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新英語教學模式讓山區的孩子走出學習困境

2009-07-30 09:09徐登貴
中學生英語教學與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語言英語課堂

摘要:本文就山區中學英語教學中所存在的突出問題去進行探究,與各位同仁共勉,找出適應于英語教學發展及課改要求的一些新的教學模式。目的在于改變一些陳舊的教學觀念,為孩子們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關鍵詞:教學模式突出問題能力培養

收稿日期:2008—12—05

作者簡介:徐登貴(1971.12—)男貴州省思南縣思南中學一級教師

在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的今天,要讓我們山區的孩子走出大山,改變落后的面貌,教育必須先行。在山區條件差,生源差,師資力量薄弱,工作任務重,與外界溝通太少,教育觀念及模式都非常落后,特別是英語教學方面與外地區相差甚遠。但作為山區的英語教師我們所從事的英語教育必須以提高孩子們英語素質為目標,為孩子的終身教育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在從事多年的英語教學中,通過不斷探究,提出以下幾點看法與各位同仁共勉。

一、不能片面地進行語法講解,要加重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

在課堂上,許多英語教師只重視語法規則的傳授,強調語言的分析,輕視語言實際能力的培養。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倡學生 “為用而學”、“在用中學”,注重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綜合能力,而且強調以人為本,為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奠定基礎。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體現學生是主體而教師為客體,恰當地把握好二者之間的關系。如果只側重語法規則的講授,教育的結果只能導致高分低能,學生不能很好的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教學的整個過程就只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反而成為了主體。學生們課堂上就一直在被動地去記憶老師所講解的語法規則。語言知識是為語言能力服務的,教英語是為了教學生如何去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去進行聽、說、讀、寫的交際能力。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多組織課堂活動,多創設語言的情景,在一些活動中來學習,以便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不要過多地做語言知識的練習,要使所習得的語言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從而使語言技能發展成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另外,教師還要把聽、說、讀、寫四項技能進行綜合訓練,不同階段各有側重,全面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

二、教學中不能過分強調死記硬背及簡單機械的訓練

記憶在英語學習中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方式,但我們不能一味地強調死記硬背。認為只要死記硬背就能把英語學好,在這種偏見的指導下,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總是要求學生把所有的詞匯、短語、句型及課文完整地背下來,這樣,學生得把所有的時間都花在記憶上。記不住的學生還要受到老師的懲罰,學生們哪有時間去進行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學習的自覺性、積極性又從何談起,學生的英語興趣久而久之就蕩然無存了。于是學生就感覺英語學習是那么枯燥和乏味。在考試時或許能得高分,但這與所進行的課改差之甚遠,課改要求以人為本,而不是以本為本,旨在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基礎。而死記硬背只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情緒,只會被動學習,不會靈活運用,對學習采取消極的應付態度。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英語學習完全脫離記憶,而是讓學生們在記憶中去發現一些記憶規律,在快樂中來學習,從而做到自學、樂學、會學。所以,英語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該努力保持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中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靈活采用多種教學手段,選擇合適的教具,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使整個教學過程成為學生一種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三、不能局限于教材,要鼓勵學生擴大學習的視野

英語教學大綱要求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能力都得到全面發展,僅僅是教科書是不夠的。有不少的老師認為只要學好課本就夠了,不必再去看課外讀物,甚至有些教師把課外讀物看成是 “課外書”,理直氣壯的沒收讀物,訓斥學生。其實,這樣既不利于學生的英語全面素質的提高,也不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更不利于學生的終身發展。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進行大量的英語課外閱讀,多聽一些英語聽力材料,拓展知識面,增強英語語感。必要時教師應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內容,如英語文化背景知識、跨文化交際與翻譯、多看英文電影及電視節目等。

四、要寬容、理解、正確對待學生學習中的錯誤,不能諷刺、打擊和傷害學生

有不少老師對學生在運用英語時或作業中所犯的錯誤不能接受,如果學生的回答與所謂的標準答案不同就加以批評、指責,使學生不敢開口,害怕犯錯誤。本來學習的本身就是一個不斷糾正錯誤和完善的過程,加之英語與母語在發音、語法、詞匯等方面存在著極大的差別,學生犯錯誤在所難免。這要求我們教師要用一顆寬容的心來接納學生的錯誤,不能隨便地傷害學生及挫傷英語學習的積極性,這與當前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相適應。此次課改要求建立新型的師生情感關系,教師和學生之間是真正的人與人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教師要真情對待學生,關心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對學生富有個性化的回答和表達,教師要學會贊賞,學會鼓勵,在課堂提問中對學生回答的評價必須堅持客觀、公正、科學的原則和鼓勵性原則,要有益于保護并加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認為,無論在課堂上還是在課外老師都應該多幾分笑臉和寬容,幾乎所有的學生都希望教師上課要面帶笑容,不要批評、指責學生,否則,學生會對學習喪失信心。在回答問題時,由于懼怕教師的指責而不敢發言,不敢表達,所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首先應該肯定學生的優勢,然后再善意地指出錯誤。千萬不能隨意地加以否定、指責等,即使學生的回答與問題根本毫無關系,教師也應該積極地幫助、引導,喚起他內在的精神動力和激發起學習的動機。通過這樣既改善了師生關系又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五、在教學中不能偏棄差生,要多鼓勵后進生

在一個班級體中,學生們不可能都在同一水平線上,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學習習慣,不同的智力,因此在學生中成績就肯定有優、劣之分。但有些教師常認為差生會影響該科的平均成績,平??偸乔撇黄鹚麄?,有時甚至諷刺、挖苦,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排斥這些學生。這無疑就暴露出教育的不公平,嚴重傷害差生的自尊心。這違背了課改本著“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的思想精神,在對待師生關系上強調尊重,贊賞。在教育中,切不可放棄所謂的“差生”。相反,對他們應給予更多的關注,幫助他們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和正確的人生觀。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盡管他們做的可能不盡人意,但教師要學會贊賞他們,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贊賞他們在問題的回答中所表現出來的努力,而不是冷落、嘲笑這類學生。

作為貧困山區的英語教師,我們有吃苦耐勞,樂于奉獻,敢為人先,積極進取的拼搏精神。條件是艱苦的,環境是惡劣的,但我們要用我們的“心”去關愛山區的孩子們,用我們的智慧創造性地培養他們成為社會的有用人才,認真學習課改理論,本著對學生負責的精神,努力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

參考文獻

1. 陳旭遠. 新課程推進中的問題與反思[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9月.

2. 閆承利.素質教育課堂優化策略[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8月.

3. 陳旭遠.理解普通高中新課程[M].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6月.

猜你喜歡
語言英語課堂
歡樂的課堂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寫字大課堂
讀英語
一條魚游進了課堂
我有我語言
酷酷英語林
語言的將來
Action?。樱穑澹幔耄蟆。蹋铮酰洌澹颉。裕瑁幔睢。祝铮颍洌蟆∧銓χw語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語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