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改下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

2009-09-02 06:43羅良才
科教新報·教育研究 2009年5期
關鍵詞:主體地位新課程改革教學模式

羅良才

摘要教學觀念的改變是執行新課程標準的基礎,課堂教學是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主陣地,需要建立基本的課堂教學模式來規范教學行為,充分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精神。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 教學模式 主體地位 主動發展

2007年秋季,湖南省普通高中新課程改革已全面啟動,《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規定高中語文課程“要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調整課程的內容和結構;要在追求高中教育共同價值的同時,充分發揮語文課程促進學生發展的獨特功能;要使全體高中學生都獲得必須具有的語文素養,同時幫助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探尋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給他們提供展示才華的舞臺?!毙抡n程能否順利實施,除了教師自身教學理念的更新外,關鍵在于教師在課堂中能否迅速構建與傳統語文教學模式相區別的基本課堂模式。

一、新舊課程理念的融合

推行新課程改革并不是一味的否定傳統的課程理念,準確地說新課程是以傳統課程為起點和基礎,是對傳統課程的改革與改造,繼承與創新。新課程改革應該包括課程標準修改,教材體系編排的改革,還有教師教學理念更新等。

就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來看,“高耗低能”一直以來是廣大語文教師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課堂教學理念的陳舊,教學模式的單一是造成語文課堂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過去,我們許多語文老師把教學著力點放在“寫什么”的文本解讀上,即所謂“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思路,概括要點,理解作者的思想、觀點和感情”,按應試教育的思維指導教學,在課堂上“滿堂灌”。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老師講授也是必要的,只是要少講、精講,多鼓勵、倡導學生學習,讓他們主動參與,積極探究,勤于動手、動腦,進行探究式學習。

新課程改革強調在具體的教學中以學生的發展為本,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讓學生主動參與、合作探究、主體發展。課堂教學是教學的重要陣地,因此,在新課程教學中構建語文基本課堂教學模式來規范我們的教學行為是十分必要的。

二、新課程課堂教學基本模式的構建

新課程下作為完整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樣應由預習、導入、自學、探討、遷移五個環節構成。

1.預習

這項工作往往被教師忽視或不被重視,主要表現為學生不知道下節課的學習內容,教師往往把學生課前應該解決,可以自主解決的基礎性知識放在課內花較多時間教學;或者在課堂上教師布置學生“看書”,沒有其他任何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后一種情況看似好于前一種,但也是不可取的。預習是整個語文教學的起始環節,一方面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引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另一方面也是教師整體把握教學的重要體現。

2.導入

3-5分鐘導入教學。語文教學倡導情境創設,但也應該適時變化,而不應該機械套用。課堂導入要達到兩個目的:新舊知識的自然過渡,明了學習目標;引導學生的思考和激發學生的情感、求知欲望。精彩的課堂導入在于老師的教學機智(包括采取的方式和手段),在于他能否迅速調動學生進入教學情境。在進行新課程教材的第一單元詩歌教學時,我進行了嘗試:你們喜歡詩歌嗎?你們背誦的第一首詩是什么?大家一起背一背好嗎?在大家齊背《靜夜思》《鋤禾》《鵝》等,后請同學再談談對這些詩歌的理解,這樣讓大家在快樂的回憶中進入詩歌學習,原來詩歌欣賞也比較簡單。

3.自學

15分鐘自學。時至今日,傳統的“滿堂灌”的課堂模式是眾矢之的,實現由教師權威向師生平等對話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教學行為轉變的具體表現,給學生參與、發展和展示自我的空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合作者,是學生發展的促進者。

(1)老師首先簡要的交代自學提綱或思考題,無論何種形式都應以文體、學生和課堂教學目標為出發點,達到整體認知的初步要求,即讓學生通過自學能基本明了知識的基本輪廓。

(2)通過老師恰當的指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和要求自讀、思考、練習、質疑。自讀形式可以多樣化,如個人閱讀,小組分任務合作等形式。自學時要根據學生層次的差異設置不同的問題,積極鼓勵、指導主動性不夠的同學,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

4.探討

時間為15分鐘左右。課堂教學中探討的應該是重點、難點、關鍵點,切忌大而全,根據具體文本或重情感,或重語言,或重形象,或重線索等,引發學生積極研討,對重點內容采取有針對性的朗讀,重個體感悟,互相質疑、答疑,老師應積極肯定學生答案中的“閃光點”,而不能單純的用“對”與“錯”判斷,學生回答問題“卡殼”時不要立即給出答案,而更應該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導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點撥中明確。

5.遷移

即遷移、鞏固訓練,時間為10分鐘左右。

(1)回顧課堂教學,由學生總結課堂教學要點,教師補充。實踐證明經常性進行總結訓練的學生上課能迅速把握老師教學的重點。

(2)當堂指導學生完成精選的練習(包括背誦、閱讀、說話、寫作、訓練)。注重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能運用已有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日常的訓練中要恰當地進行能力遷移,不斷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和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能力。

以上五個環節是相互聯系的,有機地統一于課堂教學這一整體中。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教師作為整個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應該既要有局部觀,又要有整體概念,同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和教材的實際加以靈活運用。

三、幾種課型的基本操作模式

1.新課程高中語文必修教材的基本構成

閱讀鑒賞

表達與交流(寫作和口語交際)

梳理探究

名著導讀

2.基本課型的操作模式

閱讀鑒賞主要以文本式閱讀為主,選文題材廣泛,基本按文體編排,按課內閱讀和課內自學來劃分。

(1)課內閱讀鑒賞教學模式: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課內閱讀鑒賞是教師培養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語文基本技能的主要載體,這一任務的完成有賴于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的完全體現。其課堂教學模式基本可以按照以上五個環節來完成。

(2)課內自學鑒賞教學模式:教材編排自讀課文意在由學生自己閱讀,教師適當指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中會出現兩種情況,有些老師認為自學課文不重要,特別是在有一些地區性的統考中就明確規定“自學課文不納入統考范圍內”,所以在教學功利思想下還談不上對學生自學能力培養。還有些老師擔心學生的層次低,不敢放手,違背教材編排初衷,采取通篇講解。長此以往,學生的自學能力是無法形成的。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自讀課文的閱讀發現學生閱讀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擴大學生閱讀視野,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其組織模式可為:

在操作過程中,特別是在自學鑒賞的起始階段,我們可以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由小組成員共同探究學習,經討論形成共識,然后在老師進行效果檢測時進行交流,求同存異,關鍵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逐步養成學生個體獨立學習的習慣,注重個人獨特思維特質的培養。這樣的課堂老師要精心準備,老師拋出每一個問題都要力爭激起“千層浪”,每一次點撥都應讓學生豁然開朗。

(3)寫作教學課的教學模式:寫作能力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目前,沒有一本成型的寫作教學教材,大多數語文老師寫作教學課沒有模式,存在教學目的的不明確性(寫作課是休閑式教學),指導上的盲目性(實質上是沒有準備,隨便布置任務),方法教學的無序性(不根據寫作和學生的思維發展規律進行教學,一個命題從高一到高三寫作要求一樣)等較為嚴重弊端。

常規寫作教學模式應該由指導課模式和講評課模式組成,其基本大致結構如下:

寫作指導課結構:

教學一開始就明確本堂課的寫作訓練重點。學生討論明了,并進行審題、立意、構思,初步進行材料的篩選、謀篇。老師恰當指導,拓展學生思維空間,讓學生選取最佳立意,構思。最后,在規定的時間內讓學生獨立完成作文。這樣的訓練特別有利于規范學生的寫作行為,明了步驟-撰寫提綱-限時作文,都有利養成學生良好的寫作習慣。

寫作講評課結構:

作文批改是作文講評的前提,許多老師作文批改大同小異,劃幾道杠杠,寫幾句簡單評語,因而作文講評變成了優秀作文朗誦會。筆者主張作文多面批,批改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寫作個性發展的指導。共性的東西就在課堂來重點講評。講評是作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對在評改作文中發現的問題,做得比較好的地方進行評論、分析,并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講評不應該是給學生列舉“罪狀”,反而可以讓學生談談自己的觀點,加強指導與探討,以積極的姿態解決問題,好的講評課能讓學生充滿寫作的信心,甚至能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

總之,寫作教學的課堂同樣應該以學生為主體,而不是寫作理論的教學,要讓學生身心放開來,在寫作實踐中積極地進行探索,逐步積累寫作經驗,不斷提高寫作能力。

(4)口語交際課教學模式:

新課程標準中口頭表達與交流的目標是“增強人際交往能力,在口語交際中自信,尊重他人,說話文明,儀態大方,善于傾聽,敏捷應對?!笨谡Z交際注重實際應用,而學生的能力培養主要來自課內老師指導和課外積極實踐。新課程的口語交際設置對老師教學具有一定的挑戰性。首先,師生必須課前積累豐富的課堂教學素材,如交流的話題,交流的場景設置方式,交流的范例(影視資料精選)等。其次,課堂上老師、學生要充分利用時間,力爭完成每一個目標。最后,及時總結,達成共識,形成經驗,運用于生活實際。

語文課堂基本教學模式構建只是語文教學的一方面,在新課程標準的指引下,廣大語文教師首先要更新理念,強化意識,努力實踐,還要不斷加強課程模塊整合研究,加強語文活動課程研究,加強語文課程資源開發等,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實現“大語文”教與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2] 劉紀元. 現代教學論與教學改革.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3] 周慶元. 語文教育研究概論. 湖南人民出版社.

[4] 郭根福. 高中語文新課程創新教學設計.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5] 劉長永,杜學軍.高中語文新課程語文教學案例評析.新華出版社.

猜你喜歡
主體地位新課程改革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思”以貫之“學、練、賽、評”教學模式的實踐探索
“認知-遷移”教學模式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講究糾錯藝術,提升英語學習效果
尊重主體地位,彰顯人文關懷
淺析參與式教學法的運用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外閱讀活動組織研究
論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
5E教學模式對我國中學數學教學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