論研究指出,從本質上講,感知不是學習產生的根本原因,問題才是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就是說,沒有問題或感覺不到問題存在,學生就不會深入思考,那樣學習也就只能是表層和形式的。課堂教學如何將知識內容轉化成問題來組織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教師喋喋不休地把概念交給學生,學生所獲太少,這在很大的程度上是一種時間的浪費,不如讓學生自己看書,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改變先教后學的傳統做法,大膽實施“先學后教”或“沒有教的學”,讓不同學生在教學空間里有不同的發展。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形成了“問題”意識,就會遇事問個為什么,求異思維和創造思維能力就能在實踐中逐步形成。我們要把教師“教”的過程變成學生“學”的過程,無論是備課還是上課,都應該從學生的角度來思考、設計和操作。當然,這樣做,絕不是否定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不可能是一個放任自流的旁觀者,而理應成為教學對話過程中的價值引導者。事實上,無論是教學目標的確定還是教學活動的組織,都體現了教師的價值取向。

本著這一主張,我們嘗試著上了《琵琶行》一課。我讓學生課下充分借助課外資料預習。上課伊始,我就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之上,幫助他們疏通了文章的大意。然后我問學生:在弄懂課文內容的基礎之上,你們想弄清楚這篇文章的什么問題?經過五分鐘的思考,學生陸續舉手提出問題:“琵琶女為什么在月夜彈奏琵琶曲?”“詩人與琵琶女可謂萍水相逢,聽見了琵琶女的演奏后為什么會哭濕青衫?”我把這些問題放在課堂上,師生共同研究解決,在捕捉學生發言的過程中,我巧妙地加以引導、歸納、提升,又把學生沒有提到但又必須掌握的重點問題,也融入了其中。結果,一堂課下來,學生始終面帶笑容。

所以,在以后的閱讀教學中,我盡可能地從學生問的第一個問題開始進行教學,雖然這些問題也許并非是教學重點,但這是學生急于知道的問題,教師沒有理由回避、敷衍;我的問題則盡可能地融入和學生的平等討論之中。語文課有多種上法,不能定于一尊,但以學生心靈為出發點的閱讀教學能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閃爍出思維的火花與智慧的光芒、讓學生釋放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張揚個性。教師能夠運用自己的教學藝術,讓教學的流程隨課堂的情況而自然推進,教師“教”的思路和學生“學”的思路融為一體,教師和學生不知不覺地走進對方的心靈,同時也走進課文的深處。

參考文獻:

[1]《課程與教學論》.河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08

[3]《新時代教育呼喚“靈動”的課堂教學》.《寶安教育》.2004

猜你喜歡
心靈閱讀教學
心靈的感恩
心靈真正的荒涼來自太多的快感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喚醒心靈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在大地上尋找心靈的棲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