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模式

2009-09-02 06:43湯臣建
科教新報·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關鍵詞:新課程教學模式信息技術

湯臣建

【摘要】在當今21世紀,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來了更大的挑戰,不懂得信息技術知識,必將被這個社會所淘汰。針對這樣嚴峻的形勢,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顯得尤為重要,它是學生今后學習的基礎,因此對中學信息技術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新課程的實施,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要求,必將引起我們廣大信息技術教師的思考。在這個新的形勢下,信息技術教學方法決不能完全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而應有其獨特的教學模式。作為一名從事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教師,應探討新型的教學模式,設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多年的學科教學中,我在改進信息技術課教學模式上做了一些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 新課程 教學模式

浙江省高中信息技術新課程在2006年全面開始實施,在新課程標準思想的指導下,舊式的教學模式已經完全不能符合新課程的要求。在教育信息化的學習環境中,隨著網絡教學資源的日益豐富,原有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適應信息技術新課程的教學要求。探討適應信息技術新課程自身特點的教學模式,加快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是開展信息技術新課程教學首要解決的問題。

一、新課程的教學模式必須加強學科知識整合

整合就是指一個系統內各要素的整體協調、相互滲透,使系統發揮最大效益。教學系統內的整合有兩層含義:廣義上,整合是指使分化了的學校教學系統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機聯系、成為整體的過程;狹義上的整合,是指以學科科目為中心的整合,即針對學??颇扛盍阎R的弊病,立足于學科內容改革,目的在于建立學科之間有機聯系的理論體系。我們所討論的整合是指狹義上的整合,這種整合思想把各學科課程作為教學系統的組成要素,它并不是簡單的把某一門課程的內容強加在另一門課程上,而是在考慮到學科特點的基礎上,把幾門相關學科綜合起來加以考慮,使各門學科相互協調,相互滲透。信息技術與其他課程的整合正是基于上述理論,以其他學科知識的學習作為載體,將學科學習任務融入信息技術課程,把信息技術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培養與學科教學緊密結合起來。這樣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知識的過程中同時豐富其它學科的知識。另外,還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

例:(1)程序設計與數學的整合

數學中的很多問題都可以通過程序設計來解決,在講程序設計這一章節中,教師完全可以整合數學學科,利用程序設計來解決數學問題,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又可以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一舉兩得。

(2)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英語學科也是密不可分的,信息技術中很多的詞語都是英文,計算機的應用中也有很多需要用到英語知識。

一些命令都是英語,要正確理解這些命令的含義,必須借助英語。在DOS下,“復制”命令為COPY,“格式化”命令為FORMAT等。

而英語教學也需要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制作多媒體課件,這樣教學效果會更加明顯。我們在教學《多媒體基礎知識》這一章節中就可以讓學生當一回老師,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個多媒體英語教學課件,然后進行評比,評出最好的作品推薦給英語教師使用,這樣,既讓學生體驗了成功,增加了自信心,又增進了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聯系。

二、新課程的教學模式必須有任務驅動的思想

建構主義教學設計原理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大的任務或問題相結合,讓學生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中帶著任務學習,以探索問題的解決方法來驅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的興趣和動機,讓學生在完成任務中實現知識的遷移。任務驅動是我們新課程必須采取的教學方法之一,把知識轉化成任務,這樣既減少了教師枯燥的講解,也保證了學生的操作時間。

教師在設置任務的時候應該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任務難度適中,要使95%以上的學生能順利的完成預設任務。如果難度過大,會使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但如果難度過于簡單,學生很快完成任務后就會玩游戲或是做其它與學習無關的事情。

(2)要有進階任務,現在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時常存在學生個體差異很不平均的現象,有的學生從未接觸過電腦,而一些家里有電腦的學生,從小就開始學基礎很扎實,針對這樣的情況,要求教師在設置任務時必須設計進階任務,有層次的進行教學。

(3)大型的任務要有合作,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

(4)任務要靈活多變,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案例:《文字處理》任務設計

引入:展示漂亮的電子板報作品,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問:平時大家都是在黑板上制作主題板報的,那么大家想不想用電腦制作圖文并茂的電子板報呢?

2009年我國建國60年周年馬上就要來了,讓我們來制作有關2009國慶主題電子板報吧!

基本任務:利用WORD制作一個有關2008北京奧運的電子板報。

① 確定板報的主題和呈現的內容;

② 利用剛學過的搜索引擎從網上找到板報所需要的素材;

③ 確定板報的框架;

④ 啟動WORD開始制作板報;

⑤ 保存作品,進入自我評價平臺完成自我評價和上傳作品。

要求合作完成板報,組內學生分子任務,既分工又相互協作;教師巡回指導,提供幫助。

進階任務:將作品上傳到校園網上。

教師幫助信息:

①標題可以用藝術字,效果更好。

②插入圖片:“插入”—“圖片”—“來自文件”—選擇圖片。

③板報框架分欄可以用表格或文本框。

④可以使用繪圖里的自選圖形,添加文字。

三、新課程教學模式中教師角色的轉變

舊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中心,是主體;新課程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者。在舊的教學模式下,學生長期依賴于教師的安排,被動地接受知識,沒有一點創新意識。常此以往,養成了學生懶惰的學習習慣,沒有主動性,缺乏創新性。在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無法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

新課標中,教師的重要作用是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在課程中已不只是一個“知識的傳授者”,更是一個“課程的組織者、情感的支持者、學習的參與者、信息的咨詢者”。在不同的情況下,擔當不同的角色。教師應該努力做到:

1、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自學環境,充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

讓學生自學并不是放任自流,完全不管,實際上教師的任務更重了。需要教師有較高的學科前瞻能力,能夠給學生營造自學的平臺。

2、教師必須保證學生的操作時間,不能講解得太多,而應讓學生自主探究。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幫助者與促進者,在課堂上,應盡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能探究的要充分創造條件讓學生探究、協作學習,即使教師講授,也應抓住要點,不可太精雕細琢,陷入各種細節中,使學生喪失鍛煉的機會。對于技術課程,各種知識技能不是講會的,而是練會的。

當然,適當的輔導是必要的。學生正處在認知心理、情感心理的發展階段,尤其在基礎教育階段大部分學生對于自主學習需要一個適應過程,教師的輔導能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學習方式的轉換、更好地主動學習。實際上,教師不僅要面對知識,更重要的是面對“人”。教師應及時了解學生遇到的困難以及他們的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在這一過程中要注意觀察每一個學生在品德、能力、個性方面的發展,給予適時的鼓勵和指導,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并進一步提高學習積極性。

四、新課程教學模式中重視網絡的運用

隨著網絡的應用和普及,網絡已經越來越重要,它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娛樂方式。學生對網絡也比較感興趣,所以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網絡應該得到重要運用。在實現網絡化教學的時代,我們不僅要教會學生從網絡獲取、表達和交流信息,而且還要培養學生的信息鑒別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

教師在校園網上提供一個空間,作為教學和交流的園地,經過必要的注冊和認證,形成一個虛擬的校園網絡教學社區。教師上課用到的教案、課件和音樂、圖片等教學過程中所需要的素材都提前發布到網站上去。學生可以對教師的教案作出評價,學生之間可以任意交流,可以上傳自己學習心得,提出疑問,以及幫助教師來解答其他學生提出的疑問。

學生的任務作業都上傳到網上,學生自我評價也在網上進行,然后教師在網上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從真正意義上體現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做到學以致用。

五、新課程教學模式中必須重視信息道德教育

由于多媒體技術和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正以數倍的年增長率成為網絡的主要群體。根據調查,在上網的學生中只有少數的人在利用網絡做有益的事(比如:瀏覽新聞,搜索資料等等),而其中有將近40%通過網吧或家庭寬帶上網聊天,30%通過各種機會玩游戲,30%在瀏覽新聞和學習,當然也有少數同學由于好奇瀏覽一些不健康的信息。由于青少年的心理、生理、判斷能力的限制,同時又由于目前在校學生的父母大多對網絡比較陌生,所以無法對子女的網上行為作出正確的指導,而學校對青少年學生的網絡道德教育又相對滯后,網上成千上萬的不健康信息對他們的學習、身心、品質都產生了很大的負面影響,導致了嚴重的網絡道德問題,同時也誘發起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而大部分學生是從信息技術課上學會上網的,從這一方面講,我們信息技術教師責任重大,所以要求信息技術教師不應只局限于書本知識,而要主動學習各種新的網絡知識,充分了解網絡,同時提高自身的網絡道德修養,做學生的表率。

另外,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發展動態,及時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在學生中普及網絡法律知識和有關規定,在課堂上規范學生的上網行為,使他們養成道德自律的良好習慣;給學生提供一些優秀的網站;鼓勵、指導學生利用網絡免費資源,自己設計制作網頁或網站,引領學生正確地使用網絡。

六、新課程的教學模式中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

信息技術學科應主要從認知、操作兩個領域進行教學評價,以形成性評價為主。認知領域以書面考查為主(如作業、課堂提問),操作領域以上機操作考查為主。學生成績核定由學生電子作品和個人學習檔案進行綜合評定,成績評價采用等級制。采用成果與過程的評價方法相結合的評價體系。電子作品集評價多采用學生間的主觀評價,如讓全班同學一起觀看作品,集體評價。要讓學生在評價中學習知識,認識自我。研究一套自評與互評相關聯的評價方法,采用數據庫和網絡技術于評價過程中,使每一位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對他人的評價都體現在自己的成績之中。過程評價則要求教師以每5周為一單位對學生各項學習要素進行評價記錄,一般在上課時完成。并對學生的能力提高進行評價,把記錄下的原始數據提供計算機自動測評和主觀評價、定期于不定期相結合的方法,使評價成為學生學習、協作的激勵機制之一。 另外,我們還可以對把學生每次的電子作品進行篩選,分類,找出優秀的,與各學科相關的各種文件,放于學校資源庫,或刻錄光盤保存。還可以建設一個反映學生學習成果的網站。這樣,我們通過把學生學習成果放于互聯網上,積極宣傳,助學生產生“成就感”,以更大的熱情進行學習,這也正是新課程評價的意義所在。

在新課程的沖擊下,舊的教學模式顯然已不能符合時代的要求,我們必須改變、利用新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信息技術新課程才剛剛實施,教學案例和教學經驗都比較少,這要求我們廣大的信息技術教師應加強交流,共同探討出一種符合新課程的新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完成新課程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 陳純《信息技術》(必修)浙江教育出版社

[2] 黃埔全《整合課程與課程整合法》載《課程、教材、教法》1996年第10期

[3] 韓振鋒《警惕大學生網絡道德失范》河北日報

[4] 李紅梅《網絡環境中的信息道德教育》

[5] 王曉蕪《中小學教育信息化發展與實踐研究》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6] 胡濟良 李尚仁 《高中技術課程標準教師讀本》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猜你喜歡
新課程教學模式信息技術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幼兒園教學活動中信息技術的應用思考
巧學信息技術課程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淺談初中信息技術項目式學習教改實踐
淺議高中化學新課程必修模塊的主要教學策略
巧用“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
2019年全國高考新課程Ⅰ卷生物試題分析與啟示
第二屆“我即語文”教學獎頒獎典禮暨新課程研討會在福州一中舉行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