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交才子喬冠華香江遺恨

2009-08-12 04:58周惠斌
黨史縱橫 2009年7期
關鍵詞:徐遲喬冠華華沙

周惠斌

初試鋒芒國際述評一鳴驚人

1938年初,喬冠華經過多年的飄泊回到祖國。因抗戰心切,他謝絕了金岳霖教授邀請他去西南聯大執教的好意,輾轉來到廣州投筆從戎。

由于日寇入侵,廣州于10月21日淪陷,廣東與海外的聯系因此被完全切斷。為了加強與國外華僑的聯系,收集世界各國的軍事資料和當時的國際動向,國民黨第七戰區司令長官余漢謀決定在香港建立一個據點,于是請喬冠華赴港,擔綱《時事晚報》的主筆,分工社論。其時,正值西班牙戰爭爆發,馬德里失陷,喬冠華激情寫下第一篇社論《馬德里的陷落》,刊登在報紙的第一版,立即引起了許多讀者的巨大反響。喬冠華的終身好友徐遲后來回憶說:“報紙的第一篇社論,以俊逸文筆,寫出透徹的見地,閃耀于讀者之前,而使我震懾,為之叫絕。之后他天天都有一篇社論,使南天的讀者,目明耳聰,茅塞頓開。我們個人則是如同從沉睡中被他喚醒一樣,覺醒了過來,從此追隨真理不舍了?!本瓦@樣,喬冠華一直寫到同年的九月德國占領華沙,英國、法國分別向德國宣戰,二次大戰正式爆發為止,前后大概持續了半年時間。

喬冠華在《時事晚報》上所寫的社論立足世界范圍,放眼全球,縱論整個國際形勢的翻騰起伏。盡管干頭萬緒,喬冠華卻慧眼獨具,從紛繁復雜的世象中梳理出明晰的頭緒。在這基礎上,喬冠華又游刃有余地評說亞洲問題和中日戰爭的關鍵內容。正是這些出手不凡的國際述評,使喬冠華嶄露頭角。此后,他運用自己在德國學就的軍事知識,以深厚的文字功底、縝密的邏輯思維、揮灑自如的文筆撰寫了一篇又一篇膾炙人口的國際述評,風靡香港,贏得人們的稱嘆,從此奠定了他的國際問題專家兼政論家的地位。

據那時與喬冠華同齡并同在香港的馮亦代深情回憶,當時他剛剛開始從事新聞工作,十分關心國際形勢和中國的抗日戰爭。喬冠華的社論以成熟而犀利的筆鋒,剖析時局,給陷于迷亂心情的他,指出了一條明確的道路。而每天讀著《時事晚報》的社論,心頭如飲一瓢清泉,不僅徹涼,而且眼睛也跟著放亮起來。馮亦代認為,自己對喬冠華狂熱傾倒,只不過是當時年輕人中的一員而已。

撰寫國際評論期間,喬冠華經常到皇后大道中18號的“粵華公司”,那是八路軍、新四軍駐香港辦事處的機關所在地,辦事處負責人是廖承志。為了進一步加強輿論宣傳工作,經周恩來批復同意,廖承志批準喬冠華成立中國新聞社,并由喬冠華擔任社長,成員有胡繩夫婦、胡一聲、鄭展等人。此后,喬冠華開始用“喬木”這一筆名,把自己所寫的社論發到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乃至美國和加拿大的華僑報紙上。

當時,香港匯聚了來自內地上海、廣州、重慶、武漢等地一大批文化界人士,他們都是從戰火中轉移到這里并且暫時生活下來。這些流亡香港的文化人幾乎天天都要到咖啡館或茶座喝喝下午茶,喬冠華經常出入其中,交友談話,收集信息。他每天下午從九龍過海,或到“閣仔”茶室,和文化界的朋友神侃閑聊;或到“聰明人”、“藍鳥”咖啡館,和當時在港的一些西方著名記者會面,交流情況和意見。人們每次總能從他那兒聽到國際最新動態和一連串數據。他思路活躍,議論犀利,語調詼諧,聽眾無不被他的智慧、他的才華所吸引。

1940年6月9日,德軍向法國馬其諾防線發起全面進攻。消息傳來,一大群中外記者聚會在咖啡館內,對戰局作各種猜測和設想。喬冠華先是一言不發,傾聽大家爭論,然后起身打斷眾人的話語:“6月9日是法軍最黑暗的一目……3天以后,巴黎將不戰而降!”一語驚四座。愛潑斯坦、根塞·斯坦:羅吟圃等當時的知名記者皆不以為然。但是喬冠華自信地說:“這不是一句話可以回答的,諸位請看以后的報紙好了?!本驮诒娙藸幷摰牡?天,即6月13日,法國投降,德軍開入巴黎;6月22日,德法停戰協定簽字;6月24日,法意停戰協定簽字,戰局的發展證實了喬冠華的預言。喬冠華在隨后發表的《法國的崩潰》一文中,用他特有的評論風格寫道:“25日太陽出來的時候,在西線依然是美麗的河流,美麗的田野,但西線消逝了?!本瓦@樣,喬冠華很快成為香港知識界人士的中心人物。

由于經費拮據,《時事晚報》于1939年9月被迫???,喬冠華轉而給各家報刊雜志撰稿,如《大公報》、《申報》、《世界知識》、《華商報》等。他的國際時評文筆優美、論點新鮮、感情真摯、精辟獨特、動人心弦,繼續受到讀者的追捧。不久,喬冠華兼職編輯由金仲華負責的《世界知識》。在兩年的時間里,喬冠華在《世界知識》上差不多每期都登載一篇國際問題評論,一直到太平洋戰爭爆發為止。這一時期,喬冠華的政治生活發生了具有“界標”意義的突破,這就是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喬冠華搬到九龍的新居后,向八路軍辦事處的連貫表示了參加組織的迫切愿望。連貫表示積極贊成,后經廖承志與連貫的介紹,立即報請中央批準。延安接到喬冠華的入黨申請書后非常重視,毛澤東早就對喬冠華的文章贊賞有加,他曾對人說過:“你們讀過香港一個‘喬木寫的文章嗎?他寫的文章可是好啊,有分析,有氣魄,文章如千軍萬馬,我看一篇他寫的文章足足等于兩個坦克師哩!”周恩來也認為喬冠華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干才,批準一個喬冠華入黨,可以團結一大批知識分子。中共中央組織部很快同意、批準,1939年底,喬冠華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

激情演講語驚四座撼人心

喬冠華入黨以后,在香港更加自覺地參加各項社會活動,開展統戰和政策宣傳工作。他組織了一個個讀書會,親自前去輔導,并在廣大愛國華僑、港澳同胞、愛國學生、知識分子中作報告和演講,傳播正確的堅持抗戰、反對分裂的思想和行動。他那些關于政治、經濟、軍事、文學、藝術的評論,不啻是開啟與會者心智的一把寶貴鑰匙,許多青年因此走上進步的道路,成為有高尚品質的人和對社會有用的人。那時,從上海南遷香港的銀行業、保險業、商業機構中,有不少從業青年自發結成了一個“香港聯誼會”,又有一些愛好文藝的青年聚集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戰協會香港分會的文藝通訊部周圍,喬冠華以他在香港輿論界的聲譽,通過一篇篇文章和一場場報告,對這些青年傳播黨的聲音。

1939年9月底的一個晚上,香港德輔道上一幢樓的三樓入口處,張貼了一張海報,上面寫著:

今晚香港聯誼會舉行時事報告會

講題:《哀華沙》

演說者:德國圖賓根大學哲學博士喬木先生

由于聯誼會的許多成員對時事講座的興趣十分濃厚,加上他們非常崇拜喬冠華,而且事先已得到了口頭通知,因此大家趨之若騖,唯恐失去良機。一些讀書會的成員聞訊后也紛紛趕來,又因為金融市場和瞬息萬變的國際風云關系密切,因而連交易所里做投機生意的人也都趕來聽講,所以報告廳內擠滿了人。

時間快要到了,主持人沈鏞在門口

焦慮地等待著喬冠華的到來。終于,樓梯旁的電梯門開了,身材頎長、面容消瘦的喬冠華從容而入,在一片熱烈的鼓掌聲中,喬冠華神色凝重地走到主席臺前,語氣沉重地背誦了一條電訊:“28日路透社電,‘經過22天英勇地保衛,華沙終于在昨日9月27日投降了?!彼陨酝nD了一下,強抑住內心的悲切,繼續說道:“投降的公告由華沙廣告電臺發出,27日下午6時倫敦方面收到此項公告。該公告說,華沙的城防戰士已經接受了那不可避免的命運,因為全城已成灰燼,保衛已不可能。城內水電供給已完全被毀,而城防守軍已無軍火,同盟國的援助又遲不可達。因此,抵抗下去會使華沙發生瘟疫和疾病……歷史將再找不出其他一個城市,像華沙這樣英勇地被保衛過,這樣無情地被攻擊過……”

報告廳內一片寂靜,大家無不感到震驚,他們從來沒有想象過有如此可怕的一幅場景。隨后,喬冠華又引用了美聯社、華沙廣播電臺的電訊稿:“28日倫敦美聯社電:華沙,曾是3400萬人民的一個驕傲的首都,在英勇地抵抗了那全世界聞所未聞的圍城以后,已經無條件投降了?!薄叭A沙廣播電臺廣播稱,華沙已完全被毀,過去曾經居住過130萬人的地方已經找不出一所完整的房屋?;鹧娴教幦紵薄叭A沙陷落了!”喬冠華字字千鈞,他的介紹猶如一塊千萬斤重的巨石壓在每一個聽眾的心頭,報告廳內的氣氛異常沉悶。然而,喬冠華悲痛之中沒有過多的停頓,他繼續作著演講:“從本月8日法國軍隊抵達華沙北郊,華沙的城防戰從這一天開始,誰都沒有想到華沙只能保衛到21天。波蘭政府不但決策錯誤,竟然還于16日逃亡,如此保衛華沙的責任大部分不得不落到士兵和市民自己的身上。這也就是為什么華沙還能支持到今天的緣故,這也就是華沙為什么只能支持到今天的緣故?!?/p>

喬冠華不無悲憤地強調:“自16日到27日這10天中,華沙的城防戰中充滿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詩,然而歷史的命運是不可能在10天之內可以挽回的,于是華沙終于投降了?!眻蟾鎻d里還是那么寂靜,人們沉浸在悲壯的氣氛之中,隨著喬冠華所引發的情緒,大家都深切地感受到,被哀悼的不僅是一個人,不僅是一次戰斗,不僅是一座流血殆盡的城市,甚至不僅是哪一個屈服了的國家,而是包括中國在內的被法西斯蹂躪的整個世界。

短暫的停頓后,喬冠華的聲音又激昂起來:“華沙陷落了!維斯杜拉河兩岸的沖天火柱在向天空擴散著,維斯杜拉河反映著那可怕的火光;華沙市內外的公園已經變成了墳場,成千的尸骸還暴露在街上,無人掩埋;敵人的炮火從27日早晨起突然停止了,過去曾經居住過百余萬市民的那維斯杜拉河的大城該是顯得何等寂寞?沒有一所完整的房子,到處是尸骸和血腥!這歷史的血腥,這歷史的尸骸,這歷史的寂寞,這令人難以忍耐的血腥、尸骸和寂寞,究竟是為什么?……現在該是我們沉思的時候了?!苯又?,喬冠華又歷數20多年波蘭在外交方面的一筆筆糊涂賬,然后一針見血地指出:“足以致波蘭死命的包圍形勢,正是波蘭政府20年來外交政策所造成的?!彼麖娬{:“華沙陷落了!這結束了戰后波蘭20年的歷史,這是東南諸國的一聲警鐘?!彼凳具@警鐘不僅針對東南歐,甚至也包括中國在內,不民主怕民眾、搞封建搞法西斯必然存在危機:“那警鐘的聲音將從維斯杜拉河傳到布達佩斯,從布達佩斯傳到貝爾格萊德,傳到布加勒斯特,傳到索非亞,渡洋越海,傳到更遠的地方?!毖葜v最后,喬冠華強勁的聲音在整個大廳里回蕩:“華沙陷落了!華沙街上充滿了那歷史的血腥、尸骸和寂寞,但是我們并不失望,讓生者埋葬死者,華沙一定會再生,它將和被解放了的柏林一道,英勇地站立起來!”當喬冠華用這熱情的富于鼓舞的語言結束演講時,整個報告廳內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那淋漓盡致的演講,吸引、感染并激勵著每一位虔誠的聽眾。

情海遺恨浪漫初戀黯然傷魂

在香港生活期間,喬冠華經歷了一段讓他刻骨銘心的愛情。

喬冠華初戀的對象是后來的中央音樂學院鋼琴系的教授、著名鋼琴家姚錦新。1940年5月23日,香港《大公報》刊發的一篇題為《音樂座談會旁聽記》的文章中寫道:“昨日下午5時在溫莎餐室三樓舉行音樂會。出席者有本港音樂家、作家及新聞記者等二十余人。與會者有許地山、姚錦新、趙不煒、郁風、連璧光、劉思慕、喬木(喬冠華)、陸丹林、徐遲、戴望舒、施蟄存、馮亦代、馬耳、林煥平、葉靈鳳、吳佑剛、楊剛、李馳等?!碑敃r,喬冠華與姚錦新都是應主持人郁風的邀請參加這次座談會的,但他們彼此的接觸與了解之前并不多。

音樂會后不久,姚錦新的個人鋼琴演奏會在香港最豪華的半島酒店玫瑰廳舉行。這天,由楊剛主編的《大公報》文藝副刊、金仲華主編的《星島日報》娛樂版等香港主要報紙,分別發表了著名詩人、翻譯家、作家徐遲的有關專題介紹文章,結果一下子激起了香港文化人尤其是港島音樂愛好者的關注和期待,徐遲也因此得到了該音樂會前排整整一排座位的入場券。作為徐遲等人“精神世界的播火者和追求進步路途上的引路人”,喬冠華對古典音樂有著深厚的造詣,徐遲對此曾深有體會地回憶說過:“一次和他(喬冠華)談音樂……我自以為是所向無敵,自有絕招的,碰到他都被他擊潰和說服了,說得我服服帖帖?!焙髞?,徐遲給了喬冠華一張入場券,想不到這張入場券竟成了喬冠華與姚錦新的“月下老人”。

姚錦新祖籍安徽,1912年出生于上海,父親姚健勛是晚清的一名海軍軍官,弟弟姚依林后來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童年時代的姚錦新聰慧好學,能歌善舞。七歲時,姚錦新隨母親寄居于江蘇常州的二伯父家,并在一家美國人開辦的教會小學讀書,還拜邱真靄女士為師學習鋼琴。后來姚錦新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政治系,第二年轉入外文系。她一面完成學業,一面又跟隨古布卡先生繼續學習鋼琴。1934年,姚錦新中斷清華學業,靠故鄉安徽貴池縣教育局每年提供的120馬克獎學金,前往她向往已久的音樂之鄉——曾經哺育了巴赫、亨德爾、舒曼、貝多芬、門德爾松等世界著名音樂大9幣的德國進行專業深造。經過五年的寒窗苦讀,姚錦新以優異成績畢業于柏林音樂學院。由于國內那時戰火紛飛,學成歸來的姚錦新的音樂才華無法施展,1940年春,她從內地來到香港,借居在姨父家里。

在當晚的音樂會上,姚錦新感情飽滿,彈奏流暢,如行云流水般的演奏和感人肺腑的感染力,整個玫瑰大廳不時響起陣陣掌聲。徐遲為此評價說:“演奏風格確實是粗獷有力,觸鍵之強勁,展示出很大的氣派,是大藝術家的風度?!碑斠﹀\新在鋼琴上奏出的最后一個音符還在玫瑰廳上空回蕩時,濟濟一堂的中外聽眾連連鼓掌稱好。

音樂會獲得了巨大成功。姚錦新在向觀眾謝禮致意時,突然注意到最前排

靠近徐遲身邊的那位高大挺拔、英俊瀟灑的喬冠華,并從那善于欣賞的面部表情中,一下子看出了他對古典音樂的準確理解;從那富于表現的炯炯眼神中,讀出了他對自己的無比欣賞和由衷傾慕。兩人幾乎同時向對方伸出了手,一對早該相識的才子與佳人,因音樂結緣,并一見鐘情,愛情的嫩芽悄悄萌發。然而,姚錦新的鋼琴演奏會結束不久,竟在港島的文藝圈內引發了一場不小的爭論。詩人袁水拍率先發難,他在茅盾主編的《立報》副刊《言林》上發表《貴族的音樂和音樂的貴族》一文,指名道姓地抨擊姚錦新和徐遲。徐遲奮起應戰,在《大公報》文藝副刊上迅速回以《音樂的答辯》,對袁水拍的觀點逐一回駁。一場關于音樂的筆戰立即在香港的文藝圈內激起波瀾,以許地山為主席的“抗戰文協香港分會”決定召開會議,就此展開公開辯論。這時,林語堂從美國歸來,于是“辯論會”又變為了“歡迎會”,這場關于音樂的“舌戰”就這樣偃旗息鼓。

在這次辯論會上,由于話題涉及到文藝的路線和方向問題,盡管喬冠華未能為姚錦新“主持公道”,仗義執言,但由姚錦新舉辦的鋼琴音樂會而引發的這場音樂爭鳴,卻進一步撥動了他倆愛的情弦。喬冠華欣賞姚錦新過人的音樂天賦和高超的演奏才華,姚錦新則欽佩喬冠華淵博的知識和寬廣的胸襟。兩人相處至為和諧,喬冠華對才情洋溢、年輕貌美的姚錦新情有獨鐘,姚錦新對瀟灑倜儻的喬冠華也心懷仰慕。

正當他倆的交往漸入佳境的時候,深深癡戀鋼琴藝術的姚錦新,隨香港的姨媽赴美留學,進入耶魯大學學習音樂。姚錦新與喬冠華那“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初戀,只能借助鴻雁飛越太平洋傳遞內心的思念和牽掛??墒鞘朗码y料。赴美數月后,姨媽竟停止為姚錦新繼續提供在美國的生活保障,孤身一人的姚錦新失去了依靠,猶如斷了線的風箏,舉步維艱,只好回國。就在姚錦新等候船票、準備啟程時,太平洋戰爭突然爆發,香港淪陷,她一時難以成行,不得不暫居一位華人女友家。這時,她意外地邂逅并結識了幾乎同時赴美留學的陳世驤先生。

陳世驤,河北灤縣人,北大高材生,曾任北京大學、湖南大學講師,后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加利福利尼亞大學任教授,主講中國古典文學及中外比較文學。異國遇鄉音,在生活失去依靠、人生處于徘徊、時局發生劇變的非常時刻,風度翩翩、辯才出眾的陳世驤的出現,成了姚錦新情感上的“救世主”。數月后,姚錦新與陳世驤在華盛頓閃電式結婚。遠在香港的喬冠華得知此訊傷心欲絕,幾次給姚錦新寫信痛訴衷腸,一再責問“這是為什么?”但是,失戀后的喬冠華憑借著堅強的意志排遣內心的痛苦,以更勤奮的工作來撫平心靈的傷口。他廣泛閱讀外國文學名著,尋覓精神上的慰藉,并和馮亦代、楊剛、徐遲、袁水拍等一干朋友輪流朗讀托爾斯泰的《戰爭與和平》、《克魯樂奏鳴曲》,思想和修養由此得到了新的提升。然而,初戀的失敗還是在喬冠華追求完美的人生中留下了些許的遺憾。

猜你喜歡
徐遲喬冠華華沙
小小冠華,抱負不凡
冰島的夏天沒蚊子?
最有情義的你在渡口等著我
世界最漂亮的雞
徐遲永遠十八歲
徐遲永遠十八歲
波蘭 華沙起義73周年
《哥德巴赫猜想》主人公陳景潤
對不起,我以為你是我的女朋友
十五的月亮十六不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