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搞好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

2009-09-29 08:58李大兵
新媒體研究 2009年14期
關鍵詞:整合多媒體技術語文教學

李大兵

[摘要]搞好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整合,要處理好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技術在知識傳授與情感交流、圖形圖像與語言體悟、拓寬視野與語文基礎知識、課堂氣氛與教學密度等方面的關系。

[關鍵詞]語文教學 多媒體技術 整合

中圖分類號:G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09)0720129-01

隨著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研究的逐步深入,許多語文教師都運用課件來輔助教學。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完美整合,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這就要求我們要處理好語文教學與多媒體技術在知識傳授與情感交流、圖形圖像與語言體悟、拓寬視野與語文基礎知識、課堂氣氛與教學密度等方面的關系。

一、實現知識傳授高效的同時不能忽視課堂教學中的情感交流

多媒體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手段,其目的是彌補教師授課時“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一張嘴”的不足,是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輔助手段,而不能代替教師的教學活動。但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把一堂課的所有環節、所有內容統統納入課件中,甚至一個小小的提問,以及本應由教師對學生活動作出的反應也由電腦代勞了,從而造成多媒體獨霸課堂,教師成為多媒體技術的奴隸的局面。我曾聽過一堂復習課,內容是病句的辨析與修改。教師在課件制作時,將掌聲與嘆息聲都作了“精心的安排”,每當學生改對或改錯一個病句,電腦即出示掌聲或嘆息聲。且不論如此周密的設計是否必要,單就面對的五六年級的學生而言,這樣的設計就顯得有點矯揉造作、嘩眾取寵了。即使電腦有極強的智能性,即使是面對交互性極強的網絡教學,機械僵硬和冷冰冰的人機對話也不能取代師生情感的交流。因為,教學過程是個十分復雜、微妙的過程,教師的一個手勢、一次微笑、一句贊語對學生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體態語言,對提高教學效果有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要處理好知識傳授與情感交流的關系,主要是要處理好“人”與“機”的關系。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是雙向互動的,既有知識的傳授、反饋,又有感情的交流。而“人”與“機”則是單向交流,缺乏能動的情感交流。這就決定了人機交流不能取代師生交流。因此,在多媒體的使用時間比例上,要突出教師在“教”中的主體地位,而不能以“機”取而代之。在多媒體的使用方式上,要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要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用課件的演示代替老師的講解,老師一節課的時間里主要任務是不斷地點擊鼠標,用老師事先設計的課件流程取代學生思維的發展軌跡,學生在臺下仰著脖子當觀眾。這種做法是十分錯誤和有害的。在語文教學中更是如此。因為語文是人們交流思想、表情達意的工具,語文教學就是要教會學生用語言文字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如果老師被多媒體軟、硬件所取代,師生的感情交流就無從談起,那么語文教學也失去了自身的魅力。因此,在制作多媒體的課件時,要注意融入情感調動因素,如音樂、朗讀錄音等。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時,要關注課件運行過程中學生的情緒變化,及時調整教學的進度快慢和啟發方式,用積極的情感交流帶動知識的學習運用。

二、實現圖形圖像直觀性的同時不能忽視語文教學中語言的體悟

語文畢竟是一門語言課,伸縮性很大,用多媒體,很容易限制學生的主動性。課堂40分鐘是非常有限的,若處理不好,很容易顧此失彼,舍本逐末,這應該是教學的大忌。當然,對于一些語言平實、內容平淡或抽象難懂的說明文,使用課件可減少難度,拉近學生與科學知識的距離。用多媒體進行說明文教學,很容易將學生帶入積極的思維狀態。

比如,在學《小石潭記》一文前,從網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現小石潭美景的古畫、攝影等圖片,以古箏曲《平沙落雁》作為課文朗誦的背景音樂,再用power point制作成精美的多媒體課件,運用多媒體進行說明文教學,能把枯燥的說明內容變得生動直觀,使乏味的學習變得愉悅,既能省去老師許多口舌,使得課文重點突出,難點不難,使學生心存的疑惑在短時間內猛然解開,還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然用現成的圖形圖像給學生以形象直觀感受的動機是正確的,但是也要注意到這樣做往往以他人的想象而取代了自身的想象,忽視了個體差異,制約甚至剝奪了學生的想象空間。因此在制作語文課件時,圖形圖像資料的應用要遵循只取所需、適可而止的原則對于學生比較陌生或缺少相關生活畫面但又與課文理解密切相關的內容,可以在課件中加以呈現。

語文的媒介是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是通過語言來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水平。它和其他一些認知學科如數學有著很大的不同。語文教學主要是通過語言文字的描繪、論述來實現的,其特點是閱讀、感悟、聯想、貫通,通過對語言文字的閱讀欣賞,來激發學生與作者、與作品人物的情感共鳴和個性張揚,從而提高語文素質。如在教學詩歌中,就不能通過大量的圖形圖象把抽象的詩文意境演示出來,而是應在幫助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教學過程中把文字還原成“圖片”,并通過圖片的制作來加以感受和表達。所以展示圖形圖像不能代替閱讀主體的想象,就像觀看電視劇不能取代閱讀文學作品一樣。因此,文藝性作品表情達意的精妙之處往往只有借助語言文字的理解才能體會到,只有語言文字才具有韻味深遠的表現力。

三、實現拓寬視野的同時不能忽視語文知識傳授

語文教材內容選材廣泛,學生的知識面顯然不足以覆蓋這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勢必要補充相關資料,創設相關情境。特別是一些說明文和具有深遠歷史背景的文章。為了創設情境或介紹相關知識,語文老師在教學這些課文時,往往會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有關素材,介紹說明對象,介紹有關歷史背景,加深學生對它的認識和了解。這里就要注意把握尺度,因為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傳授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而非讓學生掌握課文的說明對象。例如在上《頤和園》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好的了解頤和園,我特意搜集了大量關于這方面知識的精美圖片,在課堂上精彩演義一番后,通過課后的調查和作業情況我才發現,一節多媒體課我誤導了學生該接受的重點,以至學生連出現的很多基本的說明方法和使用這些說明方法的好處都沒有認識清楚。

四、實現課堂活躍氛圍營造的同時不能忽視課堂教學密度設置

多媒體技術將聲音、音樂、圖像有機結合,能創造濃烈的氣氛給人以聽覺視覺的直觀、形象的信息,從而大大增強教學的感召力量,讓學生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一位特級教師在施教《十里長街送總理》一文時,利用配樂聲像朗讀,渲染了一種濃烈的氛圍。無盡的哀樂勾起學生對總理的無限哀思,栩栩如生的畫面激起學生對總理的深情懷念,加上感情真摯的朗誦,詩中總理愛人民,人民愛總理的主題便完全形象化了,學生不知不覺中領會于心。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常常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概括事物的特點,感受文章寄予的情感等等。這樣做能較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大提高教學效果。

猜你喜歡
整合多媒體技術語文教學
淺談小學英語教學與多媒體的有效結合
多媒體技術在高職計算機教學應用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記初中英語詞匯教學的一次歸類、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樂與科學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兒教育中美術與科學整合的研究
低年級學生課前預習能力的培養
主問題設計需“對癥下藥”
讓語文教學更接地氣
“1+1”微群閱讀
核心素養下的語文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