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2009-06-13 06:26
西部大開發·中旬刊 2009年12期
關鍵詞:培養模式民辦高校校園文化

王 港

摘要:民辦高校的定位不同,勢必其人才培養模式也不同。隨著民辦高校的發展,更多的民辦高校將人才培養模式定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高質量的人才是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得到熏陶和培養的。由此可見,探討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民辦高校;培養模式;校園文化

中圖分類號:G6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631(2009)12-0082-02

生源層次的不同,民辦高校的定位亦不同,勢必其人才培養模式也不同,提高民辦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顯?,F代大學的本質是在積淀和創造的深厚文化底蘊的基礎上傳承、研究、融合和創新高深學問的高等學府。高校發展證明,高質量的人才是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得到熏陶和培養的??梢?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高質量的人才培養的作用顯而易見。目前,更多的民辦高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已定位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本文旨在探索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的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充分發揮校園文化作為重要的教育資源在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一、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培養應用型人才是民辦高校的重心,也是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特色所在,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首先,專業設置上體現職業化。專業設置上突破傳統的單純學科性的專業設置模式,從學科本位向職業性與學科性相結合轉變,凸顯職業特點,創建實踐動手操作平臺,構建與市場需求緊密接軌和以就業為導向的專業結構體系。

其次,課程建設上體現崗位化。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上,突破強調學科縱向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的傳統教學觀念,從專業知識的學科本位向職業崗位和就業需求本位轉變,凸顯崗位特點,采取模塊式教學法,建立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

再次,教學理念上體現實踐化。在理論與實踐的關系上,突破長期形成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傳統教學觀念,從理論知識的學歷本位向著重創新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技能及創業能力的培養訓練本位轉變,凸顯實踐特點,全面提高學生就業能力,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

最后,人格培養上體現個性化。在人格培養規格上,突破“工廠化”的培養模式,從“千人一面”的精英化教育教學質量觀向多規格、個性化、多元化的大眾化教育質量觀轉變,凸顯個性特點,充分挖掘學生動手能力強、活躍、個性張揚等優勢,為提高學生的成才提供保障。

二、校園文化建設內涵

校園文化是由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構成的有機整體,之間相互交叉、相輔相成,通過灌輸、引導、感化、制約、激勵、凝聚的方式,來達到育人的目的。

(一)校園物質文化建設

校園物質文化是學校內物質范圍的文化層,涵蓋教學、科研、生活、環境、設施等方面的物質構件,同時賦予它文化內涵,是校園文化的物質基礎。應當說,物質本身并不是文化,而這些物質的文化蘊涵在于,這些物質都是由人創造的,是人們的精神世界的對象化的物化,任何人造物上都蘊含著人們的某些思想、情感等精神內容。在一定的程度上折射出校園的教育思想、工作作風以及審美意識,反映出校園文化的個性色彩。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的基礎,是形成制度層文化和精神層文化的條件。它不僅包括為學生提供學習、生活、活動的校園內部的基礎硬件設施,對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民辦高校更應包括為學生提供適合生產、建設、管理一線的職業特點的實驗實訓設施。

(二)校園精神文化建設

校園精神文化在校園文化內容中居于主導地位,是一種高層次的校園文化,在長期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為校園全體成員認同、遵循并帶有該校特色的思維方式、價值體系、道德規范、心理氣氛和思想觀念等與教育主體有關的內在的精神因素的綜合。是校園文化的抽象與升華,是一種強大的精神力量,是校園主體的精神社會化的過程和縮影,能通過其特有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使校園內的每個人在潛移默化之中,在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等各方面與現存社會趨同,實現對人的精神、心靈、性格的塑造,從而達到社會整合的目標。

精神文化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和靈魂,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包括以校訓、校風、校歌為主,體現師生凝聚力的校園激勵文化;以師生組織的、健康向上的,以文體實踐活動為依托的校園文化活動;展現師生科技成果的校園科技文化以及體現學校辦學特色的校園課程文化。由于民辦高校創辦不長,缺乏文化積淀,較物質文化建設更需加強,要凸顯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特點,彰顯“勵學,躬行”。

(三)校園制度文化建設

制度文化是指對學校師生和學校組織行為產生規范性、約束性影響的那部分,包括嚴謹向上的校園教學科研制度文化,校園精神文化和環境文化目標實現的校園制度文化,體現學校管理藝術的管理文化等等。

制度文化建設則是學校教育管理思想、管理體制以及管理模式的凝結形式,是學校全體師生的價值觀念、行為理念的精神成果,是校園文化發展的保障,體現著大學理想和人文精神,反映著一種特殊的文化氛圍。隨著民辦高校的發展,其制度文化建設逐步完善,趨向成熟,較公辦高校特色仍不明顯,創新仍不夠。

(四)校園行為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貫穿于校園師生日常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之中并通過他們的這些行為表現出來。在當代高校廣泛開展的各種校園行為文化活動,既是校園人日常行為的重要內容,也是校園文化的突出表現形式,還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發展校園文化,必須積極開展各種健康的校園行為文化活動。

校園行為文化活動是課內文化知識教育的重要補充,在校園文化中具有獨特的地位和作用。是一種融知識與娛樂為一體的活動,重實踐。通過這些活動,學校教師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為人師表,率先垂范;學生積極向上,勤于實踐,敢于創新,勵學躬行。師生關系健康、和諧。文化行為建設,提高校園師生完成任務、人際交往、個人素質、管理和領導藝術等能力,培養新觀念、培養實踐能力,拓寬和深化教學內容。

三、校園文化建設對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

校園文化是一種精神,也是一種氛圍。優秀的校園文化,對培養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具有導向、激勵、塑造、規范和娛樂等作用。

首先,具有導向作用。校園文化是民辦高校教育核心和靈魂,規范著高校的辦學宗旨和發展方向,并且對學生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引導作用?,F今民辦高校承載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職能,決定了民辦高校具有職業教育的性質。通過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將民辦高校的辦學宗旨和發展方向融于校園文化建設之中,引導學生提高職業素養,從而使受教育者在特定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受到教育和影響。

其次,具有激勵作用。師生員工有著共同的價值觀,真誠尊重人,關心人,而優良的校園文化又有一種鼓舞士氣、催人奮進的作用,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欲,也可以提高學生的素養,陶冶著學生的情操,激發他們“文明、奮進、進取”的情感和精神。同時,在民辦高校,教育理念趨向實踐化,各種課外科技創新活動,使學生可以重新認識自己,發現自身的價值,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于實踐,從而建立起自信心。

再者,具有塑造作用。多元化、多規格、個性化的教育質量觀是現代化事業和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需求多樣性的必然要求。在民辦高校,校園文化活動成為了大學生培養興趣、發展特長和個性化全面發展的“練兵場”,它可以塑造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面對困難和失敗的勇氣,從而達成學生人格培養的個性化。

第四,具有規范作用。民辦高校各項規章制度維護了正常的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可以促使師生養成文明的舉止和良好的行為習慣;另一方面,民辦高校的一些獨特節日,也可以以學校群體價值觀和群體行為規范的方式熏陶著師生,達到規范師生言行的目的。如,廉潔文化進校園等活動。

最后,校園文化還具有娛樂作用。雖然民辦高校發展歷程并不久遠,但是也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體活動,例如,文化藝術節、職業技能節等,是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創造出來的一切物質和精神產品,是受教師、學生關注度高,參與面大,寓教于樂,給參與者以極大的身心愉悅,使他們在參與中受到教育和鍛煉。對他們的意志、行為、心理、道德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助于引導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營造健康、和諧、向上的工作學習氛圍,有助于學校功能的發揮和培養目標的實現。

四、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策略

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在促進培養學生為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的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促進學生成為應用型人才的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在堅持一系列原則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措施。

(一)加強組織機制建設,形成齊抓共管的建設局面

物質文化層次側重于服務育人,精神文化層次側重于教書育人,制度文化層次側重于管理育人,行為文化層次側重于實踐育人。加強組織領導,科學、和諧的校園文化建設需要高校領導對校園文化的功能有充分的重視,將其納入學校發展的總體規劃,使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學校發展的重要內容。健全校園文化建設組織機構,各部門之間的相互關系也要求必須樹立全員共建校園文化的意識,調動全體師生員上參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形成齊抓共管的建設局面,在教學、管理、服務中努力做好本職工作,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

(二)加強特色內涵建設,形成持續穩定的發展規劃

雖然民辦高校辦學時間不長,校園文化并沒有形成鮮明的個性特征。民辦高校構建現代大學制度要求學校挖掘學校亮點,凝練辦學理念,凝聚辦學特色,加強內涵建設,杜絕急功近利,立足于學生的成為應用型人才的發展。堅持以人為本,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出發,謀求學校發展;堅持以教師為本,重視教師的發展和需要,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與創造性。在現有校園文化狀態的基礎上,根據時代發展的需要搞好校園硬件建設,優化校園文化環境,形成持續穩定的中長期發展規劃。

(三)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建立規范有序的管理機制

加強制度文化建設,建立規范有序的管理機制,是維系學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實現其最終目標的必要保障。研究制定校園文化建設規劃,進一步完善校園管理制度,建立規范有序的管理機制,如教學科研管理工作制度、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學生管理制度、獎懲制度、紀律規范、治安管理制度等等。

(四)加強精神文化建設,突出以人為本的學風校風

加強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促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有效幫助青年學生在價值取向上從模糊到清晰,從擺動到穩定,在多元文化中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也只有在學生個人正確價值觀的基礎之上,才能形成統一、健康、成熟的校園價值體系,并通過它在校園文化內涵中核心作用的發揮,實現校園精神文化的深層發展。

學風校風建設是衡量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水平的主要標志,良好的學風校風具有激發學生積極向上和奮發學習的作用。首先,加強師德建設和管理干部工作作風建設,加強師德建設和管理干部工作作風建設,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具有根本性意義;其次,加強學生的學風建設,培養學生正直無私、誠實恭謹的品行和勤奮好學、求實進取的學風;再次,切實有效地抓好班風建設。班風是校風的組成部分,良好班風的形成需根據校風建設的整體規劃,制定出本班的實施辦法,使全班同學明確班風建設的長遠目標和近期目標,使每個班級都形成良好的班風。

(五)加強行為文化建設,彰顯行為能力的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最佳途徑,現今民辦高校也已經開始從理論知識的學歷本位向著重創新能力、專業實踐能力和技能及創業能力的培養訓練本位轉變,凸顯實踐特點。從能力的角度入手分析當前的行為文化建設,確立能力模型,如以完成任務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個人素質能力、管理能力和領導藝術能力為框架,設計學生社會實踐的內容與形式。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行為文化活動,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主力軍,切實加強行為文化活動的建設。

總之,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為適應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僅要從校園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四個方面加強建設,還要“走出去,引進來”,加強校企合作,才能達到“無縫對接”,凸顯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

參考文獻:

[1]盧彩晨.創新民辦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原則探究[J].民辦教育研究.2006(5):58.

[2]張德,吳劍平.校園文化與人才培養[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190-191.

[3]徐莉萍,趙香.打造特色校園文化 培育時代優秀人才—以武漢科技學院為例淺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9(1):55.

[4]周長源,呂其誠,楊洪杰.構建民辦普通高校應用性專門人才的培養模式[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11):162-164.

[5]張鐵鎖.論校園文化[M].北京:新華出版社,1990:61-62.

[6]謝秀美.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與創新性人才的培養[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05(12):98-100.

[7]唐仕瓊,楊永清.關于校園文化的幾點思考[J].西昌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3(7):22-23.

[8]于普選.大學生全面發展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淺論[J].中國成人教育,2008(2):44-45.

作者簡介:王港(1979-),男,江蘇贛榆人,鐘山職業技術學院機電與汽車工程系副主任,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教育管理、企業管理。

本文是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民辦高校建立有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研究》(D/2008/01/206)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培養模式民辦高校校園文化
智慧校園在中職學校校園文化中的建設與應用
持續深化校園文化建設 助力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
營利性與非營利性民辦高校分類管理研究
可持續競爭優勢理論下民辦高??沙掷m發展
新生態學校的校園文化
民辦高校教師權益現狀調查
民辦高校內部審計監督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服務地鐵工學結合
青年農民創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