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圍繞科學發展加強黨性修養等

2009-08-04 09:37張瑞昌
黨建研究 2009年4期
關鍵詞:群體性黨性修養村官

圍繞科學發展加強黨性修養

張瑞昌(中共安徽省委組織部)黨員干部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骨干力量和關鍵所在。圍繞科學發展實踐加強黨性修養,既是領導干部磨礪意志、增長才干的正確途徑,也是確保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取得實效的重要保障。

圍繞科學發展加強黨性修養,首先必須解決宗旨意識是否牢固的問題。要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認真糾正損害群眾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切實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要樹立正確利益觀,堅決摒棄干一點事就圖“回報”的個人主義思想,切實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要強化責任意識,面對棘手問題和復雜矛盾。敢于迎難而上,切實履行黨和人民賦予的職責。

圍繞科學發展加強黨性修養,要堅持按照客觀規律辦事、實實在在地創造業績。要牢固樹立實踐觀點,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謀劃發展的正確思想,促進發展的政策措旅,領導發展的實際能力。要樹立正確政績觀,多于打基礎、利長遠的事。

圍繞科學發展加強黨性修養,還要切實增強黨的紀律觀念。凡是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就全力以赴去做,凡是不符合的就毫不含糊地去改。當前,貫徹落實中央擴大內需、改善民生、維護穩定的政策,必須樹立大局意識,防止重復建設、盲目投資和“豆腐渣”工程,避免經濟出現大的起落。

民主推薦測評應把握五個環節

周少華(中共江蘇省海安縣委)一、范圍上提高知情比率。不分參加對象是否知情,一味地擴大參評人員數量,會沖淡或淹沒知情人有價值的評價和信息。參與民主推薦測評對象的選擇貴在范圍適當。單位規模不是很大的,可以全員參與;規模比較大的,要適當選擇知情人。二、參與上注重引導民意。要引導參與推薦測評人員增強責任意識,把參與推薦測評視為一項嚴肅的政治任務,克服“人情票”、“感情分”。三、方式上堅持多樣并舉。對干部的情況,不同渠道有不同的信息來源,不同層次的接觸會產生不同層次的認識。因此,推薦測評方式應當通過多種渠道,可以幾種形式并用。比如:班子內部的推薦測評、組織部門的推薦測評和群眾的推薦測評可以同時使用。在實際工作中,應設計不同的測評推薦方案,多元化、立體式地采集信息。四、內容上突出科學設置。推薦測評內容應防止簡單化、籠統化、抽象化,要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單位的特點,確立系統性強、針對性強、量化具體的測評內容體系。五、操作上加大公開力度。最大限度地公開選拔干部的原則、條件、程序,公開領導干部的重要政務和工作實績,為廣大干部群眾正確行使民主權利創造條件。

預防群體性事件“三要”

馬永紅(解放軍某部政治部)群體性事件是指參加人數多、人員成分復雜、造成一定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暴力事件或突發事件。正確處理群體性事件,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護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需要。群體性事件的起因往往十分復雜,既有少數不法分子煽動不明真相的群眾的情況,也有少數干部工作漂浮,不能正確處理群眾矛盾,沒有深入群眾做工作的原因。此外,宣傳工作不到位、解釋工作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到位,也是一些群體性事件不能有效控制的重要原因。

有效預防群體性事件。一要建立預警和緊急處置機制,盡可能把事件消滅在萌芽狀態。事件發生時,主要領導要靠前指揮,并及時報道群眾應當知道的真相,I防止別有用心的人歪曲破壞,散布謠言。要慎用警力,防止激起群眾的反對情緒,導致事態惡化。群眾情緒平靜下來后,要積極疏散,維護社會穩定。二要預防為主,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平時,化解在基層。要問政于民、問計于民,制定政策要從群眾的利益出發。群眾對某項政策不理解,應當及時宣傳;群眾對某個具體問題感到不滿,應當及時疏導。要防止群眾矛盾長期積累得不到化解,群眾反映問題長期得不到重視。三要努力建設廉潔高效的服務型政府。提高政府行政效率,及時化解群眾遇到的困難,矛盾;嚴厲打擊黑惡勢力,加強社會治安,營造和平安寧的社會環境;加強廉政建設,防止作風粗暴、方法簡單;加強對權力的制約,保證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破除大學生“村官”的心理困惑

李勇(中共山東省棗莊市山亭區委)大學生到村任職,容易產生六個方面的心理問題,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一是失落感。農村目前工作和生活條件相對較差,盡管多數大學生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但真正接觸到農村的實際,仍然會產生失落感。二是自卑感。與在城市工作的同學相比,一些大學生會有“低人一等”的感覺。三是孤獨感。大學生到村工作,多數時間只是一個人,容易產生無依無靠的孤獨感。四是無助感。大學生“村官”雖然有獻身農村的滿腔熱忱,但由于情況不熟悉,經驗不足。自覺不自覺地產生茫然無助的感覺。五是挫折感。在化解復雜矛盾和問題時,因為達不到預期效果,容易產生挫折感。六是迷茫感。由于任職條件比較艱苦,發展的空間又比較小,有的大學生感覺到沒奔頭。

切實解決好大學生“村官”的心理問題,關鍵在于各級黨組織要關心愛護他們,強化對他們的教育培訓。

一要切實強化崗前培訓,努力為大學生到村工作奠定良好基礎。通過舉辦培訓班、先進典型事跡報告會、開展談心交心活動等形式,使大學生充分認識到在農村就業和創業同樣可以大有作為。深入開展鎮情村情教育和涉農政策培訓,讓大學生到農村工作之前,就熟悉有關政策要求,掌握農村工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二要切實強化崗位培訓,不斷增強大學生“村官”的適崗能力。采取“多幫一”的形式,由鄉鎮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包村干部、村黨組織書記與大學生結成幫帶“對子”。有計劃地組織大學生“村官”到鄉鎮對口的工作崗位進行跟班實踐鍛煉。定期組織召開大學生“村官”工作交流會議,讓他們在交流中相互啟發、共同提高。三要切實強化拓展培訓,著力提升大學生“村官”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根據大學生“村官”年紀輕,有朝氣,接受新鮮事物快的特點,拓展培訓內容,創新培訓方式,讓大學生“村官”相互切磋、取長補短,為他們今后的成長進步奠定堅實基礎。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的原則要求

孟浩明(中共福建省委黨校)新的歷史條件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毫不動搖地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放棄其主導地位必然失去旗幟和方向,進而喪失黨的執政地位。當前,西方敵對勢力仍然加緊對我國的意識形態進行滲透,國內也有一些非馬克思主義的噪音。我們絲毫不能放松警惕,一定要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弘揚正氣,凝聚人心。

二是立足社會實際,改革創新,保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先進性。要在立足實踐的基礎上,科學回答現實中提出的重大問題。要克服教條主義、形式主義,把思想從不合時代要求的觀念、做法和制度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要堅持以人為本,維護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是努力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感召力。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社會階層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產生了一些新的階層,他們都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意識形態建設,必須堅持把社會各階層團結、凝聚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它應具有包容性,對那些有益的思想采取開放、共存的態度,來豐富和發展自己。在工作方法上,要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找準理論宣傳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精神需求。

猜你喜歡
群體性黨性修養村官
新時代加強黨性修養的歷史邏輯
論黨性修養
監管者的責任哪里去了
共產黨人的黨性與黨性修養
我只是個村官
鄂倫春自治旗完善管育機制,搭建創業載體,助推大學生村官成長成才
大學生村官與村官大學生
關于群體性事件防控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