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 為十二年義務教育奠基

2009-07-10 09:03史寧中
西部教育參考 2009年2期
關鍵詞:辦學條件中等職業普及

史寧中

高中階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職業教育,它既是連接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中間環節,也是直接為社會輸送高素質勞動者的重要階段。當前,我國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取得了長足進步,經濟社會發展也急需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所以,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成為各種需求的“匯集點”,也成為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戰略選擇。同時,從基礎教育的發展走向看,普及高中階段教育,也是未來我國實現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奠基工程。

一、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現實意義: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要根據不同的發展階段,確定不同的戰略重點?,F階段,由于我國義務教育的延伸、國民教育體系的結構完善、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以及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企盼、渴求等因素,決定了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是現階段教育事業發展的戰略重點。

我國義務教育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績。根據教育部《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到2006年底,全國96%的縣市區實現“兩基”驗收,“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98%,小學學齡兒童凈入學率達到99.27%,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7%。這些數據清晰地表明,孩子“有學上”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與此同時,“上好學”的問題也得到了重視和改善,近些年來不斷強調的素質教育,不斷增加的義務教育投入,不斷推進的基礎教育和教師教育改革,正在呈現出令人欣喜的豐碩成果,義務教育質量正在逐年穩步提高。但教育事業是不斷向前發展的,義務教育在自身不斷發展完善的同時,必然有向前發展延伸的需求。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是九年義務教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

義務教育既不是政府希望的教育終點,也不是學生視野里的教育完結。目前,全國有30%多的學生在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以后就走向了社會,低學歷、低技能致使他們就業困難,變為弱勢群體,甚至可能成為社會的不安定因素。當前,我國提出建設創新型國家,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加快由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轉變。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既能緩解國家對高素質勞動者的供求矛盾,也可解決無法滿足部分學生接受高中教育的問題,符合國家和個人兩方面的利益。

完善國民教育體系,“優化教育結構”,“加快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是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的教育任務。近十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和義務教育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而高中階段教育整體發展的較慢速度與高等教育、義務教育發展不相協調,導致教育結構的失衡。國民教育是一個整體,是一個系統工程,任何一環的缺損都不利于教育事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F在需要把教育結構中“凹”下去的高中階段教育補上來,實現“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目標。

二、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戰略目標:為十二年義務教育奠基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除了可以解決現實的重大問題,還可以為國家在不遠的將來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奠定基礎。

實施義務教育是為了提高民族素質,促進國家的興旺發達。義務教育的年限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國家的整體教育水平和民族的整體素質,十二年義務教育應該成為政府追求的教育目標之一。

義務教育具有普及性、免費性、強制性的特點,與此相對應的是義務教育的實現,主要需要具備三方面的條件:一是要有良好的教育基本條件,能夠滿足義務教育的基本需求,主要包括充足的校舍,優良的師資,良好的教學儀器、圖書資料、文體衛器材等教育設施;二是要有免費義務教育的經費支撐,“經費是保證”,這是發達國家義務教育的經驗,也是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以來的寶貴經驗;三是家長和學生對接受義務教育的高度認同。

我國九年義務教育的真正實現經過了近三十年的時間。1985年,《中共中央關于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提出“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1986年7月,我國正式實施《義務教育法》,開始了義務教育的法治化進程。2000年,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2006年,重新修訂《義務教育法》,使義務教育在制度層面上更加完善,以法律的形式明確了義務教育的各種實現條件。這是一個從無到有、從探索到成熟、伴隨著轟轟烈烈的改革開放、經濟社會發展充滿活力的歷史進程。而十二年義務教育的實現,由于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九年義務教育積累的經驗,可能只需要十年或稍長一些的時間。近些年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始終保持著每年兩位數的增長速度,良好的經濟發展形勢為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資金保障。另外,在教育規模上,目前初中、小學教育規模呈逐年下降趨勢。2006年,全國小學在校生人數比上年減少152萬,初中在校生人數比上年減少257萬,規模的縮小對于高中階段教育的快速發展也提供了有利條件。

現在可以明確提出“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即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80%以上。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家長、學生,特別是農村的家長和學生對接受十二年義務教育的認識。深入人心的九年義務教育使不少家長和學生認為接受九年教育是自己的義務?,F在需要讓全國的老百姓都能夠意識到接受十二年教育是大勢所趨并且切實可行。家長都愿意送孩子接受高中階段教育,孩子都有主動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積極性,這是高中階段教育能夠健康發展的基本動力。另一方面,也可促使政府加大投入,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師資隊伍素質,從而為實施十二年義務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礎。

三、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的重點任務:發展中等職業教育

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應當從兩個方面考慮。一方面是適度擴大現有的普通高中規模,著重在城市和經濟條件比較好的地方進行。普通高中直接為高等教育輸送人才,而我國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目前首要的任務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強調內涵式發展。因此,普通高中不宜盲目追求辦學規模,而應集中力量保證普通高中的教育質量。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大力發展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中與中等職業學校要協調發展,規模要大致相當,如果同齡人中有80%的人能夠接受高中階段教育的話,大約45%的人升入普通高中,35%的人升入職業高中,可能是比較合適的。

辦學資源短缺是目前高中階段教育的突出問題。普通高中的辦學條件近年來盡管有所改善,但據教育部的統計,2006年,全國普通高中音、體、美專業的場館器材配備達標數均不到80%,理科實驗儀器達標數為82%,建立校園網的學校僅為64%。這說明普通高中的辦學條件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沒有公布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統計數據,不過,按照以往重視普通高中教育而輕視中等職業教育的做法推斷,中等職業教育學校的辦學條件還不容樂觀。我國由于地區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存在很大的差異。政府應當根據高中教育發展的實際水平和不同地區經濟發展狀況,對高中階段的教育投入進行統籌安排、分類指導、合理布局。高中階段教育是“準公共產品”,既不屬于義務教育,又不應當完全由個人和地方承擔。根據我國目前的發展狀況,在高中階段教育的投入上,政府不僅不能“缺位”,還要至少負擔教育成本的60%,并且負擔的比例應逐年提高。

近兩年來,由于中等職業教育的迅猛發展,出現了許多新的值得深入研究的問題,諸如培養模式與方法、學生的入口與出口、經費的投入與使用等。但無論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著眼點是要以市場和就業需求為導向?,F在,發展中等職業教育的狀況是,一方面有關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缺少有專業技能的人員;另一方面,有很多縣、市的職業高中招生困難。政府可以嘗試搭橋,鼓勵校企聯合辦學,實施“訂單式、定向式”的培養模式,采用在校學習與企業生產實踐相結合,實施“學工交替,工學結合”的教學方式,這樣既解決了學生畢業后的出路問題,又可以為社會發展提供大批高素質勞動者。

(馬延偉摘自《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有刪略。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供稿。)

猜你喜歡
辦學條件中等職業普及
野外生存的基本裝備之普及篇
未來的超市
2021年廣州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學校名單
2021年廣州市中等職業教育招生學校名單
我國特殊教育學校辦學條件實證研究
市縣兩級教師培訓機構發展問題及建議
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巨k學條件工作專項督導評估指標體系
自治區近年將建65所標準化中職學校
數據
抓普及、促提高、創特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