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君長偕白云歸

2009-10-12 04:28
文學界·原創版 2009年7期
關鍵詞:文化

葉 開

去年歲末某一天,我正像往常一樣,站在地鐵最后一節車廂里,眼見門開門合,人進人出,做那繁華俗世的幻象。

地鐵或急或緩,或顛簸或搖晃,適合閉目養神,亦可景觀乘客百態。

我正游思無端間,忽然聽到自己的口袋在召喚,找到那個嘀咕作響的塑料小方塊,聽到了育群君親切的聲音。這聲音帶著亞熱帶的果香味,越過幾千里的距離,穿透十幾米厚的地鐵隧道掩體,在急速行駛的轟隆聲中,吩咐我給他寫一篇“印象記”。

育群君客氣地強調說,這個建議是美眉提出的。我不知道他認識的哪位美眉,給了他這樣一個提示。

得了育群君的吩咐,我口中諾諾心惶惚。

育群君是著名的現代行家,履跡麻麻,遍布大江南北,神思渺渺,飛越雪山險崖。他的朋友遍天下,名人巨賈頗熙攘,每一位都比我更合適寫這篇“印象記”。

育群君挑了我,這是個小概率事件。

如果六合彩的頭獎像育群君這樣以我為目標,那才真是上上大吉了。

育群君有這么多比我更合適、當然行文更加曼妙、筆力也更加雄渾的有名朋友,哪個都不找,單單找了我,這似乎暗示著什么,也似乎什么都沒有暗示。我試圖發掘其中的隱秘聯系,又盼望得到什么美人的指引。

我在地鐵車廂的搖擺中,思考忽斷忽續,怎么也想不起來,這個世界上哪里會有一個既了解育群君又認識我的巨眼英雄,給了他這樣一個建議。不知道她的這個想法,是基于對育群君的信心呢,還是想給我出一個難題?

世界上有人提了這樣的建議不奇怪,奇怪的是竟然會被育群君接受了。

一不小心答應了這個吩咐,過去了很多天,我都覺得這是一個虛假的指令。

我出了地鐵閘口,穿過人行天橋,在寒風的微醺中,漸漸地就把這件事情忘記了。

我不得不使勁地在虛空中尋找線索,好把我和育群君這一對奇妙的組合聯系到一起。

往大而論之,我和育群君都算是五湖四海者,南腔北調人。育群君是湖南人,在上海同濟大學念書四年,畢業后回到湖南老家,在省建筑設計院跟鋼筋水泥打交道,一點文藝色彩都沒有。后來不知道怎么的,他居然來到了廣州,在《羊城晚報》文藝部吃上了文藝飯,成了半個廣東人。我是廣東人,在上海念書若干年,靠祖宗蔭庇,也大概因為前世有修,我榮幸地留在上海,忝居幸福小市民行列,過著皮囊溫飽、胃腸滿足的庸常生活。日常間,不免常常得為自己的血壓、血脂和膽固醇的指標高低,而瞻前顧后,進退失據,幸福地惆悵。

我終于找出了一點跟育群君的相似之處,但相似得極為有限。

我的性格和愛好跟育群君大相異趣。

育群君長時間地在江河川岳間游走,努力地傾聽那些早就已經消失了的萬物竊語。在科技理念早已經變成新的宗教倫理的時代,他這種反向運動有悖時俗。他天生有一顆不安分的心,他的身體里叮咚著萬年汨羅江的水聲。這水聲,在屈原的身體里流淌過,在冬夏變換飛翔姿勢的候鳥羽毛上滑行,也在這幾十年的湖山變換,堤岸禁聲的喑啞中回旋。我想像,育群君的身體是一個上古的陶器,在夜深人靜之際,會發出一些神秘的聲音,雅則可稱為內心的呼喚,我卻覺得這是至上者的召喚。在上方,有一種比內心更高、更純凈的聲音,超過了自我迷戀般的認同,而讓被召喚者不能停下腳步。

育群君的身體,大概就是由水聲、風聲、萬物的竊竊私語聲而充盈。

我是一個懶散的、不好動的人。

我最大的愛好,就是窩在家里,找一個合適的姿勢,看書,或者發呆。在冬日的陽光下,讓全身浸在陽光的乳液里,被這種穿透寒冷,經過雙層玻璃過濾的純凈的光液煮沸,融化。在這光的乳液里,腦漿漸漸升溫,發出汩汩竊語,咕嚕咕嚕正要沸騰。這時,有一股愜意的酥麻,從后腦勺閃電般緩慢地沿著頸椎、越過肩胛,向腰背推進,最后傳遍全身。之后,是一種徹底融散了的感覺,好像漂浮在水面上,漂浮在遙遠的云端。在這個時候,我既可以僅僅呆在房間里,又可以精騖八極,在實在和空無間隨意切換。

就讓我享受這無邊的虛空好了。

育群君在大學里受到的理性思維訓練,可能在他的身體里營構起了堅硬的骨骼。他必需在可感,可觸,可丈量的空間,展開自己對時間的想像。

在成打的小資悠然想望麗江,為香格里拉而體溫升高之前,育群兄已經在湘西的鳳凰,包裝好了歷史的糕點。對我來說,湘西僅僅是一個名詞。我知道的另外幾個名詞,沈從文、黃永玉、趕尸、土匪、張家界,在湘西的時間里沉浮。對我來說,這些都是在虛與實之間,在幻與真地輪轉。

我只能依靠這幾個詞來想像,最多加入一點點《邊城》里的翠翠,加入一點點湘江水和大山川。在我這個屢次被陽光煮沸的腦袋里,我不知道還有什么可以剩下。

在貴州西部的那個小得像一面鏡子的貞豐縣里,我的眼睛剛張開一道縫,就看見了三岔河秋天的全貌。我看見的全都是表象,而真實的客體在水面之下,在水草和游魚之間流淌。在那種地方,在那種不真實的氣氛中,我們的交談帶著虛幻的氣息。

我和育群君,我們都是東部的人,我們像一個場地寬至千里的足球運動員,大幅度地交叉換位,我從廣東換到了上海,育群從上海換到了廣東,最后我們都來到了貴州,在高原的邊緣,在地球褶皺的深處,談話聲全都被過濾了。

我們都是自己生活和思考的那座城市中的客人,然而我們在神思渺渺中,都不由自主地反客為主。

育群君在那個靜謐得針聲如雷的高原小鎮邊上,跟我談起了他穿越雅魯藏布江的經歷。他在跑過羌塘草原,攀過珠峰之后,進入了雅魯藏布江大峽谷。那是一個據說連鳥都會迷路的地方,對這樣的深密腹地,我從來只能依靠可憐的想像,在地圖上,那是一條條抽象的線,用不同的顏色標記著。許多年后,他又沿著云南的崖邊,在怒江的千仞峭壁上,回溯而前,穿越了滇藏不存在的邊線。

他的身體里,灌滿了峽谷的風聲,他的骨骼里,響徹了奔騰的江水。

后來我才知道,育群君用自己精心推敲的美文,記錄了自己進藏探險的經歷。在我悠然聆聽之前,已經有無數的讀者,分享了他的切身感受。

育群君生活在廣州,比我的兄弟還要熱情,比我的鄉親都更親切。

而在廣東,我的祖先有一叢漫長的根須,可以一直延伸到明朝以前。從我的祖先到我這一輩,我們的祖祖輩輩已經在廣東最南端的雷州半島,那個大陸最性感的身體部位,綿綿不絕地生存了十八代。我的家族,是實實在在、一點都無法吹噓的客家人。

在我的家鄉,沿著黎湛線,一直向北,穿過玉林、黎塘、貴港、柳州、桂林、冷水灘、衡陽,可以通向四面八方,這條隱秘的鐵路線,讓我跟北方的河、南嶺以北的這汨羅江之子,串聯在一起。南嶺群莽,不僅是一個地理坐標,還是一個文化分界線,在南嶺的兩邊,似乎有著不同的時態。在我們小時候,南嶺以北,一概稱為北方。因此,育群君,這個楚國文化涓涓滴漏著的后民,對我來說,就是北方人。他本來是生活在一個與中原文化絕然不同的地方,然而,無論是中原文化、荊楚文化、吳越文化還是西域文化,全都被我這飽經洗刷的空洞腦袋混淆了。在我受教育的中小學時代,這個世界只有兩種文化:一種是光明文化,一種是黑暗文化,而光明必將戰勝黑暗。我和育群君,似乎都是在光明文化中長大的,而沒有什么荊楚文化,沒有什么高原文化,我們被光明文化漂洗,刷白,臉色一致。我對這個世界缺乏興趣,光明底下沒有新鮮事。

然而,育群君卻是不同的,他畢竟是汨羅江之子,他的身體里,有一種質疑的稗籽,正在發芽生根。

小時候,我最大的樂趣,是在沒有火車經過的空隙,把耳朵貼在閃閃發光的鐵軌上,傾聽那傳自遙遠的、超出了我想像力之外的北方消息。我的耳朵里聽到嗡嗡聲音,好像從空無中傳來了,那唼喋不已的游魚,那無聲無息駛來的長蛇陣。

在這條鐵路線的一南一北,有兩顆稗籽正在微不足道地發芽。

上大學之前,我的活動范圍不超過一百公里。

我們家鄉的那個鶴地水庫,就是我的整個宇宙。

我在河岸的這一邊駐足,凝視著波光粼粼,不知道幾千米的對岸,今夕是何年。

我憑什么跟足跡遍布大江南北的育群君產生關聯呢?

我對育群君的印象,只有零散的碎片。

這些碎片翻飛,做著鷂子翩然的姿勢,在記憶中騰挪。

我不能告訴你一個“真實的”育群君,我只能告訴你一些印象,一些需要粘貼起來的不規則圖案。

我甚至都無法描述。

曾經是建筑設計師的育群君,最后離開了鋼筋、水泥、紅磚,放棄了那些具體的結構,而在柔軟的文字中,重新搭起另一個世界的空間。育群君在這個世界里行走,這個世界在他的腦袋里成型。

育群君寫過一部格調奇異、帶著淡淡憂傷的散文《路上的祖先》。在這部作品里,那些被排斥在官修歷史之外的祖先們,以我們所不能明白的方式,令人敬佩地遷移。為了生存遷移,為了隱名埋姓遷移,為了更好的生活遷移,歷盡艱難險阻,前仆后繼,生生不息。他們在遷移中,殉難、失蹤、就像種子一樣,漂浮在空中,一旦找到合適的土壤,就會落地生根,發芽開花。這是一個從中圈向四周遷移的路線圖,是從中國大陸向東南亞、向美洲遷移的漫長過程。如果我們能夠畫出這些大多數不知名的祖先們的履跡圖,那可能會是天書般復雜,甚至可能帶著某種神啟的隱喻。

閱讀育群君最好的方式,是在我迷戀、并且做窩的小市民家中。找到一張軟軟的臥椅,那就坐上去,靠著背,甚至把雙腳支起來。再做作一點,可以泡一壺茶,放在小幾上,或窗臺邊,營造合適的氣氛——我不能越過自己虛實的界線,如果倒一杯葡萄酒,于那些西人可能抒情畫意,在我就虛假到融化的程度了。

最好有陽光,曬得煊煊軟軟的——據說漸漸就要滅絕的小資們,不妨容許他們做一點姿勢,粉飾一點態度——終于,我們要繁文縟節地捧起了熊育群君的書了。不必給自己預設閱讀多少章節,只需要跟隨他的腳步,一步一步地離開,然后朝著遠處走去,讓自己的身影成為一個小小的黑點,然后,消失在云煙氤氳中。

我想像,育群君是一個需要距離來思考問題的人。也許是他思考的力量具有原子裂變般的奇力,需要求得一個安全的距離。他在城市的角度思考野地,他以山川的視點反觀城市。

在育群兄的精美散文里,人類一旦離開了森林,就被放逐到了草原。人類一旦搭起了房屋,就永遠背負了硬殼。

我不知道自己寫下了什么。

剩下的,都交給你們了。

猜你喜歡
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誰遠誰近?
文化鏡頭
文化生活更豐富了
傳統文化
傳承 民族 文化
什么是文化
文化攝影
融入文化教“猶豫”等
文化之間的搖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