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法制現代化及其生成路徑

2009-06-13 06:26
西部大開發·中旬刊 2009年12期
關鍵詞:政府主導法制

徐 偉

摘要:法制現代化是社會文明的標志,是一種歷史演變過程。世界上各國的法制改進和演變都是在一定的歷史和文化背景下發生的,但又各有差異。而如今我國的法制現代化也伴隨著自身的時代和歷史等多方面特點在我國進行著。如何高效更好的實現我們的法制現代化以及我們在此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問題,本文將做一些探討。

關鍵詞:法制;法制現代化;法律移植;政府主導

中圖分類號:D90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631(2009)12-0059-02

法制現代化的一般性定義是人治向法制的轉變過程。從此可以看出,法制現代化是一種動態的過程,而不是一個靜止的狀態,是不斷變化和發展的。筆者認為法制現代化的本身應該包含以下幾點含義:

(1)所適用的法律是良法,是被一國的民眾所普遍接受的法律。法制的現代化中應當蘊涵著人類社會的當今的普遍文明標準。一個國家的法律制度如果是不能被民眾所接受的,就無法被世界文明所認同,也就不能稱之為與世界同步了,自然沒有現代化。

(2)法制現代化不僅停留在立法上,而且所制定的法律被完好的執行。法制的執行是法律的價值的實現。法律價值沒有實現也只是一紙空文。世界上的歷史上有過好多的例子。

(3)法制現代化還是開放的。只有和這個世界的法制容入一體才能體現法制的的對比,才可以更好的完善自己的法律,實現法制的在當今全球一體化中的作用。世界正向著一體化的方向發展,不容入這個世界就不能發展自己,而一國的法律所要做的就是更好的導入機制,所以法制的好壞是一個國家發展好壞的標尺。

基于以上幾點,看世界上各國的法制發展變化的過程。首先西方的法制進程。在經歷君主專制之后,西方的商品經濟蓬勃發展起來,商品交換日益頻繁。等價交換的原則出現,從而派生出平等的觀念,在政治上的表現就是要求民主政治,平等的參加國家事務的管理。于是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使的民主政治的建立,也就確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確立下來,平等自由的觀念被廣泛的接受。每個人只會對法律負責,是國家似乎與社會分離開來,社會自然的轉向市民社會。

其中的過程是緩慢的,是經濟的發展的動力推動的。經濟的交往使的一些基本的法律觀念在市民中慢慢的形成,是一種自然的推進。也就是這種作為社會的基礎催化了社會規則的改變,最終是那些已經為社會普遍接受的理念及原則被法律化。這是一種內發型的。如同英國,在商品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也就伴隨著交易權利的保護,最后形成自己的一整套交換規則和生活的觀念,這一切為本階級的以后的發展奠定了頑強的立法基礎。

就當代西方來講,西方的政治文明,法制建設經歷這么多年的發展已經很發達了。但是在西方發生變化的時候,我們的國家也不是漆黑一片的。如同有人說;“東方文明古國并非所謂的東方專制主義一統天下,許多國家都殘存著民主和共和的歷史痕跡?!敝袊糯扔杏墒献迳鐣蛐聡肄D換的早期民本思想,如孟子主張:“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倍疫€有對明君選舉制度的討論,如,《書經.堯典》中便有堯舜禪讓的程序的討論和記載。當時公認的法家也不是只講嚴刑峻罰,如管仲隨強調“依法治國‘但也反復強調禮、義、廉、恥為過之四維”。至于商鞅主張的“垂法而治”也同時主張獎勵農戰,認為“國之所以興者,農戰也”。所以說字我國古代就不僅有法制的萌芽,也有民權的思想理論。他們的這些觀點和柏拉圖的法治國,亞里士多德的民主國家是可以一樣的輝煌的。只是社會不同發展的取向不同而導致了不同的結果而已。

從中我們看到我國若建立法制國家。必須科學正確的對待我們的歷史。既要看見我們的封建殘余也要認識到我們的歷史寶藏。不能盲目的崇拜西方,正如江澤民所說“我國幾千年歷史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結合我們的時代精神加以繼承和發展,做到古為今用”法律是有繼承性質的,所以我們的法制建設應該正確科學的對待我們的歷史,和法律思想。

但是正是由于歷史和現實發展使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復雜的。目前的問題主要是:

第一,我們的封建殘余的君權思想還沒有完全清除,法律觀念還不夠濃厚。中國傳統的“父為家君,君為國父”“皇權至上”的觀點,經過千年的延續和鼓吹,已經深入人的內心深處,形成可特定的法律文化和政治文化。因為無論是儒家還是法家都主張君權至上,而這些伴隨著政府的推動和市民的接受,傳播,使的他們已經在人們心中形成固定的模式了。直至新中國的成立也無法在一定的時間完全的清除。而且我們建國市對于資本主義的盲目批判和左傾的影響導致了個人專制權利的集中,讓法外特權的殘余還生存著。正如鄧小平說的“我們過去發生的多種錯誤,固然和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三中全會打開我們法制建設的新篇章。四我們真正認識到我們的主要缺點在那里。

第二,作為社會基礎的經濟發展的不夠充分。

我們的經濟一直是小農的經濟類型,沒有得到長足的發展,在很多的經濟領域,不能夠形成自由開放的市場自控體系,從而使得我們的社會構成和生活理念沒有得到改進和轉變。包括建國后我們錯誤的認為我們的經濟發展可以跨越商品經濟的發展直接的進入計劃經濟,這些都導致社會發展的政治化和管制化,沒有自由的,公平,競爭的理念生存環境。正是經濟基礎發展的特點使得我們的政治,法制建設都是處于相對的被動狀態,民眾生活的期待狀態。就阻礙了民權和法制意識的傳播與發展。從而使我們的政府不像“守夜人”而像“指揮官”,惡性的導致我們的市民生活帶有固守的念頭。沒有太強的改良要求。

第三,普法的進度太慢,形式過于單一。

由于市民的待權意識,和法律觀念的淡薄導致我們的法制建設需要做大量的宣傳。使的我們的已建的法律必須得到民眾的接受和應用。然而我們的普法是用固定的日期和形式的,這就不不能很好的達到預期的目標。使得相關的宣傳,來的太慢。而且只是在一定的法制宣傳日推出,就不會有太大的效果。法律是一種理念,被接受和理解是要一定時間的。況且形式也是很單一的,宣傳要不僅僅是法條,更應該是法律的價值,明白了價值才會更好的運用它來保護自己。

我們的法制建設的問題還不止這些,但是這幾點是總體性的,和西方的發展所不一樣的,如何更好的改革,建設好我們的法制現代化?本人認為應從以下幾點出發;

(1)開放我們的經濟建設和法制建設。世界的經濟是一體化的越來越快,是我們的經濟容入到世界的經濟中去,才會給我們帶來先進的理念,改變自己的發展模式,改進我們的法律建設版塊,用世界的現代文化和理念來改變我們的各種弊端。世界的歷史也證明閉關鎖國是不行的不會的到很好的發展的。而且西方的文明正市從經濟發展中找到的。我們就應抓住機會,參加到世界中去。不僅僅是我們的經濟,還有我們法制理念。

(2)加大法制移植的力度;法制移植是一種非常直接和有效的法制建設技術。它不僅移植的是相關的法條還有一定的法制現代化的理念。而我們的法制移植是很緩慢的,帶著很多的擔心。我認為這大可不必。只要能更好的和我們的實際情況結合好就不會有什么問題。況且,如果法制移植的緩慢也影響著我們的開放,關系我們的發展。在社會發展的要求上我們應該放開思想的包袱,引進現代化的法制理念。

(3)區別的對待我們自身的歷史。

是我們的古代文明被很好的繼承下來。放棄自己的歷史是不健全的國家,我們應該辨證的看待我們的歷史,使我們的文明中的精華被延續,努力的把法制的現代化和我們的歷史文明結合好。只有用我們的自己的本土文化語言才能更好的傳播教育好我們的民眾。

(4)加大宣傳力量,開放發展方式。不要單一的法條宣傳,而應該是多方面的,包括立法的目的,法律價值等,這在上面已經做了介紹就不在多說了。

總之我們的法制建設應該很好的處理好本土文化和西方法文化的關系,結合自身的特點,在立法司法實踐中都要保持自身發展的首要性。不盲目隨從,應該理性認識自己和外界的異同,建設有我們中國特色的法制現代化。

參考文獻

[1] 《鄧小平文選》中國人民出版社.

[2]羅耀培主編:《民主法治的反思和展望》,法律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徐偉(1982- ),男 ,江蘇人,現就職于江蘇金陵科技學院。

猜你喜歡
政府主導法制
Making scents of history古法制香,感受非遺魅力
打開法制文明的大門
玉門市十八屆人民代表大會法制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
來賓市忻城縣聘任70名法制副校長
政府主導行業指導破解高職校企合作困境的政策性策略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展理路
治理現代化視域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完善
管城檢察院表彰優秀法制副校長
煙臺市加快推進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探析
當前現代農業發展實踐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