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關聯理論對高職高專英語聽力理解的作用及其培養

2009-06-13 06:26陸碧靜
西部大開發·中旬刊 2009年12期
關鍵詞:聽力理解關聯理論高職高專

摘要:本文就關聯理論對高職高專英語聽力理解的啟示進行了一些探討。先簡要介紹了交際的推理特性、文本語境、最佳關聯等關聯理論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然后闡述關聯理論對高職高專聽力理解認知過程的解釋力,探討在高職高專英語聽力教學中如何運用關聯理論的相關知識來指導教學,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關鍵詞:聽力理解;關聯理論;高職高專

中圖分類號:H3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8631(2009)12-0115-02

一、引言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對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即:高職英語教學應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聽力作為大學英語聽、說、讀、寫、譯中五大基本技能之一,對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實際運用能力和交際能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隨著經濟貿易全球化的日益加強,英語作為交流工具,聽說凸顯其重要意義。高職高專的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日益關鍵。筆者從關聯理論角度出發,提出運用關聯理論來提高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

二、關聯理論

關聯理論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是一種有關語言交際與話語理解的認知語用學理論。該理論是在格賴斯(Grice)會話含義的理論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旨在發展一個具體的心理認知模式,提出有關人類交際交流的新理論”(何自然,1997:139)。它從認知角度研究語言交際,揭示了信息接受者理解和推斷信息發出者真實意圖的心理認知過程,并從揭示語言理解的規律和原則來達到對語言應用規律和原則的認識。

在西方語用學界引起極大關注的關聯理論(Relevance Theory(Sperber

Wilson,1986)是從認知科學的角度提出來的一種交際理論,對語言交際過程做出了一種全新的解釋,指出真正的語言交際是一個認知過程,而不是編碼→解碼這樣的簡單過程,主要研究信息交流的推理過程,尤其是語言交際的話語解釋原則;同時,關聯理論把語言交際活動當作一個有目的、有意圖的活動,一個語言交際活動涉及說話人的兩種意圖:(1)信息意圖(informationinten-tion):(2)交際意圖(communicative intention)。它還指出,話語理解的標準是人類認知假設,人類認識事物時總是遵循關聯原則,即根據與之有關聯的信息來認識事物。說話人要考慮在一定語境條件下使用什么樣的表達方式才能產生最佳語境效果;而受話人在進行話語理解時要推導如何理解該表達形式才最符合最佳語境效果。

2.1. 交際的推理特性及對高職高專英語聽力的影響和培養

(何自然,1995)關聯理論認為,推理是語言交際的核心。在關聯理論中語言交際被看成一個示意——推理過程,即在言語交際中,發話人通過明示行為向聽話人表達自己的信息和交際意圖,聽話人則根據發話人的話語,結合認知語境進行邏輯推理,從而獲取發話人的信息意圖。

關聯理論是認知自然語言的一種理論。因為自然語言中的每一個話語都可以有多種理解,所以,正確理解自然語言,就必須通過語境來尋找信息的關聯,然后再根據話語和語境的關聯進行推理。人與人之間之所以能夠進行交際、溝通思想,是因為人們能夠根據對方的行為或話語進行各種推理。

2.2. 語境

關聯理論認為,交際能否順利進行,主要看聽話人能否使用正確的語境,即說話人意欲表達的語境。假如聽話人使用了錯誤的語境信息,交際就無法進行下去。既然利用正確的語境如此重要,那么,要怎樣才能獲得呢?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們還得先從關聯理論中的語境概念談起。

關聯理論認為,語境就是“理解某個話語所使用的各個前提的集合?!?Sperber

Wilson,1986)。根據這一定義,語境幾乎可以包含人類思維所及的任何現象。

“這種意義上的語境并不局限于交際雙方直接的外部環境、前面緊鄰的語段,還包括對未來的期待,科學假說,宗教信仰,對趣聞逸事的記憶,對文化的各種假定,對說話人思維狀態的種種信念。所有這些在話語理解過程中都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Sperber

Wilson,1986)

從認知語言學角度,語境應該是具有認知性的,因為語言的產生和理解要求人與外界的互動,即認知體驗。僅僅依靠傳統的語境觀點,(即本文語境,上下文,或者說話人與聽話人之間的互動)是不足夠完全傳遞信息的。所以要加上人與自身以及人與外界的互動體驗。就是說在分析語境的時候我們可以結合人與周圍環境的互動體驗,在百科觀的基礎上進行分析。

關聯理論認為,話語的關聯程度依賴于語境效果和處理努力,語境效果與關聯成正比,處理能力與關聯成反比。筆者把處理努力理解為認知語言環境所消耗的腦力,關聯性越強,話語就越直接,認知所耗的腦力越小,給受話者帶來的認知負荷就越小;關聯性越弱,話語就越隱含,消耗的腦力越大,受話人的認知負荷越大。交際中說話人對認知負荷增減的利用就表現為一種交際策略的利用。請看下面的例子:

例3:

The world population today is about11billion. But only about 11 percent of the worlds land is suitable for farming. However, the area of the farmland is becoming smaller and smaller every 12 .So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feed so many mouths. There are so many reasons why farmland is becoming13. First, a lot of land is being used for the building of the houses. Secondly, some of the land has becoming wasteland because of wind and14have removed the top soil. Thirdly, some of the land has become too salty to grow crops. Therefore, a big problem we face today is15 .

這是2007年6月大學英語B級考試聽力的最后一部分,聽力填空。從語境上看,這段文字是關于耕地面積的話題。談論的是耕地面積較少的原因。分析了本段文字的語境后我們就可以對空出來的部分的范圍限定在與農業用地相關的詞匯里面。

2.3. 最佳關聯

Sperber 和Wilson 認為,成功交際的關鍵在于說話人和聽話人能否找到最佳關聯。而一個話語要建立起最佳關聯,必須具備如下兩個條件:1)該話語足以使聽話人能夠找到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意思。2)說話人想要表達的意思值得聽話人去付出處理努力,也就是說要給聽話人提供足夠的‘益處。這些所謂的‘益處用專門術語來說就是‘積極的語境效果。事實上,交際過程中最佳關聯的作用體現在關聯原則之中,而關聯原則被普遍認為是我們人類心理結構中的一個內在的制約因素。根據這一原則,人們無論何時想要溝通某種思想,總會想當然地以為他們想要表達的意思和聽話人具有最佳關聯。事實上,尋找最佳關聯就是引導聽話人不僅要注意說話人意欲表達的語境,而且還要尋找說話人希望對方所做的那種理解。尋求話語之間的最佳關聯 ,就是推理過程。

三、關聯理論對聽力理解的影響

聽力過程是一種聽覺接收的信號與人腦內部記憶結構的相互作用過程。聽力的理解過程則是信息的解碼過程。除了語言結構以外,語境、話題、背景知識、情景及副語言特征在聽力理解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這些特征正是關聯理論中所談的認知環境。若對這些認知環境缺乏了解或認識不足,就很難保證正確的聽力理解。

從以上聽力實例可以看出,英語中的聽力理解有的時候沒有直接給出問話人想要的答案,有效信息的獲得需要我們借助于“語用推理”來實現。而關聯理論的提出,很好地幫我們解決了這一問題。表面上沒有關系的話語,由于有了“語境”與“關聯”,我們就可以推導出其“言外之意”,完成對談話內容的正確理解。同時,我們在聽力教學中不僅僅是告訴他們答案,還要刻意去訓練學生的“語用推理能力”。

四、充分利用關聯理論分析聽力教學,提高聽力理解效果

聽力理解不只是聽的行為,而是有賴于聽力語篇材料,是聽者對對話材料涉及的相關語境的激活,并對對話因素中的語音、詞匯、句子自上而下結構進行銜接,以及片語之間自下而上的語義的連貫進行識別、推理、猜測,最終達到信息理解、表達以及交際的行為過程。由此看來,關聯對于聽力理解有很大的幫助。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中對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要求等做出了明確規定,即:高職英語教學應以“培養學生實際運用語言的能力為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聽力是人們進行日常交流的基礎,然而,一些學生聽力差、聽力水平無法有較大的突破一直是困擾高校的難題。在實際聽力教學中,聽者除了要積極參與外,聽者的語境知識也是非常重要的。而教師和學生有時會疏忽語境知識對聽力理解的重要性,只聽材料,忽略進行聽前行為的過程。長久下來,聽力成了學生深入學習英語的一道高墻。很多學生懼怕英語,尤其是聽力會讓他們產生畏懼的心理。

其實在目前,大學英語應用能力考試中,更多的是考察是否領會講話者的觀點和態度,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這就需要學生充分利用語用推理。如果學生能在進入聽力理解之前完成語境分析,推理過程,對于攻下聽力這一難關是很有幫助的。更有甚者,在應用能力考試過程當中聽力理解不只是播放一次,而是選擇題,兩次,填空,三次。

在聽力教學時,要讓學生養成有重點的有選擇的抓住主要信息。如,聽話人對說話人的反應和態度,通過這些聽者能更好的理解說者的交際意圖,基于此,指導學生在聽力理解中結合語境,尋求話語關聯,進行語用推理。用關聯理論來幫助學生針對選項分析題目的語境,讓學生消除長久以來對英語聽力的害怕,可以讓學生更加有成就感,進而鞏固他們對英語的興趣。

五、結語

在高職高專的英語聽力中教會和培養學生的關聯理論分析聽力理解的能力,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英語聽力的做題習慣,掌握英語聽力理解的做題技巧,提高他們的英語聽力能力。有益于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和分析能力,為今后英語教學的進步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Sperber, Dan

Deirdre Wilson. Relevance: 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 [M].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986/ 1995.

[2] 陳小玲,廖曉華. 關聯理論與英語聽力教學 考試周刊2007年24期

[3] 《高職高專教育英語教學課程基本要求》教育部高教司出版2000年9月,

[4] 何自然. 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8.

[5] 唐崢. 關聯理論的語用推理和英語聽力理解希望月報?上半月2008年4期

[6] 張向陽,關聯理論運用于英語閱讀教學研究綜述 考試周刊 第42期

[7] 朱玉霞. 如何建立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新模式科教創新2009年7期

作者簡介:陸碧靜(1977- ),女,廣西南寧人,南寧職業技術學院英語教師。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

猜你喜歡
聽力理解關聯理論高職高專
淺析格萊斯會話含義理論在非英語專業聽力理解中的應用
高職高?;A會計實踐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關聯理論探析
云南省高職高專校園體育文化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武漢市部分高職高專院校足球課的開展現狀及制約因素
基于語用學的虛擬語氣研究
淺析大學英語六級聽力對話中的隱喻
關聯視閾下的學習者語用能力發展研究
對高三MHK教學方法的科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