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教學障礙及對策

2009-06-20 03:11呂會芳
現代教學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探究性環節探究

呂會芳

數學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做”、“考察”、“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動中發現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展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眾多教師紛紛嘗試設計,但隨即發現對于初中的課堂卻難于真正實施,總有“學生無處下手”的感覺。筆者認為,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從教的因素來說,如教師是否設計合適的探究內容,創設探究情境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是否保證探究時間和空間;探究過程是否進行合理的指導等等。從學的角度來說,學生有沒有良好心理素質,有沒有良好的意志品質,有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有沒有良好的相關學習能力等等。本文著重研究幾點初中數學探究性學習的教學障礙及對策。

障礙1 教師的教學目的和學生的學習目的的差異

當前初中學生學習的數學基礎教育課程有些部分脫離了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學生感覺數學比較枯燥乏味。有些學生目的就是考高中考大學,有的隨波逐流,還有的就是在幫家長學,幫老師學。因此一部分學生拼命用苦讀、苦練來實現自己和家庭的愿望,在學習中沉浸于題海戰術之中,不愿意花時間去提出問題、去創新;有的學生只知道玩。而教師的教學目的則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體驗與探索自然中不斷成長,在參與和融入社會中不斷成熟,在認識自我中不斷完善。這兩種目的上的差異是制約著教學過程實施的一個重要因素.

因此,這就要求我們學生和老師都要重視過程性學習,要理解一個數學問題是怎樣提出來的,一個數學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個結論是怎樣獲得和應用的……在一個充滿探索的過程中學習數學,不但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探究的樂趣,而且讓已經在于學生頭腦中的那些數學知識和體驗上升為科學結論,使自己的知識體系更加豐富和完善;同時教師應結合每年中考試卷的特點、時代的要求、社會的需要使學生認識到探究性學習的目的和意義,消除學生的疑慮,幫助學生改變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人人都去思考、大膽地提出問題、大膽地創新。

障礙2 探究性學習的要求和學生基礎知識、能力的差異

探究性學習教學的過程不是教師從書本上準確無誤地搬運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連續地、生動活潑地使學生的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相符合的過程,這就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基礎、和潛在能力.但有些學生基本功不太扎實,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這是制約著探究性學習教學實施的又一重要因素。

因此,教師在開始進行探究性教學時首先應選擇內容比較具體、難度較低、操作性較強的課題,找到各個層次學生的起點,以低起點保證課堂上各個層次學生操作的可行性;其次是對于某些較為抽象的概念、定理課應更多地運用“直觀化”原則,要充分地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盡可能的運用學生身邊的學具、器材動手實踐,適當地應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概括、抽象,以培養學生的概括、抽象能力,這樣基于“問題生成”和“問題解決”的師生雙邊活動可以比較自然地提高學生的理性認識水平,逐漸減小初中學生的感性和理性認識水平之間的差異,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障礙3 教師的教學過程設計與初中學生認知特點及認知水平的差異

1.在引入環節,教師創設的問題情景過于平淡,不足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如果能將同一情境發揮有些不同的功能,或者發揮一些人文素材的教育教學價值,可能會更吸引學生,更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2.在引入環節教師注意到了新穎性和趣味性,并且也恰當地設置了懸念,但在教學的主體環節未適時的再一次或幾次設置懸念,借以強化學生的積極性。

據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依賴于上課的時間,一節課前1—15分鐘學生的興趣呈上升趨勢,15—25分鐘能基本保持,以后便呈下降趨勢(基礎較差的學生注意力相對更短)。因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意適時地多次設置懸念,或者以鮮艷的色彩,或者以空間的直觀圖形,或者以運動變化的圖形吸引學生的注意,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其興趣能得以保持。

3.在教學的主體環節,教師多半能考慮到給學生留下足夠的思考時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思考,注意到學生主體思維的發展,但由于考慮到整個教學過程的完整性和教學的進度,往往本能地排斥和壓制“異己”思路,想盡一切辦法,將學生的思路往自己事先設計好的教學“程序”上引。實際上,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個體,無論教師教案設計得多么完美,總會出現與老師的思路不相吻合的情況,又由于基礎較差的初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較差,領悟能力也較弱,出現思維的閃光點不容易,如果其思路經常受到老師的排斥,他們就會懷疑自己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探究興趣。同時學生回答不出,老師極易自問自答,將“過程教學”異化為“結果教學”。

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積極捕捉學生的閃光點,不求完美,但求過程,真正讓學生去探究和創造,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4.在結尾環節上,教師未采取有效的方式使學生獲得成功感。復習小結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常規做法是由老師或學生總結本節的知識內容,或總結思想方法。但對于基礎較差的初中的學生來說,如果在結尾只是總結抽象的東西,勢必會讓他們感到空洞乏味,盡管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到了學生興趣的激發。但是,無論多么有趣、多么精彩、多么有創意的課,總有部分意志不堅定的學生,他們的懶惰往往戰勝他們取得好成績的決心,他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退出知識探究者和發現者的位置。

解決這個問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在每節課安排形成測試這一環節(時間可安排在該節課結尾或下節課開始的前幾分鐘,但為了不影響正常的課堂教學,測試時間一般不超過3分鐘),讓學生及時獲得成就感,這就可以使學生取得好成績的心理戰勝他們懶惰的一面,從而達到保持學生興趣的目的。

猜你喜歡
探究性環節探究
設問引導探究
探究性學習: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變革的應然訴求
依托過渡環節 構建游戲化微課程——解決幼兒園過渡環節“消極等待”的策略
基于生物學核心素養的探究性拓展實驗
一類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由一道習題引發的探究性學習
諺語趣畫
五環節助學教學設計案例
多環節可變主體行為監管的行為觀測力度評估
如何開展化學教學的探究性學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