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網絡多媒體在英語新教材中的運用

2009-08-11 09:01
當代教育之窗 2009年5期
關鍵詞:新教材運用

楊 亞

【摘要】21世紀是網絡技術迅猛發展的階段,在短短的幾年間它就充斥于現實生活的各個角落,其影響有利有弊,然而網絡技術的普及對教育界卻無異于一次大變革,它一改傳統教學中靠一張嘴,一支筆,一本書的上課模式,讓科學的教育理念和先進的教學手段走進課堂,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特別對我們的英語學科而言,它更是為課堂情景教學改革提供了契機,注入了活力,而且我們現今所使用的《Go for it》新教材如不利用網絡技術進行備課,施教者很難駕馭教材,面對教材會感到束手無策,處理起來也會有一定的難度,其結果往往是穿新鞋走老路,讓新課程改革成為一句空話。

【關鍵詞】網絡多媒體技術;《Go for it》新教材;運用

Shallow talk a network multimedia in the usage in the English Protestantism material

Yang Ya

【Abstract】BE that the network technique be fast fierce for 21 centuries development of stage, at very short several years, it flood at the reality life of each corner, it influence beneficial have a fraud, however network technique of universality to educational circles but just like in once big change, it a change tradition in the teaching depend on open mouth, a pen, an origin have a class of book mode, let science of education principle and forerunner of the teaching means walk into classroom, is education development of inevitable trend.Special to our English academics but speech, it was also for the reform in education of the classroom scene to provide a chance, infusion vitality, and we present usage of 《Go for it 》Protestantism material such as disadvantageous Be with the network technique carry on prepare lessons, teach can hardly control teaching material, face the teaching material will feel feel helpless, processing get up will also have certain of difficulty, it result usually is wear new the shoe walk old road, let new course reform become an empty talk.

【Key words】Network multimedia technique;《Go for it 》Protestantism material;Usage

【中圖分類號】G11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236-3619(2009)04-01-0241

我國九年義務教育《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英語基礎知識和聽、說、讀、寫技能,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記憶、思維、想像和創新精神;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同時英語課程要積極利用網絡信息等豐富的教學資源,拓展學習和運用英語的渠道”。為了達到這些要求,使英語課堂生動活潑,我們的科任教師課前要準備大量的資料,所以傳統的課堂教學往往靠的是一些實物、簡筆畫、幻燈片等,有時為了上好一節課,老師們把各種圖片、自制的教具大包小包的都搬進了教室,然而即使是這樣,課堂上傳達給學生的信息還是非常有限,學生接收到的只是一種以平面教材為中心的教學內容,所以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而利用網絡多媒體技術后,則可以借之輔助教學,把文字、圖像、聲音、動畫等多種媒體結合在一起做成立體化的課件來呈現教學內容,幫助施教者激活并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題作用,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

就筆者所在地區使用的《Go for it》教材而言,由于有下列幾項特點,倘若利用網絡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教學,則更有優勢,更能較好的完成傳統教學所無法達到的高要求、高質量。

1.新教材詞匯多

《新目標英語》教材有一特點,即詞匯量大、不少單詞拼寫難,并且還有許多最新創造的詞匯用語。據統計,九年級畢業學生應掌握的詞匯約2500個左右,這其中有許多甚至連我們老師也不曾碰到過的生疏而拗口的單詞,如broccoli(花椰菜) ,gymnastics(體操) , manatee(海牛) ,alien(外星人) ,marathon(馬拉松) ,pimple(小膿包) ,barbecue(烤肉)等等,而到了八年級(下)之后,每單元的詞匯基本在50個上下,還不包括一些習慣用語,要讓學生在一周的學習時間內記住并學會運用如此多抽象的單詞,這的確成為一大難關。面對這種狀況,如果我們教師再不開動腦子,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他們的求知欲,那情況只會越來越糟糕。心理學家通過實驗證明,人們11%的學習內容是通過聽覺獲得的,87%是通過視覺獲得的,倘若在學習過程中同時使用聽覺和視覺就能明顯地提高學習效率和記憶效果,而網絡多媒體教學課件在調動學生聽覺和視覺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它有較強的表現時間、空間、運動和靜止狀態的技術特征,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我們可以利用其圖文并茂、動靜結合、清晰直觀的特點,把要教學單詞的音、義、形結合在一起做成課件或flash動畫,讓單詞的讀音、釋義、圖像、動畫等幾種功能共同作用于學生的聽覺視覺等感覺器官,使其在輕松的氛圍中較好地通過“聽、說、認、讀”關,為下一步的學習掃清障礙。

例如,在教學Go for it 七(下)Unit 7 How much are these pants?有關服飾和顏色的單詞時,筆者從網上搜索到兒童flash小游戲,上面有“給白雪公主涂色”,“給小蜜蜂涂顏色”,“給漂亮模特穿衣服”,“小女生打扮”等許多游戲,在教學時老師邊點擊動畫邊教學新單詞,還可以隨意組合搭配顏色和服飾進行操練,十分的形象生動,學生也興味十足,在活潑的氣氛中就識記住了這些單詞。課后的檢測證明學習的效果比傳統的教法好,而筆者也從尋找和攜帶大量的圖片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投入到別的教學任務中去。

又比如,在教學Go for it 八(下)Unit 9Have you ever been to an amusement park? Section A 部分時,其中涉及Disneyland ,Mickey Mouse ,Donald Duck, character, theme ,attraction ,roller coaster , cruise,on board , island ,route等一系列復雜難讀且抽象的單詞,為此在備課時,筆者首先播放了一段學生熟知的迪斯尼動畫片《Snow White》,接下來再播放香港迪斯尼樂園的音像資料,其中有對該樂園的中英文介紹,也涉及將要教學的新單詞,當學生被生動有趣的畫面所吸引后,重復播放,這次再把其中的flash畫面經過技術處理:插入英文單詞和讀音,讓學生多次跟讀,使學生對這些單詞有了基本的感性認識,如此一來,本是枯燥無味而難以理解的單詞也能被學生逐步的接受。反之,如若不使用多媒體課件,光是對這些單詞的解釋就讓老師們十分的為難,而且乏味,學生更是提不起興趣。

所以,信息技術的運用,打破了傳統的死記硬背的形式,能讓學生從枯燥乏味的識記中解脫出來。

2.新教材內容多,閱讀量大

凡是接觸過《Go for it》教材的老師都知道,這套教材不但詞匯量大內容多,而且閱讀量也毫不遜色。在該套教材中,每個單元都圍繞一個具體的話題展開,也設計了一些任務型活動和語篇輸入,在編排上仍以單元劃分,但改變了每個單元設4課的做法,取而代之的是若干板塊;另外,該教材的編排體系是按照課標的要求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系統訓練,既沒有具體的單元課時數安排,也沒有分課時的教學內容安排,各單元的內容之多其容量之大也是目前所使用過的教材中最為突出的,偶爾還出現某些單元的內容缺乏系統性的情況:前后板塊之間缺乏清晰的邏輯關系,內容跳躍、松散。內容多但課文里具體的可供操作的東西少,這種種要求和不利因素都給我們的教師提出了極大的挑戰:如何在一周或一周多(6節或7節課時)時間內保質保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如何精心地編排組織教學,如何設置真實任務的情形讓學生自然使用英語,達到任務型教學的目的。倘若我們使用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則可能整日忙于查找和準備資料,說不定會事倍而功半。反之,如果在課堂教學中運用網絡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就可以利用因特網這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庫:整合教學內容,調整教學順序,創設真實的生活情景,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加快教學的進度,所有這一切都有著傳統教學方法所無法比擬的優勢:在使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后能減少教師不必要的板書時間,增加新知識的傳授和學習時間。一般來說,一堂課若采取多媒體方式進行教學,三分之二不到的時間就可完成,所以教師贏得了對優等生的引導、對中等生的指導、對學困生的輔導的時間。教師可以因此及時獲取教學信息,采取必要的措施,有效地矯正、彌補課堂教學中的不足,提高掌握教學情況的靈敏性,增大教學的靈活性,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更好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Go for it 七(上)Unit 4 Wheres my backpack ? Section A的句型Wheres/ are the ....?時,可以采用網絡上的flash小游戲“布置新房”,老師通過點擊鼠標把房中物品放在不同的位置,同時使用句型Wheres/ are the ....?進行教學。在練習階段,更是可以邀請學生上臺移動鼠標進行互動操練。因為形式活潑多樣,而且隨意性強,一般學生都樂于動手動口,參與面也相對較廣,對句型也易于理解掌握。

另外,在整個初中三年教學中所涉及的語法知識點也不少,一般而言,語法、語音都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難以理解和接受,教師又不能以簡潔的語言解釋清楚,傳統的語法課堂上教師講得唇干舌燥,學生聽得索然無味。如果采用啟發式教學模式,則需要更多的時間讓學生參與,這樣一來就顯得時間緊迫但效果有時并不如人所愿,相信每位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此已經感同身受了。所以在初次教授某個語法知識點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創造情境,讓學生運用語法知識談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然后通過模仿、機械運用、有意義的操練及模擬交際練習等方式來運用該語法知識。以教學Go for it(九)Unit 6 I like music that I can dance.中的定語從句為例,教師可以投影出學生熟知的歌星影星的照片、某地的風景名勝或播放視頻片斷等,引導學生在說或寫的語言實踐中運用定語從句。比如,看到周杰倫的照片后可以引導學生說:“This is the singer that/who I like best.” 同時主句從句分別用不同顏色的字體展示,簡單句中的定語、狀語用圓括號大括號等標出,這樣就一目了然且輪廓清楚,不易混淆。

第三,《Go for it》側重于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提高,從七(下)開始教材中就逐步滲入長短不一的語篇閱讀,且閱讀量和難度到了八(下)有明顯加大的趨勢,它涉及量大、面廣,若利用傳統的教學,則會使整個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利用多媒體來進行課文教學,則能較好地體現了課文教學的整體性、綜合性和全面性,從而突出重點、淡化難點。教材中導入、設置情景、提出問題、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課文中的語言點都可以用課件呈現,這樣可以節省下許多板書時間讓學生開展閱讀、交流等語言實踐活動;另一方面,由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授課手段風格不一,學生英語水平的參差不齊,面對長篇的閱讀文章,教師自行制作適應本人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教學課件也顯得十分的必要??傊?網絡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能使英語課文教學變得節奏快、效率高。

3.新教材注重培養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

《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指出:英語教學的任務是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瀏覽一下《Go for it》單元目錄就可以看到教材中涉及到很多英語或其他國家的文化信息,七年級有單獨的文化單元,八年級的Section B后的同步閱讀中有外國文化背景知識。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材料,深挖其文化元素并進行適當的拓展,增加學生對文化知識的理解。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培養文化意識就是讓學生通過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范和價值觀念等等來加深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并反過來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理解和認識,從而形成一種世界意識。網絡多媒體課件在這方面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巧妙地利用電教手段,能創造出外國文化的環境氛圍。如八(下)Unit7的同步閱讀文章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和九Unit12 Youre supposed to shake hands.就介紹東西方在禮節上的差別,教師可以利用網站資源,擴展教學內容,適時給學生補充介紹相關的更多的文化差異,讓學生了解這些文化習俗,這對他們在跨文化交際中是很有益處的;又如八(下)Unit 9的同步閱讀文章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一文談到Singapore,我們教師可以從網上下載介紹Singapore的音像資料,其中包括人文地理、文化等等展示給學生,使他們對Singapore有更深刻的認識,對文章的理解也會更加的深刻;再比如(九)Unit 15 Were trying to save the manatees!涉及到對野生動物和環境的保護,我們教師可以發動學生課后上網查找瀕危和珍稀動物的生存狀況,然后小組協作探討生活中的環境問題,寫一篇調查報告,并提出整改的措施,以培養學生愛護動物保護環境的公德意識,

總而言之,在生活節奏加快、知識飛速增長和更新的今天,傳統手段下的英語教學模式已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教學的需要,必然且必須引進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網絡多媒體課件來輔助教學。當然,任何事物都有其兩面性,與傳統的教學手段相比,網絡多媒體教學有著明顯的優勢,但它畢竟只是一種輔助式的教學手段,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它的局限性,因此教師在使用時要有的放矢有重點的設計教學內容,絕不能讓過多的聲音、圖像、動畫代替學生真實的語言交流,也不能一味地追求課件的花俏,把整堂課變成了課件展示課,那樣就無異于“殺雞取卵”,其結果往往是得不償失。我們只有正確認識到網絡多媒體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輔助作用,才能讓它真正地為我們教師服務。

參考文獻

[1]《英語新課程標準》

[2]胡漢書:《談網絡輔助下的英語教學》,學英語2006年26期

[3]裴景鳳:《運用多媒體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英語,2006年25期

猜你喜歡
新教材運用
地理新教材封面圖像解讀
體現新課標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課本之中的“樹”
“贊賞發現”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游戲教學法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巧用插圖,注入課堂活力
對一道新教材習題及解答的商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