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兩型社會建設與新型產業體系的構建

2009-09-03 09:54張亞斌艾洪山
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09年4期
關鍵詞:兩型社會

張亞斌 艾洪山

[摘要]長株潭地區的產業發展現狀與建設兩型社會的要求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兩型社會建設要求建立起以“兩型產業”為核心的新型產業體系,通過實施信息化帶動、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市化相結合、優化城市群間產業布局等措施實現兩型社會建設中的產業發展目標。

[關鍵詞]兩型社會;產業體系;長株潭地區

[中圖分類號]F29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1763(2009)04-0135-06

要實現兩型社會建設的美好藍圖,產業發展是關鍵。沒有相應的產業體系作為支撐,兩型社會建設就會成為空中樓閣。因此,我們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構建起能夠支撐兩型社會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型產業體系。

一長株潭地區的產業發展現狀

長株潭“3+5”城市群(以下簡稱“長株潭”)的產業發展現狀與建設兩型社會的要求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其產業結構的基本特征并不利于實現“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這對我們是一個很現實的挑戰。

1長株潭的第一產業中主要是傳統農業

湖南是一個農業大省,2007年農業在其GDP(國內或地區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達17.6%,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1.7%)近6個百分點,盡管長株潭三市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只有9.18%,但衡陽、岳陽、婁底、常德、益陽等5個市,第一產業所占比重分別達24.5%、19.4%、15.6%、24.1%和25.9%。近年來湖南的農業現代化步伐在不斷加快,但迄今為止,湖南省的第一產業還是以傳統農業為主。目前,湖南省農業從業人口占全國農業從業人員的5.6%.但其農業技術人員只占全國的3.4%。2006年末,湖南全省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25萬臺,小型拖拉機11.82萬臺,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0.95萬臺,小型拖拉機配套農具36.12萬臺,機耕面積占耕地面積的比重為31_5%,噴灌面積和滴灌滲灌面積占耕地面積的比重分別為0.1%和0.7%,機播面積占播種面積的比重為0.2%,機收面積占播種面積的比重為18.9%,而全國同期的大中型拖拉機為140萬臺,小型拖拉機2 550萬臺,大中型拖拉機配套農具147萬臺,小型拖拉機配套農具2 509萬臺,機耕面積占耕地面積的比重為59.9%,噴灌面積和滴灌滲灌面積占耕地面積的比重分別為1.8%和0.8%,機播面積占播種面積的比重為32.6%,機收面積占播種面積的比重為24.9%。這些數據從某些方面反映了我省農業的技術含量及機械化水平較低,生產方式還比較原始。再加上規模小、專業化與產業化程度較低,這就導致了我們這樣一個農業大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326元。

2長株潭的第二產業重化工業特征突出

工業是長株潭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長株潭城市群作為國家老工業基地,鋼鐵、有色、化工等傳統重化工業占有較大比重。8個城市中有5個是典型的重化工業城市。2007年重工業增加值占當地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株洲、婁底均在80%以上,株洲甚至接近90%,湘潭與衡陽均超過70%,衡陽接近80%,岳陽工業增加值為318億元,其中石油、化工兩大產業的產值就超過115億元。只有長沙、益陽、常德3個城市相對較低。

傳統重化工業是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行業。首先從能源耗費來看,2007年,株洲、湘潭、岳陽、婁底的單位GDP能耗(噸標準煤/萬元)分別為1.467、1.969、1.452、2.703,其中,單位規模工業增加值能耗分別高達2.47、3.60、2.64、5.67,連益陽都高達3.47。這種能耗標準盡管比2006年有顯著的下降,但仍然既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也大大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其次從環境污染來看,湖南的工業廢水中化學需氧量排放量是湖北的1.71倍,是天津的7.89倍,是上海的8.34倍;湖南的工業廢水中氨氮排放量是湖北的1.68倍,是天津的9.25倍,是上海的12.33倍。這對環境保護形成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株洲市的重金屬污染面積達274平方公里,一些污染湘江,嚴重威脅長株潭三市居民的飲水安全。此外,向空氣中排放可吸入顆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有害物質的問題也十分嚴重。

近年來,湖南省在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推進新型工業化方面取得了比較顯著的成績,已經初步形成了以長、株、潭為核心的“一點一線”地區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帶。2006年,“一點一線”地區共實現高新技術產值1590.29億元、利稅總額157.41億元、出口創匯23.38億美元,分別占全省的84.0%、81.8%和82.8%。而作為湖南區域經濟增長極的“長株潭”地區實現高新技術產值1174.83億元、利稅114.86億元,出口創匯16.95億美元,分別占全省的62.1%、59.7%和60.0%。然而,高新技術產業的經濟效益水平仍然偏低,產品國際競爭能力較弱,高新技術產品外向度仍然不高,有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中只有235家有出口,其中只有6家出口在1億美元以上。全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創匯28.23億美元,僅占銷售收入的11.5%,同時,高新技術產業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拉動作用有限。2006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部工業增加值的22.4%,僅占全省生產總值的8%,拉動國民經濟增長1.54個百分點。

3長株潭的第三產業以傳統服務業為主

在“十五”,特別是“十一五”期間,湖南省第三產業保持了加速發展的良好勢頭?!笆濉逼陂g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1%;2005、2006與2007年全省服務業增長速度分別達到11.8%、12.4%與14.4%,均高于“十五”增長水平。2007年服務業增加值為3 632.39元,總量規模為2000年的2.52倍,服務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為39.7%,略高于全國39%的水平。湖南省第三產業在實現總量快速增長的同時,內部結構也得到了不斷優化,傳統服務業比重下降,現代服務業比重上升。2001年,服務業各行業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的前六位分別為: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24.1%),交通運輸倉儲郵政業(18.6%)、國家政黨機關和社會團體(15.2%)、教育文藝廣播電影電視(10.7%)、金融保險業(9%)、房地產(6.8%);2006年服務業各行業增加值占全部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的前六位分別為:批發和零售業(18.1%)、交通運輸倉儲(13.8%)、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9.5%)、居民服務(8.8%)、房地產(8.7%)、信息傳輸、計算機(7.7%)。從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出,與2001年相比,商貿、住宿、餐飲、倉儲、交通運輸等傳統服務業的比重有所下降,而信息服務業、房地產及社區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排位均有上升。然而,從整體上看,生產性服務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特別是有一個變化很值得關注,在2001年排名前六位的服務業中金

融服務業列第五,而在2006年前六位的服務業卻沒有了金融服務業的位置。2007年,生產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1413億元,只占整個服務業增加值的38.8%。生活性服務業的成長性、贏利空間、利用資源的集約度及其對GDP的拉動作用相對較低。同時,在“3+5”城市群中,長沙、益陽兩市第三產業增加值占當地GDP的比重分別為48.7%與41.9%。而湘潭、株洲、衡陽、岳陽、常德、益陽則分別為37.8%、34.2%、34.8%、32.1%、33.7%、32.2%,均顯著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

二長株潭地區的產業發展重點

與兩型社會建設相適應的產業發展目標,就是要建立以“兩型產業”為核心的產業體系。其實“兩型產業”只是一種概括性的說法,凡是符合“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標準的產業都是兩型產業,主要包括: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創意產業、“優、特、綠、高”農業(即優質、特色、綠色、高效農業)。

1高新技術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高技術或新技術為核心要素的現代產業。高新技術主要包括: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電子信息技術、激光及應用技術、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海洋技術等。高新技術產業具有“三高兩低“特征,即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成長性、低資源耗費、低環境污染,是典型的“兩型產業”,因此,也是我們產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湖南省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了“以高新技術產業引領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思路,加速了湖南特別是長株潭城市群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長株潭明確自身定位,沒有搞全面開花,而是重點發展優勢與特色產業,已經形成了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四大優勢產業領域。然后以點帶面,培育出了現代工程機械裝備、電動汽車及其零配件、現代軌道交通裝備制造、先進電池材料及應用、有色金屬材料、先進復合材料、化工新材料、新型元器件、軟件、數字卡通、現代中藥、現代種苗產業、農副產品深加工等10多個具有特色和比較優勢的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了相應的特色產業基地。

長株潭高新技術產業,作歷史縱向比發展速度比較快,同省內其他地區比發展水平比較高,但與發達地區比差距相當顯著并仍在不斷擴大。長株潭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遇到觀念、技術、人才、資金、體制等多方瓶頸的制約。要突破這些瓶頸,有賴于從政府官員、企業家,到科技工作者的思想解放與觀念轉變。

2現代服務業

兩型社會建設的核心是“兩化”,即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市化。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正是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市化的內在要求。生產性服務業的滯后將制約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及資金流的運轉速度,導致國民經濟高成本、低效率、慢節奏運轉。只有大力發展服務業,使之與工業相互結合、相互促進,才能走出一條富有湖南特色的有競爭力的新型工業化道路。因此,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是推動新型工業化的重要支撐,而新型工業化又為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同時隨著新型工業化的不斷推進,現代制造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產品檔次的提升,企業對產品的研發、設計、策劃、包裝、宣傳、運輸、銷售服務等方面的需求不斷增加,從而形成了對生產性服務業的旺盛需求,為生產性服務業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極大的發展機遇。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口進一步向城市集中,從而形成對房地產、文化娛樂、教育培訓、衛生保健、通信商務、金融保險、社會保障等現代服務業的旺盛需求,迫切需要發展與城市功能相匹配的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以壯大城市規模、提高城市品位、提升城市功能、增強城市的聚集力、輻射力和帶動力??傊?,現代服務業具有智力要素密集度高、產出附加值大、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產業關聯性強等特性,是破解資源能耗與環境承載力約束難題的必然選擇。

長株潭是湖南省的經濟中心,也是溝通南北、連接東西的全國性交通樞紐,具有發展現代服務業的物質條件與區位優勢。目前,長株潭服務業仍以傳統的商業、交通運輸業為主,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所占比重較高,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租賃、現代商務、科學研究與技術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所占比重仍然偏低。這不僅影響了這一地區第三產業的發展,而且也影響了該地區第二產業與第一產業的發展。

3創意產業

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曾預言“資本時代已經過去,創意時代正在來臨”。隨著社會步入后物質(Postmaterial)時代,經濟發展也在經歷一場由產業經濟到創意經濟的變革。著名經濟學家羅默(P.Romer)也指出,新創意會衍生出無窮的新產品、新市場和財富創造的新機會,所以新創意才是推動一國經濟成長的原動力。目前,一股巨大的創意經濟浪潮正在席卷全球,創意經濟(Creative Economy)正成為新經濟發展的引擎。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220億美元的價值。中國創意經濟起步較晚,但近年來全國掀起了發展創意經濟的熱潮,2006年也被稱為“創意經濟元年”。

創意產業作為一個目前仍處在動態變化發展中的新型產業形態,主要包括:設計產業,廣告、策劃與會展產業,視聽傳媒與出版印刷業,文物、藝術品產業,軟件、動漫、網絡游戲、時尚消費與休閑產業。創意產業最顯著的特征是鼓勵個人創造力的無窮釋放,這種釋放創造了新的產品和新的市場需求,沖破了傳統增長方式下資源與環境的硬約束,為經濟發展打開了新的通道和空間。創意產業的生產和消費天然具有附加值高、空間占用少、物耗能耗低、污染排放弱的特點。發展創意產業能夠極大地減少經濟發展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和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有助于實現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形成體驗型、休閑型、知識型、精神型的產業增長模式,推動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對長株潭城市群實現科學跨越與兩型社會建設目標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

4現代農業

我們在談發展“兩型產業”時,往往只重視第二產業工業。工業固然是關鍵,但農業的現代化也是兩型產業建設的重要內容。我們往往比較關注工業的資源消耗與環境污染問題,卻容易忽視農業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傳統生產方式與小規模經營,導致了土地及農業勞動等生產要素的邊際生產力非常低,靠天吃飯的局面沒有根本性的改善,農業生產中過度使用農藥、化肥及水資源浪費的問題相當突出。農村與農業中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突出。因此,我們談兩型社會建設,其中就包含了城市與農村的統籌協調發展。發展“兩型產業”,其中也包含了農業的現代化。農業現代化的關鍵是要發展以“優、特、綠、高”為特征的現代農業。

三長株潭地區的產業發展思路

1走新型工業化之路

產業發展的核心問題是如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問題。我國區域間的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距較大,在實施新型工業化過程中,肯定既有共性的規律性的東西,也會有各自的特殊性。在兩型社會建設

中,實施新型工業化之路要把握三個關鍵點:

一是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新型工業化首先“新”在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興產業,如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是由新技術、新產品與新市場構成的,具有高成長性的特征。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的新興產業是實現“又好又快”與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二是要立足現實基礎,發揮現有優勢,通過技術革新改造傳統工業。張春賢書記在不同場合反復強調,湖南推進新型工業化,不能另起爐灶。脫離現實基礎談新型工業化是不現實的。長株潭的傳統工業所占比重比較大,對當地GDP及就業的貢獻也比較大,完全退出顯然不現實,只有通過技術革新進行體制改造,提升技術含量,降低資源耗費,減少污染排放。

三是大力發展適宜性技術與特色產業,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新型工業化不是要盲目追求技術的“高”與“新”,更不是要用資本來替代勞動。因此,我們要大力發展能夠促進特色產業發展,能夠充分發揮人力資源優勢的適宜性技術。

2實施信息化帶動戰略

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需要實施信息化帶動戰略。信息化究竟如何帶動工業化?有一個20世紀90年代末創辦的小鄉鎮企業,從2003年開始大膽實施信息化帶動戰略,它的設計部門采用的信息技術是CAD、CAPP集成,管理部門采用了MRPⅡ軟件,也采用了DNC數控系統,應用了產品報價系統,有單獨的財務軟件,然后在網絡跟數據庫下實現集成,這是各種單項技術的應用和集成。信息化使這家企業在市場競爭當中獲得了時間、質量、成本和服務優勢,也使這家小企業在短短三四年的時間內迅速崛起。

信息化可以加快企業產品結構調整,提高企業產品技術含量,促進企業現代化管理,支持行業協同的設計制造,優化資源配置和利用,支持企業現代營銷系統及電子商務,促進企業產業結構調整,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企業與國際合作的能力。信息化不僅能帶動新型工業化,而且也能促進農業現代化。農業生產的集約化、專業化與市場化都離不開信息化。

3實現“兩化”的有機統一

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市化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新型工業化是新型城市化的基礎。城市化意味著大量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農業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因此,需要有工業化的支撐。但我們不可能重復過去那種“鄉鄉點火,村村冒煙”的工業化模式,只能走土地、資本、環境等方面節約型、內涵型發展的新型工業化之路,特別是要重點通過引進與開發適宜性技術改造、提升當地的特色產業。新型工業化以高技術、低污染、集約化、園區化為特征。只有走新型工業化之路,才能在加快城市化進程的同時,實現空間結構合理、土地集約使用、工作生活便利、生態環境優美的目標。新型城市化是新型工業化的空間載體?,F代經濟呈現出典型的樓宇經濟、園區經濟與城市經濟的特點。新型工業化必然要依托園區、依托城市。新型城市化的功能分區與現代工業發展中的產業集群化、園區化正好對接,而新型城市化通過發達的交通、通信網絡等紐帶實現各功能區的集成,從而建立起不同產業集群或工業園區之間的有效鏈接。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市化的結合點在于:新型城市化要重點抓好“三基”(即基礎設施、基礎產業、基礎工作)建設,搭建好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平臺;新型工業化要立足于自身的特色與優勢,重點開發能夠充分利用當地特色資源與勞動力的適宜性技術,重點發展當地有優勢或者有潛力的產業。

4優化城市群間的產業布局

長株潭城市群的建設目標之一,就是要實現產業發展一體化。這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沒有產業發展的統一規劃與合理布局,就會形成各城市間產業結構的趨同。產業結構趨同很容易導致地方保護主義與惡性競爭,不容易形成利益上的“交集”。這正是目前制約長株潭城市群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優化城市群間的產業布局,首先是要制定統一的產業發展規劃,確定各城市的產業定位,實現產業間層面的錯位競爭;其次是要規劃各類高新技術開發區、工業或物流園區,突出各園區特色,強化產業集群效應,防止大而全、小而全,遍地開花,實現產業間的錯位競爭;最后是以中心城市、龍頭企業為核心,通過產業鏈構建起城市群問的分工協作關系,實現產業鏈不同環節的競爭與協作。通過這種產業布局,建設“以中心城市為樞紐,以衛星城市為節點,以廣大鄉鎮為腹地,以專業化分工為依托,以市場體系為基礎,以交通通信網絡為紐帶,既分工又協作”的新型城市群。

四長株潭地區的產業發展抓手

1以解放思想為抓手

兩型社會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翱臁本褪且獙崿F“跨越”,“好”就是要實現“科學跨越”。傳統的思維模式與發展思路是不可能實現科學跨越的。因此,發展兩型產業有賴于進一步解放思想。思想觀念是制約湖南社會經濟發展的關鍵瓶頸之一,可能有些人一提到經濟發展馬上聯想到的關鍵詞仍然是“圈地、上項目、搶資源”,仍然沒有擺脫傳統的發展思路。解放思想,就是要樹立科學發展觀,并落實于經濟發展的實踐中;就是要以國際化的視野,通過深化對內對外開放,承接產業轉移;就是要強力推進自主創新,通過技術進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與升級;就是要切實推進要素市場的發育,為產業發展構筑基礎平臺。湖南省委、省政府圍繞“富民強省、科學跨越”目標發起了全省解放思想大討論,這一活動與兩型社會建設是相互呼應的。

2以大項目建設為抓手

緊緊圍繞產業發展重點實施大項目帶動戰略。例如,清潔能源項目如核電項目,這類項目投資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產業關聯強,環境污染小,又有利于化解湖南電力生產與資源短缺之間的矛盾;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如交通網絡建設項目,我們可以考慮形成“城內地鐵一城際輕軌一其他交通”高效連接的網絡系統,這將極大地強化長、株、潭“3+5”城市群的整體功能;先進制造業項目如工程機械技術創新項目,可以考慮重點通過信息化與工業化的結合,推進工程機械基地建設,并進而帶動先進制造業的發展;現代物流園區建設項目,可以考慮重點建立城市群中的現代物流樞紐,使其發揮示范與輻射作用,防止物流園區的遍地開花與低水平重復建設;在創意產業方面,可以考慮在動漫與網絡游戲項目上重點突破,通過政府研發支持,提高承接國際外包業務與產業轉移能力,構建新的競爭優勢。

3以自主創新為抓手

自主創新可以是多維度與多層次的,可以是核心技術的突破、全新產品的推出、新市場的開拓,也可以是實用工藝的改進、產品的更新換代、傳統市場的延伸拓展。大企業可以有大企業的優勢,小企業也可以有小企業的作為。技術創新不唯“高”,也不唯“新”,能被市場認可或者說能掙錢的技術就是最好的技術。當然,自主創新需要加大投入。湖南省對研發(R&D)的投入力度相對較弱。2007年,全國

平均研發投入強度(R&D經費支出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46%,湖南省僅為0.8%,不僅遠遠落后于全國的平均水平,而且也落后于一些與我省具有可比性的省份。自主創新還需要改革體制。目前,政府研發經費的投入體制存在多頭管理、重復投入、力量分散、“撒胡椒面”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整合發改委、經委、科技廳、商務廳、財政廳等不同部門的各種科技支持計劃,形成合力。同時,也要整合企業、政府與高等學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實現“企業出題、高等院校與科研院所出智、政府協調”,“三位一體,良性互動”的自主創新體系。

4以承接產業轉移為抓手

從國際格局來看,由于發端于20世紀50年代初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經過近六十年的爆炸式發展后,其擴張力正在逐漸減弱,先進國家的科學技術正在走向成熟化與標準化,技術外溢與產業的國際轉移正在加快。從國內格局來看,中國正處于經濟結構轉換的關鍵時期,特別是沿海發達地區正面臨著發展模式的轉型。這都為我們中部地區通過承接產業轉移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如何才能有效地承接產業轉移呢?一是要優化自身的經濟發展環境。規模大、技術含量高的企業往往著眼于長遠利益,看重要素市場。光依靠在土地、能源、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招商引資是難以引來對產業結構優化產生實質性影響的大企業的;二是要立足于自身的產業定位。對于不符合自身產業定位的不能盲目引進。只有這樣才能既適應兩型社會建設的要求,又避免在招商引資中形成惡性競爭;三是提高招商引資項目對本土產業的關聯效應。沿海地區有不少招商引資項目,以極低的成本租你一塊地而已,對本土產業的帶動效應微乎其微。我們稱之為“飛地效應”。這種招商引資對我們的產業發展并不會起到多少積極作用。

5以要素市場建設為抓手

要素市場是支撐產業發展的基礎平臺。長株潭應重點發展人力資本市場、產權市場等要素市場。湖南并不缺人才,但“孔雀東南飛”??空鲥X招攬人才并不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一是政府的財力不夠,二是靠物質刺激既不能吸引真正的人才,也不利于形成培養。關鍵在于形成人力資本市場,讓各類人才在市場競爭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作用。湖南的勞動資源豐富,但如果沒有要素市場的發育,這種資源優勢就難以轉化為經濟優勢。湖南資本市場的發育滯后已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瓶頸。為此,我們需要致力于以區域性金融中心、產權與技術交易市場的建設,大力引進海外金融機構與戰略投資者,以現有的產權交易機構與高新技術開發區牽頭,積極吸納風險投資公司、產業投資基金、信托公司、信用擔保公司、投資銀行等參與,形成企業融資以及非上市公司股權交易平臺,探索發行地方政府債券的可行性。

6以傳統產業改造為抓手

以傳統產業中的龍頭企業如株洲的株冶為突破口,引進或開發工業領域的新技術與新工藝,以提高產品質量與附加值,降低資源耗費與污染排放,通過信息化對企業的研發、生產、管理、營銷等各個環節進行全面技術改造,整體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這就可以將龍頭企業的技術革新與環境污染區的治理有機結合起來,同時還可能帶動整個冶煉產業的提質與發展。岳陽的石化產業、湘潭與婁底的鋼鐵產業都可以采取這種模式,以龍頭企業的提質改造為抓手,產生以點帶面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張亞斌,黃吉林,曾錚.城市群、“圈層”經濟與產業結構升級——基于經濟地理學理論視角的分析[J].中國工業經濟,2006,(12):45-52.

[2]洪艷.“兩型社會”視角下湖南產業集群探析[J].湖南社會科學2008,(3):107—112.

[3]張亞斌.論不均質大國對外貿易增長方式的轉變[N].光明日報(理論版),2006—02—28.

[4]

張亞斌,曾錚,陳開軍.一國R&D投資與生產性投資的權衡模型[J].世界經濟,2006,(4):32—40.

[5]Grossman,Gene M and Elhanan Helpman.1994.“Proteetion forSale”[J].Amer.Econ.Rev,1994,(147):833—850.

[6]Stokey,N.L Credible public policy[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1991,(15):627—656.

[7]Matsuyama,K.Increasing returns,mo&lZatlon,and indetmmi- nacy of equinbrlum[J].Quarterly Journ al of Economies,1991,(106):617—650.

[8]Jeffrey Sachs,楊小凱.經濟改革與憲政轉型[J].經濟學(季刊),2003,(4):961—988.

[9]劉霞輝.論中國經濟的長期增長[J].經濟研究,2003,(5):41—47

[10]Grossman,G.and Hclpman,E.1991.Innovation and Growth in the Global Economy.MIT Press,Cambridge,MA pp.45—58.

[11]王良健,侯文力.長株潭一體化進程中經濟互補性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1,(11).99—103.

[12]顧嚴,楊宜勇.波動趨同、結構互補與經濟一體化——國際經驗及其對長株潭的借鑒意義[J].求索,2008,(7):1~4.

[13]王良健,周克剛,許抄軍,何劍.基于分形理論的長株潭城市群空間結構特征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5,(6):74—77.

猜你喜歡
兩型社會
兩型社會視角下中職教育免學費的必要性研究
基于“兩型社會”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的構建及應用
兩型社會建設中的圖書館治理
“兩型社會”視角下區域綠色創新能力評價及對策
城市與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
“兩型社會”視角下的長株潭服務外包產業集群分析研究
“兩型社會”背景下長株潭金融支持與產業結構優化研究
加快發展長株潭“兩型社會”綠色經濟的問題研究
兩型學校建設是一項長遠戰略工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