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談分層教學法

2009-06-20 03:11丁國華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層次化因材施教習題

丁國華

高中學生在生理發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對數學的興趣和愛好,對數學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差異也是客觀存在的。尤其是高中學生素質參差不齊,又存在能力差異,導致不同學生對知識的領悟與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這勢必對高中階段的數學教學帶來負面影響。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顧學生水平和能力差異,以為教學就是把學生聚在一起上課,沿用過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統一要求,同一方法來授課,勢必造成“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樣,必然不能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照顧學生的個性差異,也就不能很好地貫徹“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原則,不利于學生的充分發展,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兩極分化,這根本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面對這些現實情況,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試行“分層次教學”的教改實驗,就顯得格外重要。

一、“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思想

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正視學生的個體差異,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發展的權利,分層教學,因材施教,整體提升學生素質,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分層次教學”的理論和實踐依據

我們只有充分認識到學生差異的客觀存在及教學現狀,教育教學理論依據和實踐依據,切實開展教改實驗,探究“分層次教學”的有效途徑,才能從根本上擺脫困境,以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使數學教學符合素質教育要求,以適應社會需要。

三、高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實施

1.創造良好的環境。分層次教學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其指導思想是變傳統的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是成績差異的分層,而不是人格的分層。為了不給差生增加心理負擔,必須做好分層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講情道理:學習成績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分層次教學的目的不是人為地制造等級,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讓不同成績的學生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潛力,以逐步縮小差距,達到班級整體優化。

2.學生層次化--學生自愿,因能劃類,依類分層。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成績的差異和提高學習效率的要求,結合教材和學生的學習可能性水平,再結合高中階段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及性格特征,按教學大綱所要達到的基本目標、中層目標、發展目標這三個層次的教學要求,可將學生依下、中、上按2∶5∶3的比例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是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即能在教師和C層同學的幫助下掌握課文內容,完成練習及部分簡單習題;B層是成績中等的學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練習,在教師的啟發下完成習題,積極向C層同學請教;C層是拔尖的優等生,即能掌握課文內容,獨立完成習題,完成教師布置的復習參考題及補充題,可主動幫助和解答B層、A層的難點,與A層學生結成學習伙伴。但學生的層次也不是永遠不變的,經過一段學習后,由學生自己提出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變化情況,作必要的調整(一般是半個學期或一個學期為一次),最終達到A層逐步解體,B、C層不斷壯大的目的。

3.在各教學環節中施行“分層次教學”。

(1)教學目標層次化。分清學生層次后,要以“面向全體,兼顧兩頭”為原則,以教學大綱、考試說明為依據,根據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識能力,將知識、能力和思想方法融為一體,合理地制定各層次學生的教學目標,并將層次目標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節。

(2)課前預習層次化。針對高中生閱讀理解能力相對提高,學習的目的性、自覺性明顯增強的特點,只要教師能深鉆教材,領會一“綱”兩“說明”之精神,把握其彈性,根據己定的教學目標,明確提出各層次的預習目標,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看書預習方法,就會獲得滿意的預習效果。

(3)課堂教學層次化。課堂教學是教與學的雙向交流,調動雙邊活動的積極性是完成分層次教學的關鍵所在。在安排課時的時候,必須以B層學生為基準,同時兼顧A、C兩層,要注意調動他們參與教學活動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課堂教學要始終遵守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由簡到繁,逐步上升的規律,要求不宜過高,層次落差不宜太大。要保證C層在聽課時不等待,A層基本聽懂,得到及時輔導,即A層“吃得了”,B層“吃得好”,C層“吃得飽”。從舊知識到新知識的過渡盡量做到銜接無縫、自然,層次分明。

(4)布置作業層次化。在教完一個概念、一節內容后,學生要通過做練習來鞏固和提高,因此課后布置多層次習題是分層次教學不可缺少的環節。課后作業一刀切,往往使A組學生吃不消,C組學生吃不飽。為此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布置不同的課后作業,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A層是基礎性作業(課后練習),B層以基礎性為主,同時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題目(課后習題),C層是基礎性作業和有一定靈活、綜合性的題目(課后復習題)各半。布置作業要精心安排,一般學生在20至30分鐘內完成,如在“一元二次不等式”的教學中,布置如下三個層次的作業供各層次學生選擇:

第一層:解下列不等式:

1)4x2-4x>15, 2) 14-4x2≥x

3) x(x+2)<x(3-x)+1, 4)-x2-2x+8≥0

第二層:求下列函數中自變量x的取值范圍:

1) y=x2-42)y=1x2+x-12

3) y= -x2+2x-1

第三層:已知不等式 kx2-2x+6k<0 (k≠0)

1)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x|x<-3或x>-2},求k的值:

2)如果不等式的解集是實數集R,求k的值;

分層次布置作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能力,并由學生選擇適應自己的作業題組,克服了“大一統”的做法,使每個學生的思維都處于“跳一跳,夠得著”的境地,從而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A層的學生也沒有過大的壓力,可以減少抄襲作業的現象,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5)課外輔導層次化。教師要做補缺、提高工作,充分利用課余時間,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因材施教,給沒有過關的A層學生補課,給C層學生增加次競賽講座。這樣可進一步使A層學生“吃得了”,能奮發向上,C層學生“吃得飽”,能充分發展,形成一種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

四、“分層次教學”的效果

1.學生分層是通過學生學生自我評估完成的,完全由學生自愿選擇適合自己的層次,這樣既充分尊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切實減輕了學生的心理負擔,保護了學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感到輕松自如,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2.分層次教學符合因材施教原則,保證了面向全體學生,并特別重視對后進生的教學力度。由于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使不同層次的學生的知識、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發展。由于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符合學生的實際,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由于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學生的數學成績有一定的提高。

“分層次教學、分類指導”方法的實施,必定會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教學行為提出更高的要求,但此種方式的采用,能發揮班級授課制的優點,摒棄同一標準、同一要求所產生的弊端,最大限度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內在潛力,處理好面向全體與照顧個別的矛盾,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有利于轉化差生,培養優生,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這種方式以學生為主體,突出教師主導作用,強化課內外的結合,真正把學生從“滿堂灌”、“齊步走”、“題海戰”中解放出來,減輕學生沉重的課業負擔,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他們的全面素質,從而將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實施分層教學 推動超越自我》現代教育報。

猜你喜歡
層次化因材施教習題
差異化教學在幼兒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一道課本習題“鏈式反應”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精心設計習題 構建高效課堂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對一道習題的多角度思考與拓展
關于一道習題解的討論
基礎層建設對建立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影響
物理復習課堂中復習內容的設計*
語文有效作業的設計策略探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