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保險業績指數的區域保險差異探析

2009-09-03 09:54蔣才芳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4期
關鍵詞:區域差異

蔣才芳

[摘要]我國區域保險發展不均衡,存在差異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一般分析、衡量保險業發展水平指標主要有保費收入、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但是在比較各省市區域保險發展業績水平時,保費收入、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這三項指標存在一定的缺陷,都不能全面反映各省市區域保險發展業績水平。引入保險業績指數,對各省市區域保險發展業績進行分析和評價,探討區域保險差異,促進區域保險協同發展。

[關鍵詞]保險業績指數;區域保險;區域差異

[中圖分類號]F84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763(2009)04-0045-05

中國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國家,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很大,人口密度也不一樣,就是同一地區的城市與農村的經濟發展程度也有很大差異,這就導致了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在各地存在差異,很不均衡。因此在我國區域保險發展中,怎樣實現不同區域保險之間的協同發展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本文運用保險業績指數對我國除西藏之外的35個省市區域保險發展業績水平進行聚類分析和評價,從而正確認識目前我國各省市區域保險發展差異狀況,為各省市區域保險協同發展提供借鑒。

一區域保險差異研究綜述

入世以來,特別是近幾年我國保險市場的區域差異問題在學術界越來越廣泛地受到關注,不少學者就此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多數研究者通過保險市場的一些重要量化指標來說明我國保險市場區域發展不平衡,發展水平呈東、中、西梯度分布結構和特點。保費收入、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這三個指標的有關顯示我國保險市場的發展表現為東西梯度,東部地區發達,中西部地區較落后。另外,保險市場主體、保險產品的種類等指標也都表現出東部地區較高,中西部地區較低的規律。而保費增長速度指標,中西部地區的一些省份由于保險市場發展較晚,原始積累的保險資源容易得到高速的釋放,該指標近幾年排在前列,反而東部沿海地區的增長速度逐漸落后,說明這些地區的保險業需要進行結構調整,增長方式有待于由粗放式向集約式轉換。

劉京生對我國區域保險高速發展的同時出現的保險區域發展不平衡所帶來的新問題進行了論述,包括區域保險發展不平衡有進一步加劇的趨勢、區域保險結構趨同嚴重,區域間摩擦加劇,區域間利益沖突加深等問題。肖志光在對我國保險市場區域不均衡的現狀進行判斷時考慮了特定區域的保險需求,認為若僅從量上、絕對意義上,而不從特定區域的保險需求出發,不考慮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人口規模、社會文化環境等因素,將容易導致結論的偏差。

二保險業績指數評價方法的引入

一般分析保險業的指標有保險發展水平指標、保險進程指標和保險結構指標,而保險發展水平指標主要包括保費收入、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但是保費收入、保險深度和保險密度都很難以正確區分我國各省市區域保險發展業績水平差異。保費收入作為絕對量指標,刻畫的是保險市場的發展規模,僅反映出各省市區域保險自身的發展狀況,而沒有考慮各省市區域保險的發展基礎;保險密度雖然反映了保險業發展的人口條件,但沒有考慮經濟發展水平;保險深度雖然反映了各省市區域保險發展的自身狀況與經濟基礎的關系,但并沒有直接反映出各省市保險業發展業績水平。

本文運用“保險業績指數(Insurance Perform—ance Index)”,對各省市區域保險的發展業績進行更深入的聚類客觀分析和評價。在此將保險業績指數(IPI)定義為一年內某省市的保險深度指標與全國的保險深度指標的比值,即保險業績指數=省市的保險深度/全國的保險深度;由于保險深度反映的是保費收入和GDP的關系,因此,保險業績指數公式可以換算為:省市的保費收入/全國的保費/省市的gdp/全國的gdp或省市的保險業。

如果某省市保險業績指數(IPI)比1大,則該省市的保險地位比其經濟地位高,該區域保險發展水平比全國保險發展水平好;如果某省市保險業績指數(IPI)剛好為1,則該省市的保險地位與其經濟地位相當,該區域保險發展水平為全國保險發展平均水平;如果某省市保險業績指數(IPI)比l小,則該省市保險地位比其經濟地位低,該區域保險發展水平比全國保險發展水平差。

三基于IPI的區域保險發展業績評價

表1列出了1997—2007年我國各省市保險深度情況,根據表1和保險業數指數計算公式可計算出1997-2007年我國各省市保險業績指數,按均值從高到低排列,如表2所示。

1保險業績指數聚類分析。以1997~2007年間各省市IPI均值為聚類變量,采用分層聚類分析法(Hierarchical Cluser),對全國35個省、直轄市、計劃單列市的保險業績指數進行聚類研究,按不同的發展水平對這些省市進行分組區分,將發展水平相似的省市劃分在同一類中,保險業績指數分層聚類譜系圖如圖1所示。IPI均值≥1的為第一類地區,主要包括北京、上海、大連、深圳、廈門、新疆、天津、山西和陜西;0.8≤IPI均值<1的為第二類地區,主要包括甘肅、廣東、寧夏、浙江、重慶、江蘇、云南、遼寧、貴州、吉林、寧波和四川;0.5≤IPI均值<0.8的為第三類地區,主要包括安徽、青島、黑龍江、江西、湖北、福建、內蒙古、山東、海南、湖南、廣西、河北、河南和青海等。

21997年到2007年間35個省市的保險業績指數總體呈現下滑趨勢。1997年有14個省市的業績指數大于1,占35個省市的40%;2000年下降到10個省市,而到2007年只有8個省市的保險業績數大于1,僅占35個省市的22.86%。這說明1997—2007年間各省市保險業績指數大于1的數量在逐漸減少,各省市保險業績指數呈現下滑趨勢,各省市保險地位并不與其經濟地位同步增長。

31997年到2007年間35個省市保險業績指數之間的差距逐漸縮小。由表2可知,1997年較為分散的保險業績指數到2007年逐漸集中在0.5到1的范圍內,同時,1997年至2007年間35個省市的保險業績指數的全距和標準差也在逐漸減小,1997年IPI全距2.76、標準差0.68,而2007年分別為1.46和0.22。這說明在各區域保險發展中,除了經濟本身因素外,由于各區域在保險結構、保險經營、保險法律、保險監管等方面呈現出趨同性,使得各省市保險業績指數差距在逐漸縮小。

41997年到2007年間經濟發達省市的區域保險發展水平呈下降趨勢,且保險發展水平地位并不像其經濟地位那樣強勁。1997年到2007年間只有北京和上海一直保持著保險業績指數大于1,其他經濟發達省市的保險業績指數則逐步下降,到2007年基本都小于1。例如,2007年廣東、浙江、江蘇、山東等4省市保險業績指數分別為0.92、0.85、0.79

和0.67,這些省份的區域保險發展水平比其經濟增長水平低,根據IPI均值聚類分析,4省份保險業績基本處于第二類地區。因此,在我國保險業未來發展中,發達地區的區域保險仍有很大發展空間。

51997年到2007年間中西部省市區域保險發展水平較低,但有些超過了全國平均發展水平。1997年到2007年間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省市的保險業績指數反映出,中西部保險發展水平比東部保險發展水平低,根據IPI均值聚類分析,中西部省市保險業基本處在第二和第三類地區。但2007年中西部地區,如山西、新疆的保險業績指數分別為1.13和1.06,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而1997至2007年間保險業績指數均值顯示,新疆、山西、陜西、甘肅等經濟欠發達省市的保險業績指數甚至超過了江蘇、浙江、廣東、山東等經濟發達省市的保險業績指數,這些省市的保險地位高于其在全國的經濟地位。

四結論與相關建議

通過保險業績指數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我國35個省市區域保險發展存在差異,1997—2007年間各省市保險業績指數存在下降趨勢,各省市區域保險發展水平正在放緩,各省市的保險地位發展速度逐漸落后于其經濟地位的發展速度。同時,各省市保險業績指數之間的差異正在縮小,離散程度正在逐步下降。區域保險發展水平差異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差異不盡一致,從地區分布來看,保險市場的地域結構呈現一定程度的復雜性,東部地區如廣東、山東、江蘇、浙江等省市的區域保險發展水平遠低于其經濟增長水平,并不像其經濟增長水平所表現的那樣強勢;中西部也不乏后來居上者,如新疆、山西、陜西、甘肅等省市在全國的保險地位高于其經濟地位。為此,在我國各省市區域保險發展過程中,應充分發揮東部保險的帶動和輻射作用,推動中西部保險發展,制定中西部保險發展的差異化扶持政策,如差異化的區域保險稅收政策和監管政策,實施區域保險經營行為差異化,如區域保險產品差異化、區域保險產品銷售模式差異化和區域保險費率差異化,以促進區域保險協同發展。

[參考文獻]

[1]丁孜山,丁蔚.保險發展與創新[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2]黃薇.保險業發展的地區差異值得重視[J].財經科學,2006,(3):111-116

[3]楚天驕.中國保險市場的區域差異研究[J].上海金融,2002。(9):39—41.

[4]田霖.我國保險市場的區域差異研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5。(9):69—70.

[5]張偉等.中國保險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及地區差異分析[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5,(7):108-117.

[6]朱俊生等.我國保險業空間布局研究[J].保險研究,2005,(7):54—57.

[7]徐哲等.中國保險市場區域發展不平衡性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5,(3):17—20.

[8]劉京生.論區域經濟與區域保險[J].保險研究論壇,2002.(6):20—22.

[9]肖志光.論保險市場區域均衡發展一保險需求的視角[J].保險職業學院學報,2006,(5):12—17.

[10]中國保險年鑒編輯部.中國保險年鑒(2006、2007、2008)EM].北京:中國年鑒出版社.2006.2007、2008.

猜你喜歡
區域差異
區域差異的就業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與應用
我國城鄉居民財產分配現狀及區域差異研究
商貿流通業對經濟發展貢獻的區域差異分析
我國工業資本配置效率的空間異質性分析研究綜述
城鎮化、商業化與農村金融
中國主要城市房地產價格差異性研究及其原因
中國農村住房狀況的區域差異與影響因素分析
歐債危機對中國出口的影響
基于因子分析與層次分析的中國區域差異綜合指數的構建與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