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俄羅斯的中國人現狀

2009-07-31 04:55A.T.拉林云繼洲
西伯利亞研究 2009年3期
關鍵詞:勞務輸出商人留學生

A.T.拉林 云繼洲

摘要:作者近期對俄境內900名中國人做了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俄華人主要是經商者、留學生和勞務人員。多數經商者認為俄羅斯是適合經商的地方,并打算長期在此經商。多數留學生認為俄羅斯對其有很大吸引力,但他們普遍俄語掌握得不好。中國勞務人員主要從事建筑業、農業、林業,他們吃苦耐勞,遵紀守法。是俄非常寶貴的勞動力資源。

關鍵詞:俄羅斯;中國人;商人;留學生;勞務輸出

中圖分類號:D822(512)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8—0961(2009)03—0025—04

盡管有關中國的出版物不是很多,但是這并不表明俄羅斯減少了對中國的關注。在俄中國人的狀況是當前俄羅斯最流行的政治話題之一。不得不承認,我們對在俄中國人這一群體的了解要比其他國家的人少得多,這使我們不得不去解決由此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

中國人來俄的主要原因是在國內找不到工作或者希望能在俄找到更合適的工作。他們中約有78%的人來自城市(其中40%來自大城市,38%來自小城鎮),他們在國內原本是工人或農民工(他們在大城市中收入微薄且幾乎沒有社會保障)、工作在底層的公務員(其中也包括在領導職位上任職的人員)、私營小企業的領導或職員、農民以及大學生等等。

對某一種族群做研究最為有效的方法是做社會調查,但是對中國人做社會調查比較復雜而且也很少有人做。這些來自我們強大鄰國的幾十萬移民與我們毗鄰而居,但與我們接觸并不多。他們過著相對封閉的生活,這使我們根本無法知道他們的社會狀況,也不知道如何與他們相處。

近期,我們對在俄中國人做了調查,在被調查的900人中,有700名(其中一半在莫斯科,另一半在遠東地區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哈巴羅夫斯克以及布拉戈維申斯克)是企業家和職員,其余的200名為大學生。調查的基本問題集中在以下幾方面:對中國人來說,在俄什么最吸引他們,什么讓他們不能接受?對在俄的生活(工資收入或學習狀況、同當地政府及當地居民的關系、日常生活條件等)是否滿意?遇到過什么困難和阻礙?怎樣評價自己在俄的工作前景?對未來有何打算?

一、經商者

據俄移民局統計,截至2006年底,在俄中國人總計21.8萬人,其中商人占59%。而據俄消費監督部門的統計,中國商人的數量占俄境內外國商人總數的6l%,其中在遠東地區這一比例為83%,在中央地區為76%。

在俄中國商人中,有53%的人經營著自己的企業,但他們中多數只是小商人,與供貨公司簽訂供貨合同或達成口頭協議,自己的企業并不具備生產能力。

對在俄中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收入問題,即經濟狀況。多數中國人認為自己經濟狀況中等或者說可以接受,很少有人認為非常好或者非常糟,其中有83%的人認為平均每月能賺2萬盧布就很滿足了。這說明目前多數人對收入要求并不高,與從事相同職業的俄羅斯人收入相接近,因此讓人感覺似乎是中國人在搶俄羅斯人的飯碗。

多數在俄中國人都要在經濟上接濟他們的國內親屬,只有10%的人無須接濟親屬,因為親屬家境不貧困。還有5%的人則需要國內親屬接濟他們。

收入不多而且還要養家糊口以及接濟親屬,使得在俄中國商人不得不過著簡樸的生活,而且為了收入必須從事繁重的勞動,因此即使有閑暇時間,也只是看看電視、與朋友交流或是去朋友家串門而已。

毋庸置疑,為了生存需要,在俄中國人必須學習俄語,有96%的被調查者都會講俄語。雖然半數的人俄語聽說都不好,但對其所從事的職業來說已經足夠了,盡管有些人僅僅是勉強夠用。

糟糕的是,在俄中國商人對俄的有關法律法規知之甚少,熟悉相關法規的人更是鳳毛麟角,有85%的人連最基本的法律常識都不了解。對此的解釋是,即使不了解法律也不會從根本上降低他們的生活質量:一來必須知道的法規以及如何逃避法律約束等信息一直在他們的圈子里傳遞和更新;二來即使懂得法律,也不能使他們擺脫官僚和警察的敲詐勒索。

中國商人在俄遇到的麻煩,俄本國商人也會遇到,這是俄社會環境所決定的。這些麻煩主要來自:82%的人認為是警察的勒索,49%的人認為是“保護者”收取“保護費”,45%的人認為是稅收、海關等部門官員索賄受賄。

除上述因素外,還有經濟環境方面的困難。有31%的人抱怨房屋租金昂貴,27%的人認為生活費用太高,12%的人認為稅收項目太多,而且還擔心中國商品的信譽會給經營帶來風險。根據調查,在莫斯科的生活成本要比遠東地區高很多,并且在那里從世界各國進口的商品種類齊全,相比之下,中國的商品信譽度較低,因此經營中國商品就會冒一定的風險。

盡管如此,在俄經商的中國人中,有45%的人認為俄羅斯的環境比較適合做中小生意,在遠東地區的各城市中這一比例更高,例如在哈巴羅夫斯克市高達62%。

在莫斯科及遠東地區,中國商人對俄羅斯政府及當地居民的態度趨于中等偏好,即有57%的人認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可與俄地方政府及當地居民正常相處,而充滿敵意的為數極少。

雖然不能盲目地認為在莫斯科居住的中國人全都是好人,但其中至少有90%都是正派人。他們辛勤工作,認真守法,用勞動掙著辛苦錢,按時納稅并支付著數目不小的工作許可費。盡管如此,中國人也沒有一個能夠逃脫警察之手。對中國人罰款已是司空見慣的事,中國人對此已經麻木了:交了錢,就可以繼續經營下去,否則很可能遭到痛打。不久前,警察毆打了我的一個熟人,致使他失去了知覺并把他扔到了馬路上,幸好過路的人叫來救護車把他送進了醫院。經過很長時間,他才從挨打的陰影中走出來,并去警察局申訴,但后來他明白了——去申訴只能是浪費時間。

多數中國人對俄的印象都不壞,無論是在莫斯科,還是在遠東地區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大家都認為生活狀況有所改善,對俄充滿好感的人數幾乎是對俄印象不好的人數的4倍。

那些對俄羅斯、俄羅斯人以及在俄工作機會持積極評價態度的中國人,都制定了未來的發展計劃,多數人都打算繼續在俄工作,而打算不再繼續在俄發展的人只占6%。約有一半的被調查者持有護照或居住證明并在俄定居,而打算徹底與俄斷絕關系,回國或去第三國發展的人僅占7%(在莫斯科和遠東,這一比例分別為3%和11%)。

跨國通婚狀況是分析國家之間關系的一個非常好的統計指標。調查顯示,在俄中國人多數都有異族恐懼癥。盡管如此,能夠積極看待跨國婚姻(包括自身就是跨國婚姻者)的人要比反對這一婚姻形式的人多,無論在莫斯科還是遠東,都是如此。據統計,有68%的被調查者不反對跨國婚姻(在莫斯科和遠東這一比例分別為85%和50%),而為數不多的反對者全部來自遠東。

與之相比,在俄羅斯人中,贊成跨國婚姻的只有8%,保持中立態度或者可以容忍的占40%,而

有40%表示反對。

現在,對在俄經商的中國人情況做一小結:

多數中國經商者認為俄羅斯是適合他們經商的地方,并且打算在這里長期工作,即使不在這里常住,至少也會定期過來,而且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走這條路。

雖然他們在俄從事的經商活動并不風光,而且過著簡樸的生活,但他們對此很滿足。除此以外,他們對當前俄的社會體制帶給他們的壓迫和屈辱已然接受。

然而,在不考慮經濟、社會和其他條件的情況下,任憑勞動力資源在俄領土上自然流動是不正確的,應當讓市場規律自發地使勞動力資源向相關的領域和地區遷移。任何國家都不能為了獲取國家利益而在規范移民程序方面推卸自身的責任。

另一方面,也不能因為在俄中國人給我們帶來一系列困擾而視其為來自非文明國家的二等公民。我們不應忘記,這些中國人是在為我們俄羅斯而工作,因此付給他們的報酬至少應與他們所做的工作相符,這一點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來俄經商究竟是擠占了俄羅斯的市場,使市場失去了經濟活力,還是他們自上世紀90年代初來俄經商時起,就在沒有觸及俄當地居民利益前提下填補了俄市場的空缺?這兩種完全對立的觀點都有其道理。但是,我們認為,來俄經商的中國人不大可能與當地俄羅斯人進行競爭,當然,偶爾也會發生雙方之間矛盾激化的情況。不過,如果說存在競爭,那也是另一個層面上的問題,即俄羅斯國產商品與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之間存在競爭。例如,在遠東地區的食品領域中,俄地產蔬菜和從中國進口的蔬菜之間就存在著競爭。廉價的中國產品幾乎使經營俄商品變得無利可圖。對批發商來說,如果想減少損失、獲取利潤,最適宜的辦法就是從邊遠的農村市場上采購卷心菜及其他種類的蔬菜,運到當地銷售。但這樣做的前提必須是當年有好的收成,而且采購成本要很低。

二、留學生

根據中國教育部提供的統計數據,目前在俄的中國留學生約有1.5萬人,這個數目與在技術革新最前沿的發達國家留學的中國留學生相比(2006年為26萬人)要少很多。

俄羅斯由于獨立于現代物質文明體系之外,在出國留學大潮中只分得了一小杯羹。在上世紀50年代,為中國所熟知的最新科技成果都來自俄羅斯,甚至追溯到更早些時候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當時中國的革命青年也是從蘇聯學到了革命斗爭的理論和方法。但上世紀90年代初俄社會劇變后,令人費解的教育改革使得教育水平持續下降,導致俄在教育領域的國際信譽降低,好在俄在航空技術等領域的良好威望為維護其教育領域的威信起了作用。來自非洲和亞洲國家的留學生主要擔憂人身安全問題,此外,俄語難學也是一個障礙。

因此,打算來俄留學的中國青年并不多,世界上有中國留學生的國家中,按接收中國留學生人數俄羅斯僅排第11位。但從目前來看,中國學生對前往俄大學留學的需求正在不斷增長。這首先是由于兩國經濟合作的不斷深化,中國急需大量熟練掌握經濟、技術、法律等專業知識以及熟悉俄語的專業人才;其次是由于中國想學習并掌握俄擁有的某些較高水平的專業技術。此外,有的人赴俄留學是出于對俄羅斯這個具有豐富多彩文化而且歷史命運與中國密切交織的國家本身濃厚的興趣。

與在俄的中國商人不同,中國留學生在對俄政權機關(主要是直接管理其所在學校的機關)的態度上保持中立,這是由于他們不像那些商人命運完全掌握在某些官員手中。

在中國留學生的群體氛圍中表現出較強的排外性,有68%的學生認為俄羅斯人對他們態度非常傲慢,30%的學生表示自己曾遭到俄羅斯人的辱罵。在這一點上,莫斯科和遠東的中國留學生看法接近。

物質生活方面,中國學生總體上非常簡樸,有11%~20%的學生因拮據不得不經常放棄購買日用必需品以及去醫院看病的打算。同時,有54%的學生經濟寬裕,甚至春節時還能回家探親。

大約1/3的中國留學生半工半讀,做臨時工或從事翻譯、導游等全職工作,有的甚至去經商。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研究生,課余打工已司空見慣,很多學生在莫斯科的中文報紙的招聘廣告中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而另外2/3的學生能夠完全致力于學習。

有55%的學生能為國內的親屬提供物質上的幫助,而24%的學生須靠國內親屬的資助,只有近18%的學生無須別人資助。

在俄的中國學生與在美的中國學生最大的不同是:在俄學生并不打算融入俄羅斯社會,他們與周圍環境存在著較多的文化和語言障礙,本能地將自己與當地的俄羅斯學生隔離開來。43%的中國留學生班級里沒有俄羅斯人,都是中國學生。有6%的中國學生住在大學宿舍里,顯然這能促進他們與俄羅斯學生的交往和友誼,但實際上只有約7%的中國學生閑暇時間是與自己的俄羅斯朋友度過的。

給人的印象是,中國學生試圖在自己和俄羅斯的現實社會之間豎起一面墻,但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他們由此會失去與周圍環境接觸的機會,也就失去了獲取各種信息的渠道。

中國學生學習很認真,而且持之以恒,可以說這是從他們父輩那里繼承來的優良傳統。他們的父輩中,很多人上世紀50年代都在蘇聯留過學。俄大學的教師們都說:“中國學生都非常勤奮,為了按時完成作業,可以不吃飯、不睡覺;他們很少出去玩,課余時間都在學習,甚至節假日也如此?!?/p>

遺憾的是,來俄學習的中國學生俄語普遍不好,使他們難以和俄學生交流。根據統計,有66%的人只能用俄語進行簡單交談,而熟練掌握或者能閱讀俄文書籍的為數甚少。51%的學生承認語言的障礙影響了專業知識的學習。

須指出的是,目前在俄經商的中國人特別多,尤其是那些從中國浙江、福建、廣東以及河北省來的商人,他們需要大量俄語翻譯,因此如果俄語掌握得好的話,那么找到工作將不成問題。

在俄學習對中國留學生的未來發展規劃將有何影響呢?調查顯示,多數學生認為俄對他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有90%的學生認為沒有白來,只有1%的人覺得很失望。有46%的學生明確表示打算在俄長期定居和工作,11%的人對此不反對,只有4%的人表示不打算再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學生在跨國婚姻方面排外性不是很強,有43%的人認為可以接受他們的親屬,包括自己的孩子與俄羅斯人組建家庭,這一比例比對跨國婚姻持反對意見的多3倍。

三、勞務人員

目前,來俄中國勞務人員已達32萬(他們都簽訂了在俄工作不超過三年的合同)。根據俄移民局的統計,中國勞務人員中,有55.7%的人從事建筑業,24.5%的人從事農業,19.7%的人從事林業。他們的工作地點在遠東和西伯利亞等地以及歐俄的某些地區。

在俄遠東地區,外國勞務人員非常多,中國人所占份額較大。這不僅是由于俄人口負增長造成國內勞動力的短缺,還由于很多遠東居民都移居到環境更舒適的其他地區去了。在哈巴羅夫斯克邊疆區,就有來自近三十個國家的勞務人員,其中中國人數量最多,占37.3%;其次為獨聯體國家的勞務人員,占32.3%。

中國勞務人員吃苦耐勞、遵紀守法,對每月3000~5000盧布的報酬很滿足。

俄建筑公司很愿意雇傭中國的建筑工人,但對于以承包方或建設單位身份參與俄建筑市場的中國人比較排斥,因為它們擔心自身利益受到侵害。但俄政府對此卻持相反意見,認為吸引中國的大型建筑公司參與俄建筑市場會形成健康的競爭局面,這對建筑業市場的發展并無害處。

在俄羅斯,從事農業的中國人要比從事建筑業的少一半多。與建筑工人一樣,他們主要也在遠東和東西伯利亞地區工作,近來逐漸向歐俄地區拓展。不得不承認,俄羅斯人對中國農民出現在他們的村子里沒有表現出太多的熱情,因為他們不希望身邊出現對工資要求不高而且勤勞能干的強有力的競爭對手,更為重要的是,他們擔心租給這些中國農民的土地會收不回來。

調查結果表明,這些愿意在俄羅斯當前條件下工作的中國人,對俄羅斯來說,是非常寶貴的勞動力資源。他們勞動所得低且勞動技能高,因而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在爭取就業機會方面也具有更強的優勢。目前,俄面臨的任務是如何以最合理的方式利用好這一寶貴的資源,同時還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以及既要讓這些中國人創造勞動成果,又要讓他們參與競爭。這就要求我們對進口勞動力的數量、專業以及在國內的分布情況進行認真考慮。要為這些來我國工作的人員創造文明的工作和生活條件,讓他們受到與我國公民同等的尊重,尤其是在當前國內經濟危機蔓延的形勢下,在俄中國人的狀況問題更要引起關注。

(本文譯者云繼洲系哈爾濱市人民政府國際貿易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

責任編輯劉偉東

猜你喜歡
勞務輸出商人留學生
言而無信的商人
威尼斯商人
第一章 天上掉下個留學生
勞務輸出導向:民族地區職教扶貧模式的理性審視
中國對日研修生派遣的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
北京外國留學生的規模與結構
商人求宿
我國勞務輸出法律體系及保障機制的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