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跨文化交際與外語教學

2009-07-30 09:09
中學生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文化背景外語教學外語

李 瑛

摘要:在外語教學中,不僅要教會學生正確的語言形式,還要向他們傳授文化上的差異,這對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溝通具有深遠意義。本文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出發,探討了跨文化知識在外語交際中的重要性。分析了當前外語教學的現狀,并就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出建議。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交際文化社會文化外語教學

收稿日期:2008—12—17

作者簡介:李瑛(1968.09—)女廣東省東莞市長安中學一級教師

引言

所謂“跨文化”,實質上就是第二語言學習者在不具備目標語社會集團成員所具備的那些知識的情況下需要突破自己的知識網絡,向目標語社會集團成員學習新知識[1]。不同的語言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兩種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進行交際,常常會因為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而發生誤解。眾所周知,外語教學的任務是培養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之間進行交際的人才。而在外語教學史上,文化教學所占的比重一直較低。人們將所有的精力傾注在語言形式的表達上,誤認為只要掌握了這一形式便可以在涉外交際中暢通無阻。近年來,人們開始認識到文化在語言使用中的重要性,外語教學應該包括社會文化教學這一看法,已被外語界廣泛接受。

一、文化錯誤的普遍性與嚴重性

由于對外經濟的飛速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外語交際人才,外語教學才快速地發展起來。雖然外語教學在數量和規模上有了較大的變化,但是在人才的培養質量上卻沒有明顯的提高。在外語教學中仍以舊傳統的教法為主,只注重語言形式而忽視文化因素和語言運用原則。沃爾夫森(N. Wolfson)指出:“在與外族人進行交談時,本族人對于他們在語音和語法方面所犯的錯誤往往比較寬容,與此相比,違反說話規則則被認為是不夠禮貌的,因為本族人不大可能認識到社會語言學的相對性”[2]。

無論我們是在校園里,還是在別的外事活動場合中,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會發現,有些學生盡管語音、語法都學得不錯,說話卻往往很不得體,一開口便犯了文化上的禁忌。例如,在上課前,老師向同學們問候,學生齊聲回答:“Good morning, teacher.”這便是犯了文化錯誤。在漢語里,我們可以說“老師早!”,但在說英語的國家中teacher僅僅是代表一種職業,決不可以作為稱呼語,也不是尊稱。在英語中沒有一個在意義上和用法上與漢語的“老師”完全相對應的詞,若完全按照中文思維來交流便會產生類似的錯誤。又如在學校的“英語角”,來了幾位老外,學生充分利用這難得的機會與老外進行交流。他們盡己所能,將自己平時所學口語一股腦用出來。他們在對話中頻頻用到以下句子:“What's your name?”你什么叫名字? “Where are you from?”你從哪兒來? “How many members are there in your family?”你家里有幾口人? “What do you do in China?”你在中國干什么工作? “How much do you earn in China?”你在中國掙多少錢?……弄得幾個老外十分難堪。雖然這些句子在語法上都是正確的,而且我們聽來都覺得很自然,但問題卻恰恰涉及了英美人的隱私。要知道,在英、美等國,這類問題只有在警察局或移民局才有人查問,一般人在進行交談時是很少提及這類有關私人隱私問題的(private question)。因此,英、美人對他們的這種交談方式很難理解。

二、主要原因

以上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涉及面也更廣泛。造成不同語言民族相互交往時出現文化沖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主要從各自文化背景知識的差異和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這兩方面來談談。

1. 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原因

文化背景知識是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在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逐漸產生并代代相傳的實踐知識和信念[3]。文化背景知識方面的差異是造成文化沖突的一個主要原因。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歷史文化。尤其受孔、孟以及道家學派的影響,尊老愛幼,親仁善鄰,謙虛謹慎,這是千古相傳的箴言。而在西方國家,尤以美國為例,占主導地位的是資本主義制度。它的社會風俗習慣和文化教育方式都受資本主義工業大生產的影響。人們強調以自我為中心,發展個性,注重個體的獨立性。正如美國詩人Robert Frost 所說:Good fences make good neighbors.[3]

正是由于有這些社會文化傳統方面的差異,因此,外國人在與中國人進行交談時,會對中國人的某些說話方式不理解,有時甚至會產生誤解。

2. 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在我國外語教學中,無論是中小學還是大學,英語教學普遍采用的教學大綱、教學方法和評估方法都是以語法翻譯法、聽說法和意念功能法為指導原則。這決定了“語言教學以學習內容和學習結果為中心”(黃,2000)[4],而忽視語言知識的運用和技能的使用。其次,在英語教學活動中缺乏交際文化的輸入。在英語教學中,教材是輸入文化的重要途徑。在我國,教材對英美社會文化中的倫理道德、宗教、價值觀念等都有反映。但其中不少取材受制于中國人的評判標準,或與韓玉座屏所反映的雷同。這不僅給英語學習者帶來錯覺,以為英漢文化相識而忽略相互間的差異,而且掩蓋了重要的事實:社會價值觀等僅僅是交際文化中的部分內容,他們有別于語言交際中的社會語言規約知識或語用原則。最后,在教學中人們存在一個交際誤區,以為能夠會話就是交際。注意的只是語言表達形式,而不大注意語言的表達規則和語言使用的具體語境特色,認為只要掌握了語言表達形式就可以在交往中暢通無阻。這樣,使外語教學長期以語言形式為主,成為完全脫離了社會文化背景的單純的語言技能訓練。

三、對策

現在,外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教學,而且應包括文化教學,這一點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美國教學協會在其提出的外語能力要求中,已列入了交際能力的內容。我們了解和熟悉所學語言國家的文化,目的在于更順暢地進行交際。因此,我們在進行語言學習的同時,要注意提高學生的文化敏感性,提高他們跨文化交際的能力。

首先,在培養語言能力的同時,增加社會文化和交際文化的輸入。話語能力的發展過程實際上就是不斷社會化的過程,所接觸到的社會文化準則和價值觀念不斷內化過程。Buttjes & Byram(1991)指出:無論母語、二語,還是外語的學習者,在使用語言時應順應社會規約中恰當的方式。這些方式隱含獨特的文化知識。我們可以根據學習者的特點,根據英語交際文化中的話語模式、禮貌原則、交際模式和語言規約到社會價值、信仰等,由淺至深,循序漸進地編寫適當的教材、英語讀物。利用講座、錄像、電子課間、互聯網或中外學習者的互訪、交流等多種渠道讓學習者接觸英語文化。

其次,要培養學生跨語言、跨文化語用策略轉移的能力??缥幕Z言交際的干擾因素主要來自于兩方面:社會文化因素和語用策略因素。在漢英的語言交際中,操漢語、英語兩種不同語言的人的民族心理、思辨和推理模式以及價值觀念等會干擾交際,有時會因之間的文化差異而導致交際困難,甚至會發生社交語用失誤。

此外,漢英不同的語言習慣也影響著交際。如中國學生對英語否定疑問句的回答總是受到漢語習慣的影響。下例對話中B的回答方式就是因漢語語言習慣而產生的語誤:

A:Don't you think you will pass the exam?

B:No. I think I will.

在這里,A用否定式,B若是認為能考過就應該用肯定式Yes。

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強調漢英間的文化差異和語言差異,提高學習者對這些內容的敏感性,使他們在注意語言熟練的同時,在實踐中有意的培養自己的跨文化意識,知道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人能對語言及其表達方式作得體的選擇。

四、結束語

跨文化交際問題,每個外語學習者都會遇到,它帶有一定的普遍性,并直接影響到外語學習的成效,進而影響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因此,在外語教學中,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正確的語言形式,還要向他們傳授文化上的差異,這對于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溝通具有深遠意義。

參考文獻

1. 王魁京.第二語言學習中的跨文化現象.文化與交際[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2. 戚雨村.語言文化對比[J]. 外語研究,1992,2.

3. 王宗炎.自我認識與跨文化交際.文化與交際[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4.

4. 黃國文.從以結構為中心到以過程為中心[J]. 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10.

5. Buttjes, D & M. Byram. 1991. Mediating Language and Cultures[M]. Multilingual Matters.

猜你喜歡
文化背景外語教學外語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謠教學策略——以中班語言活動《茶口粉干》為例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Washback Studies Used in Practice Teaching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學外語
A Rough Research on Numeric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大山教你學外語
哈哈鏡
哈哈鏡
多一點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